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技术学实践方法论
杨彦栋 欧阳明
摘 要: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教育技术学实践方法论是教育技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从以问题为导向的科学方法论的视角,本文提出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技术学实践方法论,并提出了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技术学实践方法论的三维结构模型。它弥补了长期以来以“技术应用为导向”的实践方法的不足,有利于促进教育技术学实践规范的形成和教育技术学理论的发展。
关键词:实践目标;问题导向;教育技术学;实践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G4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9-0041-04
一、引言
“我国电化教育发展是先有电化教育这个事,后有电化教育这个名,再有电化教育这个学”。[1]在我国电化教育学产生之前,电化教育在社会领域已经存在了,之所以电化教育首先在社会领域发挥作用,主要是由于它的本质特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决定的。[2]从国外教育技术定义的发展来看,由AECT(The Association for Eud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94定义到AECT05定义也一直强调教育技术的实践性。所以说实践性一直是教育技术学的一个重要特性。教育技术学实践不仅仅是教育技术学理论的来源,也是教育技术学价值的具体体现。
长期以来,在教育技术学实践中,由于普遍持一种“技术思维或技术逻辑”,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技术手段和媒体工具,而较少关注教育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或目的,往往去追求媒体技术的更替、翻新。教育技术人员不按照具体的教学情境,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技术理论来解决教学问题,而是机械地照搬照抄,这说明教育技术的实践领域缺乏合适的方法论。[3]从以问题为导向的科学方法论视角,本文对教育技术学实践方法论做了探索,提出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技术学方法论。
二、以技术应用为导向实践的不足
1.实践应用跟风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实践和对实践的反思永远都是形成教育技术知识的重要途径。[4] 从哲学看,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同时,认识也影响实践,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5]教育技术学从诞生至今一直重视实践性,理应积累了很多认识来指导教育技术学实践活动。但是,现实却恰恰相反,呈现出教育技术学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理论空洞不能指导实践的现状。[6]有人曾批评教育技术学专业是个“赶时髦”的专业,当一种新兴技术出现之后,教育技术学研究者总会迅速地尝试将之应用于各种教学中,并且围绕该技术的各种应用性研究也就纷纷出现。杨开成教授分析这种现象认为:一方面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与唯媒体技术论长期占据教育技术研究主流有关。[7]这种技术应用导向的教育技术实践在消耗了大量资金、 背负了过多期待之后却并未对实践产生多少根本性的影响,只是陷入一种“被寄予对教育进行革命的巨大期望→在学校中大规模实施尖端技术→数十年后被证明期望落空”的怪圈之中。[8][9]大量研究表明教育技术远未实现人们期望它能够发挥的那些潜能,近年来对于教育技术的有效性的质疑甚至还有所增加。[10]
2.不利于理论的形成
以技术应用为导向的教育技术学实践,导致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内容存在“跟风”的现象。总是随着外界的信息技术产品兴衰而变化。由于这种“跟风”的研究更多的是获得某一特定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经验,而不是针对某一特定教育教学问题利用技术解决的经验,这就很难上升到解决某一教学问题需要的理论。因此很难从这种以技术应用为导向的教育技术学实践中反思总结出能称得上理论的知识,同时这种研究的不断深入没有自身发展的逻辑,总是受到外界“技术”更新的影响。每个教育技术学研究者,由于对以技术为导向的教育技术学实践进行反思时进入的角度不同,会得出不同的发展逻辑,而这些研究深入发展的逻辑不是教育技术学研究问题本身发展的逻辑,其实是外界“技术”应用兴衰变化的逻辑。这也是为什么教育技术学发展至今没有形成一个大家公认的理论体系的重要原因。
3.不利于形成实践规范
教育技术学实践方法论是教育技术学实践方法的元方法,是一个程序化的过程,当方法论进入人的观念领域成为指导实践活动的观念时,就具有了实践规范的功能和意义。因此,它是形成教育技术学实践规范的前提。而实践规范的功能是使实践活动以一定的方式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并且自觉和有效地趋向一定的目的,从而实现对于人的实践活动的导向、激励、约束、调节、控制等。[11]
以技术应用为导向的教育技术学实践还存在另外一个缺点就是不能形成一个统一的共教育技术学从业者借鉴的实践规范。这就导致教育技术学领域的从业者面对一向具体的工作时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入手,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只能是根据经验或者生搬硬套自己见过的应用方式或者别人实践过的方式。要从教育技术学实践中反思总结形成自己的理论,构建教育技术学理论体系,首先要形成一套能够为教育技术学从业者所共同遵从的实践规范。实践规范为教育技术学实践者从事的实践活动提供依据、尺度和标准,规范方法论的使用,促进实践活动的发展。
三、问题在科学研究和实践中的价值
“问题”是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概念或范畴。科学家和哲学家历来也非常重视“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科学的历史启示我们,科学研究不但“始于”问题,而且正是“问题”推动研究,问题的不断深入引导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12]
“问题”对科学研究如此重要,但是对实践有何作用?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什么是“问题”。关于问题的界定我国学者林定夷做了一个定义:某个给定的智能活动过程的当前状态与智能主体所要求的目标状态之间的差距。从问题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到,当我们谈到“问题”时,总是预设了智能主体的某种目标。任何实践活动都具有目的性,正如康德所说:“并非每种活动都叫做实践,而是只有其目的的实现被设想为某种普遍规划过程的原则之后果的,才叫做实践”,而实践目标是实践目的的进一步的具体化表述。[13][14]当我们在实践过程中设定了目标无形中也就产生了“问题”,因此,对“问题”的解决是引导实践向目标迈进的动力。教育技术学实践活动也是具有目的性的,那么教育技术学实践活动也就成了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这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是教育技术学理论发现的主要源泉。
四、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技术学实践方法论
教育技术学实践过程是一个“问题解决”过程,因此在教育技术学实践中我们首先应该找到“问题”。教育技术学中“问题”的产生是由教育技术学实践的目的性决定的,实践目标是实践目的进一步的具体化表述。所以,我们先要明确教育技术学实践的目标。
目前普遍认为教育技术学实践目标是实现教学优化。[15][16]教育技术学的实践活动怎样才能实现教学优化?从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范围我们可以看出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相关要素进行改变,达到教学结构的改变,最终实现教学优化的功能。[17]也就是说信息技术在这些领域的应用是实现教学优化目标的途径,而在这些领域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就是教育技术学实践的过程和内容,那么信息技术在这些领域应用之前的现状与我们期望要达到的状态就形成了我们教育技术学实践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教育技术学实践目标找到了教育技术学实践“问题”,而教育技术学实践过程则是依据一定的原理或知识,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通过实施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这就形成了“确定目标→形成问题→确定方案(选择技术)→解决问题(应用技术)→反馈评价(对技术选择和应用过程的评价)”的问题解决的逻辑过程。这种问题解决的实践逻辑过程避免了之前“技术应用→发现问题→探索研究”这种技术应用为导向的实践中盲目的技术应用。“确定目标→形成问题→确定方案(选择技术)→解决问题(应用技术)→反馈评价(对技术选择和应用过程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教育技术学的作用,不然教育技术学实践也只是成了技术的简单更替尝试的过程,失去教育技术学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技术学实践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总是选择性的、有目的性的,因此在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不断的总结和反思,就会逐渐形成解决某一教学问题需要的理论而不是获得某一特定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经验。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技术学实践,强调教育技术学实践是一个问题解决过程。问题解决不仅是一个复杂的行为过程,也是一个系统过程。系统科学家霍尔从系统的角度提出了问题解决的三维模型,他把问题解决的过程从知识维度、时间维度、逻辑维度分别做了划分,以霍尔的问题解决三维模型为依据,我们提出了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技术学实践方法论的三维模型结构,如图所示。
1.逻辑维度
逻辑维度就是形成实践活动的规范流程,前面对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技术学实践的分析是从问题解决步骤维度,即逻辑维度对其分析的。在这个维度可以把教育技术学实践过程做一划分,划分为确定目标、形成问题、确定方案、解决问题、反馈评价五个阶段。明确目标主要是思考我们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要达到一个什么效果,形成问题则是根据要达到的效果分析存在的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方案则是根据存在的问题运用相关理论知识选择恰当的技术并形成技术应用的方式方法,即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解决问题是把形成的问题解决方案实施的过程,也就是把选择恰当的技术应用于实践解决问题的过程;反馈评价主要是反思在解决问题时选择和应用的技术是不是恰当,应用效果如何等。
2.时间维度
时间维度则是实际的实践过程阶段划分,从教育技术学实践过程的时间维度看,任何一个教育技术学问题形成和解决都离不开分析过程,明确了问题后就要对问题解决方案进行设计开发然后应用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并且在每个问题解决过程中离不开管理和反思总结的过程,即管理和评价过程,时间维度的评价是一个总结性评价,而逻辑维度的反馈评价主要是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因此,从教育技术学实践的时间维度我们还是可以把它划分为分析、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五个阶段。
3.知识维度
知识维度则是在实践过程和实践规范的各个步骤中需要用到的知识。教育技术学实践是教育技术学理论的综合应用,从知识维度看,教育技术学实践离不开教育技术学理论知识,无论是在信息技术的设计开发阶段还是利用阶段到最后的管理评价阶段都需要教育技术学理论知识的指导。
教育技术学实践主要解决的是教育教学问题,而教育教学问题往往是一些复杂的问题,对复杂的教育技术学问题,人们可以借助于系统工程的方法,还可以通过定义系统和子系统的方法来定义问题和问题解决空间。作者认为:无论是简单的教育技术学实践问题还是复杂的教育技术学实践问题,都可以按以问题为导向的实践方法论来统一和规范我们的实践活动。
五、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技术学实践的特点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技术学实践与技术应用导向的教育技术学实践相比较具有以下的特点:
1.把教育技术学实践从比较强调“媒体技术”转移到用适合的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上来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技术学实践强调以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解决为出发点,选择性的、有目的性的使用技术,对技术进行设计利用,从而摆脱了实践中随着技术发展盲目的崇拜和利用新技术的现象。
2.利于形成实践规范,实现教育技术学实践效益最大化
实践规范产生于实践活动及其过程,实践目的是生成实践规范的直接观念原因。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技术学实践形成了“确定目标→形成问题→确定方案→解决问题→反馈评价”的问题解决的逻辑过程。这种问题解决的实践逻辑过程不仅避免了技术应用为导向的实践中盲目的技术应用,而且有利于形成教育技术学实践活动规范。实践规范有利于促进人类实践活动进一步标准化、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和效益最大化。教育技术学实践活动规范的形成有利于促进教育技术学实践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效益最大化。
3.有利于促进教育技术学理论的发展
技术应用导向的教育技术学实践通常会导致我们忽视所用技术与具体场景的对话,更注重技术本身而忽视了学习或教学。因为现代技术是对于效率极其推崇的一种思维逻辑,对效率的极其推崇会导致一个后果,既手段本身成了目的。[18]而以问题为导向的实践方法论注重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形成关于教学问题解决方面的理论基础,以及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如何使用和改造信息技术方面的理论沉淀。
六、总结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作者认为教育技术学实践是问题(或目标)导向的,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技术学实践更多的是关注需要解决具体教育教学问题时选择性的、恰当的使用技术,并且设计和开发出适合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和技术产品。以问题为导向的实践方法论指导实践,利于把教育技术学实践从比较强调“媒体技术”转移到用适合的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上来,而且还利于形成实践规范,促进教育技术学实践活动进一步标准化、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和效益最大化。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技术学实践方法论还可以促进教育技术学知识的产生,通过长期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形成信息技术应用于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理论。
参考文献:
[1]王运武.教育技术工作者角色的历史变迁——兼论新时期的历史使命[J].现代教育技术,2005(5).
[2]尹俊华,庄榕霞,戴正南.教育技术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朱鄂桂,赵呈领.教育技术实践的方法论体系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08(8):47-50.
[4]刘美凤.论教育技术学的知识来源[J].开放教育研究,2004(4).
[5]张刚要,李建中.回到教育技术实践本身:一种现象学解读[J].电化教育研,2011(12):20-24.
[6]刘和海.论多元视角下的教育技术学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1(11):23-27.
[7]杨开城.对我国教育技术研究领域发展现状的反思[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4): 39-44.
[8]任友群.理论 实践 方法———21 世纪第二个 10 年中国教育技术研究的趋势展望[J].电化教育研究,2010(9):29-33.
[9]转引任友群.理论 实践 方法———21 世纪第二个 10 年中国教育技术研究的趋势展望[J].电化教育研究,2010(9):29-33.
[10]王美,任友群.转引对中国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的再思考:方法、实践与理论[J].中国电化教育,2011(4):1-7.
[11]夏建国.实践规范论[D].武汉:武汉大学,2004:161.
[12]林定夷.科学哲学:以问题为导向的科学方法论导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13]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164.
[14]张影. 教育技术实践目标设定存在的问题分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2:12.
[15]南国农.教育技术理论体系的重构:路线图[J].现代教育技术,2010(4):5-7.
[16]南国农.信息化教育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9(8):5-9.
[17]杨彦栋,欧阳明.从教育技术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看其研究对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4):1-4.
[18]吴国盛.技术哲学讲演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6):362.
.(编辑:杨馥红)
摘 要: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教育技术学实践方法论是教育技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从以问题为导向的科学方法论的视角,本文提出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技术学实践方法论,并提出了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技术学实践方法论的三维结构模型。它弥补了长期以来以“技术应用为导向”的实践方法的不足,有利于促进教育技术学实践规范的形成和教育技术学理论的发展。
关键词:实践目标;问题导向;教育技术学;实践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G4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9-0041-04
一、引言
“我国电化教育发展是先有电化教育这个事,后有电化教育这个名,再有电化教育这个学”。[1]在我国电化教育学产生之前,电化教育在社会领域已经存在了,之所以电化教育首先在社会领域发挥作用,主要是由于它的本质特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决定的。[2]从国外教育技术定义的发展来看,由AECT(The Association for Eud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94定义到AECT05定义也一直强调教育技术的实践性。所以说实践性一直是教育技术学的一个重要特性。教育技术学实践不仅仅是教育技术学理论的来源,也是教育技术学价值的具体体现。
长期以来,在教育技术学实践中,由于普遍持一种“技术思维或技术逻辑”,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技术手段和媒体工具,而较少关注教育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或目的,往往去追求媒体技术的更替、翻新。教育技术人员不按照具体的教学情境,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技术理论来解决教学问题,而是机械地照搬照抄,这说明教育技术的实践领域缺乏合适的方法论。[3]从以问题为导向的科学方法论视角,本文对教育技术学实践方法论做了探索,提出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技术学方法论。
二、以技术应用为导向实践的不足
1.实践应用跟风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实践和对实践的反思永远都是形成教育技术知识的重要途径。[4] 从哲学看,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同时,认识也影响实践,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5]教育技术学从诞生至今一直重视实践性,理应积累了很多认识来指导教育技术学实践活动。但是,现实却恰恰相反,呈现出教育技术学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理论空洞不能指导实践的现状。[6]有人曾批评教育技术学专业是个“赶时髦”的专业,当一种新兴技术出现之后,教育技术学研究者总会迅速地尝试将之应用于各种教学中,并且围绕该技术的各种应用性研究也就纷纷出现。杨开成教授分析这种现象认为:一方面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与唯媒体技术论长期占据教育技术研究主流有关。[7]这种技术应用导向的教育技术实践在消耗了大量资金、 背负了过多期待之后却并未对实践产生多少根本性的影响,只是陷入一种“被寄予对教育进行革命的巨大期望→在学校中大规模实施尖端技术→数十年后被证明期望落空”的怪圈之中。[8][9]大量研究表明教育技术远未实现人们期望它能够发挥的那些潜能,近年来对于教育技术的有效性的质疑甚至还有所增加。[10]
2.不利于理论的形成
以技术应用为导向的教育技术学实践,导致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内容存在“跟风”的现象。总是随着外界的信息技术产品兴衰而变化。由于这种“跟风”的研究更多的是获得某一特定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经验,而不是针对某一特定教育教学问题利用技术解决的经验,这就很难上升到解决某一教学问题需要的理论。因此很难从这种以技术应用为导向的教育技术学实践中反思总结出能称得上理论的知识,同时这种研究的不断深入没有自身发展的逻辑,总是受到外界“技术”更新的影响。每个教育技术学研究者,由于对以技术为导向的教育技术学实践进行反思时进入的角度不同,会得出不同的发展逻辑,而这些研究深入发展的逻辑不是教育技术学研究问题本身发展的逻辑,其实是外界“技术”应用兴衰变化的逻辑。这也是为什么教育技术学发展至今没有形成一个大家公认的理论体系的重要原因。
3.不利于形成实践规范
教育技术学实践方法论是教育技术学实践方法的元方法,是一个程序化的过程,当方法论进入人的观念领域成为指导实践活动的观念时,就具有了实践规范的功能和意义。因此,它是形成教育技术学实践规范的前提。而实践规范的功能是使实践活动以一定的方式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并且自觉和有效地趋向一定的目的,从而实现对于人的实践活动的导向、激励、约束、调节、控制等。[11]
以技术应用为导向的教育技术学实践还存在另外一个缺点就是不能形成一个统一的共教育技术学从业者借鉴的实践规范。这就导致教育技术学领域的从业者面对一向具体的工作时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入手,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只能是根据经验或者生搬硬套自己见过的应用方式或者别人实践过的方式。要从教育技术学实践中反思总结形成自己的理论,构建教育技术学理论体系,首先要形成一套能够为教育技术学从业者所共同遵从的实践规范。实践规范为教育技术学实践者从事的实践活动提供依据、尺度和标准,规范方法论的使用,促进实践活动的发展。
三、问题在科学研究和实践中的价值
“问题”是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概念或范畴。科学家和哲学家历来也非常重视“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科学的历史启示我们,科学研究不但“始于”问题,而且正是“问题”推动研究,问题的不断深入引导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12]
“问题”对科学研究如此重要,但是对实践有何作用?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什么是“问题”。关于问题的界定我国学者林定夷做了一个定义:某个给定的智能活动过程的当前状态与智能主体所要求的目标状态之间的差距。从问题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到,当我们谈到“问题”时,总是预设了智能主体的某种目标。任何实践活动都具有目的性,正如康德所说:“并非每种活动都叫做实践,而是只有其目的的实现被设想为某种普遍规划过程的原则之后果的,才叫做实践”,而实践目标是实践目的的进一步的具体化表述。[13][14]当我们在实践过程中设定了目标无形中也就产生了“问题”,因此,对“问题”的解决是引导实践向目标迈进的动力。教育技术学实践活动也是具有目的性的,那么教育技术学实践活动也就成了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这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是教育技术学理论发现的主要源泉。
四、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技术学实践方法论
教育技术学实践过程是一个“问题解决”过程,因此在教育技术学实践中我们首先应该找到“问题”。教育技术学中“问题”的产生是由教育技术学实践的目的性决定的,实践目标是实践目的进一步的具体化表述。所以,我们先要明确教育技术学实践的目标。
目前普遍认为教育技术学实践目标是实现教学优化。[15][16]教育技术学的实践活动怎样才能实现教学优化?从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范围我们可以看出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相关要素进行改变,达到教学结构的改变,最终实现教学优化的功能。[17]也就是说信息技术在这些领域的应用是实现教学优化目标的途径,而在这些领域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就是教育技术学实践的过程和内容,那么信息技术在这些领域应用之前的现状与我们期望要达到的状态就形成了我们教育技术学实践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教育技术学实践目标找到了教育技术学实践“问题”,而教育技术学实践过程则是依据一定的原理或知识,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通过实施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这就形成了“确定目标→形成问题→确定方案(选择技术)→解决问题(应用技术)→反馈评价(对技术选择和应用过程的评价)”的问题解决的逻辑过程。这种问题解决的实践逻辑过程避免了之前“技术应用→发现问题→探索研究”这种技术应用为导向的实践中盲目的技术应用。“确定目标→形成问题→确定方案(选择技术)→解决问题(应用技术)→反馈评价(对技术选择和应用过程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教育技术学的作用,不然教育技术学实践也只是成了技术的简单更替尝试的过程,失去教育技术学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技术学实践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总是选择性的、有目的性的,因此在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不断的总结和反思,就会逐渐形成解决某一教学问题需要的理论而不是获得某一特定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经验。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技术学实践,强调教育技术学实践是一个问题解决过程。问题解决不仅是一个复杂的行为过程,也是一个系统过程。系统科学家霍尔从系统的角度提出了问题解决的三维模型,他把问题解决的过程从知识维度、时间维度、逻辑维度分别做了划分,以霍尔的问题解决三维模型为依据,我们提出了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技术学实践方法论的三维模型结构,如图所示。
1.逻辑维度
逻辑维度就是形成实践活动的规范流程,前面对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技术学实践的分析是从问题解决步骤维度,即逻辑维度对其分析的。在这个维度可以把教育技术学实践过程做一划分,划分为确定目标、形成问题、确定方案、解决问题、反馈评价五个阶段。明确目标主要是思考我们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要达到一个什么效果,形成问题则是根据要达到的效果分析存在的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方案则是根据存在的问题运用相关理论知识选择恰当的技术并形成技术应用的方式方法,即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解决问题是把形成的问题解决方案实施的过程,也就是把选择恰当的技术应用于实践解决问题的过程;反馈评价主要是反思在解决问题时选择和应用的技术是不是恰当,应用效果如何等。
2.时间维度
时间维度则是实际的实践过程阶段划分,从教育技术学实践过程的时间维度看,任何一个教育技术学问题形成和解决都离不开分析过程,明确了问题后就要对问题解决方案进行设计开发然后应用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并且在每个问题解决过程中离不开管理和反思总结的过程,即管理和评价过程,时间维度的评价是一个总结性评价,而逻辑维度的反馈评价主要是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因此,从教育技术学实践的时间维度我们还是可以把它划分为分析、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五个阶段。
3.知识维度
知识维度则是在实践过程和实践规范的各个步骤中需要用到的知识。教育技术学实践是教育技术学理论的综合应用,从知识维度看,教育技术学实践离不开教育技术学理论知识,无论是在信息技术的设计开发阶段还是利用阶段到最后的管理评价阶段都需要教育技术学理论知识的指导。
教育技术学实践主要解决的是教育教学问题,而教育教学问题往往是一些复杂的问题,对复杂的教育技术学问题,人们可以借助于系统工程的方法,还可以通过定义系统和子系统的方法来定义问题和问题解决空间。作者认为:无论是简单的教育技术学实践问题还是复杂的教育技术学实践问题,都可以按以问题为导向的实践方法论来统一和规范我们的实践活动。
五、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技术学实践的特点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技术学实践与技术应用导向的教育技术学实践相比较具有以下的特点:
1.把教育技术学实践从比较强调“媒体技术”转移到用适合的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上来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技术学实践强调以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解决为出发点,选择性的、有目的性的使用技术,对技术进行设计利用,从而摆脱了实践中随着技术发展盲目的崇拜和利用新技术的现象。
2.利于形成实践规范,实现教育技术学实践效益最大化
实践规范产生于实践活动及其过程,实践目的是生成实践规范的直接观念原因。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技术学实践形成了“确定目标→形成问题→确定方案→解决问题→反馈评价”的问题解决的逻辑过程。这种问题解决的实践逻辑过程不仅避免了技术应用为导向的实践中盲目的技术应用,而且有利于形成教育技术学实践活动规范。实践规范有利于促进人类实践活动进一步标准化、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和效益最大化。教育技术学实践活动规范的形成有利于促进教育技术学实践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效益最大化。
3.有利于促进教育技术学理论的发展
技术应用导向的教育技术学实践通常会导致我们忽视所用技术与具体场景的对话,更注重技术本身而忽视了学习或教学。因为现代技术是对于效率极其推崇的一种思维逻辑,对效率的极其推崇会导致一个后果,既手段本身成了目的。[18]而以问题为导向的实践方法论注重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形成关于教学问题解决方面的理论基础,以及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如何使用和改造信息技术方面的理论沉淀。
六、总结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作者认为教育技术学实践是问题(或目标)导向的,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技术学实践更多的是关注需要解决具体教育教学问题时选择性的、恰当的使用技术,并且设计和开发出适合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和技术产品。以问题为导向的实践方法论指导实践,利于把教育技术学实践从比较强调“媒体技术”转移到用适合的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上来,而且还利于形成实践规范,促进教育技术学实践活动进一步标准化、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和效益最大化。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技术学实践方法论还可以促进教育技术学知识的产生,通过长期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形成信息技术应用于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理论。
参考文献:
[1]王运武.教育技术工作者角色的历史变迁——兼论新时期的历史使命[J].现代教育技术,2005(5).
[2]尹俊华,庄榕霞,戴正南.教育技术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朱鄂桂,赵呈领.教育技术实践的方法论体系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08(8):47-50.
[4]刘美凤.论教育技术学的知识来源[J].开放教育研究,2004(4).
[5]张刚要,李建中.回到教育技术实践本身:一种现象学解读[J].电化教育研,2011(12):20-24.
[6]刘和海.论多元视角下的教育技术学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1(11):23-27.
[7]杨开城.对我国教育技术研究领域发展现状的反思[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4): 39-44.
[8]任友群.理论 实践 方法———21 世纪第二个 10 年中国教育技术研究的趋势展望[J].电化教育研究,2010(9):29-33.
[9]转引任友群.理论 实践 方法———21 世纪第二个 10 年中国教育技术研究的趋势展望[J].电化教育研究,2010(9):29-33.
[10]王美,任友群.转引对中国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的再思考:方法、实践与理论[J].中国电化教育,2011(4):1-7.
[11]夏建国.实践规范论[D].武汉:武汉大学,2004:161.
[12]林定夷.科学哲学:以问题为导向的科学方法论导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13]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164.
[14]张影. 教育技术实践目标设定存在的问题分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2:12.
[15]南国农.教育技术理论体系的重构:路线图[J].现代教育技术,2010(4):5-7.
[16]南国农.信息化教育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9(8):5-9.
[17]杨彦栋,欧阳明.从教育技术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看其研究对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4):1-4.
[18]吴国盛.技术哲学讲演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6):362.
.(编辑:杨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