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下的视唱练耳教学改革
刘绮
【摘 要】教育部提出要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规范和引导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音乐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应当坚持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理念。视唱练耳作为音乐学习的首要基础课程,笔者提出改革需要从以下几点展开探讨。
【关键词】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视唱练耳;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5-0181-01
一、加深对视唱练耳学科的专业理解
视唱练耳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方法在大学、中小学、幼儿园音乐学习中是普遍存在和广泛运用的,在音乐教师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衔接了音乐前导课程与后续课程的全部,贯穿于音乐学习的整个过程之中。乐理理论知识的实践与检验离不开视唱练耳,和声、合唱、伴奏、指挥、钢琴、声乐、作曲、分析等等都离不开视唱练耳。
二、赋予对视唱练耳学习的知识能力
重视和理解视唱练耳学科,必须掌握视唱与练耳的基本方法,掌握遇到学习障碍时的应变解决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具备视唱练耳学习的能力。发现和解决视唱练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需要加强学科教学的专题研讨、学习中的问题研究、课堂教学诊断与评价、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设计指导、信息技术与视唱练耳课程的有机整合。在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中,我们需要多方位地帮助学生了解课程学习的目标和任务,并且使学生能够以此指导自我实践;帮助学生学会利用以课程学习为主、课外为辅的各种实践机会,积累经验、建构知识、创新发展;帮助学生了解视唱练耳整合在幼儿园、小学艺术教育中的价值,学会跨学科的融合;帮助学生通过助教角色了解课堂组织和管理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视唱练耳的知识来指导设计课外、校外相关的音乐活动;帮助学生掌握音乐教师最基本的语言工具、沟通技能,从而完成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育。
三、增强视唱练耳教学的实践体验
强化实践环节,加强教育教学能力训练。我们应当结合视唱练耳课程的学习,多组织学生观摩多元化风格的视唱练耳专题讲座、音乐会和赛事的相关视频资料。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了三个不同阶段参与教育实践的体验机会,学生可以通过见习、实习、顶岗的过程,深入了解小学和幼儿园的班级教学,参与不同学龄段儿童的音乐课堂活动,获得直接的体验,感受视唱练耳技能在儿童音乐教育实践中的丰富体验。学生通过日常教学活动和课例教案的设计、音乐教研活动的参与、与师生们交流互动,积累所学所思所想,获得实践经历的体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音乐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其渗透运用到教学中,除了多媒体音乐课件的制作,还有音乐制谱软件如OVERTURE、FINALE等可运用于教学和备课中。
四、优化视唱练耳教学内容的结构
传统视唱练耳的教学内容是单声部视唱、二声部乃至多声部视唱和练耳。大多数视唱练耳教学老师以教本为主,程序化地逐步完成每课的教学内容,却不知哪些知识能力是学生尤其需求的,哪些内容是需要再深入拓展的,哪些内容的学习是需要调整和删补的,甚至认为视唱练耳学科只要解决学生的音准、节奏和听力问题就算完成任务了。其实不然,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视唱练耳的教学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入手,改进枯燥死板、机械化的学习程序,视唱练耳教学需要进行内容拓展和结构优化。笔者提出视唱练耳教学内容模块如下:
视唱练耳的学习可以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初级学习阶段可以采用基础模块的扎实训练,通过各项内容的搭配练习,使学生具备较好的音准节奏视听能力。中级学习阶段则可以加入拓展模块,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入弹唱等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高级学习阶段实际是学生学习视唱练耳的一个综合检验,视唱声部由二逐步加深难度至七、八个声部,视唱由唱谱提升为无词义的发音练习,同时在视唱的基础上引入阿卡贝拉的音乐表演形式,丰富音乐的表现,对学生来讲也是一种既有趣而又有挑战的尝试。
五、结语
为了加强音乐教师教育质量的评估和监管,确保中小学和幼儿园音乐教师的培养质量,就要依据课程标准,从音乐专业的基础重要课程着手,完善教师课程管理,强化学生实践环节,共同推进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改革,增强教师教育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EB/OL].http://www.edu.cn/zong_he_816/20111020/t2011
1020_696507.shtml,2011-10-20.
作者简介:
刘 绮(1981-),女,安徽马鞍山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音乐教育专业视唱练耳、乐理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