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女性形象与战争罪恶的呈现

    杨春蕾

    苏联著名作家瓦西里耶夫的文学作品《这里的黎明静悄悄》,1972年被导演罗斯托茨基和2015年被导演达夫列吉亚改编成电影作品。两部影片自播放以来,苏联女性的美丽形象与残酷战争控诉的文化理念,在苏俄以及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电影的取材背景看似静悄悄的森林河畔,其实是残酷无情的战争场地;5名女性看似过着快乐无忧的幸福生活,其实要面对高大威猛的德军战士;准尉瓦斯科夫看似憨厚愚钝,却具有勇敢担当与人道主义精神;德军分队看似勇猛战斗,其实远来侵略掠杀终究会自取灭亡。电影用独特的叙事方式,一改以往战争大场面的背景镜头,选择从美丽静谧的森林河畔环境展开叙述,通过瓦斯科夫与5名女性的团队生活开始,对比隐藏在深山里的德军分队,彼此暗斗与激烈较量,5名美丽女子先后牺牲,德军也被逐渐消灭,最终是瓦斯科夫用理智战胜情感,没有全部枪杀德军,而是拖着极度受伤的身体,押着4名投降德军向远方回归。最终苏军大批赶来接应,而重伤倒下的瓦斯科夫还念念不忘莫斯科的胜利,多年后瓦斯科夫带着丽达之子缅怀5名战友,墓碑前的肃穆悼念正好给观众上了一堂深刻的战争教育课。

    一、 俄罗斯女性的光辉战斗形象

    5名女子性格各异且漂亮动人,巾帼不让须眉,既能在茂林山区顽强生存,也能在战斗中勇敢面对德军,没有丝毫畏惧退缩。她们能在丛林里往返穿梭查勘地形,在沼泽地艰难前行奔向森林战场,在飞机轰炸中沉稳应对战斗交锋,在短兵相接中机智勇敢重创敌人,她们背带装备的战斗形象,成为世界女兵的楷模风范。她们的女性魅力,特别是下河快乐游泳,谈笑风生不乏生活情趣,虽然先后壮烈牺牲,但其光辉形象成为世界女权者的飘扬旗帜。丽达的沉稳勇敢,虽然是位年轻母亲,她用心用爱抚养孩子,当亲情与卫国战争发生冲突后,心理跨越纠结,最终为国壮烈捐躯。冉妮娅年轻漂亮充满活力,她是军营里的耀眼明星,更有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追求,最终在掩护战友的过程中被子弹打中牺牲,她的牺牲荡气回肠又凄凉婉转,其实是对人性美丽的摧毁消灭。丽莎在孤独的环境中成长,她渴求过安定自由的生活,但战争的突然来临打碎了这个梦想,可惜在战斗的沼泽地牺牲,一个渴望温暖的女人被無情吞噬,其实是战争的冷酷伤害。索菲亚是平凡家庭的女子,没有引人注目的背景,她在为准尉瓦斯科夫取回烟袋的路中被枪杀,索菲亚虽是平凡女子,但和世上千百万普通女人一样,宝贵的生命被战争掠走,她的死亡是人类在战争大环境中的悲剧缩影。嘉丽雅是孤儿院长大的女子,这个女孩喜欢撒谎,身上不少缺点,但在战争中她变得坚强勇敢,嘉丽雅的胆怯并非性格问题,而是女性柔弱的心灵在残酷战争的生命脆弱表现,当她看见身边好友皆因战争牺牲,最终没有逃避生活,而是勇敢面对现实,她的壮烈牺牲,展现出战争对人性的无情消磨。

    人类自资产阶级革命以来,追求自由、平等与博爱的世界,特别是女权主义运动,引发了女性在社会的地位提升,在诸多领域的杰出表现让世人刮目相看。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的女性,本是美丽人生与幸福生活,但被二次世界战争无情卷入,她们的牺牲何其残酷,在与高大威猛的德军作战中勇敢顽强,其实这是对女性的无情摧残,因为战争本不属于女性。她们的人生故事,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千百万牺牲女性的代表,在欧洲与东方中国战场,也有这样千百万无名无情牺牲的女性,5名女性之死何其壮烈,当瓦斯科夫带着丽达之子来到她们墓碑之前默哀致敬的场景深刻告诫世人,这既是缅怀战争先烈,更是期待悲惨战争绝缘于人世间。

    二、 俄欧国家之间的战争历史冤仇

    自18世纪以来,由英法德主导的工业革命与资产阶段改革,整个欧洲以及全球大多数地方,就没有安稳过,特别是大国之间的战争难解怨恨,俄苏既是这场工业运动的发展受益者,也是战争掠夺的创伤受害者,因此才有法国拿破仑侵略俄国,克里米亚战争,俄土战争、日俄战争、俄瑞战争、中俄战争以及德苏战争,这系列战争事件的爆发,暴露出帝国列强的矛盾纷争以及难以调和的深层冤仇。革命导师马克思说:“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1]因此,由英国、法国和德国主导的工业革命与资产阶级资源掠夺,作为横跨欧亚的俄国,与欧美列强的关系长期处于不和睦状态,战争的爆发就不可避免。“因为俄、英、德三国历史上连年不断的残酷的流血战争都是由兼并引起的。自由主义者在波斯和非洲进行了残酷的战争,在印度鞭挞了政治犯,原因是他们敢于提出我们俄国曾经为之奋斗的那些要求。法国的殖民主义军队也压迫了各国人民,这就是以往的历史,这就是亘古未有的真正的掠夺史。”[2]从封建社会迈入资本主义社会,欧洲各国之间激烈斗争较量,遵循优胜劣汰的政治哲学,战争成为家常便饭,最终伤害的是广大民众,如同5名女性一样,她们美丽的人生就被残酷战争吞噬。

    纵观俄苏历史,从伊凡雷帝到勃涅日列夫时代,短短500余年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战争史、扩张史与侵略史,俄苏既凶残暴打过欧亚周边国家,也被欧亚国家重创受伤。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正是世界五百年俄苏与欧亚国家争斗的集中体现,这为人类发展提供了最鲜活的深刻教训。苏德战争的爆发,德国被打败分成东西德,众多德军伤亡,希特勒与戈培尔相继自杀,苏联损伤2500多万人,这次人类世界战争足够警醒世人,谁要再去无端侵略他国,必然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终是自取灭亡。

    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之所以受到极大关注,不仅是俄欧之间的历史怨恨,还有对斯大林历史政治与勃涅日列夫时代的文化表现,改变了苏联文化传播观念,成为杰出的电影艺术作品。2015年的改编作品是对1972年版本的深化完善,主题本质也没有改变,新老影片的5名女性主角形象各有千秋,用更加唯美冷静的镜头传播战争背后的残酷无情,控诉德军的凶残狠毒,传播人道主义与女性文化。“苏维埃文化依然是在官方意识形态控制下发展,但这个时期的文化发展已经与斯大林时代苏维埃文化发展有很大的不同,因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不再是‘铁板一块,苏维埃文化发展的‘坚冰已经出现了裂痕,文化‘解冻以及由此促进了知识分子思想的进一步解放,在文化艺术创作领域出现了多元探索的萌芽。”[3]40多年前,导演能在苏联意识形态严密控制时代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通过电影来传播战争,成为艺术家中的先进分子,也更值得我们效仿学习,因此感动了中国读者与观众。

    三、 表面安静与暗流波涛的利益纷争

    列宁说:“英国、法国、美国、德国,它们几十年来的全部政治就是不断进行经济竞争来统治全世界,扼杀弱小民族,保证银行资本获得三倍至十倍的利润,把全世界囊括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内。这就是英国和德国的全部政治。”[4]英国先得工业革命与资产阶段运动的胜利果实,其先进武装与坚船利炮横行世界,法国德国不甘落后,因而彼此之间挑起了近现代多次战争,成为人类发展史上最黑暗最邪恶最伤悲的一段历史,帝国列强的争斗告诉世人,欧美表面安静与战争暗流涌动依旧大量存在,切莫麻痹大意与陶醉于和平生活。

    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成功传播,既是对苏联二战牺牲精神的深刻反思,也是对人类战争的警醒。作品场景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也没众多人物助阵,但5名女性与十多名德军,他们的暗地交锋与牺牲投降,就是二次世界大战的灾难缩影,其牺牲的残酷方式,正是对战争无情的罪恶控诉。“俄罗斯文化是一种吸收和融合了东西方文明、东西方文化因素的一种文化。也许正因为俄罗斯文化在把东西方文化因素结合和统一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独具一格的文化,才使得无论西方人还是东方人都能在俄罗斯文化中找到自己的思想共鸣和审美理想,易于理解和接受俄罗斯文化。”[5]自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传播以来,东西方读者观众都能从作品中找到它的影响因子,成为东西方都赞赏的艺术佳作,因此也是作家瓦西里耶夫与导演罗斯托茨基贡献给世界观众的精神粮食,成为促进人类和平与自由的正能量。

    四、 人类发展与战争灭火的梦想传播

    第二次世界大战虽然过去了几十年,但这次大战造成的创伤至今没有根本恢复,俄欧国家表面没有大规模的战争,但暗地交流与斗争时常发生。特別是美苏二战后的几十年冷战斗争与霸权行为,战争的达摩克斯利剑依然悬挂在人类头上,世界依旧不安,问题依旧多多。列宁说:“在欧洲曾是一片和平景象。这种和平之所以能够维持,是因为欧洲的民族只是靠连绵不断的战争实现了对殖民地亿万居民的统治。我们欧洲人不认为这些战争是战争,因为他们根本不像什么战争,而是对手无寸铁的民族实行最残酷的摧残和屠杀。”[6]帝国主义对落后国家和民族的战争,根本不是战争,而是最残酷的摧残和屠杀。因此,广大读者观众能从作品中深刻感受到,不管当初俄苏和德国多么强大,民众多么渴求幸福,个体在战争面前都显得非常渺小,牺牲就不可避免。习近平总书记说:“面对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惨烈后果,人类又一次反思战争与和平的真谛。千百年来,人类都梦想着持久和平,但战争始终像一个幽灵一样伴随着人类发展历程。此时此刻,世界上很多孩子正生活在战乱的惊恐之中。我们必须作出努力,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全世界的孩子们都在和平的阳光下幸福成长。”[7]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大受害者,中苏携手最终打败帝国日本侵略者,因此当日本以及欧美一些战争分子狂妄叫嚣时,两国人民对战争创伤的体验更会紧密相连,更应携手共进,不忘历史战争,共创人类和平曙光。

    作家瓦西里耶夫与著名导演罗斯托茨基,他们创作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能受到世界关注与传播好评,其实表达了一个梦想的乌托邦精神。“俄罗斯文化的民族精神有时候表现为一种乌托邦理想。这种乌托邦往往成为俄罗斯文化中的一个独具一格的结构成分和推动其发展的因素。从古至今,许多俄罗斯文化人就是怀着这样的思想去从事文化活动的。他们的文化理想和目标是虚幻的,是不可能达到的,但他们往往锲而不舍地去追求、努力奋斗甚至牺牲。”[8]西方列强能从这部作品看到女性的残酷牺牲,发源于欧洲的德国法西斯主义,成为欧洲与全球的共同敌人,东方中国观众能从作品中看到战争牺牲的共同命运,曾经深受战争创伤的中国人民更不忘日本法西斯的暴力掠夺,唯有如此才不负先烈牺牲的宝贵生命。

    时间在静静流逝,历史在滚滚前行,人民在诉说梦想,我们不能忘记战争的残酷无情,和平之光依旧脆弱,今天世界的局部地区依旧动乱不堪。习近平同志说:“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但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我们要以史为鉴,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为了和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作家瓦西里耶夫和导演罗斯托茨基创作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只是人类战争史上的点滴缩影,但激励广大读者观众为人类和平幸福携手向前,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只有坚定践行和平发展理念,才能不负先烈们的牺牲精神,才能筑牢和平的铜墙铁壁,构筑人类共同生活的幸福家园。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04.

    [2][4][6]列宁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78,73,72.

    [3][5][8]任光宣.俄罗斯文化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84,12,20.

    [7]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EB/OL].新华网,2014-03-28.

    [9]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新华社,2015-09-03.

相关文章!
  • 谭盾协奏曲《永恒的水》第二乐章

    韩璐【摘 要】协奏曲《永恒的水》(1998)是谭盾“有机音乐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作品。其中的第二乐章——活泼的行板,是极具音乐色彩和中国曲调韵

  • 仇英《桃源仙境图》研究

    章雅玙摘要:仇英是吴门四家之一,他是整个明代最著名的画家之一。文章首先分析仇英的生平对其艺术风格的影响,其后从他的代表作《桃源仙

  • 国宝北宋“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

    摘 要:目的:深挖国宝北宋“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版广告蕴藏的杰出智慧与当代价值。方法:以劳拉·里斯的定位理论等为依据,运用跨学科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