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摘? 要 地方经济建设中领军人物的培养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地方本科院校培养便是其中重要的路径之一,特别是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有着密切关系。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角度,论述地方院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以及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拔尖创新人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16-0138-03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ultivation Model of Outstanding Talents in Local Colleges: Take Mechanical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 as An Example//Sun Baofu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ways to cultivate leading figures in local?economic construction, among which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re one of the important paths, especially closely related to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top-notch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From the?perspective of Mechanical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ining of top-notch innovative talent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solu-tions and the practical process of teaching reform.
Key words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top notch innovative ta-lents; mechanical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
1 引言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研究各种工业机械装备及机电产品的综合技术学科,研究内容包括产品的设计、制造、生产运行控制过程以及企业管理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优秀人才是活跃于制造行业前沿的主打力量,是地方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引领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到来,机械行业对拔尖创新性人才的需求愈加强烈。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发达地区对国家重点高校毕业生的虹吸作用愈加明显,从而影响到地方院校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
2 问题的提出
地方本科院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1)地方本科高校在发展过程中有自觉不自觉地向传统本科高校看齐意识,人才培养趋同性明显,特色不突出,出现人才培养“数量在增加,质量在下降”的非正常现象。
2)教学主体“非工程化”趋势严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个应用实践性特别强的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是创新人才培养中最为关键的部分,然而近年来新引进的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行业背景和工程背景。同时,高校教师的教学评价体系、职称晋升体系、科技成果奖励体系等多以研究型人才为目标,以文章数量为标准,这种纯科学的导向加剧了教师的“非工程化”趋势。
3)人才培养模式统一化。培养过程采用统一的教学计划、统一的课程内容、统一的考核尺度,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不仅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差异和多元化人才的培养,还严重影响了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学生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
4)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局限性。地方本科高校所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往往只定位于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的知识传授、能力塑造之外,缺乏对学生素养的提升,包括工程素养和人文素养等,这恰是拔尖创新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高新人才的培养主要由高校来实施,特别是在整体数量、招生规模、专业类型都占绝对规模的地方本科院校,是地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体。目前,我国共有5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其中地方本科院校占近75%,培养人才数量可观。所以,探讨地方院校对拔尖人才培养的方法、路径,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 改革实践
在获得广西教育厅教改工程项目立项支持之后,在教学中进行了相关的课程改革试验,具体改革实践如下。
人才培养理念的变革? 教学理念是教学实施的依据与根本。不可否认,身处地方的每所高校、高校中的每个专业以及专业中的每个班级,总会有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存在,如果忽视这一点,就没有承认客观事实的存在。那么,根据不同学生的发展状况,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采用不同的培养模式,因材施教、分层培养,便是该教学改革的人才培养理念。另外一个需要厘清的概念就是,拔尖创新人才不仅仅局限于研究型人才,也包括创新型人才、实践型人才,也就是在各个方面有一技之長的人才。采用导师制的方式分别培养,让每一个领域都有带头人、有引导者、有榜样,对其他学生具有引领和激励的作用。
把学生分层分类是不是一种教育上的不公平?事实上,针对学生的基础、兴趣、特长、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正是落实教育公平的体现。未来机械行业的多元化人才需求也决定了“厚基础、宽口径”的机械工程人才不能采用标准件式的培养模式,而应该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人才培养层次的划分? 层次的划分是分层培养的基础。层次的划分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情况是整体的划分,也就是在入学之初,根据考试与自愿相结合的原则,将专业学生划分为普通班和实验班(创新班),后面的教学班别就以此进行;第二种情况是在上述几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每一门课程都进行不同班别的划分;第三种情况是依据兴趣、爱好以及学生对大学四年后的规划情况,同时根据相关教师的情况,形成研究型、创新型、实践型拔尖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导师制的形式,定点培养。
第一种方式组成固定,操作简单,具有培养的连续性,但形式单一、死板;第二种方式是以课程为基础,具有较好的弹性机制,但一则多变,二则A门课程中的优秀生未必是B门课程的优秀生,从而导致最后培养的学生拔尖性不明显;第三种方式考虑的是学生的兴趣、发展的多样性以及教师的所长,每个导师培养的目的性明确,人员固定性也好,指导方便,是一个不错的尝试。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采用第三种方式。
人才培养模式实施? 在实验班确定之后,针对实验班的培养模式要进行改革。拔尖创新人才分层培养模式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配套的人才培养计划、完善的学分制管理、“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平台等支撑,这些保障措施都需要从学校层面加以推动。以上所有的落脚点便在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在改革过程中,针对拔尖人才的培养,制订另外一个特殊的人才培养方案,即采用双方案制。这其中,拔尖人才的学分评定,在完成主干核心课程的学习之外,变得更为灵活、多样。
另外,教师是教改的执行者、参与者以及成败的决定者,规划合理的师资队伍是保证上述方案得以实施的一个基础。可以依据教师的个人志愿、能力、发展方向等,形成以科研、竞赛为主导,以培养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师队伍,这样对导师和学生可以形成双赢的局面。
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包括课程体系的重构、师资力量的重组、考评方式的更新等,这是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根本。
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工程材料、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核心课程,这些课程的掌握程度,直接决定了将来在专业领域取得的成就高低。所以,将上述课程作为课改这条船的“锚”,是无论哪一类的人才都必须掌握的知识;除此之外的课程作为学分改革的试点课程,可以作为学分更替的课程。
导师可以是校内的,也可以是校外的,比如可以从相关的研究院所引进研究型导师,请进企业的高级工程师,参加授课、讲座、论文指导、课题规划等工作,作为师资力量的重要补充。同时,学校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教师走进科研及企业一线,参与产品的规划、设计、制造以及生产管理等工作,增强师资科研化、工程化。
在考评方式方面,减轻对知识的考核,逐渐注重对研究能力、设计能力、操作能力、协作能力、思辨能力等能力的考核。例如:研究型人才可以以参与导师课题情况、发表论文情况等来替代相关学分;创新型人才可以以参加国家级机械创新大赛的奖励情况以及申请和获取专利情况得到相应学分;实践型人才可以根据考取相关操作证书的情况抵扣相应学分,从而形成多样化的考核制度。
4 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如图1所示。
5 结语
采用导师制的分层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在实施过程中获得一定的经验,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还需要一个探索的阶段。但无论怎样,该模式对地方高精尖人才的获取、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都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基金項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地方本科院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桂教高教〔2018〕32)。
作者:孙宝福,桂林理工大学机械与控制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材料塑性成形(54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