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农村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刘双琴
摘 要:随着农村家庭少子化以及家长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加之国家对农村教育工作的日益重视,农村教育信息化无论在速度,还是在水平上都有所改观。然而,农村教育信息化的整体发展还是与既定教育目标存在一定差距。结合农村教育工作30年之经验,首先分析了我国农村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其次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最后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以期能够为我国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贡献自己绵薄之力。
关键词:农村教育;教育信息化;问题;原因;对策
根据我国的教育目标,党和国家对农村教育中的信息化建设越来越重视,再加上农村家庭少子化以及家长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以及农村教育主体自身的不断努力,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无论是在速度上,还是在水平上都已经有了不小的改观。但毕竟我国农村教育涉及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且居住相对分散,农村教育信息化依然无法满足当前的实际需求,其整体发展与既定教育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分析农村教育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找到合适的解决对策是农村教育信息化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1]。
一、农村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设施不足,严重制约教学
信息化设施建设是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在计算机配备方面,即使是城市学校的教师,也还不能做到人手一机,更遑论农村学校。在多媒体配备方面,有的学校只有很少的多媒体设备,甚至部分学校根本就没有配备多媒体设备。在互联网接入方面,大多数农村学校教学用机未接入互联网。从后续保障与维护看,农村学校的信息化设备在后续保障与维护方面普遍做得不好,没有专门的后续保障与维护技术人员,设备在损坏之后不能及时维修,加剧了农村学校信息化设施的不足。
(二)信息化资源稀缺,不能满足教学
从音像教学资料配备看,超过一半的学校还没有配备音像教学资料,或现有音像教学资料无法满足教学需求,老师找不到真正适合孩子们学习的教学资源。从电子阅览室配备看,农村学校基本都还未配备电子阅览室。从信息资源来看,我国农村学校的信息资源普遍较为稀缺,现有资源的适用性较差,专门针对农村学校师生使用的信息资源则更少,没有实现优质资源有效共享。
(三)教师信息化素养差,不能胜任教学
从信息意识看,大部分农村学校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作用不太认可,尤其是年龄在50岁以上的老教师。从使用信息设备的主动性看,老教师对使用信息设备的主动性相对较差。从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积极性看,还有少部分教师的信息意识较弱,老教师的信息意识明显要更弱一些。从信息知识状况看,农村学校中,能娴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教师并不多,这与农村学校教师在自身求学经历当中普遍没有接受过信息技术知识教育有关,也与其在职业生涯过程中缺乏信息技术知识培训有关。从信息技术相关培训看,农村学校教师的培训机会并不多,即使有,也大多流于形式,对教师的实际信息化教学帮助不大,教师对现有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认可度较低。从信息化教学能力看,能轻松胜任信息化教学的教师比例并不高,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能轻松利用信息设备进行教学,信息化教学对农村学校教师来说还是一个难题。从处理信息化教学中遇到问题的能力看,农村学校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处理问题的能力也较弱。
(四)信息化应用范围狭窄,不能覆盖教学
从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应用看,农村学校中,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频率并不高,信息化教学设备被闲置,甚至被锁起来,大多数教师还是以传统的“粉笔+板书”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主。从信息化在学校管理方面的应用看,农村学校并没有实现信息化管理。从信息化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应用看,农村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还是以传统方式为主,信息化在促进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
(五)信息化制度不完善,不能保障教学
从领导的重视程度看,往往因升学等压力,相当一部分学校的领导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多数领导只是把“重视信息化建设”“挂”在口头上。从信息化发展规划看,大部分学校的信息化发展规划乏善可陈。从信息化制度建设看,有四成以上的学校还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化制度,有的学校未制订出较为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激励制度。
二、原因分析
(一)教育导向偏颇是制度原因
从社会角度看,“将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更多地投入到语数外等主课”基本上是“整个社会的共识”,至少在基础教育上绝对是这样,而且对于资源本身就少得可怜的农村地区尤为突出。
从学校角度看,在教育资源投入方面“不与”城市地区“相提并论”,但却要在升学等方面“与”城市地区“比肩齐眉”,难怪农村学校教育只能将几乎全部精力投入到“与比较指标更相关”的“主业”上去了。
从教师角度看,更多的也是服从学校管理,为主干课程让路,为升学率让道,思想观念仍然停留在“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阶段,认识不到信息化教育的重要性,严重影响农村学校信息化的进程[2]。
从学生角度看,信息技术课程几乎不会考试,即使考试,其成绩的地位也是“极其卑微”的,一般只作为参考分数,并不计入考试总成绩中。所以对学生来说,根本不可能重视信息技术的学习,这样就导致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课堂上出现散漫现象:嬉戏、打闹、玩游戏、逃课等,造成恶性循环。
从家长角度看,由于受网络游戏消极新闻的影响,很多农村家长认为学生学会了使用电脑就会沉迷于电脑游戏或社交网站,影响学业,因此绝对禁止孩子们使用“以电脑为承载的信息技术”。
(二)信息化经费短缺是根本原因
经费不足是制约农村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根本原因。农村教育信息化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设备,但是农村大部分学校并没有足够的资金可供投入,因此,农村教育信息化想要发展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望洋興叹”。而且这些经费大部分用于购买硬件设备以及设备的维护和更新,教师队伍的培训和管理等缺乏经费,这就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三)信息化设施设备少且利用率低是客观原因
近些年来,在各级政府和帮扶对象的帮助下,乡镇、农村学校先后配备了一定数量的电脑、投影仪等信息化教育设备,但是大多数农村学校并不具备完善的信息化设施设备,而且设施设备利用率较低,故障频繁。有些农村学校计算机人均占有率相对较低,即使教师制作了课件,也因缺乏设备而无用武之地,从而无法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的全面开展。
除此之外,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设施整体比较落后,这严重制约了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尽管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可是没有网络,这些教学资源就无法“传递”到师生手中,必然严重制约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四)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匮乏是关键原因
由于农村教师待遇较差、工资较低,且农村地区工作条件落后,很多年轻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必然向经济发达的地区流动。真正留在农村学校从事教学的教师中,能够熟练掌握信息化技术的少之又少。信息技术知识贫乏,操作能力较低,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效果不佳等,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拖了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后腿,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再加上经费问题,农村教师外出学习培训、交流的机会更少,致使多数教师不可能积极投身于农村教育信息化的改革。
三、解决农村教育信息化问题的对策
(一)转变思想观念,修正教育导向
在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无论是社会、学校、教师、家长,还是学生本人,都应该改变传统的落后的思想观念,修正教育导向,努力争取信息化建设从理念到行动的转变。
首先,社会要向“培养人格健全、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才”共识转变。其次,学校要向“应具备正确的现代教育理念”转变,改变过去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素质的唯一标准的做法。积极推行现代教育技术,并完善相应的评价机制。第三,广大教师要逐步转变教育观念,加强自身现代教育技术修养,学习并掌握完善的现代教育技术知识,并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用全新的现代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最后,学校还可以举办一些宣讲会,尽力改变在校教师、学生、家长的落后观念,让其正确客观地认识信息技术,改变他们对于网络危害的单方面的消极思想[3]。
(二)多方筹措资金,补齐经费短板
首先,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履行教育主体责任,保质保量安排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其次,政府也要牵头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社会组织、企业(企业家)、慈善机构(慈善家)等各种力量捐资办学,使更多的资金能够注入到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中,最大程度地去实现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长久发展。第三,赋予农村学校独立身份,拓展信息化发展空间[4]。第四,在对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进行相应投资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资金的专款专用,使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相应硬件设施能够更加完善。最后,要形成一个完整、有效的监督体系,使资金的使用更加透明化和公开化。
(三)加强区域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在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农村教育发展实际,将信息技术与课程相整合,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时能熟练地利用计算机在网络平台上自主搜索、整理信息、自主学习。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把信息技术融入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的环境和氛围。为了保证课堂整合的顺利发展,学校和相关部门应经常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比如举办一些公开课、信息技能大赛等活动,为师生之间的信息技术交流创造机会。
农村教育可以有选择地引进信息资源库,通过接入城域网或互联网,构筑信息资源平台,实现远程资源共享。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购买优质的教育信息资源,还可以建立校园网站,建设电子图书馆、教师电子备课室等,进一步实现计算机、多媒体设备进入普通教室。
另外,学校之间可以相互协作,根据本地区教学的实际情况,共同开发适合本地的教育信息资源。
(四)培养专业人才,做到人尽其才
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师资力量对于整个信息化建设质量的高低影响巨大,所以,加大对师资力量的投入,培養更加专业型的教师人才,这是引导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良性发展的关键所在。
首先,学校必须要为相关的教师提供专业发展平台,为教师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使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其次,要为教师发展提供相应资金和政策支持,使教师群体有动力投入到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最后,开展网络培训和教研,实现教师专业成长。[5]
参考文献:
[1]郑林,关洪海.云计算在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运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20):46-47.
[2]荣喜朝.日本基础教育信息化推进策略及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7(22):57-59.
[3]旦增.计算机与网络等信息技术在西藏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分析[J].西藏科技,2017(8):67-68.
[4]王欣.农村小规模学校信息化建设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
[5]钟至柔.浅析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8,5(34):296-297.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