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
李孝淦
随着我国城镇率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土地用于城镇建设,使得农耕土地面积逐年减少,加之人口数量的稳步提升,人们对小麦、水稻等粮食的需求量越来越高,提升农作物的亩产量迫在眉睫。良好的作物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有助于提升作物产量,本文就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做出了探究,旨在于为广大农户提升种植经验。
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北方小麦种植面积逐渐递增,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强力动力。然而受制于自然环境、地质条件、生产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北方大部分小麦种植地的产量并不高,要想提升小麦亩产量,除了需要选择优良的土壤环境以外,还需要农户对其小麦种植技术进行优化和完善。同时,农户需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分析出小麦病虫害的相关特点,使小麦的生长处于最优环境。
1、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1)小麦种植模式
为全面利用土地资源,农户需要科学合理地选择小麦种植模式,以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我国北方小麦农户采用的种植模式多小麦玉米间作套种,为一年一熟制,即一年小麦成熟一次。每年的国庆节后即10月4、5号左右播种冬小麦,待来年6月份小麦成熟收获后秸秆粉碎后再种植玉米。玉米每年9月左右收割后利用收割机将玉米秸秆粉碎于土地中平整土地后作为肥料再种植小麦。
(2)小麦种植土壤选择与打理
土壤的选择和打理是作物耕种的基础环节,如果没有根据农作物的相应特点选择和打理好合适的土壤,就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为保证小麦的质量与产量,农户需要选择土壤湿润、土层深厚、土壤肥力较高的土地来种植小麦,在这样的土壤环境中小麦能够正常生长。同时,农作户在打理小麦种植土壤时,需要采取“秋翻起垄”的方式,即秋天对翻土并形成田垄,将遗留在地中的玉米秸秆打碎并整平土地。如果需要在没有耕耘过的土地中种植小麦,农户需要利用工具对其进行深翻,其翻地深度不能低于20cm。
(3)小麦选种与种子处理
优质的小麦种子是确保小麦亩产量的前提,小麦种子的种类多种多样(如济麦22号、山农25号等),因此农作户在选择小麦种子时需要充分考虑到种植土地的土壤环境、自然气候等因素。例如济麦22号具有着极强的分蘖能力,麦穗饱满,不易倒伏;山农25号籽粒饱满,耐寒耐旱,受到广大小麦种植户的青睐。待选择好小麦种之后,种植户需要对麦种进行处理,向其中掺加一定的药剂,其中药剂的选择也需要结合当地的病虫害情况,如选择甲基异柳磷乳油来减少小麦受地下害虫的风险,添加泽立克秀来应对小麦纹枯病或全蚀病等,同时农作户在添加药剂时需要控制小麦和药剂的比例。
(4)小麦播种
每年十月份是小麦播种的最佳时期,农作户需要合理控制每亩土地的小麦播种量和种间距离,尽量达到等行距播种,以使土地利用率达到最大化。由于北方多为平原,为提升小麦播种的效率和质量,应当尽量选择机械播种。
(5)小麦种植地管理
由于小麦的生长期不同,采取的田间管理措施也不同。在小麦苗期,农作户需要根据弱苗情况选择相应的管理方式,以保证弱苗转化为壮苗。为确保小麦茁壮成长,还需要主要施肥的时期、施肥量,尽量采用有机肥进行施肥,同时需要将小麦秸秆还田。另外,由于不同地区的降雨量不同,种植户需要结合小麦的生长情况、降雨量等因素调整灌溉时间、灌溉量,保证小麦生长所需的耗水量(一般为400-600mm)。
2、小麦病虫害防治
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常遇到的病害类型有纹枯病、白粉病等,虫害有蚜虫、吸浆虫等,任何一种病虫害都会影响着小麦的结穗,因此小麦农作户需要贯彻“预防为主、全面防治”的病虫害防治原则。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为有效防治小麦病虫害,种植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农业防治技术、物理技术、生物技术等,但应该以农业防治为主,如此才能够保证生态环境的平衡,实现小麦的绿色种植。其中农业防治技术主要是指农作户需要加强小麦田间管理工作,定期清理杂草,以切断病虫源的传播媒介;生物防治技术主要是指应用生物药机降低害虫的繁殖率,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小麦绿色种植的目的。
小麦的生长周期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在不同阶段小麦所遭受的病虫害存在着差异性,因此农作户需要了解不同阶段病虫害的类型、特点,由此才能够有效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在小麦播种期,农作户可以适当向土地中投入一定量的化学药剂,在通过精耕细作、适时晚播等农业防治手段来减少小麦遭受病虫害的可能。在小麦返青拨节期,可以适当喷洒三唑酮、氟环唑等混合药剂于小麦茎基部,由此可以有效防止纹枯病的发生。在小麦穗期,可以适量喷洒高效的杀菌剂于穗部,由此减少白粉病或锈病。
总而言之,小麦作为北方的主食原料之一,农作户需要在种植小麦的过程中总结种植经验,通过科学合理地应用高产栽培技术来提升小麦种植效率和种植质量。小麦农作户需要从实际出发,借助物理既是、生物技术等手段做好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以减少小麦在生长过程中的损失。
(作者單位:250200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