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的文化意义解析

杨博
【摘 要】新世纪以来,文学借助于网络,获得了强大的传播阵势。网络媒介具有典型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在媒介形态的影响下,文学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网络文学具有文本资源的丰富与开放性,它坚守民间话语立场,在文学语言上,网络文学具有游戏化的风格。网络文学在被学者所诟病的同时,也具有着文化层面的意义,它形成了“众声喧哗”的文学格局,为文学多层级间的敞开和对话提供了可能。
【关键词】网络文学;后现代主义;众声喧哗
新世纪以来,文学依赖网络媒介获得了多样化的传播,也获得了相较于纸质媒体而言更强大的传播阵势。网络文学的兴起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一种新的文艺精神的出现,对网络文学很难再借用传统的文艺标准进行考量和规约,因为从创作、传播到接受种种层面上,网络文艺都显露出全然不同于传统文艺的异质性。
一、网络文学具有文本资源的丰富与开放性特征
在网络时代,传统信息的线性存在方式借助于超文本的网络而发展成为立体化的网状结构。网络媒介的基本特征就是超文本互动。“超文本”(hypertext)由“文本”(text)和“超”(hyper)构成,指一个没有连续性的书写( non-sequen-tial writing)系统,文本分散而靠联结点串联,读者可以随意选取阅读。学者周宪认为,“超文本的核心在于,以大量潜在的穿越一个文本群(它仍被添加、改变、重新标记和重新绘图着)的旅程,来取代两个固定点(‘开端和‘结尾)之间那种线性的和单向的发展”。超文本与传统文本的区别是线性结构向链接结构的转化,继而原本定型的结构开始向弹性结构转化,封闭的状态转向开放。在这种超文本的媒介方式的影响之下,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信息能够通过磁带、光盘、硬盘来存储,可以通过电话、电传和电视来传输。不仅如此,还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加工信息。所以,新世纪以来,我们处在一个信息资源极为丰富与开放的时代。
网络时代使分散、孤立的信息汇集成实时交互的系统,人们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通过网络获得各种教育、娱乐和消费等方面的共享资源,人们在全球知识、文化的共享过程中,强化着人的活动能力,扩大着人的活动范围,扩展和深化着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与交往。
网络时代,信息不再是静态的客体,它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人类感觉和思维,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成为了具有主体能动性的存在物。网络时代的信息又是频繁流动的,在获得信息的正面的、积极的影响的同时,信息的飞速运转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传统的稳定的世界正在悄然失去。如此丰富的信息的大量涌现,又不断刺激着人们追逐更加多元的信息,这就最终导致了一个多元共生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狂欢广场。网络时代文本资源的丰富与开放,广开文学生产的源泉,极大地开发了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体现在当下网络文学的题材内容上,就是题材内容极为丰富和多样,充满了各种穿越时空的故事和天马行空的想象。
二、网络文学坚守民间话语的立场
民间文化形态是指在国家权力中心控制范围内的边缘区域形成的文化空间,在创造形式上,民间文化是自下而上的文化形式,具有通俗性、娱乐性等特征。
新世纪文学的民间话语立场的确定,主要是因为文学主体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文学创作主体是属于特定阶层的,对写作的能力、知识的运作都有较为专业的要求。在当下,写作者不再限于专业人员,而是向着更为广泛的人群扩展。除了主体范围的扩大,就传统作家而言,还存在着需要面对和适应外在环境的变化。在信息社会,不论是写作者还是欣赏者,都处在各种信息高速流转的环境中,信息环境的出现促使文学主体放弃了对同一性与确定性的追求,不断对历史、政治、科学、社会和文化进行多元化的评价。
就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网络是伴随后现代主义思潮出现的,诸如“开放”、“去中心”、“互动”等后现代主义的特性,同样也是网络技术的特性,并成为以网络为依托的网络文艺的特性。因此,网络文艺不免也具有很浓重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后现代主义的许多范畴在精神层面上都与网络文艺相通。网络文艺和后现代的关系,正如学者所认为的,“后现代理论的价值在于,它非常适合于分析被电子媒介的独特语言特质所浸透的文化。”后现代主义旨在对一切宏大叙事或元话语表示怀疑,其矛头所向,便是要否定作为西方现代性传统的思想文化及其话语和理论体系。而作为网络文学创作的主体,也正是具有后现代风格的主体,后现代主体是一个非中心、不确定的主体,充满前所未有的漂浮感和游移感,在后现代时代,人不得不习惯于在一个无主体、无对象的后现代文化生态中生存;不仅如此,后现代主体还表现在反对理念、反对绝对理性,将主体还原为日常生活中的凡夫俗子,消解具有启蒙理性的神圣性本质,这种后现代主体提倡对人的世界做出自己的凡俗叙事。因此,后现代主体是一个充满解放与欢乐感的主体,它将现代主义的沉重抛诸脑后,让主体进入一个恣意妄为的话语世界。新世纪文学生产的主体所展现的正是后现代时空中的这种民间文化身份,而这些就是网络文学主体的特征,作为现代社会高新技术成果的直接受益人,网络文学主体的生长与成长,都直接受惠于后现代空间的网络文化氛围。
巴赫金提倡用对话的理论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沿袭这一理论思维来考察新世纪文学主体特征,我们会发现,所谓对话性,首先就是平等主体的平等相待,充分肯定对方的价值。其次就是破除权威,对神圣的、严肃的、理性的观念和价值的降格。当主导文化、高雅文化或大众文化分别面临各自的僵化和衰微困境而亟待脱困时,民间文化往往能够作为对主导文化、高雅文学和大众文化的冲击力量,为文学多层级间的敞开和对话提供可能。民间文化能在普通民众中起到安定、自娱等作用,可能成为一种出奇制胜的激活的力量,甚至革命性的力量。新世纪文学正是以对话的方式呈现出不同文学类型并置的局面。
三、网络文学在语言上具有游戏风格
网络将语言文字从传统的语法规则和约定俗成的规范中解放了出来,更加灵活、自由。纵观人类文明的传播历史,每一次传播媒介兴起,都会使人类文学的方方面面出现革新或进步,语言文字的变革往往首当其冲。网络媒介作为交互性、即时性强的平台,面对和使用这种媒介技术,就需要具有与之相应的语言表达,尽管这种语言有悖于传统的语言规范,甚至没有一定的语法原则,很难被主流文本所接受、认可,但是在网络这种新的媒介空间中,这就是后现代主义挑战权威、绝对、中心的一种精神内涵的表现。
新世纪文学语言的游戏化,是迎合了时代的狂欢精神,以游戏的方式解构宏大与崇高的体现。游戏性的对立面就是崇高感。传统写作试图通过个性的语言叙事方式为人在精神领地中确立一个崇高的生存空间,因而阅读作品的过程就是一个感受、体验崇高精神的过程。崇高的来源是神圣动机,是对终极价值目标的追求。而游戏性突出地表现是戏拟历史经典故事,将崇高解读为一种无厘头的大话版,种类混杂,也就是大杂烩式的仿作。
总之,网络文学整体呈现出自由化的书写.沉重和压抑都被排除,注重对自由的感受,在题材内容上往往不受约束,这些都成为网络文学的精神特质。由此,我们看到了网络文学天马行空的想象,看到了没有界限的文类混杂,看到没有权威阴影的创造,看到了不可能实现的都变成现实。
当然,网络文学的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传统文学是对世界的模仿,是现实世界的表征和再现,有助于加强人的审美想象力,发掘人的艺术潜能。网络文学是适应了网络媒介而诞生的文学形式,技术革命能否带来真正的文学革命,还需要用时间来证明。网络文学迎合了后现代主义时代的“游戏”要求,产生的是为数众多的一次性消费文学,网络文学缺少对深刻命题的介入,也就缺少了深度和厚度,缺少了可持续的生命力。
网络文学作品意义扁平化,缺乏立体深度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网络文艺是通过数字编码来实现艺术创作,创作内容多是在架空的世界的纯粹虚幻,这种虚幻的表征,对现实世界没有指涉能力,就会导致文艺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虽然视觉媒体会扩大感觉中枢,并给予人们更为全面的表达方式,但是多媒体的手段往往会挤压艺术想象空间。多媒体作品越具体、形象、生动,它所能唤起的艺术想象的空间就越小。超文本的链接使得互动变得易得和轻松,这就使接受者在面对海量信息时处于一种眼花缭乱的状态,相比之下,对文字的感知就变得紧张和短促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的文字印刷媒介能通过对文字的审视建立内视的世界,能够充分调动人的创造性想象,而以网络为媒介的多媒体艺术的表达,在调动主体的想象能力上就略逊一筹了。
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是建设性的理论,“众声喧哗”和“文化狂欢”均蕴含着创造的勃勃生机。“众声喧哗”与对话,正反映了新世纪以来文学界所做的各种努力,亦是面对未来的一种真实的态度。
相关文章!
  • 新时期环境媒体广告的发展与突

    周阳+张帆【摘 要】 环境媒体广告作为一种新型广告形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且价值日益凸显。文章从环境媒体广告的定义入

  • 数字创意产业背景下影视创意的

    胡巾煌<br />
    摘 要 无论从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还是从政府近年的政策关注点来说,都可看出数字创意产业是如今文创领域的发展核心点。文

  • 风险社会视域下数据新闻生产的

    田龙过+杜娟【摘 要】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变革,大数据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传媒行业也涉足其中,数据新闻成为一种新型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