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一题多变”突破浮力难点

    罗小飞

    

    

    

    [摘要]“浮力”是初中科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对知识的综合和思维的灵动等要求都很高。学生在学习浮力时兴趣并不浓厚,畏惧心很强,对相应知识的认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思維窄,稍有变化就无计可施。针对以上情况,巧妙利用“一题多变”可以灵活整合相关知识,将“浮力”难点逐个击破,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浮力;一题多变;思维;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20)05-0085-04

    “浮力”是初中科学中最具魅力、最变幻莫测、最具挑战性的一模块内容。为了啃掉这块硬骨头,许多教师可谓煞费苦心,有的用题海战术,有的用模型战术,有的用公式战术,可是不论采取哪种战术,学生一遇到稍微灵活点的浮力问题,依然手足无措。“浮力”让师生都陷入了身心俱疲的难堪境地。

    常言道:“变则通,通则达。”一次大胆的尝试,让笔者寻找到了一个新的解决办法——“一题多变”。“一题多变”是数学教学常用的一种方法,对思维的拓展和提升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其在科学教学中也可收到神奇的效果。“一题多变”可让学生经历“求同存异”的辩证性思维训练,提升分析与综合、逻辑与推理、类比与创新等高阶思维,水到渠成地培养学生的科学学科核心素养,尤其是科学思维。将“一题多变”运用于“浮力”的教学,可让“浮力”以“阿基米德原理”为主线,以“受力分析”为辅线,双线螺旋式上升,成功突破教学难点。下面笔者谈谈如何巧用“一题多变”突破浮力难点。

    一、“一题多变”突破浮力难点之“体积”问题

    浮力中求解“排开液体的体积”,是“阿基米德原理”和“受力分析”两大难点相结合的题型,此类题型非常典型,学生虽然经常遇到,但是一旦稍有难度,依然会难以驾驭。教师可将“一题多变”融入“比比液面高低”这样的趣味情境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层层递进的“变式训练”,进而实现思维的节节攀升。

    【典型例题1】如图1.烧杯中盛有一定量的水,有一冰块漂浮在水面上,当冰完全熔化后液面将一(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变式1】如图2.烧杯中盛有一定量的水,有一冰块在水中,且下表面对杯底有压力,当冰完全熔化后液面将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变式3】如图4.烧杯中盛有一定量的水,有一中间夹石头的冰块漂浮在水面上,当冰完全熔化后液面将一(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变式4】如图5.烧杯中盛有一定量的水,有一中间夹木头的冰块漂浮在水面上,当冰完全熔化后液面将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变式5】如图6.烧杯中盛有一定量的水,有一只塑料碗漂浮在水面上,将烧杯中的部分水舀入塑料碗中(碗依然漂浮),液面将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变式6】如图7.烧杯中盛有一定量的水,有一物块沉在水底,又有一只塑料碗漂浮在水面上,现将烧杯中的物块捞起放入塑料碗中(碗依然漂浮),液面将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二、“一题多变”突破浮力难点之“密度”问题

    浮力中求解“浸在液体中物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也是比较常见的题型,它融合了“平衡力法求浮力”“称重法求浮力”“阿基米德原理法求浮力”以及“受力分析”。此类题型变幻莫测,非常具有挑战性。教师可以迎合学生的挑战欲望,巧妙地将“一题多变”融入“冲关我最棒”这样的游戏挑战情境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变式挑战”活动,进而挑战自己的思维极限。

    【典型例题2】如图8.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实心物块在空气中的重力为5.0 N,再将实心物块浸没在水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2 N,求实心物块的密度。(g取10N/kg)

    【变式1】如图9.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实心物块在空气中的重力为5.0 N,再利用定滑轮将实心物块浸没在水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25 N,求实心物块的密度。(g取10 N/kg)

    【变式2】如图10.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放上电子秤称出质量为100 g,然后放入一实心塑料块,示数为140 g,再用一个力将塑料块完全浸没时,示数为180 g,请问塑料块的密度是多少?(g取10 N/kg)

    【变式3】在一个圆柱形容器内盛有深为20 cm的水,现将一质量为200 g的密闭空心铁盒A放入水中,空心铁盒有一半浮出水面;当铁盒上放一个小磁铁B时,铁盒恰好浸没水中,如图11甲所示;当把它们倒置在水中时,A有1/5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11乙所示,小磁铁B的密度为__kg/m2。

    【变式4】有学生用学过的科学知识测一个金属球的密度。他找来了圆柱形容器、刻度尺和一个塑料小碗。把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在其中装入适量的水,让塑料小碗漂浮在水面上,此时容器内的水深为18 cm。当把金属球放入容器内的水中时,容器内的水深为19.5 cm,如图12甲所示。现将金属球取出后放入塑料小碗中,静止时如图12乙所示。乙图中的水面比甲图中的水面高3 cm。已知:容器的内部底面积为400 cm2,则金属球的密度是__kg/m3。

    【变式5】如图13.在量筒中放入适量的水,记录体积为V1.然后将一实心塑料块放入量筒,当其漂浮时,记录体积为V2.然后用细铁丝将其完全压入水中,记录体积为V3.则塑料块的密度为多少?

    【变式6】如图14.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实心物块在空气中的重力为5.0 N,然后将物块浸没在水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0 N,再将物块浸没在盐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9 N,求实心物块的密度。

    【变式7】如图15.量筒中放入适量水,体积为V1.让一轻质物体漂浮在量筒的水里,水面到达的刻度为V2;量筒中放待测液体,体积为V3.再让同一个轻质物体漂浮在量筒中的液体里,液面到达的刻度为V4.则待测液体的密度为多少?

    三、“一题多变”突破浮力难点之“沉浮”问题

    “沉浮”问题,说白了就是比较重力和浮力的大小,然而其融合“阿基米德原理”和“壓力、压强”等知识后就很具变换性和挑战性了。此类题型内藏玄机,趣味盎然,教师可以巧妙地将“一题多变”融入“魔性沉浮”这样的趣味情境中,让学生享受“一题多变”带来的快乐。

    【典型例题3】用细绳连在一起的气球和铁块,恰能悬浮在盛水的圆柱形容器内如图16所示位置。若用力向下轻轻拨动一下铁块,则气球和铁块的沉浮情况及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将如何变化?

    【变式1】用细绳连在一起的气球和铁块,恰能悬浮在盛水的圆柱形容器内如图17所示位置,若用水浴微微加热,则气球和铁块的沉浮情况及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将如何变化?

    【变式2】如图18.一个广口瓶里面装着一个用倒放的小瓶子制作成的浮沉子,广口瓶中装有一定量的水,瓶口用橡皮膜封住,开始时小瓶子是漂浮的,若向下按压橡皮膜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变式3】如图19.圆筒内盛有水,水的上方被活塞A密封住一部分空气,一试管B开口朝下,竖直漂浮在水面上,管内封有一段长为L的空气柱,试管所受浮力为F,管内外水面高度差为h,现将活塞A向上稍拉一小段距离后,试管又重新平衡(试管内气体没有溢出),h、L、F如何变化?

    【变式4】如图20.将体积相同、材料不同的甲、乙、丙三个实心小球,分别轻轻放入三个装满水的相同烧杯中,甲球下沉至杯底、乙球漂浮和丙球悬浮,比较各烧杯对桌面压强的大小。

    四、“一题多变”突破浮力难点之“图像”问题

    浮力中的“图像”问题对学生思维的要求很高,它需要学生根据图像想象运动情景,并建立模型,然后再分析受力情况,且综合运用“阿基米德原理”“沉浮条件”“压力、压强”等来解决相应问题。此类题型灵活多变,难度颇大。教师可以巧妙地将“一题多变”融入“美图秀秀”自主创作情境中,让学生享受“一题多变”带来的思维冲浪。

    【典型例题4】如图21甲所示,在容器底部固定一轻质弹簧,弹簧上方连有正方体木块A,容器侧面的底部有一个阀门B,此时木块A刚好完全浸没在水中,接着打开阀门B,缓慢放水,直至木块A完全离开水面时,再关闭阀门B,这个过程中,弹簧弹力F与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21乙所示。(已知p水=1.0×103kg/m3,p木=0.7×103kg/m3,木块体积为Vo不计弹簧所受浮力)求:(1)D点的横坐标d值为多少?(2)点C与点E的纵坐标c、e的绝对值之比为多少?

    例题讲解后,请学生画一画对应其他物理量的“变式图像”(如图22、图23和图24),并以“美图秀秀”的形式来呈现,让学生自己体验“一题多变”带来的快乐。

    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教师可以将“放水”改成“注水”,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去逆向探索,以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逆向思维例题】如图25甲所示,高5 cm、重4 N的长方体物块被弹簧固定在烧杯底部。现向烧杯中缓缓加水,水位高度H随时间变化如图25乙所示。(整个过程中,弹簧每受到1N的力,伸长或压缩1 cm,弹簧所受的浮力忽略不计)

    讲解逆向思维例题后,也请学生画一画对应其他物理量的“变式图像”(如图27、图28和图29),这时学生已经有了经验,再次亲自参与“一题多变”的创作,内心便会获得满满的成就感。

    综上可知,运用“一题多变”可有效突破浮力难点,很好地激活学生的科学思维,全面提升学生分析与综合、逻辑与推理、类比与创新等高阶思维,真正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关文章!
  • 生物及土壤样品中氟和氯的测定

    孙厚仁+黄建摘要:生物及土壤样品中氟和氯具有其自身特殊的性质,在测定过程中需要按照规程操作:氟的含量是通过用柠檬酸掩蔽干扰元素,

  • 质谱法测定水中溶解氙的含量及

    李军杰+刘汉彬 张佳+韩娟+金贵善+张建锋<br />
    <br />
    <br />
    <br />
    摘要 利用设计的一套水样中提取并分离Xe的装置,与稀有气体质谱

  • 巧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中考题

    管余+张小龙摘 要:数学和物理紧密联系,数学作为研究物理问题的工具,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能正确、迅速地进行有关物理问题的运算.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