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铁山书法及其书学渊源探究
张卉
摘 要:赵铁山(1877—1945)名昌燮,字铁山,晚年号柴翁、心隐庵主人,被书法界誉为“华北第一支名笔”,是我国现代著名书法家。赵铁山一生于书法闻名于世,篆书、楷书、隶书、行书,四体皆精,一生潜心研究,取其精华,将自己高尚的品格与创作融为一体。赵铁山在篆书方面有很大的成就,尤其是小篆,生动活泼,淋漓尽致。赵铁山“以碑写篆”,用汉碑入篆,开篆书之新面貌,在篆书史上作出了重大成就,为清代篆书史谱写了光辉、灿烂的篇章。文章介绍了赵铁山的生平事迹,以及他的书法艺术风格的成因,还有赵铁山的小篆在字形、章法和结构上的特点,最后写了他的书法价值与影响。赵铁山书法艺术对我们之后的研究有很大的价值,值得我们借鉴。
关键词:赵铁山;书法成因;小篆特点
一、赵铁山生平简介及书学渊源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古到今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书法家。我最敬佩和尊敬的是拥有“华北第一支名笔”称号的艺术家,他就是赵铁山,是华北地区的著名书法家。
(一)平淡“独特”的人生
书法艺术的来源与生活息息相关,任何一个书法家的创作思想都离不开周围的人和环境的影响,以及自身的性格、经历和经验。赵铁山虽然出生在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中,但性格却很内向,表面上好像对什么事情都不在乎,实际上却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1909年,通过科举考试,以第一名的成绩取得拔贡身份,但赵铁山本人不喜欢做官,加上辛亥革命时期清朝灭亡,于是他很快就回到家中,过着寄情书画、平淡宁静的生活,没有离开过,直到1945年,他离开了人世。赵铁山的书法成就是在这种不变的平淡的生活中造就的,就是在一种“独特”的人生中形成的。
(二)刻苦专研,坚持不懈
赵铁山在很小的时候就进私塾学习,从小就对金石书画有一种异乎常人的热爱。刚开始,临摹欧阳询的九成宫,之后又开始学习篆书和隶书。只有不断的奋斗努力才会有所成就。赵铁山老先生就是这样,在书法上下了很大的苦功,他对书法有一种常人无法体会的热爱,大部分时间他都是在专研写字,在书法上他从来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学习。他对待每种字体和字帖,都仔细研究,观察每个点画的变化、字形特点等。他书写从来都不是简简单单的临摹,他有他自己的想法,他吸取各书家的精华之处,在此基础上,融合自己的一些技法,创造出自己别具一格的赵式书风。
(三)情品交织,融為一体
1937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中国,到处民不聊生,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日本人侵略太谷之后,为了抗日,为了祖国,他放弃个人利益,他把祖国放在第一位。赵铁山将这种爱国之情融入到了自己的作品中。他一生正直,淡薄名利,与世无争,有一种淡雅脱俗之气。正是由于这些高尚的品格,使得他的作品与众不同。
二、赵铁山独特小篆风格特点
(一)赵铁山小篆特点形成原因
清代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变幻莫测,就是在这样一个时期,碑学逐渐兴起,取代了“帖派”,创造了“碑派”书法,占据主流地位。随着碑学的振兴以及碑派书家们的努力,之前地位不高的篆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其中赵铁山的小篆独树一帜,在书法史上有不可估量的地位。
小篆又称秦篆,秦始皇统一国家后,丞相李斯整理、改变了以前的字形,笔画简单化,经过一番努力创造出来。赵铁山小篆就是取法秦代李斯的书法特点,然后融合了吴让之、邓石如的写法,形成了自己圆润丰腴、秀丽挺劲、正直的独特的小篆书风,而且在赵铁山小篆作品中我们感受到浓烈的爱国之情。赵铁山小篆,线条均匀,字大小统一,字形修长,章法自然,行列疏密分明,笔画圆润,笔笔流畅,结构严谨,与时俱进,四体皆精,是中国书法史中的精华。
(二)特点
赵铁山小篆每一个字写法都不一样,同一个笔画都有很多种写法,他追求细微的变化,起笔平稳,不随意,行笔流畅果断,收笔恰到好处,整个字每一笔、每一处都没有缺陷。“水”字很难写,虽然笔画少,但很难掌握,先写中间的长竖,起笔处的墨色很重,而且笔画比较粗,这是由于赵老先生很注重起笔。起笔的好坏决定了这个字写得如何,他在起笔处用的时间多,起笔之后,就顺势写下去,中间行笔较快,没有停顿,所以中间的笔画较起笔会显得很细。到了字尾,收笔的时候,速度变得缓慢,顺着笔尖,将笔尖向上,顺势收尾。收尾比较自然,不做作,随心所欲。“凤”字笔画很多,想要写好这字不容易,笔画与笔画的衔接之处赵老先生都写得很自然,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笔画末端收笔时,虽然是顺势收笔,但总会有细细的尖端出现。这些细小的笔画就像是锋利的匕首深深刺地向日本侵略者,赵铁山的爱国思想在书法中展现出来。
转折处多圆笔,有时也有方笔,方圆结合,需要调峰,理顺笔锋之后再行笔。“高”字左右两笔与中间相接时就需要转峰,先写中间的一笔,然后写左边的长竖,逆峰起笔,藏锋于横画中,将连接处处理得天衣无缝,然后转峰,中锋向下,随意收笔。之后再写右边的笔画,同样逆峰起笔,转笔,中锋行笔,放慢行笔速度,收笔完成。转折处有很多种写法,“铭”字的右半边的“夕”起笔,直接调峰转笔就行。但有的字这种写法就不适合,“靡”的偏旁“广”在转笔处就不能直接行笔,在写完第一笔的时候停笔,重新逆峰起笔,再行笔,两笔之间就是方笔。如果直接行笔的话,两笔之间就是圆笔,不同的写法,笔画不一样,表现的效果就不一样。赵铁山的小篆,所呈现的字形是修长的,起笔重,收笔轻,圆笔、方笔结合。
赵铁山的小篆在结构上严谨,取纵势,左右对称,中和之美,主笔突出,主次分明,粗细对比明显。“我”“徒”“靡”三个字,每个字之间左右对齐,字的中心都在一条线上。“我”字的每个笔画之间布白均匀,相互照应,相互穿插,结构井然有序,长短变化。“我”字主笔是最后的一笔,修长,使整个字有向下的趋势,主次分明,变化明显,开端粗重,转折处分明,末端纤细,使整个字稳定,让人一目了然,眼前一亮。
在章法上,布白均匀,疏密统一,平整匀落,穿插呼应,整齐划一,黑白得当,落款严谨。图中是赵铁山先生的一幅小篆书法作品,正文共有九列,每一列的中心都一致,字的大小也一样,有五行,每一行都整齐划一,所有的字都很规整,都有自己的范围。每一行每一列留白清晰,没有污点。如第四和第五列,疏密有致,第四列,上面的字笔画少,章法疏朗,下面的字多,章法紧密,第五列,上面集中,下面开张,这样章法错落有致。第一行和第二行之间,留有足够的空白,使得布白均匀。第八列的“岁”和“则”笔画不多,但相互穿插,留有足够的空间,“实”和“体”的笔画都很多,如果处理不好,笔画会重合在一起,无法完成创作。这些小的方面都会影响书法创作的美观。这样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形成统一的规则,相互包含,章法就十分明确,这幅作品的留白章法处理得非常完美。落款也是章法的一部分,赵铁山的落款与正文相得益彰,整幅作品完美诠释了赵铁山小篆书法的所有特点。
(三)总述
赵铁山的小篆特点就是字形修长、峻拔,线条遒劲、不厚重,用笔严谨凝重,独特之处在于将自己的爱国情怀融入创作中,体现出正直、不屈不挠的精神。
三、赵铁山书法藝术价值及影响
对书法坚持不懈的努力使赵老先生在书法上取得很大的成就,他的一生很平淡,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书法上。他努力学习碑学和贴学,篆书、隶书、楷书和行书,四体皆精,留下了很多优秀的作品,这些都是中华书法文化中的精华,对我们以后学习书法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还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在欣赏他的作品时,能使我们精神上得到满足,豁然开朗,心情愉悦,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特别是他的书法中体现的正直和不屈不挠的爱国精神鼓舞着我们。他的每一幅作品都与社会文化相关,是书法中的典范,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对我们个人素质和道德修养的提高,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用碑的写法写篆书是赵铁山的一大特点,开启了篆书的新面貌,在篆书史上影响深远,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清代篆书史谱写了壮丽篇章。通过对赵铁山篆书的研究和阐述篆书艺术风格特点,让我们知道书写时要把握篆书的对称美和它特有的秀劲,让我们对清代篆书的发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提高,赵铁山书法为后代书法做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吉平.中国书法100年[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
[2]刘恒.中国书法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5.
[3]《历代碑帖法书选》编辑组.赵铁山篆书[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
[4]王镛.中国书法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郭齐文.赵铁山的书法艺术[J].晋阳学刊,1982,(03).
[6]郭美玉.书痴赵铁山[J].文物世界,2009,(01).
作者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