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摘要:在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我国科学技术得到完善,对于计算机人才的要求也随之提升。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大部分教师缺少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的意识,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缺少持续性,使得学生得不到全面的发展。为此,本文在了解创新能力培养重要作用的情况下,针对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引言
计算机专业作为人才市场中的热门专业,在现代化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类企业对于计算机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在人才招聘时也更加看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力和创新意识。然而,现阶段各大院校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要求,还停留在专业知识水平上,造成大部分学生达不到企业的要求,无法顺利完成就业。面对这类问题,计算机教学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创新,在教学实践中强化对学生思維的启发,并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造,逐步强化学生主动探索和创新意识,将学生打造成为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一、借助多元化、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下备受教育界欢迎的教学模式主要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创设情境教学法以及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法等等,都是教学效果高效,且符合当代学生学习需求与个性特点的教学模式,也比较符合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目标。因此,计算机专业教师应借助多元化、混合式教学模式,来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引进各类先进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多样性到课堂环节中,乐于发散思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互动。在此过程中,计算机专业教师可事先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搭建线上自主预习、学习、复习的教学资源库,为学生上传相应的教学视频,引导学生在教学前提前预习本节课程教学内容,以便于将剩余的课堂教学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与互动。然后,再结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展示以图片、动画、文字等信息相结合的教学微视频,供学生进行更加直观的自主学习。最后再以任务驱动发为学生布置课后学习作业,引导学生在课后利用计算机技术查阅资料、观看教学视频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二、建立全新的理论联系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双提升
首先,计算机专业教师应定期组织开展有关于理论联系实践的竞赛活动,并设置相应的激励与奖惩机制,以奖学金、助学金、评先评优、树立典型、学风奖励等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与积极性,调动班级学生全部参与到该活动中。然后再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情况及个性特点,将其合理分为4~5人的学习小组,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自由辩论、互相交流学习方法、互相启发创新思路等,以便于落实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素质教育理念,实现解决实际问题与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机统一。其次,为了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体系的构建,在实际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还应以启发学生创新思维与创造意识为目的,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证明理论,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参与实践过程中,从多个角度梳理问题的解决思路。例如:在教学“查找“internet信息”这一课时,计算机专业教师应给出多个热门旅游城市,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喜好,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在计算机搜索引擎中,查找相关地区的风土人情、旅游路线等信息,并借助计算机技术整合多个旅游景点相似景区的信息数据,构建成信息文件夹,传输给教师。教师在根据学生的个人成果完成效率、正确度及认真度,给予相应的激励措施,以便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教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契机的同时,打破传统教学中学生固有的被动学习状态。结语
总而言之,在国家提倡“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可实现学生就业竞争实力的提升。特别是对于计算机这类新兴行业而言,具备创新素养和能力的学生,可更加直接的反应人才培养状况,并为整体行业带来新的动能。为此,在计算机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明确创新能力培育的紧迫性,通过构建多层次的教学活动,改进教学思路和方法,使学生投入更多精力在学习活动中,并融入自身的创新意识,获得新的学习感悟,实现自身计算机操作水平的可持续提升,达成新时代下创造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王颖,李宛娜,齐晶薇,杨艳华,李慧.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应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的作用分析[J].信息记录材料,2020,21(02):80-81.
[2]钟元权.基于素质教学育与翻转课堂深度融合地教学模式分析——以计算机教学课程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10):220-221.
[3]黄显宁,阳光,印东,刘毅文.面向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敏捷迭代式计算机课堂教学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9,18(09):41-42+45.
作者简介:
汤勇峰,男,汉族,1976-2,江苏徐州,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讲师,本科学历,硕士学位,研究方向:软件工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