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党建科学化视角下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王凤伟
摘 要:党建科学化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历史命题,而基层组织建设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本文旨在探讨党建科学化的视角下,新时期党的基层组织承担的主要功能、面对的挑战和路径的选择。
关键词:党建;科学化;新时期;基层组织
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本质要求在于对客观规律的尊重,对当前形势的把握和对未来发展趋势的积极应对。党的十八大对党建科学化做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新要求。那么,在党建科学化的视角下如何创新基层党建工作,使其符合目前形势和社会发展趋势就成了我们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1 党的基层组织承担的新功能
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是客观规律,而当前,中国正处在一个深刻的社会变革期,这就必然要求党的基层组织要承担起符合这一历史阶段的具体职责,这也是党建科学化的基本要求。
(一)政治引导功能
基层党组织是党直接联系社会的桥梁和纽带,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宣传党的政治主张,从而更有力地团结民众,获取支持。其中,首要的是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由于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化,思想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但是理想的社会应该是社会思想的运动跟随执政党所倡导的主流意识形态发展。我们倡导核心价值观,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主体不只是党员干部,还有广大的群众,这就需要有正确的引导,党的基层组织的政治引导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这里。
(二)利益协调功能
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但是,党的历史方位的转变,导致了党对待群众利益方式的变化:党的角色从人民利益的争取者变成了人民利益的协调者。革命年代,我们党是为群众争取利益,表现出来就是把被剥削者强占的本属于群众的利益争夺来分给群众;但是今天,党不再是去为群众去争夺利益而是整合分配利益,本质上来说,对于利益党和群众仍然是一致的,而表现出来,群众之间以及党和群众之间目标指向存在偏差,如何协调和基层民众的利益是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职责。
2 党的基层组织面临的新挑战
分析党的基层组织面临的新形势,目的是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符合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趋势,这也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具体要求。
(一)社会转型的挑战
就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来讲,社会的转型主要体现在传统的拥有党组织的单位转变为专业的社会组织,原来的单位人更多时候表现为社会人,并且一部分人游离出原单位,脱离了原组织。这种情况下,民众的组织化依附程度降低了,以前依靠组织分配的产品和服务可以从市场中获得。这种情况必然导致利益获取的不平等,由此带来的矛盾自然会摆在基层党组织面前。
(二)体制转轨的挤压
体制的转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基层党建带来的挑战主要是"两新"组织的迅速增加,而党的基层组织的延伸却没有跟上,这是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的重要领域。另一方面就是领导体制,计划经济时期,党在行使权力的同时也掌握着丰富的资源从而来满足群众的利益需求,基层党组织同样有这样的能力。新形势下群众利益的获取和利益的协调大多通过市场和专业的社会组织,党组织的作用越来越小,这必然影响到党的威信。
(三)观念转变的冲击
观念的转变主要指的是民众对基层党组织的认同程度,这种认同度是建设基层组织、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的必需条件。争取到民众的认同,我们首要的是弄清民众对党组织的认同方式。建国后的一段时间民众对党组织是一种感恩性认同,这种认同是我们党在过去革命战争年代和建国初期积累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会慢慢淡化。
3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新举措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了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具体任务,这也是推进党建科学化的具体内容,我们据此来探讨新时期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
(一)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物质保障
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给予基层党组织的物质投入是相对偏低的。新时期,基层党组织在承担更为复杂而重要的社会职责的同时,对于基层组织建设的保障首先应该加大物力的投入。
(二)创新并优化党的基层组织设置模式
创新并优化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模式目的是扩大党的基层组织的覆盖面,这种覆盖不仅仅是党的基层组织的范围的扩大,更重要的是让新建立的党组织发挥作用,扩大影响范围,因此我们提倡"基层党建区域化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社会形态转型不断加快,单纯的"单位党建"模式和传统教育管理手段已越来越难以胜任,区域化党建模式应运而生。区域化党建可以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统筹设置基层党组织,统一管理党员队伍,统盘使用党建阵地,促进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资源有机整合和优化重组。
(三)加强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采取"两推一选"、组织选派等方式,把那些党性强、能力强、服务意识强的人充实到基层领导岗位上来。认真组织实施基层干部素质提升工程。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推动深化改革、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能力,协调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优化党员队伍构成,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提高党员的党员意识,让党员意识到自己是党员,对自身的要求和群众是不同的。
参考文献:
[1]施向峰.现代政治道德的内在理路[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
[2]金莎.中国特色开发区视野下的浦东治理模式[D].华东理工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