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艺术对科普创作的影响

    罗慧 王春红

    科学普及(简称科普)是指利用各种载体以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向公众介绍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传统的科普传播模式主要以展览、讲座、竞赛、印刷品等为主,以大范围的科技活动周、科普活动月等活动为辅。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科普的传播主体也由线下转向线上。新媒体艺术具有数字化、交互性、超链接、虚拟现实等特点,在科普创作与传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艺术载体的多样性推动了科普创作的发展。

    新媒体艺术是随着科技进步和新媒体形式发展而发展出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既是艺术的载体也是大众传媒。“互联网+”背景下,科普创作与传播通过传统的电视、广播、期刊载体已无法满足受众需要,网络以其所具有的高速扩散性、及时性、资料的丰富性、精炼性,成为大众特别是青少年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途径。科普信息的传播广度更大的依赖于网络传媒,应势而生的科普网站、博客、数字化场馆、科普APP等形式,使科普知识通过移动终端得以广泛传播并且其艺术形态变得更加多元丰富。文字、图片、音视频、虚拟技术等融为一体,形成全方位、全感官的科普样式,从而提高了新媒体科普的传播力。

    2011年中国首座数字博物馆——陕西数字博物馆上线,至今已开设了虚拟现实馆、数字专题馆、文物鉴赏、论坛与讲解等特色体验栏目。在虚拟现实馆,受众可以360度全景观看博物馆场景和文物,可以随时随地、足不出户地听取专家对某一历史专题的讲解。同时还推出了网络电台、移动馆、口袋书等多种形式,将语言、文字、图像等新媒体艺术形式,结合互联网、手机微信、公众平台等手段,通过微信、客户端参与节目互动,从而打造内容丰富、多媒介互联互通的综合应用服务平台。二、动画等传播方式的运用增强了科普创作的趣味性。

    科学知识本身是一个具有很强专业性、体系化、概念化、与现实生活分离的知识,会显得晦涩难l董,使得很多人失去了主动学习和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和耐心。动画因其本身所具有的形象生动性、表現形式多样性、娱乐性、教育性等特点,在科普知识传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摆脱了单一的图文模式,将复杂的科学原理与抽象的概念,通过动画的形式,生动、简洁地加以表现,使枯燥的科学知识变得活泼有趣,寓教于乐,从而激发观者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知欲求。科学可视化是新媒体时代科普创作与传播的必然趋势,如美国科普动画《The Cat in the Hat Knows a Lot About That》其改编于儿童文学作家苏斯博士的名著《戴帽子的猫》通过风趣、诙谐的语言、轻松、简洁的画风,秉承原著的探索精神,通过探索科学和自然世界,解开一个个科学问题。又如我国2012年开播的《飞碟说》,该栏目的口号是“让知识变得性感”。运用诙谐幽默的表现方式,降低了知识的门槛。通过有趣、搞笑、重口的动画解说,对社会上的各种热门话题、科学知识,高效、概况、精准地表现出来,极大地丰富了科普动画的听觉感受。在画面的表现方法上运用扁平化的矢量元素,人物形象概况、色彩协调,构图饱满、设计简洁,整体动画节奏感强,内容贴近年轻人的追求与价值观,赢得了很多观众的喜爱。三、VR、全息投影、互动装置等技术的运用增强了科普创作的互动性。

    科普本身是以教育、传播知识为主要目地。随着科技的创新与发展,科普更加注重与大众的互动交流,大众也同样追求沉浸与互动的感官体验,这些都促进了VR技术在科普中的运用与发展。受众通过头盔、手柄等设备,借助视觉、听觉、触觉与虚拟环境产生互动,感知环境中的风雨雷电、刀山火海,自身和环境融为一体,获得很好的沉浸和参与体验。3D全息投影则借助虚拟成像的优势,将虚拟与现实完美地结合起来,将不可能化为可能。首都博物馆展出的《文物的时空漫游》就以“互联网+中华文化”为主题,让观者在科技与传统文化的交融中认识文物的前世今生。在“素纱单衣”的互动体验中运用了全息投影技术,将世界上最轻的衣服以投影的形式显现,动作捕捉器会捕捉观者的肢体动作,让观者在虚拟环境中穿着素衣与人们切磋舞技。通过趣味的互动,加深了观者对所传递知识的认知也促进了知识的二次、多次传播。在“高山流水”古琴交互体验项目中,只要在古琴上“拨”动琴弦,就会触发一段优美的乐曲。结语:

    科普的传播与发展离不开新媒体技术与艺术支持,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弊端,科普的受众性、权威性和灵活性在传播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偏差,需要设计工作者在科普创作中不断创新,将科普知识严谨、轻松、有趣地传播开来。

相关文章!
  • 十七、十八世纪室内装饰设计与

    刘慧珏一、十七世纪在十七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主义开始演变为戏剧和华丽的巴洛克风格。从这里开始,这种风格在整个欧洲传播

  • 《诗经》英译研究现状及翻译原则

    温金巧 季清华 徐晨晨一、《诗经》英译国外研究现状美籍华人Angelajung Palandri(1966)发表了庞德的《汉译论文》,分析了庞德对“伪装汉字”

  • 从和服看日本人的审美意识

    沈开艳一、从和服看日本人的审美意识(一)自然美和服是日本人最喜欢的衣服,都是美丽的代表。它把日本优雅、纤细、美丽的特征全部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