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白粉病危害及药剂防控
董克锋 姜惠铁
随蓝莓种植年限的增加和面积的扩大、蓝莓品种抗性差异和种植模式的增加,以及周边作物病虫害的扩散及气候因素的影响,蓝莓病虫害也日趋严重,尤其是白粉病对蓝莓的危害程度呈逐年加重的趋势,受害叶片“白霜累累”,影响光合作用,造成树势衰弱,进而导致产量和品质降低。
1 蓝莓白粉危害症状识别
白粉病主要危害蓝莓的叶片,多从下部叶片侵染。在发病初期,在叶面会出现绿色小斑点,随后逐渐扩大,呈现不规则粉斑,在上面着生有白色絮状物(图1),叶背隐约可见褪绿斑(图2)。随病斑向四周扩展,斑面上粉状物日益明显而呈白粉斑,粉斑相互连合成白粉状斑块(图3),严重时叶片正面均可被粉状物所覆盖,外观好像被撒上一薄层面粉(图4),叶片变黄发褐,同时叶背面、叶柄、果梗及花萼上均出现霉斑。
2 发病原因
2.1 病原菌
蓝莓白粉病属真菌病害,属子囊菌亚门白粉菌目白粉病菌。
2.2 传播特性
白粉病菌分生孢子靠气流传播,落在叶片上即可发芽侵入,1天叶片表面就可长出菌丝体,5天侵染处形成白色菌丝丛的病斑,7天病斑老熟并产生分生孢子飞散传播。白粉病菌繁殖数量快,病害流行也快。在蓝莓生长季节可发生多次再侵染。
2.3 环境条件
藍莓枝叶郁闭,光照弱、通风差、空气相对湿度偏大,这种环境有利于白粉病发生和侵染。
2.4 品种抗性
根据田间观察,各品种间对白粉病存在一定的差异,品种对此病的抗性强度为北高丛蓝莓>兔眼蓝莓>南高丛蓝莓。
3 药剂防治
3.1 选药原则
根据蓝莓生产标准要求,有机生产预防蓝莓白粉病应使用农抗120、多抗霉素。绿色生产发病前可用克菌丹、代森锰锌、吡唑醚菌酯等保护剂进行喷雾防治,在病害发生后用苯醚甲环唑、腈苯唑、戊唑醇等治疗型杀菌剂防治。但以上药剂均未在蓝莓上登记,鉴于在非登记作物上使用,一定要按农药使用规范用好药剂。
3.2 注意事项
防治白粉病要早检查早预防,特别是易感品种。如果发现蓝莓叶面有白粉病斑时,应及时喷施治疗型杀菌剂,如果等到蓝莓田间白粉病已经爆发再用所谓的特效药防治,是达不到防治效果的。同时根据病情发展可连续用药防治,间隔5~7天,连续防治2~3次,注意要均匀细致喷雾,并要多喷药液使叶面上形成水珠。
(作者联系电话:18663918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