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研究述评
郑波辉+徐振华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居于特殊的主导地位,而当前学界对其探讨尚处于起步阶段,独立化的专题性研究和基于问题意识的对策性研究还有所欠缺,我国学者在下一阶段应重点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完善,加强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键词]政治制度;基本内容;发展历程;特色优势
[中图分类号]D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4)02-0031-04
自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讲话中首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来,学界纷纷就此论题展开探讨,并形成了数量颇丰的著述作品。但从已有的文献资料来看,当前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研究还主要体现为整体性研究,对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进行专题研究的并不多见,且在有限的文献中,也多是以回顾总结和肯定宣扬的视角来阐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内容构成、发展历程及特色优势等,而从问题反思和改进的角度进行探讨的则比较少见,这方面的研究还亟待加强。本文梳理了学界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研究的基本关注点和代表性看法,特别指出加强对我国政治制度完善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以期引起学界的进一步思考,进而更好地推进我国下一步的政治体制改革。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当前,学界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探讨,在性质上,基本都将之视为一种民主政治的制度化安排,其本质要求和根本目标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在基本内容构成上,专门的论述尚不多见,且未达成共识。如杨春风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1]。包心鉴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主要由“四大民主制度”构成,即以选举民主为主要标志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协商民主为主要标志的政治协商制度、以直接民主为主要标志的群众自治制度和以党内民主为主要标志的政党政治制度。[2]郭强则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括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3]等内容。
当前所能见到的这些阐述,大体上都肯定根本和基本的政治制度这一主要内容,但对于包不包括具体的政治制度即政治体制,以及与政治制度密切相关的法律规范,尚存在分歧。对此,笔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虽相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言,是后者的一个组成部分,但若对其单独表述,则又可将之视为相对独立的制度形态,其基本内容理应表现为一种体系结构,体现出多层次性和完备性。即在纵向上,应包含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具体政治体制这几个层次;在横向上,则应参照当前已有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主要内容的“权威界定”①,将相关法律体系也纳入此列。这不仅因为法律本身作为一种强制性规范,可归于制度之列,更重要的是,法律规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基本框架(即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的核心要件之一,要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这一根本目的,是离不开党的领导和相关法律体系作保障的。故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应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根本和基本的政治制度。根本和基本的政治制度体现一定社会形态在政治领域质的规定性。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则主要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它们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二是建立在根本和基本政治制度基础上的政治体制。政治体制是根本和基本政治制度的具体化,如政治运行过程中的机构设置、管理规则和程序、各部门间权限划分及工作关系、工作制度等。三是确认和保护根本和基本政治制度及政治体制的法律体系。如宪法、各级人大和政府组织法、行政诉讼法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
1.形成和发展的客观进程
在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历史进程时,学界代表性的看法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熏将其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即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初步形成时期,而在改革开放后,其又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这其中,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改革开放前虽有探索但进展曲折,直到改革开放后才确立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如杨春风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总体框架和基本内容,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基本确立下来的”,其中,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才真正得到了确立”,而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这方面艰辛曲折的探索,为其“奠定了基础”。[4]高新民亦认为“新中国成立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国“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而在改革开放后,经过20多年的实践,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也上升为国家基本政治制度。[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其各个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2.形成和发展的动因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动因,可分别作整体性考察和独立性考察。整体性考察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从属关系使得他们在动因上具有一致性;独立性考察则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有自身的特定内容构成,具有相对独立性。
从整体上看,当前学界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动因考察,视角不尽相同。如秦正为基于制度与理论、实践这三者的关系,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苏联等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为其提供了历史借鉴、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探索为其提供了实践基础。[6]朱可辛则从支撑制度的文化视角,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是“中国特色”的,很大程度上是中华文化塑造的结果。它从形成到发展和确立,无不源于以价值观变迁为主的文化推动。[7]还有国外学者从内外部综合因素去作考量,如英国学者马丁·雅克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是“将从西方和东亚邻国学习到的经验与自身历史文化结合的结果”。[8]法国学者伊利斯·埃勒·卡鲁尼也将我国制度的演变归因于对左倾运动造成的发展挫折的反思、改革开放带来的文化震荡及亚洲邻国的崛起带来的外部示范效应等内外因素。[9]综合上述多维度见解,可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视作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以及外部驱动力和本国具体历史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体现了主观选择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统一。
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动因作独立考察时,有关学者多是基于比较,强调我国政治制度的特殊构因。如有人认为我们之所以没有仿照西方那种政党轮替、三权分立的模式,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政治逻辑和社会演变的需求规律使然。[10]高新民亦指出我国当前的政治制度之所以是“中国特色”的,既由于当代中国政治生活赖以运转的经济社会基础大大不同于改革开放前及当今西方国家;也因为我国地广人多、民族多样,属于巨大的政治共同体,当前宜采取以中央自上而下的管理与自下而上的参与相结合、基层群众自治的政治管理形式;此外我国自古以单一制中央集权为主的历史文化对现今政体亦有深刻影响。[11]总的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基于本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和变迁、政治文化传统的历史传承以及本国人民的意愿选择。
当前,相关学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历程的回顾和总结,还主要着眼于根本和基本政治制度这两项主要内容,对我国具体政治体制及与民主政治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制建设的探讨则较为少见,即便有的学者有所述及,也往往点到即止,不够深入,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加强。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与优势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与优势,有学者是将之与西方国家政治制度作比较而进行阐发的。如秋石认为,与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巨大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其一是它将民主的享受者由过去的少数剥削者变为大多数普通人民,回归了民主的本义;其二因为它既遵循了民主发展的一般规律,又符合中国的国情,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坚强政治保证。[12]杨青芝亦认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比起西方三权分立的两院制,能避免政治运行中互相扯皮、效率不高、成本高昂等弊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与西方主要体现为竞争与对抗的多党制相比,利于保持国家政局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而在民主制度的实现形式方面,与西方国家普遍采用单一的代议制相比,我国将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相结合,利于调动各方积极性和形成强大的社会整合力。[13]还有学者主要从本国视阈来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色优势。如辛向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主要体现为五大优势:其一即首要优势是以科学的世界观为指导;其二是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其三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基本保障;其四是它能捕捉重要发展机遇并不断将之转化为发展动力;其五因为它是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最便利、最有效的制度。[14]
当前我国学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大多是糅合在一起讨论的,未作明显区分。他们一方面着眼于定性分析,即从本质规定性上强调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另一方面又往往从操作层面上强调我国政治体制的好处,如“集中力量办大事”、“决策快和执行力强”等。对此,笔者认为,从学理上讲,还是应将特点和优势作明确区分。因为特点是一种事实判断,应遵循客观、中立的原则;优势则体现为一种价值判断,是值得肯定并优于其他参照物的特征性状。具有某种特点不一定就代表着拥有优势。如对于“集中力量办大事”这点,其背后也存在着权力过分集中的隐忧,而对于“决策快和执行力强”,也存在另一种可能,即决策错误,执行力越强,结果会越糟。所以对于这种优缺点并存的所谓“优势”,在表述时尚需保持审慎的态度,才更具说服力。
四、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举措
如前所述,当前我国学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考察,以正面肯定为主,且对其优势的阐发,多为定性分析。但衡量一种制度的优劣,不能仅从本质内容和文本意义上作考察,更要从是否具可操作性和实际运行效果上去作检验,这就需要对我国政治制度的具体设计及实际运行状况作进一步审视。只有立足实际,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将我国政治制度的优势真正落到实处,也才是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应有的态度。
从已有文献资料来看,有关学者对我国政治制度存在的问题,多是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整体性考察时有所述及,或散见于有关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讨论中。他们大多认为,我国根本和基本政治制度就其核心内容规定上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中国特色的统一,要予以坚持,而在具体制度层面上,尚存在问题,这又大致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制度本身的设计有问题,导致运行中出现偏差,背离原定目标;二是制度的执行有问题,存在重制定、轻执行现象,制度沦为摆设,未能得到有效贯彻执行。[15]这些论述虽已部分触及问题之所在,但总体上还比较空泛,实际指导意义有限。只有少数学者出于明确的问题意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把握式或全面剖析式探讨,并就其完善提出了有益的创见。如包心鉴认为,现阶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需解决的要害问题是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要针对权力过于集中现象,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即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民主与效率的关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肃清封建主义残余的关系。[16]郭强在提出政治制度“实现形式”这一概念基础上,明确指出我国政治制度在实现形式上存在如下突出问题,即根本政治制度在实践中未体现出根本性,基本政治制度尚未发挥出其应有制度效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尚未真正体系化,以及我国民主政治体制的实现形式囿于传统观念而缺乏创新等。相应地,他从强化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责功能并为其创设必要的履职条件,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互动化和规范化,推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向区域自治制度扩展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城乡齐头并进,加强立法审查及规范优化司法体系内部运作机制并保证司法工作的相对独立,改变过去重集中而轻民主的做法并将对民主的强调由“实质民主”转向“形式民主”等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各个组成部分实现形式的完善之策作了较全面和深入的探讨。[17]他的这一探讨具有一定的开创性,为学界将政治制度和实现形式,亦即本质内容和外在形式作相对区分,从而更好地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开启了好的思路。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学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探讨,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其进行专题性研究,特别是基于问题意识的对策性研究还有待加强。这一方面是因为政治制度在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居于特殊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也由于过去我们习惯于从本质规定性上强调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注重宣扬实质民主而忽视形式民主,导致政治运行的实际效果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诉求存在一定偏差。要真正发挥我国民主政治的功能效用,让民主实至名归,进一步优化设计和增强可操作性,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参考文献:
[1][4]杨春风.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形成发展及特色优势[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9).
[2][16]包心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J].山东社会科学,2011,(7).
[3][17]郭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实现形式[J].科学社会主义,2011,(5).
[5][11]高新民.试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历史特点与现实[J].中共党史研究,2012,(7).
[6]秦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形成及其历史意义[J].探索,2012,(1).
[7]朱可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文化支撑[J].科学社会主义,2011,(5).
[8][英]马丁·雅克.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国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330.
[9][法]伊利斯·埃勒·卡鲁尼.中国的后社会主义转型:作为文化变迁的制度变迁[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4).
[10]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历史必然和巨大优势[J].求是,2011,(21).
[12]秋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优势与基本特征——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J].求是,2010,(18).
[13]杨青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优势探析——与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模式比较[J].社科纵横,2012,(9).
[14]辛向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五大优势[J].党建,2012,(5).
[15]黄晓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构成、特点与完善[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9).
责任编辑 张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