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言”为本 “文”“言”和谐

    戴 冰

    【摘要】在新课程全面推广的今天,文言文的教学在采取传统的“以言为主”的教学方法外更要注重文言、文学、文化的和谐。在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上都要追求“文”与“言”的和谐。

    【关键词】新课程 文言文教学 文言和谐

    语文教师都说文言文难教,其实难就难在古今语言的演变、时空的阻隔。文言文教学之痛似乎已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顽症。文言文教学将有怎样的突破?文言文的教学是重“文”还是重“言”?如何处理好“文”与“言”的关系呢?在新课程全面推广的今天,我们认为文言文的教学在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外更要注重文言、文学、文化的和谐。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中学生要有“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分别规定了初高中的要求。高中的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中对文言文的考试要求也是“阅读浅显文言文”。因此,使学生初步接触古汉语,感受汉语的历史演变,进而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就成为文言文教学的第一个意义。

    从古迄今,汉语书面语已经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构成古代书面语言的文言文和今天的书面语相比较,在用字、构词、造句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质。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古汉语字词句的知识,这是教学的基础。为了使学生能阅读文言文,就要作相应的阅读训练。从训练中,使学生初步了解到文言文的性质和各种特点,培养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特别是训练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文言文的教学意义不仅如此。

    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看,文言文的学习要学习文言文的表达方法以提高现代汉语的写作能力;要有助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为现代文化提供可借鉴的东西;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道德情操教育。

    从高考备考看,语文备考应该重视思维能力与语言能力的统一。语文学科考试要求与语文学科性质是一致的。语文的“工具性”主要落实在语言能力上,语文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思维能力上。试卷中一道道试题,其承载的“工具性”“人文性”任务的侧重不尽相同。高考考题的设置,即使是对实词的考查、句子翻译等都考察学生结合文意理解的能力,都是知识积累与能力提高并重。

    朱自清曾说“对中国古代经典作品可以止于理解和欣赏,增加一番文化见识。”因为古典文化的学习,主要是对本国国民的一种文化素质的培养,并不完全着眼于实际运用。

    由此可见,文言文的学习应该把重点放在对古汉语文字符号背后所承载的中华文化以及中国人的宇宙观、人生观的了解和领会。因此,文言文的教学,又要注重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赏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和写作技法,这是教学的关键。更要强调古文化的传承和熏陶,这是教学的旨归。通过教学要使文言、文化、文章融为一体,和谐共生。

    首先,在教学方法上追求“文”与“言”的和谐

    追求文与言的统一,要通过学“言”达到教“文”的目的。通过对关键字句的辨析与推敲,引导学生达到对文章、文学、文化的深层次理解,从而触摸文本的精神内涵,获得精神的成长。如《项脊轩志》中“借书满架”中“借”教材中解释成“借来”,借来的书怎么满架呢?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就写作“积书满架”,究竟是“借书满架”还是“积书满架”,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归有光的祖父曾做过大官,属书香门第,家中的藏书应该不少,“借”应该和“籍”是通假关系。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追求“文”与“言”的和谐。

    追求文与言的统一,还必须让学生养成积累背诵的意识和习惯。清代桐城派刘大櫆提出“因声求气说”是文言文学习的不二法门,也是文言文教学中最有力的武器。教学中应该想方设法让学生多诵读,诵读可以感悟文章真谛,在不经意间对文章中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和奇特严谨的结构拥有了深切的体验。通过对课文的反复诵读,体味文章运用语言文字的妙处,尤其是对那些富于情韵、语言优美、朗朗上口的作品,或朗读,或吟诵,或记背,可从中积累名言名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的气质。

    其次,在学习方法上追求“文”与“言”的和谐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这同样也适用于文言文的学习。

    如在学习《勾践灭吴》时,还原原文删节的部分,要求学生探究是删去好还是不好。学生在查阅资料深入探究时发现,勾践其实不是什么好人,完全没有必要为尊者讳而隐去课文的删节部分,这样可还原历史人物真实的面目。

    再如,学习了《淮阴侯列传》中的“井陉之战”后,可与学生一起探究韩信取得井陉之战的胜利有哪些主要原因。引导学生探究,探究后学生会发现下列原因:背水而阵,迷惑赵军;引蛇出洞,骑兵偷袭;内外夹击,……其关键是抓住了成安君迂腐、轻敌的弱点,做到了知己知彼。

    学习文言文还要善于把古今打通,要运用现代观念来理解、把握作品的内容,拓展文化视野,汲取人生智慧。如引导学生探究韩信死因时,有学生提出韩信早年屈辱的人生经历对他一生的影响:这种人生经历对他是一个巨大的、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左右着他的人生选择,让他得罪周围的人,让他不断触痛人主的忌讳。这与其他因素纠结到一起,最终把他推上了不归路。学生的分析虽不免稚嫩,但这种汲取经典中的人生智慧的眼光和探究精神是值得大力倡导的。

    在文言文学习中,恰当的课堂活动既能为学生创设学习语境,又能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言语实践机会,并且能在活动中实现“文”与“言”的交融。

    另外,读写结合也是适合促使“文”“言”交融的有效形式。著名作家余华说:“阅读是通过作品能唤起你的想象力、感受和情感,在别人的作品里读到你自己。”文言文的教学同样可鼓励学生融入文本,结合自己的独特体验对文本进行再创造。写可以有以下几种形式:改写、续写、仿写等,只要能对文本有拓展,能激发学生兴趣,诱导学生独特的生活体验即可。同时,评注也是很好的方法。评注即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在空白处的对文章内容和文字形式作批评和注解。评注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对今天的文言文学习仍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应该在吸收传统方法的同时,以“言”为本,追求文言、文学和文化的和谐统一。从文言文教学具有的功能和可能发生的作用以及中学生阅读能力的需要等因素出发,努力实现新课程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要求。

    ★作者简介:戴冰,江苏省江都市育才中学教师。

相关文章!
  • 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分

    舒周摘 要: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好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能够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为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带来帮助。结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初中作文教学探索

    顾正花新课标对学生的作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只有具备相应的作文水平,才能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对作文花费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