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课堂中体育精神的培养
韦泽文
【摘 要】 体育精神是人类文化现象之一,它凝聚着人类的智慧。现代社会高中学生面对各种压力,更需要体育精神做他们坚强的后盾,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不仅要注重传授体育知识、技能,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手段,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更重要的是进行体育精神的教育。
【关键词】 高中;体育课堂;体育精神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7-0-01
体育精神是指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的对人的成长发展具有启迪和影响作用的作风和意识,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激发人的潜能和精神世界的自由状态。体育精神是体育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体育运动的最高体现。体育精神的展现是人类通过体育运动对自身力量、智慧与进取心理等的一种升华。体育精神的魅力在于能够产生较强的鼓舞力、感染力和征服力,从而成为指导和影响人类生活方式的最积极因素之一。中国体育人在多年的实践中,总结出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精神财富。
一、结合教学活动,培养体育精神
1.1.激发高中学生体育兴趣,参与体育体验
体育教学首先要生动有趣,才能吸引我们的学生参与其中,并细心品味蕴含在体育活动中的体育精神。如在学习篮球时,可以通过“打比赛”的方法,让学生组成两队,严格按照比赛规则进行“实战训练”。在比赛正式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对体育精神对体育事业及对每个人一生产生的重要意义进行讲解,如团队合作精神、大局意识等,让学生对包括篮球比赛在内的所有体育活动形成正确认识。而一旦进入“实战”,当学生真正参与到比赛中时,他们就会真实地体验到体育活动的公平、公正原则、时间的严格要求及团队成员之间相互配合对整个赛事的意义,就会主动发挥出奋力拼搏、互动合作的顽强意志和进取精神。
在组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时,还要注重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并通过自己的力量寻找答案。如组织他们练习抢、传接球时,让他们通过观察现场活动,思考“其他团队为什么能够比较容易地抢接到球得高分?”“是不是团队中如果有人抱着球不传给大家就容易出现失球丢分现象?”,“在比赛中,后卫、中锋主要都是做什么的?怎样才能发挥出每个人的最大优势?”,当他们在思考这些问题,并找到合理答案时,对体育精神的感悟已深入内心。
1.2.引导探究,主动感知
在高中体育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感知模式,让学生们在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实践结果进行大胆猜想与推测的同时,也可以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可以制订出比较合理的互动合作学习方案,这是我们高中阶段培养高中学生体育精神的重要途径。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接力赛中的传接棒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精神。首先,体育教师传授给学生一些接力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要领,让我们的学生对接力跑活动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体验,然后我们在结合体育教师示范演练(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对接力跑有一个直观印象。然后让我们学生可以两人一组自由成组,在原地做“下压式”或者“上挑式”的接力跑传接棒练习,对交接棒的最佳时机、跑的速度的把握等技术概念形成正确认识。这时让学生指出其他小组的动作、方法,并进行比较分析,找到优、缺点,对照自己的动作思考如何在接力跑过程中正确完成交接棒,怎样使接力跑技术更加规范。最后让学生对接力跑的传接棒形式、方法进行创编和设计,并提供场地让他们亲自验证,从探究中、从实践中体验体育活动中的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
二、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的培养
培养高中学生体育精神有着很广泛的途径。对高中学生进行体育精神培养的途径除了可以很好地利用课堂外,还有很多途径也能达到培养的目的,同时也可以起到激发他们的创造意识和拼搏精神的目的。
2.1.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人是生长在社会当中的,而社会是一个大集体,要想在社会中成长和发展就必须具备较好的集体主义精神,学会在人与人互动的集体中完成个人的各种行为。因此,集体主义精神作为一个重要的培养方面被学校要求,青少年学生尤其是中学生更是集体主义精神培养的主要人群,集体主义精神的好与坏是衡量一个学生精神品质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集体主义精神,顾名思义,就是在集体行动的时候要将集体的事、集体的利益放在个人的事、个人的利益之上,保证集体的利益能够得到较好的实现,从而实现集体的目标,得到更大的整体利益。集体主义精神是一个集体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为集体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一个集体的心理特征、思想情感的综合反映。在体育教学中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能够生动地将中华体育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结合起来,是实现爱国精神、团结协作精神的有益途径。
2.2.培养拼搏进取精神
体育运动中的拼搏进取精神十分突出,对当代中学生的影响也十分深刻。110米跨栏高手刘翔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成为中华体育精神的新形象,就是不断拼搏进取精神的体现。这种精神是永不满足、不断发展、挑战自我的超越精神,它鼓舞着他们尽最大努力向新的高峰攀登,在人的一生中,可能会遇到许多重大课题。这些课题或者是工作量很大,或者是质量要求很高,或者有难以突破的关键,用日常的、普通的行动难以应付,必须用超常的、大量的、密集的、高质量的行动才能解决,这就是拼搏进取行动,支配这种行动的就是拼搏进取精神。换一句话说,一个人只有具有拼搏进取精神,才能有效地解决在前进道路上的重大课题,获得巨大的成功。例如:我国乒乓球女运动员邓亚萍是一个生动的典型。在邓亚萍10岁的时候,父亲送她到河南省队参加集训,可是教练认为她个子太矮,手臂太短,没有发展前途,通知她卷铺盖回家。经受了这次打击,她痛哭了一場,但却随之产生了一种上进搏击的冲击力。她要战胜命运,要练杀手锏,让每一招每一式都闪现必胜的精神,她用百倍的努力坚持着漫长、艰苦的大运动量训练。为练一手“正手抢攻,反手快拨,快、狠、灵、准、刁”的绝活儿,她每天泡在训练场上十几个小时,最后邓亚萍从15岁成为国家队队员,到1998年,一人独得世界锦标赛、世界杯和奥运会冠军18次,在乒乓世界中独领风骚。所以拼搏进取的精神不是说要就能有的,必须通过培养和运作才能造就和发挥出来,这其中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2.3.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使学生走向成功的关键,它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乐于学习,对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有着推动作用。首先,培养学生善于承受挫折与压力的素质。其次,培养学生的判断和应变能力。在体育运动中,许多项目都有助于培养学生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再次,培养学生自我调控能力。在体育赛场上,能否保持一份好心情,在关键时刻,将决定成败。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如果出现急躁不安,急于求成的情绪,反而会功败垂成。
总之,体育精神的培养显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在日积月累的体育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因此,教师要注重与体育教材内容的结合,通过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体现体育精神,对学生进行无形感化,让高中生以健全的人格、崭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新时期的挑战。
参考文献:
[1]王淑英,吴畏.从我国学校体育发展进程看高校体育课程模式的演变[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3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0:8.
[2]刘恒丽.对高中体育教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上),201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