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学习故事 解读学习故事

    张洁 王霰

    

    

    本文从新西兰学习故事的概念入手,系统介绍了什么是“学习故事”,“学习故事”所倡导的儿童观、课程观和学习观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关联等,帮助广大幼儿教师在本土化的研究与实践中转变观念,改变行为,逐步做到从“管住”到“关注”,从“给予”到“支持”,从“走近”到“走进”,不断发现儿童的力量,构建儿童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的形象,和孩子们一起享受成长的快乐!

    一、走进“学习故事”,认识“学习故事”

    (一)什么是学习故事

    最早接触“学习故事”是在教育部于重庆举办的专题培训会上,其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扬长式”的评价方式深深吸引了我。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学习故事”是由新西兰引入的儿童学习评价体系,其主张在评价中关注儿童的优点,以学习心智倾向作为评价内容,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描述儿童的学习过程。在新西兰各类幼教机构中,“学习故事”被广泛用来帮助教师观察、理解和支持儿童的持续学习,同时记录每一个儿童的成长轨迹。“学习故事”评价体系也得到了国际幼教界的高度认可,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许多国家的幼教机构也开始尝试运用“学习故事”来评价儿童的学习。我们通过比较研究发现:“学习故事”所倡导的教育理念与2012年我国教育部颁布的《指南》有着许多相通之处,如“重视儿童的学习品质”“支持儿童的自主学习”等。被其理念所吸引,我们从2015年开始了“学习故事”的本土化實践研究。

    (二)学习故事的内涵

    在研究之初,我们更多是了解学习故事,认识学习故事。我们发现:学习故事关注的是儿童能做什么,并采用“注意”“识别”“回应”的方式清楚地展现和支持儿童的长处及兴趣。“注意”“识别”“回应”三部分之间环环相扣,“注意”影响着“识别”与“回应”,“识别”决定着“回应”的方向,“识别”与“回应”推动儿童的学习与发展。

    具体来说,“注意”部分描述“发生了什么”,即教师以视频、照片和文字等方式,采集儿童在某一时间段或事件中的行为、语言和情绪等细节表现,采用白描式的语言描述场景,记录儿童的语言和行为表现。“识别”部分则是分析儿童在该情境中“有可能发生了什么样的学习”,即教师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状况进行的评价。基于“注意”部分的深入观察,运用儿童学习与发展相关理论,分析儿童学到了什么东西,遇到了什么困难,解决了什么问题,表现了哪些可贵的学习品质,从而把握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等。“回应”部分是教师计划“如何支持儿童这方面的学习”,在注意、识别的基础上,基于儿童当前的学习兴趣、能力及学习品质,提出如何把这一学习经验与其他学习内容联系起来,并通过家园合作进一步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支持方案。学习故事就是教师通过不断的注意、识别和回应来支持儿童的主动学习及探究的过程。

    (三)学习故事的评价主体:多元化

    学习故事作为一种评价方式,视学习为环境和思维之间交互关系的产物,学习过程是环境和思维之间产生交互影响的过程。教师是学习故事的主要撰写者,也是学习故事的评价者,但并不是唯一的评价者。许多学习故事是由家长、儿童和早期教育研究员,甚至是大家合作进行记录和解读的。这就意味着,学习故事融入了多重视角和多种声音,评价主体是多元的,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建构了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四)学习故事的评价内容:心智倾向

    学习故事是一种叙事性的评价方式,其焦点在于儿童的学习过程,在评价过程中强调对儿童心智倾向的解读。学习故事不仅要对儿童学什么和做什么进行描述,如“他们在学什么和想什么(兴趣、行为和思维)”“是怎么学和怎么想的(方法、策略和关系)”,还要分析、识别和支持儿童这些学习行为和过程的内在动机及心智倾向,如“为什么会学这些和想这些,以及怎么学和怎么想(知识、技能和态度)”。新西兰早期国家课程中,把学习结果理解为“知识、技能、态度”三位一体,这三者的结合就是心智倾向(Learning Disposition)。根据新课程中儿童发展的五大线索,将心智倾向划分为五个方面,包括兴趣、参与、坚持、沟通、责任。下表就对心智倾向的内涵做了详细解释。(见表1)

    学习故事强调儿童的参与,在叙述中尽量融入儿童的声音,体现学习的情境性,捕捉学习的复杂性,如学习策略、学习动力等,还可以将学习的社会性特征与认知和学习效果结合在一起。学习故事多维度和多视角地收集这些信息,捕捉学科知识和心智倾向,为未来学习提供线索的学习环境,评价在学习旅程中的位置,以及学习经验的社会性、认知和情感维度等。

    (五)学习故事的评价过程:“4D”法

    学习故事是在真实情境中完成的观察和记录,能提供一种反映儿童发展的持续性画面,能用来记录和交流儿童学习的复杂性。学习故事强调情景、地点及相关人员在儿童学习中的作用,强调发现儿童的长处,促进儿童良好心智倾向的形成。卡尔教授曾用“4D”来形容学习故事的评价过程,4D分别表示:描述(Describing)、讨论(Discussing)、记录(Documenting)、决定(Deciding)。

    描述:对儿童的行为进行解释性描述,主要关注的是孩子好的方面,评价心智倾向的内容。

    讨论:与其他教师、儿童和家长讨论,求证和质疑对儿童行为的已有解释。

    记录:用多种方式记录评价信息,如文本、图片、录像等。

    决定:决定下一步应该做什么,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学习。

    (六)学习故事的评价功能:发展性

    学习故事最重要和最终的功能都是指向儿童的发展,而且整个评价过程直接促进了儿童的发展。一方面,学习故事的评价过程直接提高了儿童的自我效能感。对儿童而言,学习故事记录了他们独一无二的学习和发展轨迹,为他们提供了回顾自己以主人公身份参与学习的机会,同时建构起新的学习愿望。当儿童的故事被记录下来,并被阅读和分享时,就能使儿童的成就感得以充分满足。而且,儿童在与父母、教师讨论的过程中,一旦其意见得到尊重和接纳,就会使儿童感到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学习者。另一方面,连续的学习故事能让儿童在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时,看到自己的进步轨迹,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这使得儿童逐渐成长为一个具有学习能力和反思能力的人。同时,儿童参与学习故事,感到被关注、被重视,也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并能努力克服困难。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