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视野下的调查研究:时代意义与路径选择

    马丽

    [摘 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赋予了调查研究以重要的时代意义。从群众路线的视角看,调查研究是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和利益诉求的最直接途径,是提升公共决策水平、提高解决群众问题能力的基础,是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有效途径。新形势下,应把调查研究作为密切联系群众和切实解决群众问题的重要环节,从求真、务实、注重理论思维和制度建设出发,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进一步推进对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和实现。

    [关键词]调查研究;群众路线;党的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4)03-0028-04

    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调查研究作为党的根本工作方法成为党对各级领导干部的重点要求。调查研究是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重要传家宝,是正确制定与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的根本保证。调查研究和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紧密相连,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有助于转变作风,增进领导干部同人民群众之间的感情,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一、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内在要求

    1.调查研究是深入认识客观事物性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方法。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是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是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在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的思想发展的普遍规律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看问题,必须要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来认识它们,要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调查研究正是深入认识客观事物性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方法和基本途径。调查研究包括两个步骤,一是调查,即是详细、系统地搜集有关调查对象的各方面客观材料;二是研究,即是在调查所得材料基础上做出客观的、实事求是的对事物认识的结论。调查研究能够使我们加深对特定对象历史的、现实联系的全面了解和深刻认识,没有调查研究,就无法客观地了解实际、认识实际,贯彻马克思主义学风要求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时刻不能脱离调查研究。

    2.调查研究是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科学,马克思认为“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出发点。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来看,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以及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认识和实践必须紧密结合。调查研究是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实践活动。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够更趋深入、全面,进而使理论在实际的参照下能够得以丰富和完善。调查研究不仅仅是单纯的认识活动,它以实践作为基础;同时,调查研究也不仅仅是单纯的实践活动,它强调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认识和理论。列宁认为,“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调查研究正是使理论和实践相联系的不可或缺的基本环节,调查研究的最重要的特征即是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理论与实际相统一。

    3.调查研究是抵制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重要保障。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是主观主义的集中表现。教条主义者重视抽象的理论而忽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的关系,脱离实际,不重视从调查研究中获取对规律的客观认识;经验主义者则从既有的、狭隘的经验出发,放大局部经验的普适作用,以局部经验为真理指导实践,不注重理论的指导作用,不注重调查研究的广度。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割裂了理论和实践,忽略了个别和整体的内在统一,违背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与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相背离。开展调查研究,有助于了解实际、认识实际,增进对更广泛的经验的认知,促进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从而避免以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主观主义学风指导实践。

    二、群众路线视野下调查研究的时代意义

    正是由于调查研究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内在要求,共产党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始就一直重视调查研究。1941年5月,毛泽东发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在报告中毛泽东认为,建党二十年来,共产党人对于国内国际现状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却并没有做过系统的、周密的收集材料并加以研究的工作,这使得党内出现了“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等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精神的现象。在毛泽东的提议下,党中央做出了开展调查研究的决定,调查研究成为共产党一贯重视的优良传统。[1]

    新形势下,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着深刻而广泛的变化。我国在发展中出现了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这些新情况都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真加以解决。但是,当下我们的调查研究工作存在不重视调查研究、不善于调查研究、调查研究质量不高等问题,基层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难以实事求是地呈现出来。正是如此,调查研究重新被提到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的高度。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组织力量开展调查研究,努力回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习近平在2011年11月16日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都要求我们的领导工作和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2]随着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变化,调查研究和群众路线紧密相连,成为坚持群众路线的题中应有之义。

    1.调查研究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一切为了群众的工作,都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调查研究正是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和利益诉求的最直接途径,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党的群众路线紧密相连。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同样地,要使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具有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首先要了解群众情况。“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对群众的了解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只有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才能充分了解群众的需求、愿望和创造精神、实践经验。调查研究更是领导干部从思想感情上同群众保持联系的纽带,通过调查研究,领导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正关心群众所关心的问题,加强和密切了党和群众的联系,也增进了党和群众彼此之间的感情。

    2.调查研究是提升公共决策水平、提高解决群众问题能力的基础。新形势下,党面临长期、复杂、严峻的执政考验,要满足群众多元的利益诉求、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的正确制定,需要深入群众搞调查研究,在群众中发现问题,在群众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刘少奇在党的七大报告中指出:“如果不向群众学习,而是自作聪明地从脑子想出一套东西,或生硬地从历史经验与外国经验中搬运一套东西,来启发群众和指导群众,那一定是无用的。”[3]这其中向群众学习的过程,正是调查研究的过程。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也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不仅仅是要对客观实际情况进行调查了解,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还要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调查研究有助于推进科学决策,基于调查研究的公共决策更能代表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更能得到群众的拥护。特别是,在科学技术取得长足进步的今天,网络等媒介为了解群众利益诉求提供了新的渠道,大规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成为执政党必须面对的挑战,如何利用现代技术更好地了解群众的多元利益诉求,以此为基础提高解决群众问题的能力,是党的调查研究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3.调查研究是转变党的作风的基础一环,是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有效途径。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提出了调查研究是“转变党的作风的基础一环”思想。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违背党的性质和宗旨,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是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有效途径,通过调查研究,党的工作决策和指导方针更能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宗旨。“没有满腔的热情,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就一定做不好调查研究;而抱着甘当群众小学生的态度虚心向群众学习,则能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克服一切只从本本和上级指示出发而不联系具体实际的错误倾向,解决领导干部脱离基层、高高在上、工作不实等作风问题。

    三、提高调查研究水平和成效的路径

    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其中第一项即提出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八项规定出台一年来,各地在调查研究方面进行了实践和制度的探索,多地出台了调查研究活动实施方案或指导意见,一些地区把改进调查研究纳入到机关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中来。

    要提高调查研究的水平和成效,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以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把调查研究作为密切联系群众和切实解决群众问题的重要环节。

    1.做好调查研究要“求真”。毛泽东认为调查研究分为两种,一种是走马看花,一种是下马看花。走马看花如同蜻蜓点水,调查不深,研究不透,浮光掠影,浅尝辄止;下马看花则是过细看花,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以解剖麻雀的态度做深入细致的观察。做好调查研究需要有下马看花的精神,必须对实际情况作深入系统而不是粗枝大叶的了解和分析。“求真”更要求在调查研究中避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只有放下架子、勇于吃苦、勤于动脑,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切实关心群众关心的问题,才能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获得对客观实际情况的准确、全面、深透的了解。

    2.做好调查研究要“务实”。“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调查研究应有的放矢,把了解群众实际情况、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增强决策科学性作为根本目的。衡量调查研究是否做好的标准并非调查研究的规模大小、持续时间长短,而是调查研究取得了多大实效、是否科学地解决了实际问题。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和意见,应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予以回应和解决,并如实向上反映,以促进相关政策的制定、修改和完善。要把调查研究作为提高公共决策水平的基础,以更好地回应群众的利益诉求,避免有“调研”无“落实”,避免调查研究与解决问题“两张皮”。

    3.做好调查研究要注重理论思维。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过感觉而到达于思维,到达于逐步了解客观事物的内部矛盾,了解它的规律性,了解这一过程和那一过程间的内部联系,即到达于论理的认识。”要了解客观事物的内部矛盾、把握事物的规律,仅仅凭借简单的观察是远远不够的。“没有理论思维,就会连两件自然的事实也联系不起来,或者连二者之间所存在的联系都无法了解。”理论思维是深入分析事物之间联系的重要方法,费孝通先生在总结自己的社会调查时,深感理论在调查研究中的重要性,他认为如果一项研究没有一贯的理论来做导线,那么这项研究无非是零星材料的罗列和堆砌,这种不能组织在一个主题之下的研究是没有意义的[4]。费孝通的上述认识基于社会学研究中的调查研究,对于执政党而言,理论思维同样极其重要。在群众路线的贯彻执行中,如果只知道存在问题的表象而不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不分析出现问题的制度原因,则这种对问题的了解是流于表面的、肤浅的。基于这种观察而做出的公共决策,往往是治标不治本,不利于从根本上、源头上解决群众问题。

    4.做好调查研究要建立和完善调查研究的制度保障。调查研究是防止领导干部脱离群众的重要手段,是切实解决群众问题有效途径。在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方面,共产党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并取得了实效。通过制度建设,能够形成有约束力的长效机制,规范调查研究行为,保证调查研究经常化,增强领导干部关心群众、客观真实研究问题的自觉性,促使领导干部真正做到转变作风、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在调查研究的制度建立和完善方面,要着重坚持和完善先调研后决策的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调研工作制度、领导干部的联系点制度,在实践中对上述制度予以认真执行和健全完善,做到用调查研究制度来巩固实事求是的优良学风、密切领导干部和群众的联系,以调查研究制度来进一步推进对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和实现。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5.

    [2]习近平.谈谈调查研究.[EB/OL].http?押//politics.people.com.cn/GB/1024/16332666.html.

    [3]刘少奇选集(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353.

    [4]费孝通,张之毅.云南三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1.

    责任编辑 董瑞军

相关文章!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论国际法上的自决权

    摘 要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许多殖民地国家以行使自决权的方式进行了全民公决,从而获得了国家独立。然而,第三波民主浪潮之后

  • 世界格局的几种可能走势与中国

    黄平世界格局正处于塑型之中,“权力东移”“美中博弈”“三足鼎立”“多极世界”“无序和失序”是正在显现和未来可能的世界格局走势。不能排除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