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民用建筑给排水设计课程改革的研究
马效民 林卓
摘要:《民用建筑给排水设计》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设备师方向)的主干核心课程,是该专业学生今后从业的主要技能之一。本文针对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并实践了课程改革的途径。
关键词:民用建筑给排水设计 课程改革 工学结合 六步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 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高等职业教育正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多年,随着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出台,职业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另外,目前社会上仍有部分人对高职院校还存有偏见,认为学历低、就业工资待遇低,因此不被人看好。但是,近几年来,随着高职毕业生的高就业率,以及多数企业开始重视高职毕业生的现状改变,人们已经逐渐接受并认可这一教育形式。为了保证这一态势的顺利发展,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培养模式上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力争我们培养的学生更加满足实际需求。
《民用建筑给排水设计》作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设备师方向)的主干专业核心课程,其专业技能性较强,而我们所面对的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却屡屡不尽人意。素质低、计算能力弱、思维简单是逐年所暴露出来的不可避免的共性问题,想令其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只有从实践入手,必须加强其实训环节,从而提高其综合能力。针对这一特点,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我们一直在寻求更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旨在让他们既要掌握基本理论,又要有专门技术。要提高高职学生的竞争力,满足市场的“零距离”上岗要求,就必须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其尽快具备岗位职业素养,获取就业岗位对人才需求必备的知识、能力、素质,这才是职业教育的根本。因此,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并且还要意识到,这一改革是持续的、长久的[1]。
2 直面课程改革现状
多年来,《民用建筑给排水设计》课程在国内各高职院校中一直是沿用本科院校的课程名称,以《建筑给排水工程》命名,课程已历史悠久,是各个层次同类专业设置中的主干课程;在专业教学中,其教学模式始终不能完全脱离传统模式进行,其教学内容与本科教育的设置同出一辙。
目前,高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已经开始向职业培养转化,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将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作为追求的目标。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在此改革洪流的推动下对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十分重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注册设备师方向)的《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在此背景下也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
首先,我们在课程名称的设置上进行了大胆尝试,针对专业方向、高职学生的层次以及课程自身的特点,其内容主要侧重于民用建筑的给排水工程,故将课程名称改为《民用建筑给排水设计》,更突出其实用性和针对性。
其次,在教学模式上,将此前的先理论后实践,改为理论实践相结合,边理论边实践,二者交互進行,改变了以往对知识的重视,而忽视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把从本科教育延续下来的以章节设置为主线的教材蓝本,按部就班地讲授知识,变革为今天的以行动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体系。更加注重基本理论直接应用,削弱理论的推导,加大实践实训环节的比例。根据实际工程中就业岗位的需求变化,增大了建筑中水和建筑热水的内容,使学生从民用建筑的建筑给水、建筑排水,到建筑消防、建筑中水以及建筑热水,全面掌握民用建筑给排水设计实施的专业知识。对于教学方法与手段,积极倡导现代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满足实际岗位需求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为导向,师生共同探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成为学习的引导者、监督者,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2]。
3 课程改革目标明确
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是为培养能胜任实际工作岗位需求的高等技术应用人才而设置的,针对《民用建筑给排水设计》课程来说,要培养胜任公用设备建筑给排水工程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以使学生具有参与设计、指导施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分析能力,从而具有从事民用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及运行管理维护的一线工作能力,具备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能力为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具体实施我们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目标进行掌控。
3.1 知识目标
所谓知识目标,就是要求学生掌握民用建筑内部给水、排水及消防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熟悉室内热水供应系统及高层建筑给排水工程的一般知识;了解建筑中水系统的基本知识;了解局部污水处理常用方法;了解小区给排水工程的基本知识;掌握民用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的基本知识。
3.2 能力目标
所谓能力目标,就是学生在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完成民用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设计计算,熟练绘制建筑内部给水系统施工图;能够完成民用建筑内部排水系统的设计计算,熟练绘制建筑内部排水系统施工图;能够完成民用建筑内部消防系统的设计计算,熟练绘制建筑内部消防系统施工图;能够进行民用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的设置,以及建筑中水系统的设置;能够进行小区给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
3.3素质目标
在实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同时,更要注重素质目标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做到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工匠精神的培育;遵守劳动纪律,秉承爱岗敬业、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贯之;倡导求真务实,踏实努力,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彼此尊重,求同存异,要有大局意识,提倡协同合作和服务奉献的精神;和谐共处,诚实守信,具有团队意识;具有规范操作、文明作业,安全第一、质量为本,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职业素养。在平凡的工作中弘扬工匠精神,做工匠精神的传承者、践行者和突破者,竭力培养能力过硬、身心健康的合格毕业生,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 设计课程改革的思路
经过实践探索,走工学结合之路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依据实际工程中学生就业岗位的需求,进行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选择一个真实的民用建筑进行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以此为主线进行模拟教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实际的工作任务为驱动载体,进行教学情境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彰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新理念,注重理论实际相结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自觉提高教师自身素质,通过学习国家关于高职教育的有关文件,熟悉教育教学新理念,提高对课程的认知。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出发点,组建以行业企业专家、骨干教师为核心的课程改革小组,共同进行课程建设。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一方面,课程改革小组深入到相关行业企业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掌握企业对高职人才需求的第一手材料;另一方面,与行业企业联手,将企业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请到学校来,企业参与教育教学全过程,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共同探讨,分解专业岗位工作,打破传统的教学顺序,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
5 开发课程标准,重构课程内容框架
走工学结合之路,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开发依托工程实际的课程标准。在学习情境的设计编排上,主要按照实际工程中工作项目的内容进行;充分挖掘已有的教学资源,创设“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仿真工作过程中得到锻炼;另外,在教学中积极引入行业标准,贯穿职业资格认证的相关内容。整合序化工作任务,设计相应标准。《民用建筑给排水设计》课程标准主要包括课程定位、课程目标、专业能力需求、学习情境及工作任务的设计、学时量化分配、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实施方案设计、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教学实施建议以及教学资源等基本要素。
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重新构建课程框架,力求贴近岗位需求,满足实际工程需要。考虑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理论知识水平低、动手能力差等特点,提高课程內容的针对性与实践性,力求贴近实际工程需要,满足岗位需求[3]。《民用建筑给排水设计》课程从简单到复杂共开发设计了四个学习情境,包括建筑给水设计、建筑消防设计、建筑排水设计、建筑热水供应与中水设计,从而进行项目导向的教学。序化后进一步将四个学习情境分解为8个学习性工作任务,包括多层建筑给水系统设计、高层建筑给水系统设计、室内消火栓系统设计、自动灭火系统设计、多层建筑排水系统设计、高层建筑排水系统设计、建筑热水供应系统设计、建筑中水系统设计,突出了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
6 教学方法灵活多变,评价体系多元化
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几乎没人能做到课前预习课下复习,对知识的摄取主要来自于课堂。因此,我们要向课堂要效果,提高课堂教育教学的效率,提高教学水平。《民用建筑给排水设计》课程摈弃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填鸭式”教学方法,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学信息由以往的主要由老师对学生的单向传递,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采用。本课程总体采用六步教学法进行教学实施,教学过程中辅以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现场教学法以及分组讨论法等,通过综合评价进行考核。通过让学生完成一个工作任务,使学生掌握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这六个环节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4]。
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法不仅能有效地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促进教学质量的监督。在课程考核评价上,“一锤定音”的考试方式早已不适合高职院校的学生,我们尝试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以考核专业技能为主线,由单项任务考核和综合任务考核两部分组成课程的成绩评价体系;重视过程考核、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依据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多元考核评价体系。成绩构成更加突显过程学习,其中单项任务考核占总成绩的70%,综合任务考核占总成绩的30%。考试方式以口试、笔试和实践能力测试多种方式并存,交互进行;考核内容根据课程性质以及具体的实际岗位需求而定,检验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突出实践能力的训练。
7 编写特色教材,开发多样化教学资源
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必须有配套的多样化教学资源与之相配合。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教学设备不断更新,从而激发了教师的教学手段不断变革。多媒体的利用,教学软件的开发,仿真三维立体动画的制作,以及各种音像虚拟环境的创设,这些都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就会产生浓厚兴趣,因此,教学资源必须与时俱进,丰富多样。
为配合开发的课程标准与课程内容框架,《民用建筑给排水设计》课程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为主的教材模式,以整合序化的工作任务为蓝本,结合行业企业的飞速发展变化,以及岗位群的需求,编写与之配套的特色教材。教材在内容设置上,既要体现专业职业能力,也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水平。因此,我们本着理论知识够用为度,专业技能实用且针对性强的原则,优化教学内容,保障学生的终生学习和持久发展能力的培养,实现了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提高了毕业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开发新型教学资源——微课视频文件,主题突出,情境真实,短小精悍,使用方便,内容上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特点。开发建设特色实训指导书,强化实践能力的训练,保障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宋朝辉.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评价体系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7(4):199- 200。
[2] 古源.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7(5):86- 88.
[3] 王红纪,王红伟,张云飞.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探讨[J].科技资讯,2017(2):166.
[4] 陆妙琴.对“六步教学法”组织教学的探索与思考——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2017(24):58- 60.
摘要:《民用建筑给排水设计》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设备师方向)的主干核心课程,是该专业学生今后从业的主要技能之一。本文针对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并实践了课程改革的途径。
关键词:民用建筑给排水设计 课程改革 工学结合 六步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 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高等职业教育正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多年,随着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出台,职业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另外,目前社会上仍有部分人对高职院校还存有偏见,认为学历低、就业工资待遇低,因此不被人看好。但是,近几年来,随着高职毕业生的高就业率,以及多数企业开始重视高职毕业生的现状改变,人们已经逐渐接受并认可这一教育形式。为了保证这一态势的顺利发展,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培养模式上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力争我们培养的学生更加满足实际需求。
《民用建筑给排水设计》作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设备师方向)的主干专业核心课程,其专业技能性较强,而我们所面对的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却屡屡不尽人意。素质低、计算能力弱、思维简单是逐年所暴露出来的不可避免的共性问题,想令其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只有从实践入手,必须加强其实训环节,从而提高其综合能力。针对这一特点,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我们一直在寻求更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旨在让他们既要掌握基本理论,又要有专门技术。要提高高职学生的竞争力,满足市场的“零距离”上岗要求,就必须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其尽快具备岗位职业素养,获取就业岗位对人才需求必备的知识、能力、素质,这才是职业教育的根本。因此,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并且还要意识到,这一改革是持续的、长久的[1]。
2 直面课程改革现状
多年来,《民用建筑给排水设计》课程在国内各高职院校中一直是沿用本科院校的课程名称,以《建筑给排水工程》命名,课程已历史悠久,是各个层次同类专业设置中的主干课程;在专业教学中,其教学模式始终不能完全脱离传统模式进行,其教学内容与本科教育的设置同出一辙。
目前,高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已经开始向职业培养转化,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将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作为追求的目标。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在此改革洪流的推动下对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十分重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注册设备师方向)的《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在此背景下也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
首先,我们在课程名称的设置上进行了大胆尝试,针对专业方向、高职学生的层次以及课程自身的特点,其内容主要侧重于民用建筑的给排水工程,故将课程名称改为《民用建筑给排水设计》,更突出其实用性和针对性。
其次,在教学模式上,将此前的先理论后实践,改为理论实践相结合,边理论边实践,二者交互進行,改变了以往对知识的重视,而忽视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把从本科教育延续下来的以章节设置为主线的教材蓝本,按部就班地讲授知识,变革为今天的以行动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体系。更加注重基本理论直接应用,削弱理论的推导,加大实践实训环节的比例。根据实际工程中就业岗位的需求变化,增大了建筑中水和建筑热水的内容,使学生从民用建筑的建筑给水、建筑排水,到建筑消防、建筑中水以及建筑热水,全面掌握民用建筑给排水设计实施的专业知识。对于教学方法与手段,积极倡导现代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满足实际岗位需求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为导向,师生共同探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成为学习的引导者、监督者,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2]。
3 课程改革目标明确
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是为培养能胜任实际工作岗位需求的高等技术应用人才而设置的,针对《民用建筑给排水设计》课程来说,要培养胜任公用设备建筑给排水工程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以使学生具有参与设计、指导施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分析能力,从而具有从事民用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及运行管理维护的一线工作能力,具备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能力为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具体实施我们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目标进行掌控。
3.1 知识目标
所谓知识目标,就是要求学生掌握民用建筑内部给水、排水及消防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熟悉室内热水供应系统及高层建筑给排水工程的一般知识;了解建筑中水系统的基本知识;了解局部污水处理常用方法;了解小区给排水工程的基本知识;掌握民用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的基本知识。
3.2 能力目标
所谓能力目标,就是学生在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完成民用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设计计算,熟练绘制建筑内部给水系统施工图;能够完成民用建筑内部排水系统的设计计算,熟练绘制建筑内部排水系统施工图;能够完成民用建筑内部消防系统的设计计算,熟练绘制建筑内部消防系统施工图;能够进行民用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的设置,以及建筑中水系统的设置;能够进行小区给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
3.3素质目标
在实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同时,更要注重素质目标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做到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工匠精神的培育;遵守劳动纪律,秉承爱岗敬业、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贯之;倡导求真务实,踏实努力,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彼此尊重,求同存异,要有大局意识,提倡协同合作和服务奉献的精神;和谐共处,诚实守信,具有团队意识;具有规范操作、文明作业,安全第一、质量为本,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职业素养。在平凡的工作中弘扬工匠精神,做工匠精神的传承者、践行者和突破者,竭力培养能力过硬、身心健康的合格毕业生,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 设计课程改革的思路
经过实践探索,走工学结合之路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依据实际工程中学生就业岗位的需求,进行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选择一个真实的民用建筑进行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以此为主线进行模拟教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实际的工作任务为驱动载体,进行教学情境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彰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新理念,注重理论实际相结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自觉提高教师自身素质,通过学习国家关于高职教育的有关文件,熟悉教育教学新理念,提高对课程的认知。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出发点,组建以行业企业专家、骨干教师为核心的课程改革小组,共同进行课程建设。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一方面,课程改革小组深入到相关行业企业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掌握企业对高职人才需求的第一手材料;另一方面,与行业企业联手,将企业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请到学校来,企业参与教育教学全过程,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共同探讨,分解专业岗位工作,打破传统的教学顺序,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
5 开发课程标准,重构课程内容框架
走工学结合之路,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开发依托工程实际的课程标准。在学习情境的设计编排上,主要按照实际工程中工作项目的内容进行;充分挖掘已有的教学资源,创设“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仿真工作过程中得到锻炼;另外,在教学中积极引入行业标准,贯穿职业资格认证的相关内容。整合序化工作任务,设计相应标准。《民用建筑给排水设计》课程标准主要包括课程定位、课程目标、专业能力需求、学习情境及工作任务的设计、学时量化分配、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实施方案设计、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教学实施建议以及教学资源等基本要素。
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重新构建课程框架,力求贴近岗位需求,满足实际工程需要。考虑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理论知识水平低、动手能力差等特点,提高课程內容的针对性与实践性,力求贴近实际工程需要,满足岗位需求[3]。《民用建筑给排水设计》课程从简单到复杂共开发设计了四个学习情境,包括建筑给水设计、建筑消防设计、建筑排水设计、建筑热水供应与中水设计,从而进行项目导向的教学。序化后进一步将四个学习情境分解为8个学习性工作任务,包括多层建筑给水系统设计、高层建筑给水系统设计、室内消火栓系统设计、自动灭火系统设计、多层建筑排水系统设计、高层建筑排水系统设计、建筑热水供应系统设计、建筑中水系统设计,突出了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
6 教学方法灵活多变,评价体系多元化
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几乎没人能做到课前预习课下复习,对知识的摄取主要来自于课堂。因此,我们要向课堂要效果,提高课堂教育教学的效率,提高教学水平。《民用建筑给排水设计》课程摈弃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填鸭式”教学方法,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学信息由以往的主要由老师对学生的单向传递,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采用。本课程总体采用六步教学法进行教学实施,教学过程中辅以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现场教学法以及分组讨论法等,通过综合评价进行考核。通过让学生完成一个工作任务,使学生掌握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这六个环节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4]。
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法不仅能有效地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促进教学质量的监督。在课程考核评价上,“一锤定音”的考试方式早已不适合高职院校的学生,我们尝试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以考核专业技能为主线,由单项任务考核和综合任务考核两部分组成课程的成绩评价体系;重视过程考核、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依据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多元考核评价体系。成绩构成更加突显过程学习,其中单项任务考核占总成绩的70%,综合任务考核占总成绩的30%。考试方式以口试、笔试和实践能力测试多种方式并存,交互进行;考核内容根据课程性质以及具体的实际岗位需求而定,检验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突出实践能力的训练。
7 编写特色教材,开发多样化教学资源
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必须有配套的多样化教学资源与之相配合。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教学设备不断更新,从而激发了教师的教学手段不断变革。多媒体的利用,教学软件的开发,仿真三维立体动画的制作,以及各种音像虚拟环境的创设,这些都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就会产生浓厚兴趣,因此,教学资源必须与时俱进,丰富多样。
为配合开发的课程标准与课程内容框架,《民用建筑给排水设计》课程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为主的教材模式,以整合序化的工作任务为蓝本,结合行业企业的飞速发展变化,以及岗位群的需求,编写与之配套的特色教材。教材在内容设置上,既要体现专业职业能力,也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水平。因此,我们本着理论知识够用为度,专业技能实用且针对性强的原则,优化教学内容,保障学生的终生学习和持久发展能力的培养,实现了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提高了毕业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开发新型教学资源——微课视频文件,主题突出,情境真实,短小精悍,使用方便,内容上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特点。开发建设特色实训指导书,强化实践能力的训练,保障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宋朝辉.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评价体系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7(4):199- 200。
[2] 古源.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7(5):86- 88.
[3] 王红纪,王红伟,张云飞.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探讨[J].科技资讯,2017(2):166.
[4] 陆妙琴.对“六步教学法”组织教学的探索与思考——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2017(24):58-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