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任务驱动教学法”之于软件教学的必要性
郭璇
【摘 要】本文对“任务驱动教学法”之于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教学的必要性进行探讨,旨在通过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之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少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环节有效对应,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创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适应当前形势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集实践性、技术性、艺术性于一体的培养要求。
【关键词】影视后期制作;任务驱动教学法;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5-0196-01
目前我国高校在影视后期制作课程的教学中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对此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国高校软件类课程教学容易犯的通病就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影视后期制作课程也属于软件课,大部分时间都在机房授课,教师上课容易仅止于教会学生怎样操作软件,而忽略学生对知识的触类旁通、活学活用,这就造成了软件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节[1]。这样一来,学生完成作业变成了对老师讲课过程的复制,而不是全面实践编辑理论技巧的过程。
其次,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创作积极性不高。编导专业属于艺术类专业,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大多理论功底薄弱,普遍对待学习的热情不高,对影视后期制作这一类较为复杂的软件及疑难知识有一定抵触情绪[2],学生学不好这类软件的直接后果就是不能熟练运用软件进行影视作品创作,在对作品调色的把握、背景音乐的处理以及画面的整体构思等方面存在欠缺,最终导致创作作品的积极性不高。
二、关于“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法,它将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并解决问题。
“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应用于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产生的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是“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创造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这正符合影视后期制作课程的教学目标。“任务驱动教学法”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领悟影视后期制作的核心知识,在科学系统的学习中达到广播电视编导行业基本的工作要求。
三、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必要性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教师由浅入深,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理论学习和软件操作,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兴趣的同时,还能让学生从拍摄素材、采集素材、编辑素材至合成输出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从而激发他们独立探索、开拓创新的精神。在一个又一个视频作业“任务”中,学生的求知欲望不断被激发,他们为了解决问题开始主动学习,又在问题被解决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满足感、成就感,逐渐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起来了,创作作品的积极性自然也随之增长,二者相得益彰。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任务驱动教学法”将过去教师的“再现式教学”转变为如今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课堂“任务”的理解,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每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空间,使课堂教学过程充满了民主、人性和个性,课堂氛围真正活跃起来。
从社会发展角度来说,课题组力图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探索高校教育和社会需求的结合点,抛弃传统的对知识的“再现式教学”,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3],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把影视后期制作课程的教学目标转移到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实践能力上面来。
事实证明,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受益,“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影视后期制作课程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教育中“教”与“学”的结构,有效解决了软件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环节的问题,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参考文献:
[1]高晶.编导专业后期编辑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剑南文学,2013,(10):265.
[2]卢士强.探析高职PremierePro视频编辑课程改革与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2,(03):129-130.
[3]李秋梅.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品牌,2015,(04):197-199.
作者简介:
郭 璇,中原工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编导系专业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