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思政课堂实施小组讨论法的成效实证分析
郭关玉+郑波兰
[摘 要]在大班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施小组讨论教学法,理论上应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知识掌握、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提升学生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四重目标。实验结果表明,小组讨论教学法的确能有效提高大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提高学习兴趣、促进知识掌握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突出作用,但在政治觉悟和道德品德培养上的作用并不突出。总体看来,小组讨论教学法是一种成功的、值得在大班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推广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小组讨论法;教学目标;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8-0013-03
把思政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必修课,是社会主义大学区别于资本主义大学的根本标志。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1]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普遍存在着师少生多的现实困难,大班授课成为常态。受条件所限,大班思想政治理论课仍主要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灌输模式,导致学生普遍存在着被动学习厌烦症、上课冷漠症和突击考试症三大“病症”。[2]在此背景下,有教师开始尝试通过小组讨论教学法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当前,已有学者对大班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施小组讨论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具体实施过程进行了研究,但尚未设定具体的评价标准,这使得在大班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开展小组讨论教学法既缺乏方向指引,也无法进行客观评价。本文以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为“概论”)课中开展小组讨论教学法为例,初步探索在大班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施小组讨论教学法应达到的目标,并尝试运用这些目标对具体教学成效进行实证分析,以客观评估小组讨论教学法的实际效果,为进一步开展相关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大班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施小组讨论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所谓小组讨论教学法,就是教师按照一定标准将各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讨论为主要形式开展自主性学习和合作型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之所以尝试运用小组讨论教学法来提升大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其理论依据主要如下:
(一)通过遵循学生主体原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所谓主体原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充分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注意调动其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行为准则”。[3]
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要坚持主体原则,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特点共同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包括教育者(教师)、教育对象(学生)、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目标、教育情景等在内的有机系统。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除了教育者要精选教育内容、巧用教学方法、准设教育目标、妙布教育情景外,还必须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为学生并不仅仅是教育的客体,他们同时也是教育的主体,是主客体的有机统一。与无生命、无意识的一般客体不同,学生是有意识的个体存在,并不会“在主体作用力的影响下直接地或纯粹条件反射地发生着主体所预期的形体的或生理的变化” [4],而是必须经过自己的思维过程之后有选择性地接受或内化教师所教的内容。因此,设法激活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学生排斥传统填鸭式大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正是其主体性被忽略,他们仅仅充当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角色。采用小组讨论教学法,学生可在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和自主探寻答案的过程中,较充分地发挥主体作用,进而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积极性。
(二)遵循建构主义原则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强调施动者之间互相建构和观念同物质一样重要的建构主义,同样适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5]建构主义强调,观念(文化)是国际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文化是由施动者通过互动而建构的,在施动者互动之前,并没有先验的文化存在。而文化一旦形成,便会反作用于施动者。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施动者,教学氛围则是文化。一旦授课正式开始,教学氛围就会逐渐产生、内化并升华。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学习氛围一旦形成,都会反过来同时影响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而不是单独对某一方施加影响。好的教学氛围,源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单凭教师和学生一方的努力,无法形成好的教学氛围。
传统大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较好发挥,直接导致他们倦学和懒学。学生的消极学习态度,会反过来影响教师的教学热情和投入。教师教学积极性下降,又会进一步加重学生倦学和懒学的情绪。学生更加消极的学习态度会再次反作用于教师,使之教学热情再度降低。学生和教师负面情绪的循环影响,会使教师厌教、学生厌学,课堂气氛沉闷甚至敌对的教学氛围逐渐形成并内化。这种氛围一旦形成,将进一步削减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只会越来越差。
在大班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进行小组讨论教学,是尝试通过改变施动者之间的互动起点来改善教学氛围,进而提升教学效果。小组讨论教学是通过重新赋予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引发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最终形成师生互信、互相欣赏,教师乐教、学生爱学的良好教学氛围。
二、实施小组讨论教学法的目标和评价标准设定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总目标,是要让学生完整地、准确地掌握和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高社会主义主义觉悟,逐步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掌握科学的方法,初步具有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自觉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6]小组讨论教学法理应为教学总目标服务。结合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初衷,小组讨论教学法应达到的目标可分为四个层次: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上课积极性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首先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上课积极性。实施小组讨论教学法的直接原因正是通过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因此,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上课积极性既是小组讨论教学的目标,也是评判小组讨论教学法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
(二)促进学生熟练掌握并准确理解课程内容
不管是树立正确的“三观”,还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必须以熟练掌握和准确理解理论为基础。因而小组教学法要实现的第二个目标,是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并准确理解课程内容。
(三)提升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科学的方法。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识记、理解教学内容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利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恰如习近平所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千千万万青年将全程参与”。[7]因此,青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直接关系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进程。小组讨论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因此,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获得提高理应是评价小组讨论教学法的重要标准。
(四)提升学生的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
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教学法必须为提升学生的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服务。实施小组讨论教学法的最高境界,仍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坚定其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内化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按照实现的难易程度和费时长短标准来对以上四重目标进行排序,最易实现、费时最短的目标是对知识的掌握和了解。经过从小学到高中十多年的学习,高校学生对识记知识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能力,拥有较丰富的经验,即便不实施小组讨论教学,学生也可以掌握必须识记的知识。小组讨论教学需要做到的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熟练掌握和准确理解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实施小组讨论教学法的直接目标。但由于学习态度转变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过程,故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比掌握知识的难度要大,费时要长。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长时期的综合训练的过程。小组讨论教学中,可以集中训练和培养的主要是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养成,不可能仅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完成,因而能力培养无论在所花时间还是在实现难度上,都要比知识的识记和理解更长、更难。当然,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的内化和践行需要社会、学校和课堂协同完成,短则花费数月,长则需花费数年,且有一定的反复性。因此,提升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目标的难度最大,费时最长。
由于小组讨论教学法要实现目标的难易程度和所花费时间各不相同,因此,必须实事求是地设置四个目标的考核标准。知识识记是最容易实现的目标,但是由于小组讨论教学不能占用所有的课时,因而其满分并不能设定为100%的学生达标,而最多只能设定为80%的学生达标。兴趣培养和积极性提高所花时间较长,且难度比知识识记要大,因而满分只能設定为70%的学生达标。相应地,能力培养满分只能设定为60%的学生达标,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内化与践行只能设定为10%的学生达标。按照百分制0~59分为不及格,60~79分为合格,80~89分为良好、90~100分为优秀的惯例,小组讨论教学法的具体评价标准如下(见表2)。
三、实施小组讨论教学法的成效实证分析
2016年,笔者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课堂上,分两学期共对四个大班416名学生进行了实验和跟踪调查,学生专业主要涉及理工科的地空学院、机械学院和文科的经管学院等。为了真实反映小组讨论教学法带来的变化,笔者并没有设计出详细的调查问卷,而是让学生围绕“本学期你从小组讨论教学中都收获了些什么?请实事求是地评价本学期开展的小组讨论教学模式”这一问题,让学生完全自由地开放做答。
在所调查的416名学生中,共有333人认为小组讨论教学帮助其更好地掌握了知识,共有322人认为小组讨论教学法大幅度提高了其上课积极性,其理由集中包括“小组讨论教学是上学以来最新型的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小组讨论教学发挥了自身能动性”“小组讨论教学法改变了沉闷的课堂气氛”“小组讨论教学改变了填鸭式教学方法”等。更有学生认为,正是因为实施了小组讨论教学法,概论课成了他唯一没有逃过的课。此外,高达375人不约而同地认为,小组讨论教学提高了其思维能力,有282人认为小组讨论教学提高了其语言表达能力,有91人认为提高了其团队合作能力,有12人认为提高了其学习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小组讨论教学法带来的正面效应远远超过了预设的四个目标。有9%的学生认为,小组讨论教学法增加了同学间的友谊,有超过1%的学生认为小组讨论教学法增加了师生间的情谊,有超过2%的人认为小组讨论法增加了其自信心和学习成就感。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在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提升方面,仅有17人明确表示小组讨论教学法有助于其正确“三观”的养成,另有17人表示小组讨论教学法使其认识到了吸收他人长处的重要性。(详见表3)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小组讨论教学法的确能有效改善大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该方法的最大优势在于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除此之外,该方法还能增加同学情谊、师生情谊,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这些都有助于好的教学氛围的形成。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提升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方面,小组讨论教学法并不能起到突破性的作用。这一方面说明提升学生的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是一个长期过程,另一方面也说明小组讨论教学并不能“包医百病”,无法解决大班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所有的教学问题和困难。提高大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仍需进一步进行方法创新和改革。总体看来,小组讨论教学法是一种成功的、值得在大班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推广的教学方法。
[ 参 考 文 献 ]
[1] 习近平.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11(1).
[2] 郭关玉,仝洒洒.在大班额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施小组教学模式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6(2):136.
[3]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4] 沈状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第3版)[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
[5] 郭关玉,高翔莲等.浅议建构主义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107.
[6]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14)[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
[7]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刘凤华]
[摘 要]在大班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施小组讨论教学法,理论上应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知识掌握、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提升学生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四重目标。实验结果表明,小组讨论教学法的确能有效提高大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提高学习兴趣、促进知识掌握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突出作用,但在政治觉悟和道德品德培养上的作用并不突出。总体看来,小组讨论教学法是一种成功的、值得在大班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推广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小组讨论法;教学目标;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8-0013-03
把思政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必修课,是社会主义大学区别于资本主义大学的根本标志。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1]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普遍存在着师少生多的现实困难,大班授课成为常态。受条件所限,大班思想政治理论课仍主要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灌输模式,导致学生普遍存在着被动学习厌烦症、上课冷漠症和突击考试症三大“病症”。[2]在此背景下,有教师开始尝试通过小组讨论教学法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当前,已有学者对大班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施小组讨论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具体实施过程进行了研究,但尚未设定具体的评价标准,这使得在大班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开展小组讨论教学法既缺乏方向指引,也无法进行客观评价。本文以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为“概论”)课中开展小组讨论教学法为例,初步探索在大班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施小组讨论教学法应达到的目标,并尝试运用这些目标对具体教学成效进行实证分析,以客观评估小组讨论教学法的实际效果,为进一步开展相关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大班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施小组讨论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所谓小组讨论教学法,就是教师按照一定标准将各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讨论为主要形式开展自主性学习和合作型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之所以尝试运用小组讨论教学法来提升大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其理论依据主要如下:
(一)通过遵循学生主体原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所谓主体原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充分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注意调动其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行为准则”。[3]
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要坚持主体原则,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特点共同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包括教育者(教师)、教育对象(学生)、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目标、教育情景等在内的有机系统。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除了教育者要精选教育内容、巧用教学方法、准设教育目标、妙布教育情景外,还必须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为学生并不仅仅是教育的客体,他们同时也是教育的主体,是主客体的有机统一。与无生命、无意识的一般客体不同,学生是有意识的个体存在,并不会“在主体作用力的影响下直接地或纯粹条件反射地发生着主体所预期的形体的或生理的变化” [4],而是必须经过自己的思维过程之后有选择性地接受或内化教师所教的内容。因此,设法激活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学生排斥传统填鸭式大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正是其主体性被忽略,他们仅仅充当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角色。采用小组讨论教学法,学生可在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和自主探寻答案的过程中,较充分地发挥主体作用,进而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积极性。
(二)遵循建构主义原则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强调施动者之间互相建构和观念同物质一样重要的建构主义,同样适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5]建构主义强调,观念(文化)是国际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文化是由施动者通过互动而建构的,在施动者互动之前,并没有先验的文化存在。而文化一旦形成,便会反作用于施动者。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施动者,教学氛围则是文化。一旦授课正式开始,教学氛围就会逐渐产生、内化并升华。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学习氛围一旦形成,都会反过来同时影响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而不是单独对某一方施加影响。好的教学氛围,源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单凭教师和学生一方的努力,无法形成好的教学氛围。
传统大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较好发挥,直接导致他们倦学和懒学。学生的消极学习态度,会反过来影响教师的教学热情和投入。教师教学积极性下降,又会进一步加重学生倦学和懒学的情绪。学生更加消极的学习态度会再次反作用于教师,使之教学热情再度降低。学生和教师负面情绪的循环影响,会使教师厌教、学生厌学,课堂气氛沉闷甚至敌对的教学氛围逐渐形成并内化。这种氛围一旦形成,将进一步削减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只会越来越差。
在大班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进行小组讨论教学,是尝试通过改变施动者之间的互动起点来改善教学氛围,进而提升教学效果。小组讨论教学是通过重新赋予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引发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最终形成师生互信、互相欣赏,教师乐教、学生爱学的良好教学氛围。
二、实施小组讨论教学法的目标和评价标准设定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总目标,是要让学生完整地、准确地掌握和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高社会主义主义觉悟,逐步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掌握科学的方法,初步具有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自觉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6]小组讨论教学法理应为教学总目标服务。结合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初衷,小组讨论教学法应达到的目标可分为四个层次: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上课积极性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首先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上课积极性。实施小组讨论教学法的直接原因正是通过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因此,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上课积极性既是小组讨论教学的目标,也是评判小组讨论教学法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
(二)促进学生熟练掌握并准确理解课程内容
不管是树立正确的“三观”,还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必须以熟练掌握和准确理解理论为基础。因而小组教学法要实现的第二个目标,是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并准确理解课程内容。
(三)提升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科学的方法。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识记、理解教学内容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利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恰如习近平所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千千万万青年将全程参与”。[7]因此,青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直接关系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进程。小组讨论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因此,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获得提高理应是评价小组讨论教学法的重要标准。
(四)提升学生的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
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教学法必须为提升学生的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服务。实施小组讨论教学法的最高境界,仍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坚定其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内化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按照实现的难易程度和费时长短标准来对以上四重目标进行排序,最易实现、费时最短的目标是对知识的掌握和了解。经过从小学到高中十多年的学习,高校学生对识记知识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能力,拥有较丰富的经验,即便不实施小组讨论教学,学生也可以掌握必须识记的知识。小组讨论教学需要做到的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熟练掌握和准确理解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实施小组讨论教学法的直接目标。但由于学习态度转变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过程,故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比掌握知识的难度要大,费时要长。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长时期的综合训练的过程。小组讨论教学中,可以集中训练和培养的主要是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养成,不可能仅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完成,因而能力培养无论在所花时间还是在实现难度上,都要比知识的识记和理解更长、更难。当然,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的内化和践行需要社会、学校和课堂协同完成,短则花费数月,长则需花费数年,且有一定的反复性。因此,提升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目标的难度最大,费时最长。
由于小组讨论教学法要实现目标的难易程度和所花费时间各不相同,因此,必须实事求是地设置四个目标的考核标准。知识识记是最容易实现的目标,但是由于小组讨论教学不能占用所有的课时,因而其满分并不能设定为100%的学生达标,而最多只能设定为80%的学生达标。兴趣培养和积极性提高所花时间较长,且难度比知识识记要大,因而满分只能設定为70%的学生达标。相应地,能力培养满分只能设定为60%的学生达标,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内化与践行只能设定为10%的学生达标。按照百分制0~59分为不及格,60~79分为合格,80~89分为良好、90~100分为优秀的惯例,小组讨论教学法的具体评价标准如下(见表2)。
三、实施小组讨论教学法的成效实证分析
2016年,笔者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课堂上,分两学期共对四个大班416名学生进行了实验和跟踪调查,学生专业主要涉及理工科的地空学院、机械学院和文科的经管学院等。为了真实反映小组讨论教学法带来的变化,笔者并没有设计出详细的调查问卷,而是让学生围绕“本学期你从小组讨论教学中都收获了些什么?请实事求是地评价本学期开展的小组讨论教学模式”这一问题,让学生完全自由地开放做答。
在所调查的416名学生中,共有333人认为小组讨论教学帮助其更好地掌握了知识,共有322人认为小组讨论教学法大幅度提高了其上课积极性,其理由集中包括“小组讨论教学是上学以来最新型的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小组讨论教学发挥了自身能动性”“小组讨论教学法改变了沉闷的课堂气氛”“小组讨论教学改变了填鸭式教学方法”等。更有学生认为,正是因为实施了小组讨论教学法,概论课成了他唯一没有逃过的课。此外,高达375人不约而同地认为,小组讨论教学提高了其思维能力,有282人认为小组讨论教学提高了其语言表达能力,有91人认为提高了其团队合作能力,有12人认为提高了其学习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小组讨论教学法带来的正面效应远远超过了预设的四个目标。有9%的学生认为,小组讨论教学法增加了同学间的友谊,有超过1%的学生认为小组讨论教学法增加了师生间的情谊,有超过2%的人认为小组讨论法增加了其自信心和学习成就感。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在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提升方面,仅有17人明确表示小组讨论教学法有助于其正确“三观”的养成,另有17人表示小组讨论教学法使其认识到了吸收他人长处的重要性。(详见表3)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小组讨论教学法的确能有效改善大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该方法的最大优势在于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除此之外,该方法还能增加同学情谊、师生情谊,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这些都有助于好的教学氛围的形成。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提升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方面,小组讨论教学法并不能起到突破性的作用。这一方面说明提升学生的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是一个长期过程,另一方面也说明小组讨论教学并不能“包医百病”,无法解决大班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所有的教学问题和困难。提高大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仍需进一步进行方法创新和改革。总体看来,小组讨论教学法是一种成功的、值得在大班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推广的教学方法。
[ 参 考 文 献 ]
[1] 习近平.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11(1).
[2] 郭关玉,仝洒洒.在大班额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施小组教学模式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6(2):136.
[3]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4] 沈状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第3版)[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
[5] 郭关玉,高翔莲等.浅议建构主义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107.
[6]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14)[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
[7]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刘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