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职业压力与离职倾向的关系:职业倦怠的中介作用
谢晓东 鲍学峰
摘 要:目的:探讨职业倦怠在高校教师职业压力与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中是否存在中介作用,为减少高校教师离职行为提供实证依据和支持。方法:采用高校教师工作压力量表、教师职业倦怠问卷以及离职傾向量表对460名广东省高校教师进行调查。结果: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分别与离职倾向和职业倦怠呈显著正相关(r1=0.20,r2=0.41,Ps<0.01),离职倾向和职业倦怠呈显著正相关(r=0.22,P<0.01);职业倦怠在高校教师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31.69%。结论:高校教师职业压力不仅直接影响其离职倾向,还通过影响职业倦怠进而影响其离职倾向。
关键词:高校教师; 职业压力; 离职倾向; 职业倦怠
中图分类号:B848?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6-3315(2018)8-174-002
一、前言
近年来,高校教师的离职现象一直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1-2]。高校教师的大量流失将导致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下滑,长此以往,必将严重制约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大量的研究证实,超负荷的职业压力是导致高校教师离职的最直观因素[3-4],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对其离职倾向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3-4]。
当前学界对于职业压力影响离职倾向的具体机制仍存在争议。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职业压力并不是直接影响离职倾向,而是通过中介变量起作用[5-6]。在回顾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认为职业倦怠是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和离职倾向的重要中介变量。
本研究从实证出发,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和离职倾向的关系进行分析,通过建立以职业倦怠为中介变量的中介模型深入探讨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对其离职意向的影响机制,从而提出针对性预防和减少高校教师离职行为,促进高等教育和教师队伍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或干预措施。
二、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2016年7月,采用方便取样法向华南师范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六所高校共派发调查问卷500份,回收问卷500份,其中有效问卷460份。有效问卷中男教师为164人(占35.65%),女教师296人(占64.35%);35岁以下教师224人(占48.7%),35—45岁教师191人(占41.52%),46岁—55岁31人(占6.74%),55岁以上14人(占3.04%)。
(二)方法
1.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期间,以学校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测试前表达知情同意,宣读指导语,在所有被试者都明白后开始施测。在被试作答完毕后,现场收回问卷并致谢,时间约为30分钟。
2.职业压力问卷选用胡海涛[7]编制的《高校教师工作压力量表》对被试的职业压力进行测评。量表由26个项目组成,采用5级评分,1表示“没有压力”,5表示“极大压力”。本研究采用计算所有项目的平均分来衡量教师的职业压力,得分越高,职业压力越大。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a系数为0.93。
3.职业倦怠问卷采用Maslash等人[8]编制的教师职业倦怠量表(MBI-ES)。该量表包括22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1表示“完全不符合”,5表示“完全符合”。本研究采用计算所有项目的平均分来衡量教师的职业倦怠,得分越高,职业倦怠越严重。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a系数为0.83。
4.离职倾向问卷采用Cammann、Fichman和Jenkins等人[9]编制的3条目离职倾向量表来测量教师的离职倾向,其中条目3需反向计分,采用5级评分,1表示“完全不符合”,5表示“完全符合”。本研究采用计算所有项目的平均分来衡量教师的离职倾向,得分越高,表示教师离职倾向越强烈。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a系数为0.66。
5.统计处理采用SPSS18.0对回收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数据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三、结果
(一)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和离职倾向的相关分析
由表1可知,职业压力和离职倾向显著正相关。
(二)职业倦怠的中介效应检验
根据Baron和Kenny[10]提出的中介作用检验程序,采用多层回归分析职业倦怠在职业压力与离职倾向间的中介作用。此外,根据Frazier,Tix和Barron[11]的建议,本研究对所有预测变量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并控制了性别和年龄。
职业倦怠在职业压力与离职倾向之间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见表2),在控制了性别和年龄后,职业压力能有效预测离职倾向和职业倦怠(β1=0.19,β2=0.39,ps<0.001)。进一步分析表明,在控制了性别和年龄的影响外,再控制职业倦怠的作用后,职业压力对离职倾向的预测作用仍显著,但预测系数显著减小(β=0.13,p<0.05)。结果表明,职业倦怠在职业压力与离职倾向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31.69%。
四、讨论
(一)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和离职倾向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与其离职倾向呈显著正相关。这一结果与以往的研究相一致[3-5]。在当今社会,国家、学校和学生对高校教师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校教师普遍深陷教学和科研双重压力,即使假期也会被安排各种任务。根据工作要求——资源模型,持续的工作要求所带来的持续性压力会耗竭教师的身心资源,从而引发倦怠和焦虑等问题,进一步导致离职等不良后果。因此,过高的职业压力将提高高校教师的离职倾向,进而导致离职行为的出现。
(二)职业倦怠的中介作用
关于职业压力与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当前学界主要存有两类观点[12]。一方面认为,离职倾向的产生是由高的职业压力直接导致的;另一方面认为,职业压力是通过某些变量间接对离职倾向产生影响,如职业压力通过直接影响工作满意度进而影响离职倾向。
本研究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职业倦怠在高校教师职业压力与其离职倾向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这一结果印证了当前学界对于职业压力与离职倾向关系的两类观点都存在合理之处,同时也跟以往的类似研究结果相一致[13-14]。当高校教师感受到较大的职业压力时,一方面直接提高离职倾向,另一方面通过提高职业倦怠感,进而提高离职倾向。因此,为了增强教师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增强教师凝聚力和归属感,应当多方合作,帮助教师降低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感。
基金项目:2018-2019年度廣东省青少年研究共建课题(编号:2018GJ025);2017年度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编号:2017GZQN40);广东省高等学校人事管理研究会2018年立项课题(2018C07)
参考文献
[1]白圣豪.高校教师心理契约、工作满意度与离职倾向关系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20):68–70
[2]熊洋,周永红,李海龙,曾垂凯.高校教师心理需求与离职行为:工作满意度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23(2): 362–364
[3]安力,张书元.浙江省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压力对离职倾向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9
[4]聂琼,叶茂春,薛军辉.独立学院教师工作压力与离职倾向的关系:工作满意度的中介作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5):48–49
[5]顾远东.工作压力如何影响员工离职——基于Maslach职业倦怠模型的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2010,32(10):80–85
[6]张振铎,赵云龙,刘蓉晖.工作压力与离职倾向:情绪反应的中介效应[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5,(11):44–49
[7]胡海涛.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7
[8]Maslach C,Schaufeli W B,Leiter M P.Job burnout[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2001,52(1):397–422
[9]Cammann C,Fichman M,Jenkins D,et al. Accessing the attitudes and perceptions of organizational members: A guide to methods, measures and practices[J]New York:Wiley,1983,3:71–138
[10]Baron R M,Kenny D A.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Conceptual,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6,51(6):1173–1182
[11]Frazier P A,Tix A P,Barron K E.Testing moderator and mediator effects in counseling psychology research[J]. Journal of Counselling Psychology,2004,51(1):115–134
[12]石林.工作压力的研究现状与方向[J]心理科学,2003,26(3):494–497
[13]张建波.高中教师职业压力、职业倦怠及离职倾向之间关系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14]孙冬梅.富士康生产线工人工作压力对离职倾向影响研究——以工作倦怠为中介变量[D]济南:山东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