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安喜才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改深入发展,教学思想、育人手段、教育体系随之优化,带领教师走上课堂教学创新之路,旨在拓宽教育途径,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教育教学切实需求,助力教育事业稳健发展。其中,课程标准是检验教师教学思想先进性、育人手段有效性、教育体系完善性的重要标准,为此教师需从实际出发,通过教学实践检验教学方略可行性,依据教学成果予以调整,赋予课堂教学科学性。基于课程标准,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略,以期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程标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学生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参与到该课程教学活动中,可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塑造优秀人格,充盈精神世界,认可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其科学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奠定基础,然而有些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未能秉持与时俱进、创新争优教育理念,沿用灌输式、模式化道德与法治教育手段,无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降低课堂教学质量。基于此,为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基于课程标准探寻相关教学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遵从原则,创设优质道德与法治讲堂

    教学原则是指引教师优化配置教育资源,科学开展教学活动,有效落实教学目标的前提条件,教师教学实践行为只有符合教学原则,才能创设高效讲堂,这就需要教师立足新课程标准,遵从以下几个育人原则:第一,知识先导,素养提升。教师需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在新课程标准指引下,赋予教学内容更多教育意义,确保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掌握更多终身受用的知识及技能,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的。例如教师在进行“走进社会生活”教学时,不仅需教授学生遵守社会规则,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持下科学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还需鼓励学生创新实践,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社会生活中积累经验,塑造优秀品格,提高个人能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使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具意义。

    第二,灵活机动,与时俱进。教材编写具有滞后性是客观事实,国家建设发展脚步从未停止,为此教师应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为载体,搭建学生与时政互动平台,使学生得以跟随国家建设发展步伐不断成长,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教育体系灵活机动,积极践行新课程标准,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进行“社会生活讲道德”教学时,可以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搜集生活中发生在学生身边有关“道德”的小事,使学生对“道德”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落实教学目标的同时达到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目的。

    第三,积极教研,能力提升。教师作为新课程标准践行者,课堂教学活动组织者,学生学习引导者,需秉持教学研究原则,实时分析教学实况,根据学生学习状态、教学任务完成度以及课程标准开展教研活动,不断调整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提升教师育人能力,为完成新时期道德与法治教学任务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在结束“社会生活讲道德”教学后,发现学生并未能有效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教研明晰教学内容“教育性有余、引导性不足”缺陷,为此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追加“实践教学”比重,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真正融入社会体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在实践中纠正学生行为习惯,教师反复强调的知识都不如学生实践一次记得扎实、理解得透彻,为此通过教研教师明晰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需有“实践教学”的一席之地,通过实践磨炼学生意志,引导学生塑造优秀品格,以实践为纽带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削减教师育人阻力,继而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

    二、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自新课程标准推行以来,教师已然明晰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的重要性,只有一切教学行为、教育目标、教学体系以学生为核心,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点燃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其自主学习,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基于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需基于课程标准,秉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围绕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旨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将学生的思绪、精神、情感及行动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在落实教学目标的同时,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的。

    例如,教师在进行“人人遵守规则”教学时,可率先采用讨论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因不遵守规则而酿成的惨剧,有的学生想到由一根烟头引发的森林大火,有的学生想到因酒驾、疲劳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还有的学生想到自身因违反校园安全法规引发的意外事故,教师随即提出讨论话题,如“规则与你我的关系”等,继而通过生活化案例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实现学生思维与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无缝衔接,削减课堂教学阻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确保学生始终处于课堂教学主体地位,契合课程标准,落实教学目标[1]。

    三、和谐互动,发挥教师引导育才能效

    新课程标准不仅要求教师传授学生书本知识,还需教师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尊重学生教育主体地位基础上,积极发挥自身“引导者”能效,通过与学生实时互动,确保学生可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更多收获。

    例如,教师在进行“网络生活新空间——合理利用网络”教学时,可以鼓励学生在自主预习基础上,利用IT技术、互联网资源,从“小老师”视角出发,创设个性化教案,并拿到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分享。基于当前“互联网+教育”体系日趋完善,通常情况下教师有能力、有条件,将学生电子版、个性化“教案”展示出来,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自学任务基础上,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思考探究等核心素养,其中学生自主制作“教案”的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掌握网络资源合理利用方法的过程,同时教师需针对学生自学疏漏之处予以补充,達到充实教学内容、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有关网络的法律法规,如《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使学生得以树立法治意识,明晰合理利用网络资源的重要性,并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争做一名合格网民[2]。

    四、创新优化,发挥新型教学手段教学实践优势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拓宽教学思路,扩充教学资源,赋予课堂教学科学性、发展性、丰富性,使教学体系更加完善,基于此教师需秉持与时俱进理念,立足新课改背景,不断学习教学手段,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况着手,灵活配置教育资源,发挥新型教学手段教学实践优势。

    例如,教师在进行“成长的节拍——中学时代”教学时,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鼓励学生运用表演的方式,将其“成长心理”演绎出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本章节教学内容产生期待,奠定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基调,同时培养学生表现力及自信心。再如教师在进行“生命的思考——生命可以永恒吗”教学时,可以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法,为学生播放《超人》《超体》《降临》等科幻电影,将学生的思绪带入课堂,为开展教学活动做好铺垫,教师随即询问学生如何理解“生命”,生命是否可如科幻电影中的角色般永恒,其中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的过程,就是理解、体悟、诠释生命的过程,继而有效落实课堂教学目标,凸显新型教学手段实践价值[3]。

    教学方法的创新无法一蹴而就,更不能一劳永逸,为此教师应不断累积教学方法创新经验,根据道德与法治教学实际需求,结合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需求等变动因素,合理调配教育资源,持续优化创新型教学模式,使其更具育人能效,推动道德与法治教學与时俱进。例如教师在进行“积极奉献社会”教学时,可以采用“信息技术+任务驱动+实践活动”综合型教学模式,率先利用IT技术及网络资源为学生播放一段四川凉山森林火灾扑救视频,在视频中消防官兵为保护人民群众奋不顾身的精神极为感染学生,随即教师提出学习任务,如“如何理解奉献?”“通过观看视频你有哪些启发?”等,引导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同时组织学生到当地消防部门进行参观学习,感受消防官兵每天的训练及其为社会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导学生成为一名“安全消防小卫士”,在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分享实践心得,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力量积极奉献社会,使教师得以通过持续创新教学方法落实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

    五、探讨总结,完善基于课程标准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体系

    在传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注重进行教学总结,有时甚至无法给学生预留回顾所学内容的时间,影响道德与法治教学成效。基于此,基于课程标准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若想得以有效提高,教师需通过教学总结弥补育人缺陷,夯实基础知识,突出道德与法治教学要点,助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思维,继而提高课堂教学综合质量。为凸显学生课堂教学主体地位,教师需在生本教育理念加持下,与学生共同探讨总结教学内容,营建师生高效互动的育人氛围,在完善道德与法治教学体系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教师在进行“做守法的公民”教学时,可以在课程结尾处预留5~10min绘制思维导图,将依法治国含义、依法治国基本要求、依法治国本质、实行依法治国意义、法律与道德关系等要点知识视为思维导图关键词,引导学生回忆所学道德与法治知识,并填充到思维导图空白之处,同时师生以学生所提全新关键词为基点进行探讨而后决定是否将其纳入思维导图中,其中学生填充、拓展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梳理道德与法治学习思路,完善自主学习体系,在教师引导下回忆并深入掌握所学内容的过程,同时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等核心素养,凸显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价值,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教师可将思维导图创设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所学内容绘制思维导图,继而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指引下,完善基于课程标准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体系。

    综上所述,为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教师需立足新课改背景,积极学习课程标准,秉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创新实践等教育教学理念,摒弃教学旧态,不断丰富课堂教学模式,以新型教学手段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实践、科学探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素养,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继而提高课堂教学综合质量。

    参考文献:

    [1]林秀玉.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8(93):18.

    [2]李娟.浅谈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8(28):55-56.

    [3]苟有东.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新课程(中旬),2018(10):171.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在微笑中成长的孩子是幸福的

    唐文艳微笑教育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用微笑教师观、微笑学生观去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从而走进学生的心灵,和学生心心相印,共同成长

  • 大班“星光剧场”创设实例及其推

    周媛 丁露露摘要:绘本剧表演游戏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表达形式,具有丰富独特的教育价值,可以促进幼儿语言、交往、动作表现、审美、创造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