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证据意识的中学生历史素养培养策略
刘莉
摘 要:历史素养简单来说指学生在历史学习方面所体现出来的素质与修养,本文从增强学生的证据意识角度入手,立足教师的历史教学与学生的历史学习,提出了提高中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证据意识; 中学历史教学; 史学素养;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3-044-001
历史具有过去性,认识历史只能依靠人类社会和自然发展遗留下来的“痕迹”,这些“痕迹”就是我们所说的“史料”,如何收集、辨别、运用史料,更好地学习历史,提高中学生的史学素养,要求师生有较高的证据意识。证据意识是“源于史学研究的史料性,即史料是得出历史结论的证据,更是印证历史结论的证据。证据意识的内容,主要是理解史料内涵,移情体验史料内容,确信结论来源于史料,且结论的准确性依赖于史料。”①证据意识简言之即依据事实说话,论从史出的思维品质,是中学生历史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从证据意识层面来提升中学生的历史素养,是本文探讨的中心话题。
一、树立证据意识,重视史料教学
提高中学生的历史素养的前提是历史教师要有较高的历史专业素养,要求历史教师自身要有良好的证据意识,重视史料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以论代史的现象,用历史结论取代历史史实和史料证据的讲解,或者先给学生传递结论信息,再用史料支撑结论,这些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束缚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要让学生知道“孤证不立”的原则,一条史料证据无法辨别历史的真伪,要有多条相互印证的证据才能说明一个历史事物或者观点。
对史料的解读和运用能力被看成历史素养的一个重要指标,教师在教學过程中要加强史料教学,引导学生研读史料,增强学生历史感。骆增翼、史春林《基于史学素养发展的三史课堂教学范式建构》②中强调的三史课堂即基于事实、史料和史感的历史课堂。对史料的研读是一个理解史实和提升境界的过程,它处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且主体地位,但是史料类别丰富,真假混杂,对史料的甄别和筛选是利用史料进行历史教学的重要前提,这种证据意识和辨伪筛选的能力对学生而言,同样重要。
二、溯本求源,培养学生的求真探究精神
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认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人们无法认识一去不复返的历史真相,历史著作只是历史写作者自己的理解和建构,不是真正的历史,应该忘记过去的历史,关注当下的历史。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过程、影响等纷繁复杂,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尽量还原真实的历史,用证据说明真实的历史,让学生了解历史真相。
历史教学的知识载体形式多种多样,最主要的就是教科书。历史教科书中的内容与观点一般是比较成熟的历史观点,但是由于编写的需要和水平不一,教科书中也会出现一些纰漏。此外,新课改背景下“一标多本”的教科书模式使得不同版本的教科书编排有所差异。那么,历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就要比较不同版本历史教科书的内容差异,注意寻找教科书中叙述不科学甚至错误的地方,用史料证据说明教科书的失误之处,引导学生树立“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求真探究的科学精神。
三、开展历史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发散思维
依据史料了解史实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在史实的基础上做出客观的价值判断,感悟历史,才是历史学习的目的和归宿。历史是客观的,但是在不同评价标准下历史评价千差万别,在历史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辩证看待客观历史,激发学生的发散和创新思维尤为重要。
无论是培养辩证的批判思维,还是发散创新思维,都离不开证据的支撑。以秦始皇的人物评价为例,“千古一帝”和“残酷暴君”是对秦始皇最典型的两种评价,那么问题来了:这两种评价有证据吗?证据是什么?证据是否可信?你获取证据的途径是什么?除了以上对秦始皇的评价,你对秦始皇还有哪些看法?这样一个以对秦始皇的人物评价为主题的历史探究活动,在考察学生证据意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辩证看待历史人物和事件,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一举多得。
近年来,江苏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中出现了依据题目中的材料和自身知识撰写小论文的考查题。这种新题型一改以往倾向于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考察,重点转向学生历史批判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考察,而且这类题目想要得高分,还是要看学生的观点阐述是否有理有据,角度是否新颖。教师在平时的历史探究活动中就要加强这种论文写作的训练,加强学生的证据意识,研读史料和论述历史观点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四、注重生活体验与积累,提高学生的历史敏感度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独特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对历史事物的体悟各有不同。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利用生活中的历史学习资源理解历史,感悟历史。参观历史古迹,博物馆,档案馆,走访历史事件的亲历者等都是很好的学习历史的方法。
由于每个人对事物的关注点不同,对事物的理解和感悟也不同。不同的观察视角构成了历史学习多样性,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提高历史敏感度,从历史的角度思考问题,用历史的方法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才是学习历史的目的和归宿。
参考文献:
[1]刘俊利,骆增翼.《基于课堂的中学生史学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历史教学问题》,2015年第1期
[2]骆增翼,史春林.《基于史学素养发展的三史课堂教学范式建构》,《教学与管理》,201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