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探讨
陈爱菊
摘 要:所谓探究性学习,即基于教师的引导与指导,学生自主地围绕某个问题收集相关的材料与信息,并且在此过程中解决问题,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对于此学习模式的合理应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发现、分析、思考与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首先介绍了探究性学习所具有的几种形式,然后提出将此学习模式合理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希望可以与各位教育工作者共勉。
关键词:小学语文;探究能力;探究性学习
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探究性学习对于学生探究意识、探究能力、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喝综合能力,教师要积极地开展探究性学习,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体,有效调动主观能动性,提升语文工作的整体效果。
一、探究性学习的类型
(一)引导性探究学习
此学习模式是指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提前为学生预设学习情境,然后引导学生能够结合一定学习目标,积极开展探究学习活动[1]。
(二)合作性探究学习
此学习模式即为由师生共同参与,通过合作开展探究性学习。在此活动中,教师充当组织者的角色,其为学生设计相关的学习情境,指导学生运用探究学习方法,另外探究学习的材料也是由教师提供的。然后由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实践活动。
(三)自主性探究学习
此学习模式比较重视学生的创造性以及自主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尤其自主进行提问之后,再自主对资料进行查找,并且对探究的方法进行设计,对问题进行自主的思考与解决。最后,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此学习过程,并且给予总结与归纳。在此探究学习中,学生发挥着重要的主体地位,教师仅仅针对学生在探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定的意见与建议,然后引导学生给予反思。此学习模式对于学生的学习创造性以及自主性都具有良好的培养价值。
二、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应用策略
(一)结合现实生活,积极开展情境教学
新课改大力提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够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引导其思想情感以及态度,要积极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所以,教师必须要重视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与道德观[2]。在实际教学中要积极开展情感教学,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有机结合,并且为学生营造出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可以更加喜欢学习,更加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陶冶其情操。
(二)开展自主探究,引导独立思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目的即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学生实现对知识的自主更新以及储备。所以,教师要首先引导学生对语文教材进行通读,然后挖掘存在疑惑的问题,之后再发挥各种资源的作用深入分析与研究问题。可以采用小组研究合作学习的模式,对问题进行探讨与解决,在此过程中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養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三)注重全员参与,实现共同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关键即为引导全体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实际教学中。实现对全体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与进步。例如,在为学生讲解《画杨桃》这篇文章时,为了使得全体同学都可以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那么教师就可以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根据个人的想法对杨桃进行绘画,之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投票,选择出班级中画杨桃最好的学生,之后再引导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个人所画的杨桃和作者所画的杨桃进行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找到其中的区别。不仅如此,还要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何作者要那样画,其中会具有哪些特别的意义等。在此基础上,就可以使得学生更加深刻、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了解文章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所有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总而言之,为了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等,进而为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冯金法.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思考[J].新校园旬刊,2016(3):11.
[2]苏小玲.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中),2017(2).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