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山地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李文莉

    摘要:适宜的人居环境的建设是人类一个永恒追求的主题,随着人们思想觉悟和生活水平的的大幅度提高,人居环境的建设开始走向系统化和规范化。如何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山地城市的人居环境,是我国城市规划与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人居环境;山地城市;可持续发展

    一、山地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研究背景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广布,再加上高原和丘陵,山地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中国的大西南、大西北以及东南沿海丘陵地区最为集中。1993年吴良铺先生第一次正式提出建立“人居环境科学”的概念,从中国建设的实际角度出发,以人居环境建设的问题为中心,认识城市和乡村建设中人与生存环境的关系,从而探索和建设符合人类聚居的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居住环境。改善人类住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质量,以及城市和乡村居民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是人居环境建设的总目标。

    山地城市由于其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以及其社会、经济、历史和文化特点,决定了它的发展是注定要遵循其自身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同时它的规划建设还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但是对于这一方面并没有得到大众的普遍认识和足够重视。

    二、西部山地人居环境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一)西部山地城市人居环境面临的发展机遇

    (1)生态城市的建设

    生态文明的出现则是人类文明开始进化的结果,在城乡一体化的今天,城乡区别不再像以前那么明显,城与乡相互融合,原来十分分散、孤立的乡村居民点实现相对集中式发展,形成一定规模的聚居地,有相应的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享有与城市社区基本相同的文明条件,人类住区表现为“城乡融合体”,此即生态城市。

    我国生态城市的建设在近几年来愈演愈火,政府对城市环境问题高度重视,包括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政策和措施。因此,作为具有天然自然条件的西部山地城市的人居环境建设也面临着巨大的历史发展机遇,改变西部山地城市中心区绿地严重不足的状况,争取使得城区内的建筑达到绿色建筑的标准,是今后城市绿化建设的重要方向。

    (2)小城镇建设

    我国的小城镇多且广,具有距离农村近的优点。改革开放以来,小城镇迅速发展,出现了一大批充满活力的小城镇和具有潜力的特色小镇,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小城镇的发展要将历史文化、生态保護与自身相融,由此形成产业是立镇之本,文化是小镇之魂,旅游是小镇之美的格局,建成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生活和居住工作为一体的具有优美人居环境的小城镇。

    此外,针对山地人居环境而言,小城镇因其产业布局灵活,规模较小,可以更好的利用原有山地环境布置新型产业,充分体现其山地特色。由于绝大多数的聚居地都是通过经济因素自发形成的,生命力至今很强,针对目前兴起的小城镇建设热潮,山地区域能借鉴历史规律,同时与现代产业条件相结合,创造出一批新的、具有活力的山地城镇。

    (3)西部大开发

    中国的西部地区包括了三分之一的行政省市,约54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面积,占全国面积的56%。以前中国的西部地区是“荒、远、边、穷”的代名词,但是这里的自然资源丰富,风光秀丽,土地辽阔广袤。

    1999年9月,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国家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西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首先应当立足于地区自身的水资源条件,大力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其次应当加强西部城市的生态绿化建设,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再者应当优化能源结构,促进和提倡建筑节能,提高西部城镇居民居住生活质量,从而增强西部地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西部山地城市人居环境面临的问题挑战

    (1)人口压力

    中国西部地域辽阔,人口密度虽然比东部地区低,但由于集中了全国二百六十七万多平方公里的沙漠和戈壁,社会经济发展滞后,人口过快增长与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非常尖锐,西部地区将长期面临人口与发展的双重压力。

    尽管聚集人口在快速增长,但是自然环境的承载力却是不变的。再者我国山地城市的城市化水平比较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山地环境的索取加剧,城市的环境承载力终于将难以满足越来越多的人和越来越多的物资消耗,如若不采取措施,终将导致失衡。

    (2)自然灾害

    山地城市所处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本身就存在着巨大的自然灾害隐患,而现代城市高强度的人工建设往往成为引发灾害的诱因。山地城市建设对自身以及下游区域造成的另一巨大危害是水土流失,在坡度较陡的山地区域建设城市和开展生产活动,不仅使土壤裸露,破坏了大面积的山地植被,更加速了水和土严重流失。而大规模的水土流失又会引发山地城市严重的自然灾害,造成城市建设基础设施的损失,如若不加以重视,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3)生态环境恶化

    山地城镇工业化建设的盲目性与粗放型经济的发展,使得产生的大气污染要比平原城市、海边城市要严重得多,尤其是在冬天,这是由于地理条件的特殊性,使局部小气候发生变化。例如重庆,由于环城河川与湖泊使地表空气中水蒸汽含量高,极易形成多雾多雨天气,加上有害颗粒物的作用,就会形成酸雾与酸雨,危害城市人民的身体健康。

    (4)城市特色丧失

    大多数山地城市因为地貌变化丰富,而有着大量美丽的自然景观,绵延起伏的山丘成为了城镇外围天际线与街区的背景和标志。而这些独特的风貌特色,就是这座城市的的灵魂所在。但近年来,许多山地城镇也开始模仿平原城市,无视山川自然风貌,盲目建造大型建筑、高层建筑,使得山地城市完全失去了过去城市与自然山水融合渗透的特色景观,也失去了传统城市复杂、且延续不断的城市肌理,破坏了原有的优美天际线。

    三、结语

    人居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系统工程,具有多层次性和多方位性,包括自然、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内容。为使西部山地人居环境建设走上科学、有序、持续、协调发展的轨道,就必须通过长期的努力建立适应其自身特点与建设发展规律的理论体系,建立一个适合山地人居环境的规划与设计的方法体系。

    参考文献:

    [1][英]埃比尼泽·霍华德著,金经元译:《明日的田园城市》,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2]黄光宇主编:《1997山地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P6-8,36.

    [3]周一星著:《城市地理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4]黄光宇:《山地城市学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9.

相关文章!
  • 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路径

    胡少妍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5-170-01摘 要 党建和企业文化建设属于两种工作,具有同样的出发点及目的

  • 姓钱不爱钱

    徐娜钱学森图书馆藏有三张钱学森的工资单,是钱学森哲嗣钱永刚捐赠的。虽然工资单已经泛黄,但清晰可见当时钱学森的工资组成,还有秘书记

  • 养老保险倒逼激励机制改革

    蒋梦惟养老费率降低难兑现,社会上有关养老费缴满15年后不适宜再缴的声音也越来越多。对此,日前,人社部回应称,这种做法才是“不划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