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时间观下的七选三

    傅佳纯

    〔关键词〕时间观;选科;生涯决策;活动设计

    【理论基础】

    斯坦福心理学教授菲利普·津巴多[1]在《时间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我们有六种时间观,分别是消极的过去时间观、积极的过去时间观、享乐主义的现在时间观、宿命主义的现在时间观、未来时间观和超未来时间观。时间观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我们的每一个决定,包括七选三。所以学生需要树立最佳的时间观(高度依赖于积极经历,适度依赖于未来,极少考虑消极经历和宿命论),在此前提下再进行七选三选择以及之后的生涯决策。

    【辅导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并理解六种时间观的特点与差异,对自己所属的时间观念有清楚的认识;

    (2)在七选三时形成运用理性时间观念的技能:积极的过去时间观、适度享乐主义的现在时间观和未来时间观,较少的消极时间观和宿命的现在时间观。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呈现以及探索活动等,掌握树立最佳时间观的方法。

    (2)通过制作时间观平衡轮,掌握调节自身时间观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对于时间观念在七选三上的影响更敏感;

    (2)在七选三时,形成树立最佳时间观的态度。

    【辅导过程】

    一、导入环节:猜谜

    1.开场语

    教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的真人秀节目是什么?

    学生:《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儿》《中国好声音》。

    教师:其中播出集数最多的是哪个?

    学生:《奔跑吧,兄弟》,要到第六季了。

    教师:节目里面经常要求嘉宾根据提示来线索来推测谜底。我们也来挑战看看。请根据以下四条线索推测谜底,谜底为两个字。

    2.猜谜:时间

    线索一,见下图:

    线索二:

    Will you love her,honor her,comfort her and keep her in sickness and in health all others,be ture to her as long as you both shall live?

    Yes,

    线索三:

    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

    线索四,见上图:

    谜底:时间。(TED/I do/Mothers

    day/e,四个线索首字母结合为time)

    3.引出时间观

    教师:你怎么看待时间?

    学生甲:时间就是生命。

    学生乙:时间一下子就过去了。

    教师:我们对时间都有自己的看法,对时间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就是我们的时间观。时间观不知不觉影响着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左右着我们的决定。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在最佳时间观下作出选择。

    设计意图:用时下流行的《奔跑吧,兄弟》中的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识作铺垫。

    二、转换环节:了解时间观

    1.确定自身的时间导向

    教师:对时间的根本看法就是你的时间导向。即将面临七选三,你是如何考虑的?请选择与你最接近的想法。(举手表示)

    句子1:“××科目一直考不好,不能选。”

    句子2:“学××科目的感觉好,可以选。”

    句子3:“选××科目可以报考更多重点专业。选。”

    学生寻找最贴近自己的句子,明白自己的时间导向。

    教师讲解时间导向:

    过去时间导向:过去时间导向的人们会在记忆中搜寻与当前情况相似的过去经历,依靠自身经历和经验作决定。

    现在时间导向:现在时间导向的人们根据当前的事情和感受限制决策的制定。

    将来时间导向:将来时间导向的人们基于对未来后果的想象,即行为所可能产生的效益及需要付出的成本作决定。

    2.了解时间观分类

    教师:三个时间导向,又可以细分为六个时间观。

    消极的过去时间观:回顾过去,选择性地注意过去的创伤、失败和受挫,并为此沮丧。

    积极的过去时间观:回顾过去,选择性注意过去的好事,以积极的态度组织自己的记忆。

    享乐主义的现在时间观:遵循“快乐原则”,讲究及时行乐,追求刺激与享乐,躲开需要付出、计划和努力的事情,非常懂得享受。

    宿命主义的现在时间观:认为自己渺小,抵不过命运的安排,相信该来的总会来。

    未来时间观:为未来放弃现在的享乐,设定目标,做计划,提高效率,用最少的时间做最多的事。

    超未来时间观:相信死后是另一段人生的开始,今生是在为下世作铺垫。

    設计意图:在本环节带领学生结合七选三来了解自身的时间导向,明确自己的时间观。

    三、工作环节:剖析时间观

    1.小组合作:每组分到一个案例,判断案例主人公所属的时间观。

    小A是个学习能力很强的学生,成绩也一直不错,除了物理成绩中等之外,其他科目均名列前茅。他在七选三时的考虑是:虽然很多重点大学、重点专业都要求选考物理,但是我一直以来物理成绩都不好,一直没考到我想要的分数,还是保险点选其他科目吧。

    小B的家人信仰佛教。从小她耳濡目染,也相信人有来世、轮回。所以,她不像某些学生那样特别执着于提高成绩;喜欢做好事,从不作弊,把很多事情都看得很淡。她在七选三时以及考虑专业时更加关注这一专业是否能给大家带来好处,为自己积福。

    小C从初中开始就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直希望将来能做个心理教师。她在搜集信息的时候了解到北京师范大学的心理学是师范类中最好的,而这个专业的选考科目是物理。小C的物理虽然并不好,但为了能进向往的学校,还是坚决选择了物理。

    小D成绩中等,别人在为七选三纠结的时候,她很快就作出了抉择。她的观点是:反正我也没有特别喜欢的专业,哪三门课学着开心就选哪三门呗。以后的事谁知道,人生苦短,过好每一天才是王道!

    小E是个活泼开朗的女生,她在七选三的时候回忆了自己高一各科成绩的排名,选择了分数最高的三科作为自己的选考科目,她说很喜欢自己考高分的感觉,想要延续这美好的记忆。

    小F成绩一般,曾经也努力学习,想要取得好成绩,但总是因为粗心或是某些意外因素,例如感冒发烧、复习啥偏不考啥等,总是考不了高分。他觉得可能自己跟考神相冲,冥冥中注定他就是不适合学习的。于是,七选三时,小F就任由父母帮他决定了选考科目,对于成绩也采取听天由命的态度。

    2.小组讨论:判断自身的时间观,按时间观分组后讨论各种时间观的利弊。

    小组1:消极的过去时间观

    弊:没有信心选对发展更有力的选考科目,主动放弃了很多提升的机会。

    利:避开不擅长的科目,考好的機会大;能够记住学习上犯的错误,不再犯。

    小组2:积极的过去时间观

    利:选择最有把握的科目;对自己有信心,之后也会继续努力。

    弊:完全忽视了自己的弱项科目;可能选择的科目不是对未来发展最有利的。

    小组3:享乐主义的现在时间观

    利:选择最有兴趣的科目;提升考好的机率。

    弊:最有兴趣的科目未必之后也有兴趣;自己喜欢的未必有利于之后的专业选择。

    小组4:宿命主义的现在时间观

    利:科目考不好了也不会太难过;在七选三的时候不会特别纠结。

    弊:自己也许会不愿意努力学习选考科目;以后专业发展可能也不太好。

    小组5:未来时间观

    利:选择对未来发展有利的科目;有目标,学好的机会大。

    弊:放弃自己喜欢的一些科目;可能由于自身能力不足,而与好专业擦肩而过。

    小组6:超未来时间观

    利:能够做出对大家都有利的选择;能够有一颗从善的心。

    弊:某些选择会脱离现实;对选考科目的努力程度会不够。

    3.制作时间观平衡轮,探索最佳时间观

    教师:究竟什么样的时间观才是最佳的呢?

    请大家拿出时间观平衡轮,如果全部时间观念为10分,各个时间观所占比例分别为多少将是最佳的时间观?(用红笔画出)

    你现在真实的时间观是怎样的呢?(用黑笔画出)

    针对这两者的差别,谈谈你会在七选三时提醒自己注意什么?

    学生甲:我会提醒自己多想想自己的优点,多放眼看看未来,选择对自己将来更有帮助的科目。

    设计意图:运用案例,让学生明白时间观对七选三的影响。在按时间观分组后,能够同与自己相同时间观的同学深入探讨此种时间观的利弊,更加明白时间观在七选三和生涯规划中起到的作用。同时,根据理想时间观和现实的差距来提醒自己在七选三时应当注意和改变的方面。

    四、结课环节:树立最佳时间观

    教师:津巴多教授认为最佳的时间观高度依赖于积极经历,适度依赖于未来,极少考虑消极经历和宿命论。

    高度依赖于积极经历:在积极的学习经历中挖掘出善于做的事情,扩大优势,扬长避短。

    适度依赖于未来:尝试深入学习各学科知识,寻找兴趣。牺牲掉一些享受,期待更好的未来。

    极少考虑消极经历:偶尔想起,总结教训。

    极少考虑宿命论:重大决定的错误虽然对人生有影响,但可以被修正和改变。

    教师总结:

    津巴多教授认为“过去的积极经历给了你根基,使你能够将你的家庭、身份和自我联系在一起;未来给了你一双翅膀,使你拥有值得奋斗的目标和新的挑战;现在给了你力量,使你能够探索自我、他人、世界和原始需求”。希望大家可以将过去、现在和未来结合在一起,为我们的七选三、生涯决策作出对你而言最好的决定。

    设计意图:运用津巴多最佳时间观的思想,引导学生树立在最佳时间观下作出七选三的选择。使学生能够较好地连结过去、现在和未来,高度依赖过去的积极经历,适度依赖未来,极少考虑消极经历和宿命论。

    【课后反思】

    1.辅导内容:素材新颖丰富,切入点小且新。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小组讨论、时间观平衡轮的制作等活动,引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课设计的亮点在于以时间观这一概念进行生涯规划辅导,让不少学生明白了自己纠结的原因所在,若能花更多时间让学生讲出自己的故事而非利用教师课前准备的就更好了。

    2.辅导过程:四个环节由浅到深,环环相扣。从“引入时间观”到“了解时间观”再到“剖析时间观”,最后树立“最佳时间观”,环环递进,系统性地让学生了解了“时间观”这一概念,并在最佳时间观下为自己的生涯规划作出决定。

    3.辅导效果:团体氛围融洽、积极,效果较为显著。案例贴近生活,学生很愿意将自己的感受与他人分享,积极投入课堂。辅导效果较为显著。

    参考文献

    [1]菲利普.津巴多.时间心理学[M].北京:万卷出版公司,2010.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中学新疆部,温州,325000)

    编辑/于 洪 终校/张 帆

相关文章!
  • 初中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

    赵维霞摘 要:在初中阶段的课程体系中,语文课程的教学工作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就需要关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之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命题作文“向往远方”导写

    生活中,人们总想到远方去旅行。远方对我们的诱惑不仅仅是美丽风景、人文历史,更多的是一种梦幻,一种精神归宿,一种灵魂里涌动的看不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