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的设计之噪点

    张国超

    

    【摘 要】本文分析了大数据时代的设计模式以及数据之于设计的作用,进而尝试探讨未来在数据支撑下设计中因为数据的客观原因而出现的影响设计发展的四个方面的情形。

    【关键词】大数据;设计模式;噪点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1-0197-02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科学的兴起,源自信息技术先导的设计模式革新。虽然在设计界对于大数据与设计的关系,尚无具体理论范式的界定,但数据驱动的设计模式似乎已无可避免。大数据是把双刃剑,既可以弥补我们对直觉的过分自信,减轻欲望对知觉的扭曲程度,又可以让我们远离真相和情感。

    一、大数据时代的设计模式

    王巍[1]等将大数据时代设计模式的特点概括为两个显著方面:1.在信息设计领域设计从个体驱动转向到群体的数据驱动。虚拟现实游戏头盔虚拟现实游戏头盔(OculusRift) 通过众筹平台Kick starter上线发布,引起众多爱好者关注,并成功融资210万美元;2.在工业设计等传统设计领域,数据化使设计的职业化界限模糊,设计社会化和群体化加强,去中心化明显。海量的数据为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设计师需要辨别多维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对设计师的能力提出要求;同时众筹、创客、开源等平台的成功运作,为非设计师设计产品创造了条件,设计不再仅仅是设计师独有行为。总之,无论设计模式的特征如何,大数据在设计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日益凸显。

    二、大数据时代的设计之噪点

    纳特·西尔弗《信号与噪声》一书中指出单纯依靠大数据进行预测存在种种缺点[2];纽约大学教授丽莎·吉特曼在《“原始数据”只是一种修辞》中之处数据的不客观性;纳西姆·塔勒布认为数据会制造“干草垛”……诚如前面分析,数据正以必然之势影响和改变着设计模式。数据的噪声在设计中必然会产生噪点。

    (一)数据有偏好,易被引导。数据有个性,喜好追求潮流,对于一些特异的、非主流的数据是无能为力的。当大量个体对某种产品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数据也就趋之若鹜;而真正有价值的数据有可能会被淹没掉。笔者以“大数据”为关键词查看百度指数中心的数据显示,在2015年5月27日大数据的媒体指数最高。在2015年5月26-29日在贵阳召开《贵阳数博会,望向大数据的璀璨未来》,以数据为参考的设计就有可能会因为数据的偏好而出现盲目设计、过度设计而造成设计浪费。

    (二)数据易囿于记录表象。无论是运行系统阶段的数据应用,还是用户原创阶段亦或是感知式系统阶段,数据收集从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3],但数据自身只是一个记录符号,它无法理解多维数据之间的联系,更无法理解设计中人文情感。设计是发现需求,满足需求的活动,满足的不仅仅是功能的实现,更为重要的是情感的契合。数据可以给设计师提供用户生活习惯、人机工程参数以及人性化的色彩偏好等相关论据,但无法提供给设计师现象背后的人文背景。“以人为本”是设计中提到频率比较高的词汇,根据设计所达到的层次由低到高划分为人欲、人性和人道三个层面[4]。过分基于数据的设计只能满足人欲的需求,是一种较低层次。

    (三)设计垄断的形成。我们时刻在产生数据痕迹,而对于这些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并非易事。根据IDC的数据,全球的数据产生量仅在2011就达到1.8ZB(或1.8万亿GB),相当于每个美国人每分钟写3条Twitter信息,总共写2.6976万年;IDC预计,全球数据总量到2020年将增长50倍。在海量的数据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对接受当前教育的设计师来说是完全不可能的。有了数据的公司就拥有设计约束的主动性,是根据数据自己开发还是数据的社会性流通,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设计的垄断。

    (四)形成数据“迷信”。大数据会使产品的开发周期变短,用户能够更加直接地参与到设计过程中,而且对于产品的市场检验会变得容易,这就使得企业和设计师对于数据的依赖程度会无形中提高。设计的魅力在于创新,而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则需要一定程度上的突破和怀疑。数据万能的环境意识会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企业、设计师的创新能力,最后只能唯数据论。

    三、结论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看待大数据时代,辨别浮躁背后的大数据噪音对于中国设计的发展是有一定帮助作用。由于大数据对于传统设计的渗透和影响才刚刚开始,较为客观公正评论其对设计的正反两方面影响都为时尚早。重要的是,数据是一种能动工具,如何发挥其巨大的能动作用才是重点。期待对于大数据的研讨有助于产生一批务实的设计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王巍.数据驱动的设计模式之变[J].装饰,2014,(06):31-34.

    [2][美]纳特·西尔弗.信号与噪声[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211.

    [3]孟小峰,慈祥.大数据管理:概念、技术与挑战[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3,(1):146-169.

    [4]吕杰锋.以人为本:人欲、人性,还是人道?[J].美苑,2009,(2):32.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