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体育“海绵大课间课程”的实验与探讨

张欣
【课程背景】
当我们憧憬未来教育,关注其中的体育教学时,首先要思考: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是否理想,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中国青少年体质连续下降,这是经过多年来全国学生体质监测得出的结论。中小学生近视率逐年攀升、肺活量逐年降低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甚至出现引体向上一个也做不起来、参加长跑晕倒等极端案例。学生走出校门后,不能掌握一项运动技能等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这些都向我们警示: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未能有效完成它的基本任务——师生喜欢、增强体质、掌握技能、培养品性。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基础教育阶段的师生大多认为虽然上着体育课,但“什么体育技能都没掌握”;虽然每天都进行着“大课间”,但内容只是“日复一日的队列、做操和长跑”,师生不但不感兴趣,甚至觉得“累、烦并痛恨着”。这些现状都告诉我们,只有独辟蹊径,寻找新的突破口,才能让体育课和大课间变得“快乐、有趣、有意义”。
基于此,作为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大招标课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问题研究”的一个子课题,我们在河南省教育厅体卫艺处的指导下,到课题试验县(区)中的洛阳市洛龙区、伊滨区、瀍河区、新安县,濮阳市范县,驻马店市正阳县,南阳市社旗县,开展了“一天一节体育课,天天都有整合课”的“海绵大课间课程”实验项目。
【课程定位】
“海绵大课间课程”是以体育课为主线,随机选择其他课程,把大课间设计成吸附能力较强的“海绵式”课程。“海绵大课间课程”实现了每天至少有一节体育课,在学校人、财、物现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用课程改革与教学优化巩固了体育课在中小学课程和教学中的应有地位,并以此尝试课程整合,推动课程改革与教学优化向纵深发展。
【课程目标及特色】
传统教学的基本范式是用传授为主的方法直奔目标,不注重过程中可能产生哪些教学目标,而未来教育的基本范式是以多种教学手段指向结果目标的同时,又促进教学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目标的达成。这一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在“海绵大课间课程”实验中有更多体现。
“海绵大课间课程”的实施,已经显现出了它多方面的功效:①搭建了德、智、体、美、劳各项教育相融的综合平台,解决了教学方法枯燥单一的问题,使学中练、练中学、学中玩、玩中学的教学模式变成了可能,丰富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②为各个学科教育搭建了行为彰显(即训练应用)的有效载体,解决一些学科缺少练习和评价输出的平台,使不完整的教学过程变成了完整的教学过程。 ③为教学方法和教育评价改革拓宽了空间,解决了德育软指标、智育硬指标、体育空指标、美育泛指标、劳育缺指标的素质教育整体提升的难题,使它们都成了硬指标。④促进了师生运动技能、锻炼意识的提升和增强。解决了体育课教学课时安排不过来、内容单薄等问题,变多学科为一科,变多个时空平台为一个时空平台,变多头解決为一揽子解决。
除创新的整合课程外,“海绵大课间课程”的活动场地,还能成为优质的课程活动平台,这无形中实现了课堂变革中“推倒教室四面墙”的目的,使课程实施有更大的课堂空间。
“海绵大课间课程”在课程实施阶段采用的是基于项目的参与跟进式教学样态,这也是洛阳师范学院未来教育研究院推广的未来学校的教学基本范式。
【课程内容】
“海绵大课间课程”把课程内容分为几大模块:①指令性模块,上级部门规定的、不可变动的内容。比如,眼保健操、广播操、区域规定的体育项目。②指导性模块,导入模块和收尾模块形式不能变动,但时空和内容可以变动。③自主模块,课中的教学模块,形式、内容、时空都可以根据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进行调整。学校可根据现有资源和环境,选择所整合学科和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学科融合模块。
“海绵大课间课程”以体育课为主线,以音乐课为背景,其他学科课程可以有效嵌入其中。在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社会等课程较适合渗透其中;在初中,语文、历史、政治、地理、英语等课程较适合渗透其中。
小学段肢体运动中的口语化的教材,主要是换一种形式的形成性巩固。比如,第一周的内容,第二周用其他方式“背一背” ,在第三周第一天下午的“个体大课间”教学时空练习,在第二天上午的“公民大课间”集体习得、巩固。这种课程形式的设计,应该成为小学这类课程设计的方向。
初中阶段,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在活动中“害羞”的成分增多,让他们从头到尾去做夸张的体态语言和浅显的肢体动作,似乎难以接受。但这也正好是训练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时机,所以,还是应该保留一些这样的成分。从小学低段、中段、高段、初中7~8年级段来说,是个逐渐减少的过程,到9年级就以体育达标训练为主了。
【课程展望】
“海绵大课间课程”是一个全新的课程结构,也是一种全新的学习和教学观念,教师和学生通过打破传统的教与学模式,重新构建新的角色、目标和师生关系。“海绵大课间课程”的整合需要不同学科的教师开展合作,保证各自的学科能够在整合课程中得以呈现。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理解和被理解,提升了多学科整合能力。
“海绵大课间课程”是一门典型的时间性非学科课程,它不仅保证了阳光体育运动的有效实施,而且成为德、智、体、美、劳各项教育融通的综合课程平台,实现大课间的多重功效,可收到一个平台、多元育人的理想效果。
“海绵大课间课程”是一种体育活动,更是一种文化活动。“海绵大课间课程”是对室内文化课教学的一种多元调节和补充,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健身的兴趣、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良好的文化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热情、创新素养、创新能力。
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勇于创新,善于探索,积极整合,“海绵大课间课程”必将取得丰硕的成果。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数学课堂学生合作学习小组的组

    郑胜芳摘 要: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同伴互助对学生形成数学素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依据在数学课堂上组建合作学习小组的实践经历,探

  • 浅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郭炆娟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整个小学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和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是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