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症的影响因素及心理治疗的研究进展

    吴迅

    摘 要: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是指女性于产褥期出现明显的抑郁症状或典型的抑郁发作,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据相关报道显示,我国PPD的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应受到高度重视。本文就PPD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心理治疗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影响因素;心理治疗

    近年来,由于社会压力的增大,产妇患产后抑郁症的现象也逐渐增多。随着人们文化水平和认知能力的普遍提高,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这个词也逐渐为大家所熟悉。产后抑郁症PPD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其严重程度介于产后忧郁与精神疾病之间。产后抑郁症不仅给产妇带来了严重的精神和心理困扰,而且不利于新生儿宝宝的健康成长和家庭的和谐生活,产后抑郁症严重者甚至威胁了产妇及婴儿的生命安全。

    目前国内关于产后抑郁症影响因素的研究比较多。归纳起来,影响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

    1 生理因素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女性经历怀孕、分娩、产褥期这个过程后,其整个身体由内而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个直观的外在变化给孕妇带来了直接的心理变化。

    1.1 内分泌因素

    产妇的内分泌变化较大,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怀孕时雌激素水平升高,分娩后,雌激素水平又突然下降,使得脑内和内分泌组织的儿茶酚胺作用下降,导致产妇的情绪和行为改变。相关研究表明[1],孕早期H C G、人胎盘生乳素(H P L)、催乳素(P R L)、血清内血小板、5-羟色胺的水平也与产后抑郁症密切相关,产前产后,一系列内分泌活动的剧烈变化,影响了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及神经递质的变化,从而促进了抑郁情绪的发作。

    1.2 遗传因素

    相关研究表明,对于有抑郁症或相关精神病家族史的产妇,更有可能患产后抑郁症。因此,基因遗传也是影响产后抑郁症的因素之一。产妇有抑郁家族史或既往抑郁史,则患产后抑郁的发生率更高。相比于无抑郁家族史者,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将增加3.27倍。胡娟、王玉琼[2]的研究显示,产前抑郁得分越高,产后抑郁发生的概率越高。

    2 心理因素对产后抑郁的影响

    2.1 认知因素

    产妇十月怀胎到产假结束,要经历一年多的时间,对于产妇的事业必然有一定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因工作性质而不同,事业心越强的产妇往往越焦虑。特别有些产妇是由于意外怀孕,自身原来就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迫于家庭种种压力,不得不继续妊娠。此时,如果工作中出现不顺,产妇内心会归咎于此,并且产生种种焦虑情绪,分娩后,他们也会因为育儿负担加重产生消极情绪,促使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2.2 情绪因素

    产妇怀孕后,就会受到各种饮食、运动方面的限制,原有的生活习惯会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整个怀孕过程会经历各种不适。分娩后,产妇除了要忍受自己身体的不适,还要不分日夜的照顾孩子,睡眠不足也直接影响了产妇情绪。相关研究表明,睡眠不足、精神状态不佳的产妇更容易患上产后抑郁症。同时,作为新手妈妈,产妇面对新生儿常常手足无措,对如何育儿有焦虑和恐惧的心理。沈荣[3]在研究中通过选取104名符合入组条件的初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通过认知、支持、行为等方式进行全程心理干预,通过测评、分析,得出结论:(1)产后抑郁症影响因素有教育程度、职业、居住条件、新生儿性别、医务人员态度、母婴皮肤早接触和早吸吮等。(2)产前心理健康状况与产后抑郁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产妇的焦虑抑郁情绪对产后抑郁有显著影响。

    3 社会因素对产后抑郁的影响

    3.1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除了产妇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家庭的支持。对于产妇而言,产妇离开原生家庭,重新组建新的家庭,从结婚到分娩,这正是产妇适应新环境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产妇不仅要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还要面对婆媳矛盾,此时来自配偶的支持尤为重要。产妇的心理状况对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有着直接影响。陈莉莉[4]的研究显示,社会支持与产后抑郁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越少,产妇越容易发生产后抑郁,此结论说明社会支持是影响产后抑郁的重要因素。

    3.2 生活压力

    产妇分娩后,家庭里多了一位新成员,全家人的重心就是如何呵护好这位新成员。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育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父母都尽可能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包括从出生前的胎教到出生后婴儿用品。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宝宝的开销无疑是家庭的一笔重大开支,低收入家庭产妇较高收入家庭产妇会有更大的经济负担。谢萍[5]等在研究中指出,妇女产后情绪变化多常由于经济条件产生,低收入产妇较高收入产妇更易患上产后抑郁症。

    4 产后抑郁症的心理治疗

    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造成的结果,目前研究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以上因素是现有研究中普遍提到的几个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领域对于产后抑郁症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药物可用于治愈产后抑郁症,但在药物治疗时,有必要进行相应的心理治疗,以提升治疗的效果。通过检索发现,关于心理治疗干预产后抑郁症的研究不少,本文将从全程心理干预角度探讨心理治疗。

    4.1 产前干预

    心理治療与药物治疗相比较,明显的优势就是除了具有治疗效果,还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产后抑郁症的轻重程度不同,对于产后抑郁情况较轻的产妇,通过早期的心理干预,就可以避免或者减缓抑郁的程度,对于产后抑郁情况较重的,则同时需要结合药物治疗。一方面,产前要加强对产妇的心理疏导,给予情感关怀,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提升产妇的自我效能感,帮助产妇了解育儿知识,缓解焦虑情绪,协助其顺利完成角色转换。关素真的研究显示[6],产前护理干预对于预防产后抑郁症具有显著效果,能够在有效控制其产后抑郁症发作的同时,提升产妇满意度。

    4.2 產时干预

    不论是顺产还是剖宫产,分娩的过程中,基本只有医务人员和产妇自己。尤其对于初产妇来说,分娩不仅要忍受疼痛,而且要独自去面对。张景瑞[7]在研究中指出,国外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很多医院实施并推广导乐分娩模式,由家属和助产士陪伴。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部分医院也开始实施导乐陪产,但是开展范围有限。因此,医院应该在分娩过程中更人性化,除了依靠医疗技术减缓产妇的疼痛,更要关注产妇的心理状况,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和关怀。同时,配偶应该转变思想观念,分娩不仅仅是产妇个人的事情,夫妻应该共同去经历这个过程,这不仅能给予产妇心灵上的关怀,有助于顺利分娩,而且更能感受产妇分娩的不易,珍惜彼此。

    4.3 产后干预

    产后的干预是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关键期。产妇分娩后,生理和心理上都会经历巨大的变化,情感十分情绪化。相关研究认为[8],在产后6周内给予产妇全方位的心理照护,能有效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产妇配偶及其家人若能在这个关键期给予产妇更多的关注和关怀,那么产妇则能更好渡过这个时期,避免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同时,一旦产妇患上产后抑郁症,家人应该积极面对,正视产妇的病情,寻求专业心理治疗方法积极治疗,大量研究表明,认知疗法[9]、行为疗法、音乐疗法[10]、松弛疗法[11]等心理治疗方法对治疗产后抑郁症有很好的效果,严重的产后抑郁症还应配合药物疗法。

    5 结语

    产后抑郁症是产妇在产褥期受到生理、心理、社会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研究表明,心理治疗方法对治疗产后抑郁症有较好的效果,能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以及减缓产后抑郁症的程度。对于产后抑郁症较重者,则同时需要配合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1]赵阿霞.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及治疗进展研究[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8).

    [2]胡娟,王玉琼.成都市孕产妇产前抑郁与产后抑郁关系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1).

    [3]沈荣.产后抑郁现状和影响因素调查分析及其心理干预效果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4]陈莉莉.婴儿气质、产妇感知压力对产后抑郁的影响及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研究[J].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5]谢萍.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及护理体会[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4,34(4).

    [6]关素真.探讨产前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防治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03).

    [7]张景瑞.国内外产后抑郁的心理干预现状研究[J].心理健康教育,2019.

    [8]杨怀洁.产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5,24(1).

    [9]王永余,等.认知疗法配合协同护理对产后抑郁患者的治疗效果[J].浙江医学,2019,41(1).

    [10]王少冰,等.音乐干预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2).

    [11]徐凤,等.松弛疗法在高龄产妇产后抑郁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

    [12]池林.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及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探讨[J].广西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13]王静.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性因素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23).

    [14]焦琳.产后抑郁发生现况及其社会影响因素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15]Cynthia D.Fair,Taylor E.Morriso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natal control,expectations,experienced control,and birth satisfaction among primiparous women[J].Midwifery,2010.

    [16]Hanson-Lynn,Julie Ann.Help-seeking with postpartum depression: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women's experiences of PPD and their help-seeking process[J].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65-12B.

    [17]Enney,Katherine.Postpartum Depression(PPD)and Its Impact on Child Development:An Exploration of the Attachment,Emotional,Social,and Cognitive Outcomes of Children Exposed to PPD[J].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74-01B.

相关文章!
  • 融合正向建模与反求计算的车用

    崔庆佳 周兵 吴晓建 李宁 曾凡沂<br />
    摘 要:针对减振器调试过程中工程师凭借经验调试耗时耗力等局限性,引入反求的思想,开展了

  • 浅谈高校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

    聂森摘要: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教育领域改革之中也逐渐引用了先进技术,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对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很

  • 卫星天线过顶盲区时机分析

    晁宁+罗晓英+杨新龙<br />
    摘 要: 分析直角坐标框架结构平台和极坐标框架平台结构星载天线在各自盲区状态区域附近的发散问题。通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