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机的使用与维修注意事项
王晓光 赵世宏
摘 要:播种机是农业生产的常用机械,随着农业机械化作业的普及,播种机的使用量逐年增长,为农业生产的播种作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保证。为提高播种机的作业质量,农机使用者应当掌握一定的播种机使用与维修方法,在满足正常播种工作的同时,保证播种机的良好状态与正常使用寿命。
关键词:播种机;使用;维修;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S223.2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j.cnki.njwx.2019.10.042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方式逐渐转变,农业机械被大量的应用于农业生产之中,使农业生产变得更加便捷与高效。播种机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机型,替代了传统的人力播种,显著提高了播种速度和质量,有效保证了播种作业的顺利进行。机械化播种的效率和质量与农机使用者的驾驶方法、维护保养意识与维修方式直接相关,只有规范的对播种机进行使用与养护,才能保证播种机良好的工作能力。
1 使用情况与问题
由于播种机的使用不但保证了播种任务的按时完成,更显著减少了人力劳动量,且更科学的作业方式有利于增产增收,因此机械化播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使用。近年来,播种机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很多新机型被纷纷投入市场。气吸式排种器和监测技术的使用有效提升了播种品质且减少了种子的浪费,但是高新技术的应用也造成了农民驾驶技术的脱节,农民在使用播种机过程中无论在驾驶、维修与用后保养等方面均出现了一定问题。由于使用、维修、保养的不规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播种质量,导致播种机的作业效率和作业能力大幅降低。
2 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2.1 作业前的调整与准备
(1)注意做好播种机进地播种前的检查。查看和清除种子箱内的杂物和残留的种子,清除开沟器和传动结构上的杂草和其他杂物,对关键的传动部位进行润滑,同时调整链传动,保证其良好的张紧状态。
(2)检查播种机与拖拉机的悬挂连接状态,保证装配稳固可靠,且满足装配后播种机的前后和左右方向处于水平状态,若发现播种机水平状态不良,可通过调节拉杆对其进行调整。
(3)作业前还应根据播种机的使用说明和本地区对播种的实际要求调整播种机的行距、播种量,并对开沟深度和覆土镇压效果进行适当的调整。
(4)保证种子箱内有充足的种子,通常要求种子量至少应达到盖住排种盒入口,以保证取种过程的顺利完成,且选用的种子应保证品质,种子中应无秕、杂,且种子大小均匀。
2.2 播种过程的操作与注意事项
(1)作业时应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方案严格执行,播种机应满足匀速直线行驶的要求,普通机械式播种机的机械速度在5~7 km/h,起步时应等到拖拉机的后轮通过正式位置后,才能操作液压手柄控制播种机下降,待播种机到达工作位置后方可控制排种器,正式开始进行播种作业。
(2)初始作业机具行驶30~50 m,应停车检查播种状态是否达标,重点查看行距、株距、播种深度、播种量和施肥量以及覆土镇压是否达到预期要求,如不符合要求应该进行适当的调整再继续进行作业。
(3)驾驶员在驾驶播种机作业的过程中应密切注意各部件的工作状态,发现机具存在异常或检测装置发出警告,应及时停车查明故障原因,予以排除后方可继续进行作业。
(4)若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种子或肥料耗尽问题,应及时添加足量的种子和肥料,并空转运行播种机几秒钟,保证排种器和排肥器装入足量种子和肥料,同时查看漏播具体位置采用人工方式进行适当补播。
(5)播种机行驶过程中应注意速度的均匀性,避免忽快忽慢,在遇到较大的沟坑或障碍物时,应先将播种机升起后再通过,以避免关键部件受到损坏,播种机作业过程中严禁倒退。若必须倒退,也应先将播种机升起再操作。
3 维修注意事项
3.1 损坏部件的拆卸
当播种机的工作部件出现损坏时,不能在播种的同时直接完成修复工作,且直接在播种机上进行修复容易引起播种机其它故障的发生。对于已经损坏的零件,在拆卸的过程中应注意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首先要求必须使用专用工具进行拆卸;其次,拆卸过程应注意方式方法,對于复杂的或没有把握的零件应到专业维修机构进行拆卸。此外,拆卸过程中注意不要损伤附近的其它零件,以免引起其它机械故障。
3.2 零件的合理更换
对于零件的损坏,最合理的维修方式应是直接更换新零件,农机使用者在进行零件更换时,应注意对新零件的选择与检查,确保所购买的新零件符合本播种机的使用要求。同时应当尽量选择正规厂商生产的合格零件,不可因贪图便宜而购置伪劣零件进行更换,以免因更换零件的质量问题导致农机故障加重。同时,注意新购置零件的生产日期,若生产时间过长可能导致零件机械性能变弱,不适合继续使用。
3.3 零件的合理修复
对于一些损坏不严重的专用零件,为避免新零件购置的昂贵费用,可寻求专业修理机构进行修复,对于表面磨损的零件通常可选用电镀、喷覆、激光熔覆等方式补充磨损位置后再进行机械加工修复,对于断裂零件可采用附加新结构的方式进行修复和连接,新结构可通过电焊或铆接、螺纹连接等方式与原零件实现固定。对于关键部件的损坏,维修过程中应进行科学的判定,对于维修后无法保证使用品质的损坏零件,应坚决选择购置原厂替换件,不可勉强修复,导致机具存在安全隐患。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