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以庆纪录片的写意美学

    郭晓沛

    张以庆作为中国纪录片学术委员会的理事,自20世纪80年代起,其已在纪录片领域深耕了近30年,纪录作品屡获国内外大奖。其中一些纪录作品更被译成法、英、德、荷、日等国语言,进入了西方发达国家的主流媒体视野之中。张以庆的主要代表作品为《幼儿园》《英和白》《舟舟的世界》等,在后现代浮燥的世界里,守住初心、守住专注、守住坚持殊为不易。

    一、 写意表达具象化与表象化

    (一)观念具象化的写意表达

    张以庆的纪录作品总是能够获得国内外的强烈关注,究其根本原因,显然在于他纪录创制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在客观性上表现为一种切近、真实、在场的他者纪录,而在主观性上则表现为一种细节、画面、解说的写意创制。例如,张以庆的《幼儿园》一片以一种完全客观的平视的上帝视角游离于时空,对于嘈杂的幼儿园环境而言,拍摄一部纪录片对于任何大导演而言,都可谓是一个艰巨的挑战。曾几何时,天真、可爱、纯粹的孩子们的眼中,有着一个我们所从来都未曾涉猎过的美好世界。然而,随着商品社会的侵袭与浸染,幼儿园中的幼儿眼中的世界是否有所改变,张以庆的这部《幼儿园》即给出了一种令世界不无讶异的答案。该纪录片由孩子的眼中,以写意的纪录映像折射出了成人世界的某种影射,这种影射为反身观照成人世界提出了温婉的指斥。

    (二)观念表象化的写意表达

    《舟舟的世界》中的舟舟,有着世所罕见的那种原初固化了的无法侵袭、无法浸染、无法改变的赤诚、良善、率真的品格。这份赤子之心是这个时代最为缺乏与最难保有的。并且在舟舟朴实、善良、纯净的心灵之中,竟然一尘不染地留存着神圣的音乐殿堂中的一席之地。像舟舟这样的身体欠健全弱势群,反而拥有着更加细腻、柔弱、執着的灵魂。张以庆的纪录创制拥有着一种哲学意义形而上的出世与入世,封闭的入世状态下的切近、真实、写意,为纪录创制提供了一种借以出世的媒介推手介入。这种媒介推手介入,无论其对于封闭入世状态下的主题对象还是对于处于出世开放状态下的观众而言,都形成了一种由入世碰撞出世,由封闭状态碰撞开放状态,由纪录创制提出问题碰撞问题解决的一种高级纪录创制形式。

    (三)视角与张力的写意表达

    而在《英与白》一片中,则以写意美学尽情地抒发了张以庆纪录创制高超的艺术化表达,这部拍摄于20世纪末叶的纪录片,在封闭的狭小时空之中,将英、白、铁笼、床与通往外界的电视和外界的娟以及整个外部世界紧密地联结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以数十分钟的纪录创制浓缩了14载的光阴。客观而言,《幼儿园》《舟舟的世界》《英和白》以一种不断升格的映像完成了张以庆纪录作品写意表达的具象化与表象化表达。《幼儿园》里孩子们的主观视角、《英和白》里大熊猫的主观视角、《舟舟的世界》里舟舟的主观视角等均充分观照着外部世界,并充分表达了作为人类未来指标的幼儿,作为自然界指标物种代表的大熊猫,作为不健全弱势群体指标代表的舟舟等三者的内心世界独白。并且,三者都有着某种不自由的禁锢性与封闭性,而恰恰是这种禁锢性与封闭性才为这些纪录创制带来了无穷的足以穿透其具象化与表象化的思维引申张力。

    二、 写意抽象化观念表达的完形

    (一)写意关联的观念记录与表达

    纪录片作为一种反映人类社会及其与自然关系的影视映像记录形式,最难表现的就在于由写意中展现出抽象性。在《英与白》中,一只极具灵性的国宝级明星大熊猫,一位家世优渥中意混血女驯养师,她们避世而居相依相伴十数载。《英与白》中的主角大熊猫英在其与白的相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与白心息相通的默契。例如,在白观看的电视上出现北约空袭南联盟的战事时,英脸上所自然流露出来的讶异震惊的神色,即为抽象化表达建构起了一种写意式的关联。诚然,人类为了利益与目的而强行施加于动物身上的一种非人道的禁锢与封闭,显然是有欠人道与人性的。万物有灵,动物亦有其情感、压力、孤独的情绪。该片事实上已经超越了人与动物的纪录创制,在张以庆的无差别的慈悲视界里,《英与白》已经成为一种无差别的人的故事。而这也是之所以会在纪录创制的开篇之中,以类似于人的方式对英加以特别介绍的根本原因所在。[1]

    (二)灵魂对等与尊严观念

    《舟舟的世界》中的舟舟,是当今社会中极为罕见的了无功利色彩的存在。只要听到优美的乐音,舟舟就能够回报以一个优美的指挥弧线,这种天赋异秉可以说是与生俱来,尽管这种天赋异秉无人喝彩,但在舟舟的自我世界中却是极端的精彩。张以庆的这部纪录片特别为舟舟的天赋异秉提供了一个最佳的展现舞台。从纪录映像观察,舟舟无论是神情、动作、姿态等都是非常专业的,并且,舟舟的指挥远比抽象派的指挥家更具抽象性意味。由此可见,音乐指挥是一种对于舟舟骨子里的浪漫主义基调的最佳解读与释出,舟舟有着与常人不一样的不对等肉体下的对等的灵魂,有着残缺下的健全,更有着封闭下的尊严。实际上,每个人都构成了别人世界的一部分,一切生命都有尊严,一切生命都是平等的,都应该得到他们应该得到的而不是额外的尊重,残缺虽是生命的遗憾,但不能成为他人漠视乃至粗暴拒斥的理由。[2]

    (三)内心独白抽象化

    张以庆的作品之中,蕴蓄着一种特别的力量与质感,这种力量来源于纪录创制为观众留下的思考空间,而这种质感则来自于其形诸于抽象化的象征性表达。恰如张以庆《幼儿园》纪录片开篇中的那句“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就是我们自己”。这种抽象化的反身指代性与反身观照性,正象征着张以庆写意美学的由表象而抽象表达的一种完形。这种以繁衍为能指的反身所指为整部纪录片带来了一种远远形而上于其具表象化视觉语言的高级表达。这部纪录片除了实景画面拍摄而外,还穿插了对孩子们的内心世界采访。至此,我们好像看到了一些异样的东西。这些掺杂了成人世界的介入,由此更表达出了幼儿内心深处的那种无人理解下的深深的孤独感。封闭了一些东西,就必然会释放出另一种别样的异彩。张以庆擅于在封闭与禁锢状态下,纪录直击人类灵魂的表达,同时,这种人性化、人格化、人本化的规训,亦向观众释出了一种光阴似箭的紧迫感。[3]

    三、 写意美学的意象化观念表达

    (一)意象化的复杂人性观念

    从更加深层的意象化挖掘即不难看到,《幼儿园》中以抽象化表达了成长中的断舍离。亲情被幼儿园的突然的不断而断所阻断,父母的无奈与不舍而舍,孩子的无辜的不离而离等等。这种活生生的阻断、痛生生的割舍、硬生生隔离,都会产生一种由最爱而最怨,由至爱而至恨,以及由这种断舍离而获得的一种难以名状的复杂情感。这种断舍离而过早地强迫孩子成长,许多进入幼儿园第一天的孩子,当再一次听到父母的声音,知道父母再一次来接自己时的那种复杂情感,实在是令人黯然神伤。本片以真实解构了一种最为复杂的人性,表达了幼儿被过早抛向社会的一种成长催化过程,并同时抛给了所有观众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种催化过程到底是真的促进了成长,还是戕害了幼小的心灵。3岁看大,7岁看老,绝非人之初,性本善的理论性的单纯理解,而是告诫我们即便3岁、7岁的儿童,这个世界的喧嚣对他们的影响,也已经足够大到改变他们的一生了,当然,这种影响主要来源于家庭环境。

    (二)意象化的向度对位观念表达

    《英和白》有建构了三个向度上的意象化对位,第一个向度就是饲养员白与熊猫英之间关系的对位;第二个向度就是飼养员与外部世界的对位,即通过一台电视机中的内容所进行的意象化对位。记录片中所看到的内容中绝大多数都是经过张以庆等人的精心安排的,比如,在饲养员与熊猫进行情感交流之后,电视机中即播放了经典的《闻香识女人》。这种意象化的对位使得整部纪录片由单纯的纪录而向深刻的主观写意进行了基于意象化的最大化延申;第三个向度英与世界的对位,英出访过许多国家,出演过多部影视艺术作品,为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亦为世界观众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欢乐。并且《英和白》罕有地向全世界观众释出了大熊猫英的生活场景,这种真实表达在张以庆的慈悲与悲悯的视界里,更好地印证了万物有灵,万物没有差别,一切生命皆有尊严。[4]

    (三)意象化的思考与焦虑观念表达

    张以庆的纪录片从来都不会单纯地为炫技而炫技,从来都不会因为追求技法表达而忽略视觉映像表达内涵,从来都不会故作无病呻吟之举措,从来都不会刻意地歌功颂德,而是永远地站在客观、真实、公允的立场上进行着纪录。其纪录中蕴含着不可或缺的真实与深刻的纪录特质,张以庆的真实与深刻并驾齐驱。这种深刻的说教化深度融合于影像客观表达的技法,可谓高明至极寻常创制实在是难以望其项背。张以庆的纪录之中蕴含着其个人的深刻思考与深深的焦虑,无论其所纪录创制的主角为谁,张以庆都普适其慈悲与悲悯,并释出了无人理解的孤独感、无力施为的焦灼感、光阴似箭的紧迫感。恰如当今的浮燥的社会,已经少有人能够理解诸如《英与白》中白对于艺术与马戏分野的理解,更少有人有时间、有精力、有兴趣,再试图去探究万物存在的意义,存在的价值,存在的本质。[5]

    结语

    张以庆有着与众不同的纪录创制方式,在其为数不多但却个个成为经典纪录创制范式的作品之中,内蕴着一种令人无法摆脱的心灵魔咒。这种心灵魔咒原发于张以庆的伟大悲悯慈悲的灵魂,无论纪录的主角为何,张以庆都能够普适着他的一体慈悲,为纪录对象倾注其全副的思考与焦虑,由其作品之中所潜移默化地表露出来的那种慈悲与悲悯,所驱策着的孤独感、焦灼感、紧迫感,将以其独具慧眼的光影,对观念进行着记录与表达,并以其真实性与深刻性而永恒直击着观众的心灵。

    参考文献:

    [1]陆敏.纪录片艺术性的受众解读初探——基于张以庆纪录片“豆瓣影评”的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 38(6):103-106.

    [2]国玉霞.陌生的审视——从《舟舟的世界》、《英和白》、《幼儿园》看张以庆纪录片的表现艺术[J].电影评介,2009(21): 9-11,21.

    [3]王运歌.超越题材的心绪呈现——论纪录片《英和白——99纪事》的叙事风格[J].滁州学院学报,2008,10(6):20-22.

    [4]庄明.解读我国人文类纪录片从平民化到社会化时期的变迁——以张以庆的纪录三部曲为例[J].电影评介,2006(15): 3-10.

    [5]尹海立.传统体育社团的福利功能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10):11-12.

相关文章!
  • 浅谈大学声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刘东【摘 要】随着我国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大学音乐教育中,声乐教学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声乐作为音乐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不仅在整

  • “陌生化”视阈下的宋代山水画构

    谢喻摘要:宋代繪画的历史悠久,其中包含民间绘画、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等,题材包括人物、山水、花鸟等。其中山水画是宋代名家辈出的绘画种

  • 传统文化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

    白明宜 刘海洋摘 要:人们艺术水平不断提高,人们除了要做好平面设计的创新工作外,还应该继承传统,立足于传统文化元素,并逐渐使其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