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自然 古朴烂漫
刘锁祥是知名的书法教育家和书法家,擅诗、书、画,其书法成就最为显著。诸体皆能,行书尤佳,受到书道同行的广泛认可和书法爱好者的喜爱。众所周知,由于行书的适用性和兼通性,以及其书写的流便性等优势,造就了行书比其他书体更广泛的社会基础和文化需求,但同时客观上也对书写者(书法家)在技术层面和艺术层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习练易,出彩难,出名更难。譬如,善帖学者,少了些金石气;善碑学者,又少了些书卷气。历来“偏工易就”者多,“博涉多优”、碑帖兼容者少。由于行书易于入手,故也极易流于甜俗、平庸。非才情与技法兼备、勤奋与善悟皆具者,很难写出自己风貌。
我们研究刘锁祥的行书艺术,发现其作品有很鲜明的特点:取法乎上,从习书开始就深深地扎根于中国传统书法的经典法帖之中,多年来深入研究、临池不辍。20世纪90年代初,刘锁祥的行书在汲取历代诸家之长的基础上,重点研习山西乡贤傅山和当代书法大家卫俊秀先生、姚奠中先生的书法,从中汲取营养,提升书艺,最终实现以篆隶笔法入行书,形成既古意苍茫又富有现代气息、亦古亦今的独特艺术风格。
1993年《书法报》资深编辑杨坤炳(天庐)先生对刘锁祥书法艺术给予较高评论,认为“阅读刘锁祥的书法,使我对‘圣代无隐者的名句产生了怀疑”。著名书法家、书法评论家西中文先生认为,“先生诗书俱佳,非寻常操觚者可比”。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林岫先生评价说,“刘锁祥的字好,非慢慢细品,难领其味,毫不作态”。2012年,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朱以撒教授和祁小春教授在看到刘锁祥的书法集时分别给予点评。朱以撒教授认为,“刘锁祥教授的这本作品集,不仅使人看到了作品,还看到作品背后的学识和修养,其构成了一个学人的整体形象”。祁小春教授认为,“刘锁祥先生的书法很精彩,最精彩之处就在于既能入古又能出古,而且出得很巧妙,很干净。……刘锁祥对于作品的形式感的追求,已经退居到作品内涵表现之后,重视入古而更重视出新,重视技法而更重视自我性情的表现,这是很难得的。”著名文化学者、书法理论家梅墨生先生点评说:“刘锁祥先生乃晋中硕学姚奠中先生高足,积学有年,勤于翰墨,诸体兼能,尤长于行草体,深及乃师家风,浑莽气息,宽博笔势,落落大方,令人敬佩!”江苏常州市画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叶鹏飞评价说,“读刘锁祥的书法,感觉到他对文化有着高度的追求,书法作品中有着感人的境界”,这境界“体现在他清雅超逸的高韵上”,“体现在他作品浓郁的文化气息上”,“体现在他师古出新的坚实基础上”。
书法是文之载体,亦為文之所化,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作者的情感寄托及价值追求。相应的,书法家也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涵养和品德修为,多一点书卷气,少一点匠人味,多一点艺术气,少一点市俗味,摒弃浮躁,不为声名所累,回归书法本身。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从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更应该在当今的艺术实践和为人为艺中去修炼涵养。
刘锁祥长期以来在山西高校教学,潜心文史,修文积学,立定本根,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追求和美学标准,其书法艺术独具特色。其鲜明特色一是碑帖兼容,亦刚亦柔,不疾不燥,其篆籀之气使其作品既古朴厚重,又温润典雅;其二,其作品追求道法自然,有一种童稚之趣,天真烂漫,使其作品非常耐看,有味道,有嚼头。
明代书法理论家王世贞曾极力推崇“古雅”的书法审美,指的是一种古朴含蓄、端庄自然的审美属性。所谓“真纯棉裹铁,初看便好,久看之笔尽而意无尽”。此其锁祥之行书之谓欤?
作者简介:
杨杰,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女书法家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