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档案管理水平提升研究
王惠敏 孔祥新
摘要:档案的最新定义是:“档案是组织或个人在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清晰的、确定的、具有完整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它具备唯一性、客观性和真实性三种特性。档案无处不在,随时产生。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家到个人,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层次,档案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目前,乡村档案工作虽然进入了规范化管理的阶段,但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服务水平还远远没有达到。全面提升乡村档案的科学管理水平,是今后档案工作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档案管理 乡村振兴 科学管理 战略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等等[1]。所有这些工作,都离不开档案工作的强有力支持。如果档案管理水平跟不上,势必会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前进步伐。
1 乡村档案整体水平相对落后的现状
这里所说的乡村档案,一般是指乡镇和行政村的档案。乡村档案相对落后,重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档案基础设施落后
作为县一级来讲,都有档案主管部门。到了乡镇一级,大都设立档案站或档案室,而这些档案室面积相对较小,库容量小,无法满足全镇各部门档案的统一管理要求,且档案设施陈旧落后,没有配备统一的密集架或铁质档案橱,档案室的防火、防盗等档案“十防”措施基本空缺。有的乡镇连间像样的档案室都没有,更有甚者把仓库当作临时档案室,脏乱差不说,安全隐患十分严峻。到了村一级,条件好的还勉强说得过去,经济基础薄弱的村,其档案基础设施建设就基本谈不上了。
1.2档案人员素质偏低
乡村档案工作人员学历偏低,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档案工作人员更换频繁,工作的连续性、衔接性较差,又不能及时参加专业培训班,自学能力也不高,对档案方面的法律法规掌握不全[2];有的档案人员身兼数职,头绪很多,无法静下心来整理档案资料;还有的把快要退休的同志安排在这个工作岗位上,他们根本没有心思干这项工作,更别谈干好了。诸上原因,致使档案资料收集不全、分类不清,降低了档案质量。
1.3档案利用效率不高
档案基础设施的简陋,档案管理人员水平的欠缺,导致档案资料在整理过程中,一是收集残缺不全,只是注重红头文件,而忽略了比如党委政府会议记录、本级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工青妇等大会的文件材料,特别是涉及到农业农村农民重大国计民生问题的文件材料等;二是分类不合理,永久、定期概念不清,该存的没存,不该存的反而存了不少;三是档案保管安全性较差,“十防”措施不完善,有的档案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安全隐患很大。所有这些,必然导致档案利用效率不高,不能很好地服务于领导的工作决策,难以方便于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更无法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能力结构,包括创新能力、操作能力、沟通能力、专业能力”[3]。
2 乡村档案管理水平落后的原因
乡村档案整体水平落后的原因千差万别,分析起来有以下几点:
2.1乡村领导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
大部分乡镇、农村领导干部,虽然对档案工作有所了解和认识,但也有个别乡镇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工作精力大都放在了经济建设、国计民生上了,对档案管理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忽略了《档案法》等法律法规的建设,认为档案管理工作无关紧要,甚至是工作累赘。对档案工作人员也是随意安排,不管是否符合这个工作岗位。通过近期对乡镇档案工作的检查指导,发现有的乡镇长达两年没有配备档案工作人员,给这项工作造成了严重空缺,结果是削弱了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挫伤了档案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影响了乡村档案事业的发展。
2.2财政压力大,资金投入不足
部分乡镇尤其是个别村,集体收入匮乏,财政压力较大,正常运转尚且困难,甚至是空壳村、负债村,自然对档案基础设施的投入跟不上。
2.3机制不健全,队伍不稳定
目前乡村档案管理机制尚不健全,缺乏必要的规章制度。档案管理人员更换频繁,村级档案员大都由村会计兼管,或临时指派,对这项工作应付了事,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职能,造成了乡村档案工作岗位形同虚设、有而不管、抓而不实的不利局面,影响了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3 提升档案管理水平的几点建议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国家、社会和个人,关系着历史、现在和未来,它的唯一性、客观性和真实性,决定了它的特殊使命: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做好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3.1强化意识,转变观念,增强做好档案工作的使命感
档案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尤其是乡村档案,涵盖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方方面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真实记录和宝贵财富,是各项建设事业的信息资源,必须要加强管理和保护,同时“增强团队意识,增强主人翁精神,激发其为团队、为组织而奮斗的积极性,借以提升整个组织的竞争力”[4]。因此,乡村领导干部特别是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要站在战略的高度来考虑档案工作与经济建设的关系,认真学习《档案法》等法律法规,树立大档案意识,充分认识加强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促进档案事业与其他社会各项事业共同发展,做到从管理理念、室藏建设、服务意识的全方位转变,健全完善并管好用好农村农民的经济、科技、社会、农户档案等,更好地发挥档案的利用价值,服务于乡村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20世纪80年代末,泰安市有一个乡镇对档案工作非常重视,时任党委书记在听取档案工作汇报时,知道了档案室面积不足,影响了综合档案室建设,当即决定把自己的办公室腾出来作为档案室,自己搬到了一间小办公室。当时《泰安日报》还作了专题报道,一时传为佳话。
3.2稳定队伍,提升素质,增强做好档案工作的责任感
档案事业是一项连续性、衔接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管理人员既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的工作态度,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又要有扎实的管理档案的基本技能。一是档案工作人员除了学习和精通专业的档案知识以外,还要掌握相关学科的新知识、新技能,使自己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二是积极参加上一级的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档案工作人员在收集、整理、保管、利用过程中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三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城乡一体化、小城镇建设、集体经济等都在深入发展,所以要有计划地选送档案人员到高校进行培训,使他们更好地掌握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县一级档案专業部门也要有针对性地到乡镇、村进行专业指导和培训。四是有职业教育机构的地区可以设立相应课时的档案专业,为乡村培养自己的专业技术人才。通过这些措施,培养和造就一支队伍稳定、素质较高的档案专业工作队伍,增强他们做好档案工作的责任感,以适应乡村振兴战略对档案工作的需要。
3.3加大投入,改善条件,满足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
不投入就没有产出,档案工作也是如此。强化乡村档案工作环境和硬件设施,必须加大资金投入,购置先进的档案设备,采用先进的技术,实现档案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有条件的可以做到档案资料存放室、工作人员办公室、档案借阅室三室分离,使工作人员和利用人员都有一个轻松、舒适的工作、查阅环境,真正满足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
3.4建章立制,规范管理,确保档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在档案管理的具体工作中,仅仅依靠档案法律法规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如:档案保密制度、统计制度、查阅利用制度、移交接收制度、保管制度、鉴定销毁制度等。在此基础上,还要制定考核制度,如果没有考核制度,前面那些档案工作的制度就形同虚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的工作管理,是做好档案工作的重要保障。
3.5加强服务,拓宽领域,全面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
强化服务意识,加快推进乡村数字化档案室建设,稳步推进档案规范化管理,加快档案信息系统整合和资源开放共享,建立互联互通、综合共享服务平台,打破“信息孤岛”,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为群众提供最基础、最直接的档案服务[5]。积极开展乡村涉农档案的搜集、整理、归档工作,像精准扶贫、“三权”分置、乡村文化等,不断丰富室藏。档案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要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和范围,创造性地开展服务民生工作,让农村普通群众走进档案室,利用政府公开信息和民生档案,把信息送进千家万户,把档案服务送到百姓身边,为乡村振兴战略服务,让人民群众成为档案利用的主体。
参考文献:
[1] 李秀玲.农村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7(23):153- 154.
[2] 戴冬梅.做好农村档案管理工作对策分析[J].黑龙江档案,2016(3):91.
[3] 于忠军.卓越绩效模式探索与实证研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4] 于忠军.员工社会资本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研究[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6.
[5] 马丽娜.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农村档案管理工作[J].兰台世界,2016(s1):14- 15.
摘要:档案的最新定义是:“档案是组织或个人在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清晰的、确定的、具有完整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它具备唯一性、客观性和真实性三种特性。档案无处不在,随时产生。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家到个人,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层次,档案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目前,乡村档案工作虽然进入了规范化管理的阶段,但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服务水平还远远没有达到。全面提升乡村档案的科学管理水平,是今后档案工作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档案管理 乡村振兴 科学管理 战略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等等[1]。所有这些工作,都离不开档案工作的强有力支持。如果档案管理水平跟不上,势必会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前进步伐。
1 乡村档案整体水平相对落后的现状
这里所说的乡村档案,一般是指乡镇和行政村的档案。乡村档案相对落后,重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档案基础设施落后
作为县一级来讲,都有档案主管部门。到了乡镇一级,大都设立档案站或档案室,而这些档案室面积相对较小,库容量小,无法满足全镇各部门档案的统一管理要求,且档案设施陈旧落后,没有配备统一的密集架或铁质档案橱,档案室的防火、防盗等档案“十防”措施基本空缺。有的乡镇连间像样的档案室都没有,更有甚者把仓库当作临时档案室,脏乱差不说,安全隐患十分严峻。到了村一级,条件好的还勉强说得过去,经济基础薄弱的村,其档案基础设施建设就基本谈不上了。
1.2档案人员素质偏低
乡村档案工作人员学历偏低,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档案工作人员更换频繁,工作的连续性、衔接性较差,又不能及时参加专业培训班,自学能力也不高,对档案方面的法律法规掌握不全[2];有的档案人员身兼数职,头绪很多,无法静下心来整理档案资料;还有的把快要退休的同志安排在这个工作岗位上,他们根本没有心思干这项工作,更别谈干好了。诸上原因,致使档案资料收集不全、分类不清,降低了档案质量。
1.3档案利用效率不高
档案基础设施的简陋,档案管理人员水平的欠缺,导致档案资料在整理过程中,一是收集残缺不全,只是注重红头文件,而忽略了比如党委政府会议记录、本级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工青妇等大会的文件材料,特别是涉及到农业农村农民重大国计民生问题的文件材料等;二是分类不合理,永久、定期概念不清,该存的没存,不该存的反而存了不少;三是档案保管安全性较差,“十防”措施不完善,有的档案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安全隐患很大。所有这些,必然导致档案利用效率不高,不能很好地服务于领导的工作决策,难以方便于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更无法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能力结构,包括创新能力、操作能力、沟通能力、专业能力”[3]。
2 乡村档案管理水平落后的原因
乡村档案整体水平落后的原因千差万别,分析起来有以下几点:
2.1乡村领导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
大部分乡镇、农村领导干部,虽然对档案工作有所了解和认识,但也有个别乡镇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工作精力大都放在了经济建设、国计民生上了,对档案管理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忽略了《档案法》等法律法规的建设,认为档案管理工作无关紧要,甚至是工作累赘。对档案工作人员也是随意安排,不管是否符合这个工作岗位。通过近期对乡镇档案工作的检查指导,发现有的乡镇长达两年没有配备档案工作人员,给这项工作造成了严重空缺,结果是削弱了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挫伤了档案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影响了乡村档案事业的发展。
2.2财政压力大,资金投入不足
部分乡镇尤其是个别村,集体收入匮乏,财政压力较大,正常运转尚且困难,甚至是空壳村、负债村,自然对档案基础设施的投入跟不上。
2.3机制不健全,队伍不稳定
目前乡村档案管理机制尚不健全,缺乏必要的规章制度。档案管理人员更换频繁,村级档案员大都由村会计兼管,或临时指派,对这项工作应付了事,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职能,造成了乡村档案工作岗位形同虚设、有而不管、抓而不实的不利局面,影响了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3 提升档案管理水平的几点建议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国家、社会和个人,关系着历史、现在和未来,它的唯一性、客观性和真实性,决定了它的特殊使命: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做好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3.1强化意识,转变观念,增强做好档案工作的使命感
档案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尤其是乡村档案,涵盖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方方面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真实记录和宝贵财富,是各项建设事业的信息资源,必须要加强管理和保护,同时“增强团队意识,增强主人翁精神,激发其为团队、为组织而奮斗的积极性,借以提升整个组织的竞争力”[4]。因此,乡村领导干部特别是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要站在战略的高度来考虑档案工作与经济建设的关系,认真学习《档案法》等法律法规,树立大档案意识,充分认识加强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促进档案事业与其他社会各项事业共同发展,做到从管理理念、室藏建设、服务意识的全方位转变,健全完善并管好用好农村农民的经济、科技、社会、农户档案等,更好地发挥档案的利用价值,服务于乡村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20世纪80年代末,泰安市有一个乡镇对档案工作非常重视,时任党委书记在听取档案工作汇报时,知道了档案室面积不足,影响了综合档案室建设,当即决定把自己的办公室腾出来作为档案室,自己搬到了一间小办公室。当时《泰安日报》还作了专题报道,一时传为佳话。
3.2稳定队伍,提升素质,增强做好档案工作的责任感
档案事业是一项连续性、衔接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管理人员既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的工作态度,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又要有扎实的管理档案的基本技能。一是档案工作人员除了学习和精通专业的档案知识以外,还要掌握相关学科的新知识、新技能,使自己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二是积极参加上一级的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档案工作人员在收集、整理、保管、利用过程中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三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城乡一体化、小城镇建设、集体经济等都在深入发展,所以要有计划地选送档案人员到高校进行培训,使他们更好地掌握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县一级档案专業部门也要有针对性地到乡镇、村进行专业指导和培训。四是有职业教育机构的地区可以设立相应课时的档案专业,为乡村培养自己的专业技术人才。通过这些措施,培养和造就一支队伍稳定、素质较高的档案专业工作队伍,增强他们做好档案工作的责任感,以适应乡村振兴战略对档案工作的需要。
3.3加大投入,改善条件,满足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
不投入就没有产出,档案工作也是如此。强化乡村档案工作环境和硬件设施,必须加大资金投入,购置先进的档案设备,采用先进的技术,实现档案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有条件的可以做到档案资料存放室、工作人员办公室、档案借阅室三室分离,使工作人员和利用人员都有一个轻松、舒适的工作、查阅环境,真正满足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
3.4建章立制,规范管理,确保档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在档案管理的具体工作中,仅仅依靠档案法律法规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如:档案保密制度、统计制度、查阅利用制度、移交接收制度、保管制度、鉴定销毁制度等。在此基础上,还要制定考核制度,如果没有考核制度,前面那些档案工作的制度就形同虚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的工作管理,是做好档案工作的重要保障。
3.5加强服务,拓宽领域,全面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
强化服务意识,加快推进乡村数字化档案室建设,稳步推进档案规范化管理,加快档案信息系统整合和资源开放共享,建立互联互通、综合共享服务平台,打破“信息孤岛”,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为群众提供最基础、最直接的档案服务[5]。积极开展乡村涉农档案的搜集、整理、归档工作,像精准扶贫、“三权”分置、乡村文化等,不断丰富室藏。档案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要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和范围,创造性地开展服务民生工作,让农村普通群众走进档案室,利用政府公开信息和民生档案,把信息送进千家万户,把档案服务送到百姓身边,为乡村振兴战略服务,让人民群众成为档案利用的主体。
参考文献:
[1] 李秀玲.农村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7(23):153- 154.
[2] 戴冬梅.做好农村档案管理工作对策分析[J].黑龙江档案,2016(3):91.
[3] 于忠军.卓越绩效模式探索与实证研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4] 于忠军.员工社会资本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研究[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6.
[5] 马丽娜.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农村档案管理工作[J].兰台世界,2016(s1):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