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娱乐性音乐治疗在养老院老年人心理问题中的运用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会选择养老院来安度晚年。由于老年人在生理、心理功能方面发生了变化,随之而来的一系列老龄问题就日益突显。本文通过娱乐性音乐治疗的干预,去改善养老院老年人由于心理功能的变化而引起的孤独、忧郁、焦虑、愤怒等心理问题与精神疾患,引导他们关注周围环境,减轻和消除上述问题,加强对自我人生意义的认识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与肯定,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娱乐性音乐治疗;养老院;老年人;心理障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医学的发展,人口寿命的预期开始延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将选择养老院来安度晚年,由于老年人在生理、心理功能方面的变化,加上生活环境的变迁,随之而来的一系列心理问题日显突出,它不仅给老人身心带来了严重伤害,而且直接影响其生活质量,也给儿女的工作、生活及社会和谐平稳带来一定的影响。由于音乐是包括老年人在内大多数人所喜爱的,因此将音乐治疗运用于老年人的心理干预,正发挥着意想不到的效用。

    一、养老院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养老院中老年人的不良情绪除生理因素外,还有社会心理因素(人际关系的丧失、精神生活贫乏)、自身因素、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角色失调、环境、经济、家庭等,引发了养老院中老年人在躯体感知觉衰退、精神萎靡、情绪消极、理智和行为失常、性格古怪,生活失乐等问题。日常主要表现为:①孤独。老年人无论是自愿还是被迫,当进入养老院后都会出现孤独的消极心理。老年人离开了原先熟悉的家、环境、社交圈,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养老院多距闹市区较远的地方,联系外界更难或更少,加剧了老年人孤独感的产生;②抑郁。老年人机体的变化,多会使其产生抑郁心理,长此以往对老年人的身心危害会更大,只有选取老年人喜欢的活动,才能唤起老人们的兴趣爱好;③易怒。由于对周围的不信任,只要出现了令他们不满的事情,就会出现愤怒情绪,因此有些老年人有常常易怒的特点;④多疑。养老院中的老年人来自不同的生活环境,文化、文明性格、脾气等各不相同,对周围人产生不信任、多疑的特质。

    二、娱乐性音乐治疗

    娱乐性音乐治疗是音乐治疗方式中的一种,音乐治疗师在养老院中的老年人需要学习音乐知识的强烈愿望基础上,通过音乐体验,帮助老年人学习音乐及与音乐有关的其他活动,来促使老年人在娱乐能力和自我实现方面的发展,从而达到改善身心和康复的作用。养老院中娱乐性音乐治疗的使用将老年人的治疗与养老融为一体,音乐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感官刺激,增强老年人的动机、自我表达和交流的功能,更引发老年人的短时记忆力和长时记忆力,增强社会互动和身体活动的功能。使老年人业余生活中的音乐能力和生活质量得以提高,同时延缓和预防老年人在生理和精神功能方面的衰退及身心病症恶化的进程。

    三、改善养老院老年人的心理空虚

    老年人心理空虚又叫黄昏心理。养老院中老年人不仅年老体弱或身患疾病,有的还是孤、寡、残或儿女都远在国外的夫妻老人,他们对未来丧失了信心,甚至对生活前景感到悲观。为了改变老年人这一状况,音乐治疗师在治疗时,首先播放老人年轻时熟悉或喜欢的音乐、歌曲作为导入,旨在降低周围噪音水平,促使其专注当下。随后治疗师鼓励老人们随熟悉的音乐、歌曲共同哼唱或歌唱,引发他们在音乐中对往事的回忆。在治疗过程中,还采用穿插播放一些放松的音乐,设置相关话题进行讨论,共同分享,降低老人们的焦虑情绪和口头焦虑不安的行为。在这安全的氛围中,老人们轻松地回顾,愉悦地讨论着自己年轻时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辉煌”事迹,回味着自己年轻时那种需要和被需要的内心感受及曾经有过的那份踏实,从而找到彼此间的话题,产生同理性,互相关心的氛围,赶走无聊寂寞情绪。养老院的工作人员观察到娱乐性音乐治疗后有些老人聚在一起聊天、哼唱,现实感增加了不少。特别是工作人员看到那些非常退缩的病人也有所变化时,觉得甚是惊奇和高兴。老人们认为每周参与演唱及音乐学习,让他们心有所想、行有事做,心里踏实了许多,正所谓心理空洞开始慢慢变小。

    为了配合治疗,治疗师要求工作人员在老人就餐时,交替播放一些平缓的音乐或老的流行歌曲及当代的流行音乐或歌曲,目的是为每周治疗活动奠定基础。同时还发现上述音乐学习使老人易怒、害怕和抑郁的情绪症状也有了很显著的改善。

    四、改善养老院老人的情绪

    养老院中的老人接触外界少,不同背景的老人生活在一起,彼此间信任度低,沟通少,因而造成心理多疑、精神紧张、焦虑不安等情绪。当老人参与了娱乐性音乐治疗后,他们会在一定时间内,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度和自尊得到显著提高。焦虑不安的情绪行为得到缓解并延续到治疗后的下午或晚上,并增加了他们的现实感。

    当在集体娱乐性音乐治疗中发现个别焦虑不安的老人不能适应此治疗环境时,可采用个别与集体交替的娱乐性音乐治疗,帮助其获得镇静或适应能力。

    例如,在治疗的过程中有一位吴姓老人,男,曾经是一名医生,喜欢唱歌,与妻子生活,儿女不在身边,退休后话变少,不愿出门,失眠,伤感等,慢慢的心情抑郁、对任何事情不感兴趣,觉得生活无趣等,并有自杀倾向,经诊断为抑郁症。妻子为了能寸步不离的照顾他身,又能给其找一个有利于抑郁病症康复的环境(他觉得养老院人比家里多),后双双住进养老院。治疗师根据其特殊情况,在集体娱乐性音乐治疗8次课后,为其增设个别化娱乐性音乐治疗——声乐课。经过训练,治疗师在治疗活动中常鼓励其演唱给大家听,他的妻子也主动在业余时间向他学习音乐,经过半年干预治疗,吴某对睡眠药物的依赖明显减少,睡眠问题也好起来,情绪开始平稳,饭量有所增加,也愿意离开自己的房间与妻子去活动室。而且自信心和自尊心也有所提高,有时其他老人向他请教,他也愿意去做,经过对其的测试,他在治疗中的参与性, 互动和交流增加了20% -25%。养老院工作人员认为娱乐性音乐治疗确实对吴某的睡眠、情绪、焦虑不安、自信和抑郁的程度起到良好的干预作用,是非常好的非药物的治疗方式。其他老年人在此方式的干预下焦虑不安或相关行为也明显降低。老人之间增进了交流, 与他人的对视、追视增多和时间增长,演唱和乐器的互动能力有了明显改善。

    五、改善养老院老年人的交往模式

    养老院中老年人的交往模式除了与他们的精力、体力相关外,还与他们的文化、阅历、经济、曾经的社会工作、地位等相关。因此,养老院老人在交往上一般喜欢与自己经历相似的同学、同事或多年的邻居交往。而在交往过程中,养老院老人间有共同话题的,则以交流养生经验、探讨教育及与子女相处的一些看法和方法、和对社会所发生的现实问题的理解与分析为主,有时也会向老朋友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情绪或在一起聊天、娱乐。如果两者间文化、地位相差悬殊,交往中的共同语言就比较少,人际间的交流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为使养老院的老人们尽量可能地扩大交往范围,音乐治疗师通过娱乐性音乐治疗中的接唱、对唱、简单的声部演奏或演唱、及肢体感受音乐的学习及讨论,老人们的话语变多,语言流畅性较没治疗前保持的时间也长了。这一现象表明他们的语言量和容易度增强。每周1-2 次的治疗效果,使老人们在较长时间保持了身心良好的状态。并学会用非语言的方式进行表达、沟通、抒发情感,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和友谊,学会接纳和共同分享,相互学习,同时音乐知识和技能也有所提高,丰富了老人业余生活的娱乐能力。

    六、改善养老院老年人的记忆力

    对老年人来说,年轻时代的歌曲能够有效地引发老人对年轻时代生活的记忆。在娱乐性音乐治疗中,可采用的方式主要如下:

    集体齐唱,激发老人参与的热情和兴趣,创设愉悦、安全的氛围,引发自主参与的意识。

    模仿唱奏技能,主要是为了发展老人以下方面的基本技能:说话、身体拍击、运动、歌唱。治疗师向老人展示某种演唱模式,然后和老人们一起进行,先是简单的身体拍击,然后再进行拍打身体各部位与歌唱相结合,以及老人们之间的互动、分享和另一种表达方式的演练。

    回忆讨论,主要是通过让老人回忆以前的生活经历,通过回忆他们以前生活中的有意义的事件、成就、和美好的日子,让他们生命的价值感得到强化,提高自己生命的自尊感。比如可以通过以前的照片,或谈论他们喜欢的事物、或者谈论他们共同关心的事情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感知觉的训练,这主要是侧重于老年人身体功能和社会功能方面的训练。通常来说主要包括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针对身体的生理功能极度退化的老人,这个层次上的训练主要以功能性的为主。例如针对他们的胳膊、腿脚等部位进行特定的训练,以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第二个层次的训练主要是加强老人的自我意识,增加他们的注意时间,恢复他们的长期记忆和激活短期记忆能力,加强他们的情绪功能等等。

    歌曲回忆的方法在针对老年人记忆减退的问题上,能有效地增加语言对话的流畅性,通过练习,老年人的记忆歌词的能力明显超过了平时说话的能力。通过聆听音乐,唤醒了老年人对已完全忘记或部分忘记的事和人物的记忆。还可鼓励老年人将自己易忘的生活环节、事情或物等填入歌曲,在讨论过程中来分享自己和他人的记忆及创作。在愉悦安全的环境中学习新歌曲,激发了短期记忆的能力,因而老年人对新歌曲掌握的速度、时间缩短了。参与互动的积极性提高了,同时,改善了他们的自我意象。在现实取向、注意力和语言三方面的全面分值和次领域的分值都得以显著提高。而低水平认知功能的老人的记忆技能,也有了明显改善,且在过程中能更好地回忆起自己的历史。

    特别是参与演唱的老年人的生活功能的改善,即活动中较多的口头参与,保持就座的能力,与他人一起散步等;以及动作、微笑、触摸、哼唱等社交行为也有显著增加,老年人的情绪,社交互动方面的分值,通过治疗前后的对比,也有了明显的变化。

    七、总结

    老年人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老人自身、家庭及子孙后代,而且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在和谐社会里,不仅要关注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更要关心他们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问题。娱乐性音乐治疗为养老院老年人创造了充分表现和表达自己的环境,创设了让其主动开口说话和相互讲故事的机会,陶冶了老年人的情操,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享受了音乐的乐趣,有了积极自我认知的心态;同时,他们彼此之间礼貌对待,拥有了较好的人际关系,在音乐合作和创造中体会到了乐趣,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更缓解了紧张、孤独、焦虑等情绪,开始关注周围的人和事物,增强了现实感、行为控制和对人生意义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高天编著.音乐治疗导论(修订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2]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崔丽娟,李彦林.养老院老人的心理护理[M].上海:上海科学献出版社,2000.

    [4]刘富强.老年心理健康枕边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5]刘亚平,高虹.谈老年人的心理卫生保健[J],中国社区医师,2008.

    作者简介:胡世红,女,1962年10月出生,出生地南京,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艺术学院任教,音乐治疗教研室主任,副教授职称。1988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曾师从俞子正教授、管建华教授、蒲亨强博士、徐元勇博士等导师。现任:中共党员、中国民进会员。中国古筝学会会员、上海古筝协会会员、南京古筝协会会员、江苏音乐家协会会员、南京音乐家协会会员。

相关文章!
  • 人文之美 无意之境

    郑官怡《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作为一档“文化情感类”朗读节目,节目以人动情,以文传情,把定位的重点放在嘉宾的

  • 试谈手机摄像的艺术与生活

    高平+曾小兰【摘 要】手机作为摄像的媒介,可以呈现出五彩缤纷的美好世界,手机摄像成为了记录生活艺术最方便快捷的常用功能。本文阐述了

  • 美术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项骁骁摘要:随着基础性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拓展性课程越来越受重视。在中小学中,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逐渐走向正轨,我校也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