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格局的几种可能走势与中国的抉择

    黄平

    世界格局正处于塑型之中,“权力东移”“美中博弈”“三足鼎立”“多极世界”“无序和失序”是正在显现和未来可能的世界格局走势。不能排除世界会经历一个无序或失序的时期。这个时期有多长,要看客观形势和主观努力。一方面,形势比人强,另一方面,历史终究是人类自己创造的。中国在世界的汪洋大海上向哪个方向发展,怎样发展,与谁一起发展,都事关大局和大势。只要我们保持自己的战略定力,看准方向,稳步前进,到了两个一百年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世界人民的和平发展,就都绝不只是美好的愿景!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被划分为东西方两大阵营,并开始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苏美两强争霸构成了世界的基本格局。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由此结束,世界格局进入了美国“一超独霸”的单极世界。“历史终结”成了红极一时的判断。但“9·11”恐怖袭击打乱了这个局面,中国等非西方世界国家的崛起,更改变了“西风烈”的局面。接下来2008年的金融风暴,又在经济上对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给予了沉重打击,至今还没有完全恢复。本文拟对眼下和今后世界格局的几种可能走势以及中国的战略选择进行简短分析。

    世界格局的几种可能走势

    一、“权力东移”

    这是美国一些战略界人士颇为忧虑的。“9·11”后的十几年,正好是中国迅速发展为世界新兴经济体之一的过程,2012年以后按GDP计算已经超过了日本。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就算中国以新常态下的年均6%—6.5%的速度发展,再过十年,成为世界经济中的排头兵,也指日可待,更不用说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情况。“美国衰落”一时成为美国战略界(含外交、国防、情报乃至学界)一些人士十分担心的事态,尽管按照经济、军事、科技、教育、资源等“综合国力”看,中国与美国之间还差距甚远,中国本身也并无取代美国的战略意图。但中国的发展规模、速度和趋势令美国疑惧。在这个语境下,也就不难理解“重返亚洲”或者“亚太再平衡”的产生。“重返亚洲”的主要内容就是以亚洲为重心,而不是留在中东继续“反恐”战争,或继续把相当的兵力部署在欧洲。当然,美国这次不是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或冷战的方式,也不是用小布什对付伊拉克的方式,而是凭借“巧实力”,搞“前沿部署”“前沿外交”。

    这一做法背后的一个基本假设,是美国意欲防止出现“权力东移”。这种“权力转移”,在世界资本主义近代史上曾几次出现。从意大利到荷兰,从荷兰到英国,再从英国到美国,期间也有过几次大的危机和挑战,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即使权力转移到美国后也还有过长达40多年的冷战。所以美国既然有保持“全球领导地位”的希冀,对中国的崛起有战略忧虑或战略疑虑也属正常。

    然而,如果对中国一百多年的近代历史和几十年来的发展道路有所了解,对中国的国家战略和她背后的制度、文化有所认识,“权力转移”的动力就很难从中国这边找到。如果美国对自身的历史地位及综合实力有正确的估计,就会明白几十年内“大权旁落”的可能性也未必很高。特别是,如果再对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有所洞察,对于国际环境的认识更加全面,就会认识到原来意义上的“权力转移”其实很难重现。对于中国来说,这种“权力”,不仅不会要、不想要,也不该要、不能要。不会、不想,是因为我们既没有这个野心也没有这个目标;不该、不能是由我们的国家性质、社会制度所决定的。

    二、美中博弈

    美中博弈是一些比较而言更加务实的美国人士提出来的,既包括G2建议,也包括所谓“美中国”。一些主张“再平衡”的人士也看到了中国正在崛起的事实,他们认为不应该也不能简单重复美苏对峙时用冷战的办法与中国搞军备竞赛、“核恐怖平衡”,于是回到战略对冲、“接触+遏制”,无非是在两者之间选择谁轻谁重。如果中国强(实际强,或者示强),则加大遏制的一面,如果中国弱(实际弱,或者示弱),则强调接触的一面;或者,中国变化不大,美国自己强,则多讲接触面,觉得美国弱了,就加强遏制面。

    从中国自身来说,两个百年的发展目标和朝向中国梦的前进步伐,面临最大的博弈对手也的确就是美国,无法选择。中国虽然没有挑战美国的主观愿望,多次明确说“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国和美国”,甚至正式提出了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以求中美之间不仅不冲突、不对抗,还能互相尊重、互利共赢,走出零和游戏的困境。毕竟,美国目前一超独霸,无法忽视。在美国对中国采取遏制一面时,不得不接招拆招。

    应该说,“博弈”并非就是对抗,更不必非要发展到战争。经贸、文化、社会、地方交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合作中也有博弈,只要能够互利,就意味着双赢,尽管并非总是各得一半。就此而言,“中美博弈”这个战略选项,至少比“权力转移”要实际得多。只不过世界不只是中美两家的,“玩家”也并非只有这个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三、“三足鼎立”

    欧洲人并不认为世界格局的基本面就是中美博弈。欧洲,尤其是欧盟,至今仍然是世界经济-政治-文化最主要的力量之一。虽然有最近的英国脱欧公投,但是从世界力量的现实对比和发展潜力来考虑,谁轻视欧洲、轻视欧盟,谁就难免发生战略误判,难免受损。欧洲不仅是近代文明启蒙的发源地和现代性的开拓者,也是试图超越原有的格局走向区域化整合(一体化)的先驱,还是当今世界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综合来讲最强的一极。

    环顾世界,北美、欧洲、亚洲是当今世界最强的三大区域,而北美地区美国一国独大,加拿大和墨西哥完全不构成对美国的挑战;欧洲,不论英国脱欧与否,其区域整合的程度,为亚洲所望尘莫及,虽然亚洲确实是人口最多、发展速度最快和潜力最大的区域。简言之,谈到世界格局,美、欧、亚三足鼎立,从目前看是最符合实际的基本盘,三大区域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从地缘板块上,可以说这三个地区仍然是实力最雄厚、影响最大的。这三大板块如何协调合作、竞争妥协是现在及今后一段时间内世界格局的重要变量。

    四、多极世界

    更符合实际的描述应该是:冷战结束后,经过短暂的“一超独霸”,世界正向多极化发展。除了美、欧、亚这三大块,非洲、拉美也在奋力直追,印度更是已经位居新兴经济体之列,俄罗斯的发展战略和外交政策也非常具有特色,俄罗斯战略上向东还是向西倾斜,世界格局会显现出非常不同的态势。作为中国20年的战略合作伙伴,俄罗斯多年来就是科技、国防和资源的大国。印度与俄罗斯一样,既是地缘大国,也是中国的邻国。日本一直是世界上先进的经济体,又是美国在亚洲最重要的军事盟友,不断在争取通过修宪换取“正常国家”地位。这样来看,如果说今天的世界已经并还将继续呈现多极化,则是对世界格局实事求是的写照。总体而言,当今世界正在出现多极化,多家博弈,多种可能,今天最大最强者,未来未必始终具有同等优势。何况,强者也有弱项,弱者也有优势。多极世界,优劣长短,要看彼此如何互动。

    五、无序或失序?

    问题在于,上面这样的多极互动中,还缺乏一套国际社会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世界秩序。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毕竟已经几个世纪了,二战结束也已经70余年。冷战结束后,世界迎来了新一轮全球化,不仅商品、资本、技术,还包括信息的瞬间横向扩散和越来越多人口的跨国流动(无论是以经商、求学、旅游的形式还是以船民、移民、难民的形式),针对各种新情况,联合国框架或其他框架下的应对已经不足以驾驭和管控。从达沃斯到博鳌,从G7到G20,迄今为止国际社会还没有磨合出一套大家公认且行之有效的世界秩序。“G0世界”也许是更生动的写照,新的秩序在哪里?需要磨合多长时间?要付出多大代价?这些问题需要回答,因而国际社会努力的目标也很明确:和平、安全、公正、互利、共赢的世界格局。但是途径呢?本应是协商、谈判、对话、合作,但有些国家和组织身体已经进入21世纪,思维还停留在20世纪甚至19世纪。除了零和游戏、丛林法则,似乎不知道还有别的可能,也不愿意知道。

    所以,不能排除世界会经历一个无序或失序的时期。这个时期有多长,要看客观形势和主观努力。一方面,形势比人强,另一方面,历史终究是人类自己创造的。

    我们的战略选择

    战略选择和战略定力,就是在准确判断形势后主观努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我们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至少以下几个维度是必不可少的:

    一、和平发展

    坚持和平发展,既是为我们的道德高度、制度性质所决定的选项,也是当今时代和世界大势的客观要求。零和游戏和丛林法则既不灵、也不符合我们根本而长远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到把和平与发展确立为时代的主题,我们一直在曲折中坚持走这条道路,这条道路也给我们带来了发展和安全。所以,这个不会改变,也没有理由改变。

    二、互利共赢

    和平发展不是软弱可欺,而是在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下,从经贸到投资,从交往到合作,通过互利,达至共赢。中国既不想掠夺别人来发展自己,也不可能靠掠夺别人来发展自己。无论在哪里开展经贸,中国执行的不是你赢我输的零和逻辑,而是按照新的义利观,与当地社会分享发展的好处。这样的发展,才是受当地人欢迎的发展,也才是可以持续的发展。

    三、创新开放

    这一发展战略无疑需要强烈的创新与开放意识。过去几百年世界上通行的是零和游戏和丛林法则。在国际社会无政府状态的丛林中赢者通吃,胜者为王,似乎是天经地义的行为准则。而“和平发展、互利共赢”这个国际关系和世界事务中的创新,我们已经探索了几十年,这些年更加明确、更加自觉、更加主动,源自于我们自己的制度自信,源自于我们对世界大势的清醒判断。越是要走一条创新之路,就越是要坚持开放:不仅政策上要坚持,文化上也要保持吸收借鉴的开放姿态;不仅对西方,而且对全世界开放。这个开放,就不再是你争我斗、你赢我输,而是包容和共享。

    四、包容互鉴

    包容,不只是宽容,而是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取长补短。中国绵延不断的历史昭示我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各个国家,各种社会,各类文化,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我们讲自信,是各美其美。但仅此还不够,在一个日益相互依赖的世界上,我们还必须学会美人之美。不论我们自己的文化多么悠久,也不论别人以为他们的文化多么优越,超越各自的文化傲慢与偏见,超越不同形式的屏障和局限,就能博采众长,从而为更新的世界、更新的未来做出贡献,这样,美美与共,就不是一句空话。

    五、站稳立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国家还在,国家利益就还在。当国家、国家利益还是我们的基本需要的时候,开放和包容就不能没有立场。国家立场就是人民的立场,就是站在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边的立场,就是把人民的幸福、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安全相统一的立场。发展和安全,本来是一个铜板的两面,没有发展,安全就没有保障;没有安全,要么根本发展不起来,要么一时发展起来也会毁于一旦。

    六、坚守底线

    中国所坚持的和平与发展道路,从1954年万隆会议上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延续至今,而五项原则开篇即讲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事实上,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联合国体系都是以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为基础的。在此基础上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安全和稳定是大家应该共同遵守的原则。如果有的国家遵守,有的国家不遵守,那就没有和平,也没有国际安全和世界局势的稳定。世界格局无论是何种走势,和平与安全是大前提,发展与繁荣是总目标,稳定与公平是最底线。各国都来维护,就有保障,否则,就难免陷入安全困境、囚徒困境和修昔底德陷阱。在科技和武器如此发达的当今世界,上述任何一种陷阱,都只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沧海横流,中国在世界的汪洋大海上向哪个方向发展,怎样发展,与谁一起发展,都事关大局和大势。只要我们保持自己的战略定力,看准方向,稳步前进,到了两个一百年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世界人民的和平发展,就都绝不只是美好的愿景!

    (责任编辑:徐海娜)

相关文章!
  • 群众路线视野下的调查研究:时

    马丽[摘 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赋予了调查研究以重要的时代意义。从群众路线的视角看,调查研究是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论国际法上的自决权

    摘 要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许多殖民地国家以行使自决权的方式进行了全民公决,从而获得了国家独立。然而,第三波民主浪潮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