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学习优势群体”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认识

    邵春荣 但孝爱

    摘要:本文从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学习优势群体”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入手,从转变传统观念,关注“学习优势群体”;激发兴趣,强化心理品质;重视心理,强化挫折承受力教育;强化班级管理,提升整体心理品质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实践分析与探究,对提升“学习优势群体”的心理健康品质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有效实践方法与认知 分析。

    关键词:义务教育? 学习优势群体? 心理健康教育? 实践与认知

    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的重点过多集中于所谓“双差生”(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不理想的学生)。2020年疫情复课后,反而暴露出更多心理健康问题集中于“学习优势群体”(本文特指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群体,相对的则称为学习弱势群体)。过去我们在班级管理和心理健康问题上始终没有能够给这类群体以足够的关注与实践研究。实际上从心理学和成长实际需求来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心理安全管理、引导、教育应该是全方位、全覆盖的。本人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实践中,除了对“学习弱势群体”心理健康问题较关注外,对于他们的班级管理和心理健康问题投入了更多的精力进行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一、转变传统观念,关注“学习优势群体”

    传统的心理健康安全教育工作中,对于“学习优势群体”,往往只关注其学习成绩的变化,只顾及其知识水平和领会能力的发展与提高,而对该群体的管理和心理素质培养等方面往往有所忽略。在近几年工作中,本人利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实践探究,对此进行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实践探究。

    在班级管理和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与心理健康教育时,充分地把“学习优势群体”的因素考虑进去,使得他们在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不是旁观者而是实践者,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参与者。使其在班级各种心理安全活动中能够处于主体地位,而不是当个看客。努力与“学习优势群体”建立起良好的信赖关系,使得他们能够把学习以外更真实的一面暴露出来,以利于及时地引导与改正。

    如:2019年毕业的几名同学,在刚上初一时自以为天资较好,小学时学习成绩优良,有强烈的自负感。他们在课内外总有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受不得一点委屈,而且有许多不良习气严重影响了班级整体的学习氛围。对此,我适时调整策略,在班级教育实践活动中,有意安排其弱项进行。如针对其演讲水平较差、体育成绩不好,举办演讲赛、乒乓球赛等。同时淡化对其学习成绩的宣扬,对其不良的个性实施适度的压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引导,使其在不失自信的前提下,正确认识自身优缺点及其之间的关系,并树立起完善自我的信心和决心。经过一年的转化,这几名学生中有两个在初一期末评比中还被评为最有爱心的同学。

    二、激发兴趣,强化心理品质

    “学习优势群体”心理表现中带有普遍性的现象是认知较为单一,综合素质品质缺陷较多。在实践中我力求深入了解他们的缺陷所在,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培养。同时激发其兴趣、认知的潜能,从而更进一步地促使其去获得更多更为广泛的认知。

    通过调查发现,“学习优势群体”普遍存在以下几种不良的品质及价值倾向:(1)对集体不够关心,个人主义较为严重;(2)对个人功利看得较重,与人理解沟通不足;(3)对老师的尊敬往往只停在表面上,缺乏发自内心的尊师情结;(4)歧视“学习弱势群体”,以自我为中心;(5)缺乏抗挫折能力;(6)具有潜在的自悲心理。对此,在工作实践中通过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锻炼,利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解决存在于优势群体中的上述心理障碍。

    针对优势群体的上述心理特征,我结合他们比较关心考分这一现实因素,建立“学品分”班级管理模式,即除了常设的文化课外,在期中和期末考试的成绩统计中还增加一门“学品分”的分数。该门分数不仅计入总分,而且位居语、数、外的前面。其考核的依据是班级学品分管理条例,进行量化的打分。对于“学品分”低于80分的,不得享受任何班级荣誉,并在班级内部给予适度的批评。另外,建立明确的责任目标,每学期开学之前,制定明确的心理转化目标和心理辅助对象,在学期之中逐步实施并依据实情进行调整。实践证明,上述方法的实施对引导“学习优势群体”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比较有效,而且对于促进班级整体心理健康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也是有利的,特别是对城市随迁子女责任担当素养提升极为有利。

    通过研究发现,“学习优势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较“学习弱势群体”改善起来更为复杂。这里面有现行教育评价机制方面的原因,也有家庭、社会及学校教育观念等许多方面的因素。但我想,只要我們关注这个问题,并尝试着去解决它,就一定有收效。“学习优势群体”的许多特有心理问题不是天生就有的,其形成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如果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能够激发其改善自我的热情,特别是挖掘出自主改善其弱势因素方面的潜能,就会使其心理素养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三、重视心理,强化挫折承受力教育

    抗挫折教育是提高“学习优势群体”进取意识,完善其心理特征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中之重。“学习优势群体” 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较少,再加上社会环境(包括学校环境)对其赞誉性的评价过多,促使抗挫折能力成为他们一项重要心理问题。

    1.提高优势群体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

    在教育过程中增强对“学习优势群体”进行对挫折、苦难等非自我环境信息的处理能力。由于他们总是有一种自我肯定的倾向,习惯以自己的标准作为评价周围所发生事件的依据,因此,如果周围的事件不以自己的标准发生、发展或终结,他们就会产生否定、排斥、对抗等情绪。实践中发现,一旦产生一种以自身的倾向性来支配自身的理念,就会出现严重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不适应。其具体表现为我们常见的心理脆弱,易失控等。相反,如果其主体人格中已形成了可变的、接纳性的处理异己事件的能力,他就能够适应千变万化的社会自然环境,就可以坦然地面对挫折,乃至于面对不公正的看法和做法等。2020年疫情复课中很多“学习优势群体”自杀,如果在前期教育过程中,我们能够在其主体人格形成中多一些挫折教育,使其能够接受家庭生活中的委屈与挫折,接受老师善意的批评,从心理上接受这种批评,悲剧或许就不会发生了。

    2.加强对“学习优势群体”的挫折教育,培养其挫折适应能力

    从各种渠道入手,通过各种形式加强优势群体学生的挫折教育是关键所在。例如:可通过班会、读书、讲座、讨论等形式,具体、系统地介绍挫折存在的必然性和客观性,同时强化对不能正确对待挫折的危害性的认识,促使他们在思想上对接受挫折和战胜挫折进行理性的思考。通过现实生活中战胜困难的例证,让他们从英模人物身上汲取力量,增强抗挫折的信心,获取战胜困难的精神力量。通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设置的各种有针对性的困难,渗透挫折教育,磨炼他们的意志品质,提高他们对抗挫折的感性认识和实践。通过难度较大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使他们体会对战胜困难所必需的心理人格。通过适时地制造误解或错误批评等方式使他们逐步形成接受异己事件的能力和掌握处理异已事件的 方法。

相关文章!
  • 初中语文教学打造翻转课堂的方

    张栋摘 要:长期以来,翻转课堂在我国教育领域备受关注,随着新课改脚步的不断前进,作为现代化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逐渐深入课堂教学中。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2020年中考作文预测及写作指导

    林煜命题作文“我想告訴世界”导写请以“我想告诉世界”为题作文。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分析文题,此文的写作重点在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