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工回流的意义、影响因素、现状与助推政策

    彭愉 邵芬芬

    [提 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是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保障,而促进农民工回流返乡具有重要直接的现实意义。基于经济社会学的视角,对驱使农民工回流的“推—拉”、社会结构及网络关系等因素,回流农民工正负两方面的特性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从吸引农民工回流的环境,化解回流农民工中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因素及充分发挥积极作用等两个方面提出了促使农民工回流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农民工;返乡;吸引政策;乡村振兴

    [作者简介]彭 愉(2002—),女,南昌第三中学;邵芬芬(1993—),女,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劳动经济学。(江西南昌 330013)

    近几年来农民工回流呈上升趋势,从理论和现实看,回流农民工最容易培养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具有现代性的“三农”工作队伍。然而,由于现实的复杂性和个人方面等原因,农民工回流呈现出不稳定的态势,对乡村建设不能发挥应有的促进作用。那么,如何使乡村对农民工回流更具吸引力,这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显得十分重要。

    一、农民工回流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这一道路,十九大报告在此基础进一步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籍以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农民工回流返乡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带来了人力、财力及其新的观念,充分发挥回流返乡农民工的积极作用对于加速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工回流被赋予了全新的涵义。[1]首先,农民工回流对农业农村发展有着更积极意义。虽然外出务工不仅能增加农民工收入,解决耕地资源的紧张问题,对缓解农村人口膨胀也有积极影响。然而,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不少乡村经济的发展由乡村的“3860”人员支撑,对农村经济和新农村建设造成了很大障碍,使得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红利快速消失。农民工的回流不仅重新为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人力资本,也给农村带来了先进的技术、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新的人口红利可能在乡村发展中重现。李郇、殷江滨认为,回流劳动力(农民工)会带来一定的人力资本积累,对回流地方的行业布局和空间分布产生影响,为小城镇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比如人口动力、服务业动力、社会保障需求等。[2]其次,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内容——新型城镇化建设,农民工回流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发展提供人力、技术等保障。一直以来,我国学者对城市化走向持有不同的意见。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大城市的资源承载能力有限,应走都市圈、大城市和小城镇共同发展、和谐共存的道路,因此新型城镇化是必由之路。新型城镇化重要的是人口城(镇)市化,而农民工回流并定居是重要方面。郭力认为,中小城市要想以劳动力回流支持城镇化进程,必须将自身的劳动力数量优势转变为人力资本质量优势,从更长远的角度,驱动城镇化的发展。[3]由此可见,农民工回流对促进地区协调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有着较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影响农民工回流的因素

    (一)东部地区生存压力的增大推动农民工回流

    从2004年的“用工荒”开始,东部和西部地区的收入差距由90年代的不断加深到本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开始有所收敛,特别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得东部地区出口导向型企业不断缩减,致使农民工在东部地区的失业率上升。同时,伴随着工作机会的减少,物价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保障的缺失,使得农民工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增加。受学历、技能、资金等影响,大部分流入的农民工进入了非正规的劳动力市场,从事低端的生产活动,出现了城市居民与流动人口的阶层分化,使得农民工对当地的亲切感、认同感较低。De Haas(2011)等通过欧盟关于非洲移民在意大利和西班牙的调查数据,发现社会融入度的高低与移民的回流意愿呈负相关。

    除经济因素外,社会环境对推动农民工回流也有较大的影响。有统计显示,2016年外出农民工日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所占的比重达37.3%,周工作超过44小时的比重占到84.4%。外出农民工约有64.9%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比2015年提升1.1%,而签订劳动合同中的大多数也是短期合同,劳动者没有合同权益保障。在业余时间的人际交往方面,农民工的交往对象中,老乡占35.2%,当地朋友占24.3%,同事占22.2%,三者加起来达到了80%,交往方式的单一也使得他们的文娱体育活动比较少,大部分业余时间都是看电视、上网、休息。除了劳动者的各项权益没有保障之外,与当地的融合度较低、过于单一的人际交往和娱乐方式都促使了农民工的回流。杜旻调查得出,流动人口中仅有26%的人時常与当地人进行交往,而东部地区调查显示,50%左右的人表示未参加任何社会活动[4]。

    (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吸引农民工回流——中部地区产业后发优势明显

    首先,区位特点。中部地区作为连接东西部地区的桥梁,经济发展迅猛,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容易在较短的时间出效果。加快产业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由于中部地区特殊的区位优势,加快了承接产业梯度转移进程的速度,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就业机会不断增加。相比东部地区来说,中部地区既能减少迁移成本,又能得到理想的工作,对农民工更具有吸引力。

    其次,中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武汉、郑州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中部地区的铁路拥有量是全国46%,京九、京广线贯穿南北。以铁路、公路、水运、航空、信息五位一体的交通枢纽网络早已建成。与西部地区相比,中部地区之所以成为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首选,不仅因为位置与东部地区相毗邻,而且在交通上,有重要的枢纽相连接。除此之外,就近产业转移不仅能减少迁移成本,而且有利于与先进地区的经验技术结合,能使得企业在低成本下达到利益最大化。因为西部地区较远,所以中部地区在此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

    再次,中部地区有着良好的产业优势,不仅有农业基础,而且有较好的工业优势。山西的煤炭、河南的食品加工业、湖北的钢铁、安徽的汽车产业、江西的特色冶金、LED的产业发展各有特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奠定了产业基础。

    最后,人力资本也为产业承接提供了动力。自古以来,中部地区作为重要的人口聚居地吸引无数人的青睐。中部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不仅拥有过硬的教学质量,而且学校数量远高于西部地区,使得中部地区人口素质有了内在提升;中部地区有河南等人口大省,每年的劳务输出居高不下,伴随着大量的农民工的回流,他们从东部地区带来了资金、技术等优势,使得中部地区的人口素质有了外在提升;人力资源的内部和外部作用相结合,使得中部地区在产业承接中相较于西部具有明显的优势。

    (三)家庭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家庭禀赋的需求也影响和吸引农民工回流的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农民工外出务工,不仅需要承担巨大的物质成本,还需要承担心理成本、家庭成本等。调查显示,由于农村人口的迁移,使得留守人口的主体发生了变化,农业生产活动的主体则变成了妇女、老人和儿童,中部地区“空心村”等现象频发。主体劳动力的流出,使得土地撂荒的现象日益严重,农业的规模化生产难以实现。在土地资源利用率低的状况下,经营土地的收入也在丧失。

    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现象的出现也是青壮年劳动力流出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张宗益等(2007)对重庆农户的深入研究得出,因照顾孩子而回流的外出务工者达63%,因赡养老人而回流的外出务工者达44.44%。[5]范兴华等(2009)则将农村儿童分成五个类别,通过对儿童适应性的调查研究发现,一般儿童得分最高,双留守儿童得分最低。[6]此外,由2015年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指出,2015年,空巢老人的数量已达到老年人总数的50%,留守老人的数量占农村老人总数的23.3%。由2013年全国妇联的调查发现,占农村儿童37.7%的留守儿童数量已有6102.55万,河南、安徽等外出务工输出大省为主要分布地区。当前,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问题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综合比较,这些因农民外出务工对家庭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甚至超过了外出务工所带来的收益,吸引了一些部分农民工回流。

    三、中部地区回流农民工的状况

    大量的农民工回流使得中部地区的劳动力数量增加,并且为中部地区的发展带来了资金、技术,为本地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但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本地农民工数量不断增加,超过外出农民工增速

    目前,农民工外出打工的数量虽然仍在上涨,但是其增速却在下降。2011-2016年,外出农民工增速分别是:3.4%,3.0%,1.7%,1.3%,0.4%,0.3%;本地农民工增速分别是:5.9%,5.4%,3.6%,2.8%,2.7%,3.4%。本地农民工的增速在2011-2015年中有所回落,但是在2016年开始上升,并且本地农民工增长的速度高于不断回落的外出农民工增长的速度。对于不同地区来说,农民工省外务工的比例也有所下降。中部地区外出农民工跨省流动所占比例从2011年的67.2%,下降到2016年的62%,而省内流动所占比例则相应地从2011年的32.8%,上升到2016年的38%。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从全国来说,还是分地区来看,农民工回流的进程都在加快,“就业本地化”趋势更加明显。

    (二)回流农民工的就业状况不甚理想

    虽然中部地区有着大量的劳动力缺口,但是农民工回流后,多处在低端产业就业,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虽然中部地区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所占比例逐年上升,从2014年的42.9%上升到2016年的46.7%,但是第三产业人群多数从事的是批发和零售业、修理和居民服务等行业,极少从事高端技术行业。由于中部地区承接的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技术和知识的要求较低。所以劳动力从事制造业、加工业等流水线产业的人较多。

    除就业之外,劳动者的创业也是学者探讨的话题。王西玉通过对9省13县的农民工回乡的调查,发现农民工回乡的就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有四成以上从事非农业劳动。其中,大部分是通过创业进行的。除了进行创业、就业,还有部分人从事的是工资性就业。由Wang等基于CGSS数据发现,未外出劳动力从事此产业人数占比远低于回流劳动力从事此产业的人数比例。而且,女性就近就业的比例明显增多。这样既能照顾家人,也能同时保证有效的收入来源。农民工的回流为中部地区的产业发展积聚了大量的劳动力,同时也带来了有效的资金、技术、经验。有效的农民工回流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城市和乡村注入活力。

    虽然农民工的有效回流会促进當地经济的发展。但是回流农民工多数集中在低素质劳动力人群,有的人没有技能,也没有带来新的技术和生产方式等,只能从事低端产业,回流对当地不仅没有积极作用,反而会增加当地的就业压力。而拥有人力资本的高素质人群则更倾向于留在东部地区,得到较好的发展。由于农民工回流从事多是低端产业的人群,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部地区的发展。因为中部地区的长期发展不仅需要化解回流农民工的就业压力,也需要高端的技术人才,因此如何解决回流农民工的就业,吸引和留住本地高素质人才的流动,也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回流农民工本地生活的社会适应性不够

    在中部地区,以农民工为主的回流劳动力,他们对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是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内容)的影响及其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目前他们也是回流农民工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年龄结构多是45-60岁,虽然离土不离乡,可是长期的打工生活,使得他们几乎脱离当地的生活,回流后的适应性较差,很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也很少参加社区活动等。由于回流劳动者数量多,且素质低,一部分难以找到工作,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甚至影响流入地的社会稳定。[7]所以,合理处理并解决回流农民工的安置,增强其社会适应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虽然农民工回流返乡的人数不断增长,但是回流的农民工中,占比较高的是年龄较大的低素质劳动力,青壮年劳动力的回流并不明显。由于回流农民工不仅生活质量没有明显提高,社会保障方面的缺失也很严重。虽然政府对回流农民工回乡创业等给予支持,但是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回流返乡后工作仍无法保障。[8]同时,由于经济缺乏支持,使得农民工回流是不稳定的,因而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作用难以发挥。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是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保障,回流农民工不仅具备上述三个要素,而且具有一定的现代性,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如何吸引农民工返乡以及发挥他们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创造条件,吸引农民工回流返乡

    1.提供必要的、优质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促使农民工回流的基础性工作就是提供令人满意和实用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根据农民最关心的两个问题即土地权利和社会保障,为此,政府一是要稳步推进并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权和使用权的市场化流转工作,使得农民有关土地的各项权利的行使得到充分保障,特别是土地财产权利的实现。二是要加强农民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对农民居住社区的建设,要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优化社区公共服务,对改善社区基本医疗卫生条件和卫生服务尤为关注,致力于形成各类基础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管理规范的服务体系。[9]

    2.扎实促进新型城镇建设(特色城镇建设),提升城镇吸纳回流农民工的能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此,新型城镇化对于促进农民工回流发挥以下几方面功能:一是打破二元户籍制度的制约是促使农民市民化最有效的途径;二是城市产业梯度转移的承接点,解决就业问题;三是城乡生活环境、公共服务的衔接点。90年代劳动力“孔雀东南飞”现象的存在,除了经济原因,还有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无法满足当地群众的发展。近些年来,由于“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的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当地政府的重视,中部地区的中小城市在其大力支持下,正在迅猛发展。从2006年至2011年,中部地区的城镇化率逐步提高,从39%提升到46.3%。国家发改委提出,中部地区的城镇化率要在2020年提高至58%。汪弘、崔开昌通过1981至2009年的就业数据分析得出,就业增长率与城镇化水平之间有着长期的相关均衡关系,城镇化率每提高1%的水平,就业人口就增加1.267%。[10]当前,中部地区总体的城镇化水平偏低,发展也不均衡,中小城镇发展较为缓慢,与工业化协调度较低,导致不能为回流农民提供更多的保障。所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吸引劳动力回流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加大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此来带动劳动力回流。

    以上两个方面的工作实际上起到了“筑巢引凤”的作用,另外,辅之于以下相关措施更能加速农民工回流的进程和规模。

    3.对回流的农民工给予适当补贴。农民工由于在东部地区就业机会减少,生存压力增大,使得回流成为他们的一个选择,但是目前每年外出务工人数依然在上涨。针对这一现状,政府可以通过对回流农民工给予适应政策性补贴,一是留住已返乡的农民,而且通过制度效应可以进一步更多地吸引农民工回流返乡。

    4.利用互联网搭建就业信息平台。由于回流的农民工多数是技术水平不高,从事在底层的务工人员。所以除了收入补贴之外,通过构建网上平台,让外出农民工在未返乡就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找到合适的承接工作。这样,农民工有回流后的直接保障,能够有效地吸引劳动力回流。

    (二)制度创新,充分发挥回流农民工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1.建立发挥回流农民工长效作用的机制。回流农民工大部分是低素质的劳动力,从事的是低端产业。中部地区承接数量较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回流农民工暂时适应了其发展,但在工业化发展的中后期阶段,资本、技术替代劳动的趋势将日益明显。在这一进程中,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回流农民工这一宝贵人力资源的作用。发挥农民工的作用分两种情况:一是如何留住本地的高素质人才。对于高素质人才,企业可以通过加薪、提供更好的晋升机会、学习机会、增加社会福利等方式留住人才。二是提升低素质农民工的技术技能水平。对于低素质农民工,中部地区要充分发挥本区域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相对发达的优势,构建政校联合培训机制,政府相关部门自身(技术技能性較强的部门)可以组织进行培训,企业通过特殊培训等方式,不仅可以增加低素质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投资,而且在本地的培训就业可以减少劳动力的流动,提升他们对本地的依赖程度,留住劳动力。

    2.加大产业承接的力度,提供足量的就业机会。王利伟等认为吸引劳动力回流的关键因素是教育水平、就业机会和医疗水平。中部地区正在承接东部地区相关产业,多是以劳动密集产业为主。但是由于城镇基础设施和产业承载力相对较弱,特别是中部地区的中小城镇,各方面设施都比较落后,制约了为劳动力提供更多岗位的机会。现阶段,由于国家“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使得城乡的联系日益加强。目前,劳动力多在产业集群处,城镇边缘就业,使得劳动力由农村流向城市的单向流动,变成了城乡之间的双向流动,由此也促进了产业发展,拓宽了就地转移人口的就业空间,使得这种双向流动变得更加自由,为农民工衍生更多的就业机会。

    3.合理规划和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内容。对此,一是要构建创业服务机制,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创业服务。推进联合审批和“一站式”服务机制,开辟创业绿色通道,降低审批门槛。二是要加强信息引导,强化公共服务,规范收费行为,营造良好的农民工回流投资环境。三是要积极开展创业援助。立足于地级市层面,设立农民工创业孵化中心,降低准入条件,建立创业基金,为农民工创业者与国有企业建立恰当的联系,加强创业者与政府间的项目合作。四是要减免税费。对返乡创业农民工与个体经济户提高纳税起征点、降低税率,根据实际情况减免商户经营应纳税额。为此,政府应提供政策安排,为农民返乡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11]

    [参考文献]

    [1][9][11]彭新万,张凯.中部地区农民工回流趋势与政策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2017,(6).

    [2]李郇,殷江滨.劳动力回流:小城镇发展的新动力[J].城市规划学刊,2012,(2).

    [3]]郭力.劳动力回流、产业内迁与人力资本驱动型城镇化[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6,(9).

    [4]杜旻.我国流动人口的变化趋势、社会融合及其管理体制创新[J].改革,2013,(8).

    [5]张宗益,周勇,卢顺霞,陈义华.西部地区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动因及其对策[J].统计研究,2007,(12).

    [6]范兴华,方晓义,刘勤学,刘杨.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社会适应比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7]马红梅,金彦平.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农民工回流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2009,(3).

    [8]胡艳华.农村劳动力回流后的社会适应与社会保障现状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5).

    [10]汪泓,崔开昌.中国就业增长与城镇化水平关系的实证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2,(8).

    [责任编辑:黄贝如]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伤不起花儿与少年

    王巨川西安籍歌手许巍的歌声还在耳边传唱:妈妈坐在门前,哼着花儿与少年。虽已事隔多年,记得她泪水涟涟。那些幽暗的时光,那些坚持与慌张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