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黑夜站立”运动及其社会背景
“黑夜站立”运动蔓延至欧洲各国,甚至溢出欧洲,充分说明法国社会所潜伏的制度危机在西方社会具有普遍性。这场社会运动未来能够持续多久,又会朝向何方发展,是一个未知数。但是,作为一面透视镜,它赋予我们审视当代法国社会的独特视角,看到这个国家在新的历史时代所面临的困顿与危机。法国社会的未来走向会是我们观察当代世界格局变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2016年3月31日,被冠以“黑夜站立”(Nuit debout)之名的社会运动首先在巴黎登场,后又迅速遍及法国各地,其影响很快外溢出国门,在邻国和欧洲以外的西方国家先后出现了不同版本的“黑夜站立”。作为由抗议劳动法改革的大规模示威游行演变而来的公共集会与辩论活动,“黑夜站立”运动不仅拒绝劳动法修订案,谴责政府无力保障民众就业,还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引导民众反思他们眼中的国家困局,直指诸多社会问题背后所潜伏的危机。
“黑夜站立”:一场罢黜运动
2016年初,法国经济进入紧急状态。政府于2月向国民议会提交了一项劳动法修改草案,旨在“为企业和在职劳工创设新的自由与保护制度”,并且加快立法进程,以更好地刺激经济增长、促进就业。
草案一出,随即遭到民众反对,主因是其中有关增加法定工作时间、赋予雇主更多用工自主权等方面的条款被指严重损害了劳工权益。尽管曾经令法国人引以为豪的每周35小时工作制早已在法律上有所松动,但已经习惯了工作时间少的法国民众不能容忍政府继续延长法定劳动时间,更不能接受法律赋予企业自行裁定加班费支付额度的规定。同时,草案还允许企业在经济困难时期或技术更新换代的情况下无偿辞退员工,也削弱了劳资调解委员会为被辞退员工争取补偿金的权利,施行补偿金封顶制度。
但凡在劳动制度方面法律向企业倾斜,法国人都是不能接受的,何况上述规定赋予企业更多的自由辞退员工的权利,改革幅度很大。愤怒的民众普遍认定,这项改革意味着劳工权益的历史性大倒退,并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反击。
众多工会与青年学生组织依照立法进程中重要的时间节点,数次发动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罢工与抗议示威活动。压力之下,政府虽对最有争议的条款进行了修改,但并不能与民意达成共识。面对激烈的街头抗议,政府依然坚持修订法律,在凭借宪法赋予总理的权力强制国民议会通过法案后,又将之提交参议院审议。
3月31日,示威游行结束后,一部分人自发地留在巴黎的共和国广场,继续向政府施压。他们讨论斗争形势,反思社会局势,直至深夜。其间,有人提议要持续在夜间占领共和国广场,组织公开的演讲与辩论活动,保持抗争势头。“黑夜站立”运动便由此得名,并作为样板被纷纷效仿,迅速蔓延到全国70多个城市,甚至是邻国和加拿大等非欧洲国家。法国社会学家劳尔冬(Frédéric Lordon)多次应邀发表演讲,认为“黑夜站立”运动应当是一场“罢黜”运动,目标是废除和颠覆法国现有的不合理制度,创建新体系。
根据一些社会学家现场调查的结果,共和国广场上公开辩论的参与者来自各个阶层,也不仅限于巴黎地区。他们虽以青年人为主,但年龄超过50岁者亦不在少数,而且60%以上接受过高等教育。[1]在广场上象征法兰西共和国的玛丽安娜雕像旁,人们辩论的议题逐步延伸至难民潮与移民、政治制度、金融经济、全球化、国家与民族认同等领域,共同反思法国为什么会陷入僵局,现有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制度能否提供出路等。
“黑夜站立”运动将以示威游行为主要形式的抗议活动转变为以自由辩论为主要形式的广场讨论,赋予政治抗争运动以更理性的色彩,民众的政治诉求也从单一的就事论事、表达不满转变为自觉的集体反思,这使它具有了重要的社会动员力量。
失业严重,动摇民生基础
“黑夜站立”运动出师于反对劳动法改革的大规模民众抗议。那么,法国的失业问题何以如此棘手呢?
近40年来,高失业率几乎是法国劳动力市场的常态。目前,总体失业率为10%,青年人失业率则接近25%,有些地区更高。[2]自奥朗德于2012年执政以来,失业率几乎是连续上升,他有关控制失业问题的允诺已变成法国家喻户晓的笑话。
法国失业严重是一个结构性问题。受到全球化和金融资本等因素的多重影响,法国经济结构持续转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使得实体经济不断向海外转移,本土出现了产业空心化现象,很多行业或部门在法国消失,造成大量人员失业。留在国内的第三产业部门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不旺盛,受全球经济局势的影响较大。
与此同时,法国在劳动就业方面的法律规定过于琐碎、严苛、复杂,限制了企业用工的灵活性。最低工资、社会分摊金、失业津贴等不时调整,持续提升企业的用工成本。强大的工会组织及其主导的劳资谈判虽然是保护劳工权益的积极因素,但它们在与企业互动时,往往会采取比较激烈、极端的方式先发制人,这给劳资谈判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使得企业招工的积极性不高。[3]
早在十年前,为了应对失业问题,提升企业用工意愿,增强其竞争力,法国曾经酝酿过一次力度较大的劳动法改革,首创了新雇佣合同(CNE)、首次雇佣合同(CPE)等用工机制,同样也遭到了强烈的社会抗议。新型合同在出台后不久便被淘汰,政府革新劳动力雇佣机制的努力也以失败告终。如今,民众能够获得被视作“铁饭碗”的无固定期限合同(CDI)的机会大幅减少,工作岗位的人员轮换率不断上升,尤其常见于青年人群体和部分行业,民众就业的不稳定性大幅增加。[4]
严重的失业问题动摇了法国的民生基础。近些年来,法国经济增长迟缓,复苏乏力,企业雇工的意愿与需求持续不振。政府财政收入本就不高,尽管施行紧缩政策,却因公共支出名目繁多,导致财政压力很大。与此同时,社会福利不断缩水,令很多失业家庭陷入生活困境。为使退休金能够正常运转起来,政府不得不改革退休制度,延迟领取退休金的时间,令国民不满。此举也因阻碍了劳动力市场上正常的代际更替而加重了青年人的就业压力。诸多因素相互关联,其连锁效应严重影响了法国的国计民生,甚至有些人开始不同程度地走向贫困。
“黑夜站立”运动的有些参与者要求国家实现全民就业,施行终身工资制,并对高收入现象进行监管,以缩短贫富差距,还主张摧毁金融资本主义经济,保障民生等。虽然有些要求看起来不切实际,但这种诉求与愿望却是折射民众生存状态的一面镜子。
社会动荡,折射国家困境
从激烈批判劳动法改革草案开始,“黑夜站立”运动逐渐地引发民众对法国社会长期以来所深陷其中的困局进行反思。最近几年,引发社会动荡的事件在法国频频发生,既涉及到失业与贫困、退休制度改革、社会福利保障等议题,又跟移民与难民问题、宗教与族群关系等有关,还包括曾经引起严重恐慌的系列恐怖袭击等,国家面临重重困境。
高达25%的失业率令青年人产生了严重的挫败感。有些人长期找不到稳定工作,难以积累足够的职场经验,而缺乏经验则妨碍他们获得稳定的工作。青年人普遍接受过高等教育,却难以自食其力,更不用提什么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由此,一部分人对国家、政府和社会的失望日益强烈。
如今,法国的社会生态总体发生很大变化。不但失业问题严重,社会福利缩减、民众生活水平下降,而且贫富差距拉大,阶层固化,两极分化严重,不平等与贫困现象突出;与此相伴,移民问题日益严重,族群矛盾突出,民族结构发生实质性变化。诸多因素使得社会失去了稳定的根基,民众的焦虑感、不安全感与日俱增。社会局势的持续恶化,击垮了国民的信心,民众呼吁政府进行改革,却似乎又失去了等待变革显现成效的耐心,抗议活动接连不断。
自由、平等、博爱是法兰西共和国的箴言,代表着法国的人文精神。可如今,一些法国人却深深地怀疑他们的社会是否真正地存在自由和平等,更遑论博爱了。受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实践的影响,所谓的自由仅仅是单向度的资本自由,“当社会大众的平等要求与垄断资本的自由原则相冲突时,大众的平等要求就必须绝对服从资本自由的制约和规范”[5],由此普通民众的自由与平等越来越退缩至基本的政治与社会理想中,留存在观念里。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曾经存在的社会流动性早已不见踪影,阶层固化让青年一代自感前途没有希望,两极分化与日益贫困成为很多人生活的常态。
法国历来标榜自己是一个法治、民主的国家,可是在抗议示威活动中经常出现的破坏与暴力行为恰是对法律的藐视,甚至有人声称必须以暴力来反抗现有的法治秩序,重新建立法治。巴黎市长强烈谴责“黑夜站立”运动期间发生的破坏与暴力行为,认为向警方挑衅、打砸公物与私人财产的行为既挑战了巴黎的社会和谐,破坏了社会辩论的前提,也有损于运动本身的信誉。[6]在这样一个有法不遵的时代,社会矛盾与危机达到了何种程度,可想而知。
近些年来,各行各业动辄就组织罢工游行,早已成为法国社会的常态,正常的社会秩序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政府也不得不发出保证最低公共服务的无奈呼吁。国家与政府往往成为被民众集体绑架的对象,群体性的权益诉求运动也以牺牲公共利益为代价,以寻找最好的时机罢工或示威游行,增加与政府谈判的砝码,这已成为社会对话的基本形式。如此困局,在一定意义上讲,是其制度的纵容使然。重新思考国家与社会、国家与公民的关系是法国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变革困难,凸显制度危机
面对种种困境,变革的呼声响彻整个法国社会。可是,如何改变呢?没有人能够给出最好的答案。变革困难凸显了当代法国所面临的制度危机。
全球化与金融资本深刻地改变法国经济与社会格局的同时,也改变了资本与政治之间的互动模式。与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西班牙“愤怒者”运动一样,“黑夜站立”运动也将批判的矛头指向由金融资本主导的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如今,在全球化的驱动下,金融资本体系已经完全掌控了法国的经济命脉,实体经济萎靡不振;资本操纵着政治选举,所谓民主早已成为寡头政治的工具;大量民众失业,社会财富迅速向少数群体聚集,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在资本经济的束缚下,政府出台的诸多政策大多是在劳资关系上做些修修补补之事,并没有真正地创造多少就业岗位,也不会带来实质性变化。换句话说,解决就业这一民生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政府。但民众也只能迁怒于政府面对资本控制的无能,这种困局是其现行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制度所无力摆脱的。
法国民众对其政治机制已经普遍失去了信心。近些年来,无论是总统选举、立法选举,还是市镇、省、大区等地方议会选举,总有一半左右的人不参加投票,这是他们对其政治制度不满意与不信任的表达。“黑夜站立”运动的参与者大多认为没有任何一个传统政党能够代表他们的主张和诉求,也拒绝与任何政党合作。当这场运动在社会动员方面表现出强大力量之际,一些政党、工会与其他的政治性组织曾试图以各自组织的名义介入这场运动,均遭到参与者的拒绝,因为多数人并不希望运动朝着组建政党的方向发展。这种拒绝源自民众对传统政党政治的不信任。
在现有制度体系下,法国社会对话的机制是失败的。政府每每酝酿重大的政策改革,基本上都会遭遇大规模的民众抗议,基本的公共服务因罢工而得不到保障,甚至发生严重的破坏与暴力事件,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制造不稳定因素。过激行为固然有当事人个体层面的因素,但我们从中看到的是民众对自己极度不满情绪的发泄,是政府缺乏能力推动开展真正的社会对话的表现,也是民众不合作态度的写照,“只要权利不要责任”的价值取向似乎已经成为现有制度体系催生的怪物。长此以往,社会困局必然恶性循环,引发连环的负面效应。
结语
“黑夜站立”运动蔓延至欧洲各国,甚至溢出欧洲,充分说明法国社会所潜伏的制度危机在西方社会具有普遍性。这场社会运动未来能够持续多久,又会朝向何方发展,是一个未知数。但是,作为一面透视镜,它赋予我们审视当代法国社会的独特视角,看到这个国家在新的历史时代所面临的困顿与危机。法国社会的未来走向会是我们观察当代世界格局变化的一个重要窗口。(责任编辑:徐海娜)
[1] Stéphane Baciocchi et al., ? Qui vient à Nuit debout ? Des sociologues répondent ?, http://reporterre.net/Qui-vient-a-Nuit-debout-Des-sociologues-repondent.
[2] Institut national de la statistique et des études économiques, http://www.insee.fr/fr/themes/info-rapide.asp?id=14&date=20160519.
[3] 张金岭:《法国就业政策改革及其治理》,载《欧洲研究》,2015年第1期。
[4] 张金岭:《法国劳动力雇佣机制的革新》,载《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
[5] 祝念峰:《西式民主神话的破灭——“民主之春”“黑夜站立”运动及其分析思考》,载《红旗文稿》,2016年第9期。
[6] 龙剑武:《巴黎“占领”共和国广场行动持续近三周引发争议》,http://www.chinanews.com/gj/2016/04-19/783947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