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东北民歌的艺术魅力
【摘 要】东北民歌作为东北地区的民歌,以东北的地域性审美特征作为品牌的核心标志。在进行东北民歌的词曲创作时,要充分表现东北民歌独有的艺术魅力和独特的审美特征,首先就必须准确把握东北民歌的审美特征。其实,地域性乃是民族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域文化特色愈鲜明,民族文化特色就愈浓重。
【关键词】东北民歌;艺术魅力;影响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5-0115-01
东北民歌以它独有的艺术魅力与美学品格,对各种艺术产生了深远而又巨大的艺术影响。对于东北民歌第一审美主体而言,不仅要了解、理解这些艺术影响,而且要感受这些艺术影响。唯其如此,才能从中获得更大的正能量,进而为自身的词曲创作增光添彩。东北民歌的艺术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一、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东北民歌对东北的诗歌创作,产生重要的艺术影响。例如黑龙江省“乡土诗人”王书怀,就受东北民歌的重要影响,创作出许多极富东北民歌风味的新诗。例如他的《宝山谣·满园春》:“一样的秫秸障,密叶不透风;一样的瓜菜园,花开几多种;翠生生,冰泠泠,东院韭菜西院葱,豆角挎小刀,辣椒打灯笼,西葫芒结纽满地滚,向日葵,探出脑袋逗孩童……”通过一系列的东北农村的各种形象,描绘出一幅东北农村的风景画。又如他的《串门儿》:“第一次串门儿,他说借根针儿,不找姑娘,找大婶儿。第二次串门儿,他说借个盆儿,洗了汗衫,洗背心儿,白手套揉得稀糊烂,他还说这肥皂不退泥儿。第三次串门儿,老大婶儿看出了这里有步棋儿,不等小伙子再开口,转身出了门儿:‘得咧孩子,你们唠着,我到东院借个锤儿……”运用东北民歌歌词中的歌谣重复手法,并用东北民歌的“儿化”音,凸显出北大荒地域文化的民歌意蕴美。
二、对曲艺艺术的影响
东北民歌对东北曲艺艺术的影响,十分广泛。东北二人转中的小曲小帽,有许多就是东北民歌的直接引入。例如《月牙五更》、《放风筝》、《打秋千》、《张生游寺》、《尼姑思凡》、《小看戏》、《小拜年》、《对花》、《反对花》、《小放牛》、《送情郎》、《绣哈尔滨》、《妓女悲秋》、《瞧情郎》、《秧歌调》、《纱金扇》等等。无论是歌词还是曲谱,全都是原封不动地照搬。另一种东北曲艺形式单鼓,则以满族民歌萨满神歌的曲调为主。
三、对戏曲艺术的影响
东北民歌的歌词与曲调,对东北三省新的地方戏曲新剧种——辽南戏、吉剧、龙江剧唱腔的唱词与曲谱,都有直接的艺术影响。例如王肯的吉剧《三放参姑娘》中的一段唱词:“……大道上摆着个金元宝,不是我的,我怎么能拿;河里蹦出个金蛤蟆,不是我的,我怎么能抓……”东北民歌的风格味道,跃然纸上。又如杨宝林的龙江剧《荒唐宝玉》中宝玉的一段唱词:“既然人间五味全,为什么觉得苦辣多于甜?为什么有人戴假面?”这和东北民歌山歌中对歌风味的《小放牛》、《对花》的排比式设问的形式,一脉相承。
四、对舞蹈艺术的影响
东北地方舞种——东北大秧歌中的“小场”演出中,有许多就是东北民歌的演出,如《看秧歌》、《瞧情郎》等等。前些年沈阳歌舞剧院演出的舞剧《月牙五更》,从剧目的题材到音乐的运用,都有着鲜明的同名东北民歌的影子。
五、对影视艺术的影响
东北民歌对影视艺术也产生广泛的艺术影响。电视剧《篱笆·女人和狗》、《刘老根》、《乡村爱情》中的许多歌曲,无论是歌词还是曲调,都是名副其实的东北民歌。
六、对音乐艺术的影响
东北民歌作为我国声乐艺术的奇葩,对整个音乐艺术产生了广泛影响。著名东北民歌歌唱家郭颂改编、演唱的东北民歌《看秧歌》、《丢戒指》、《瞧情郎》,创作、演唱的东北新民歌《越走越亮堂》、《新货郎》等。另一位东北民歌歌唱家李高柔演唱的东北民歌《王二姐思夫》、《大庆子》、《摇车调》、《洪月娥做梦》、《杨八姐游春》等,闻名全国,被誉为“东北的郭兰英”。作曲家刘锡津创作的交响诗《乌苏里》,以赫哲族民歌为音乐素材。作曲家汪云才创作的《乌苏里音画》、《乌苏里江》、歌剧《赫哲人的婚礼》,也以赫哲族民歌为音乐素材。他创作的歌剧《金色鄂伦春》,则以鄂伦春民歌为音乐素材……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总之,东北民歌作品的艺术魅力,也是东北民歌第一审美主体的“一度创作”所要体现的重要要素之一。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是相互统一的范畴,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并反作用于内容。既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内容与形式有机统一、完美结合,才能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东北民歌的内容与形式,已经完美的体现了这种美学高度。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51).
[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63).
[3]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77).
作者简介:
郑轶楠,男,黑龙江省绥棱县人,专科学历,现就职于黑龙江省绥棱县文化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声乐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