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焕发艺术的生命力
[摘 要]《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音乐教育的任务之一,是让学生在审美体验和音乐实践活动中激发兴趣爱好,培养表现、欣赏和创造音乐的能力。打击乐器集丰富的实践性和表现性成为新课标理念下丰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媒介。
[关键词]打击乐器;音乐教学;小学中年段
新课标提出音乐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表现、欣赏和创造音乐的能力。[1]由于我国城乡教育长期存在发展水平的差异,绝大多数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和能力都非常缺失。因此,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整合可行可用的教学资源则非常必要。对比之下,集易学易奏、形式多样等特点的打击乐器是最优资源之一。本文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小学中年级为切入点,结合笔者教学经验综合阐述打击乐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具体运用,让课堂焕发艺术的生命力。
一、打击乐器概述
打击乐器又称敲打乐器,是乐器家族中历史悠久、跨度广泛的族种。它通过摇动、摩擦等敲打乐器本身的方式来发出声音。打击乐器具有品种多样、易学易奏、合作性强等特点而受到师生喜爱,并被广泛应用于音乐课堂中。
二、小学中年段音乐教学中运用打击乐器具有优势性
小学中年级即三四年级。该年段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他们模仿性强,想象力丰富,对音乐有着浓厚兴趣,学习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一方面,他们能积极参与教师设计的音乐活动,不会出现低年级自控性差和高年级心理尴尬的局面;另一方面在完成活动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个人特性,使课程的美育功能得到有效体现。因此,在中年段音乐教学中加入打击乐器对于实现课程目标和发展学生潜力都具有很强的优势性。[2]
三、打击乐器让音乐教学焕发艺术的生命力
(一)打击乐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对于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关注和发展学生对于学科的兴趣爱好是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也是学生在音乐学习上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打击乐种类繁多,历史悠久,各类打击乐器经过不断研发改良,音响效果也更加丰富多样。如今,经过简化的打击乐器被广泛利用于音乐课堂中。学生们三两组合就能感受到与人合作的乐趣。中年段学生在亦玩亦动的过程中不但发挥了个性,还能形成音乐学习持久、浓厚的兴趣爱好。
(二)打击乐器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只有亲身参与听、唱、奏等过程才能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享受。教师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在平时的常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中年段学生有了较好的规则意识,也乐于参与各项教学活动。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巧用打击乐器调控课堂和组织教学,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在学生良好习惯的支撑下一气呵成。例如我常在组织教学时用木鱼等打击乐器敲出不同节奏,学生根据节奏的不同完成相应的课堂指令达到热身效果,而这一过程则需要学生先认真聆听教师敲出的节奏才能做出正确的反应,这就无形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从而为接下来环节的顺利进行做好了准备。
(三)打击乐器能丰富音乐课堂
音乐课程的内容涵盖了众多领域,每种形式都是音乐文化与要素的集中表达。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学生只有具备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要求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表达音乐。由于我国城乡教育长期存在发展水平的差异,大部分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能力非常缺失。[3]因此,教师在探索小学中年段音乐教学的有效途径中应多用打击乐器丰富音乐课堂。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尝试:
1.听——学会聆听,探索音响的奥秘。打击乐器音响丰富,要激发学生对“听”的乐趣,教师可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环节。例如我在每学习一种新的打击乐器时都会先把乐器藏起来并和学生做“猜一猜”的游戏,同时提问:“这种声音像什么?有什么特点?”诸多问题,使得学生在安静的聆听中探索了音响的奥秘,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2.看——观察乐器和演奏形式,加深了解。打击乐器外形迥异,“看”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乐器的形状和材质,结合听到的声音找出乐器特点,从而加深对乐器的了解和认识。如我在介绍木鱼给学生认识时就提问:“你觉得它看起来像什么?”答:“它看起来像一只张着大嘴的鱼。”我继续提问:“你看它是用什么做的呢?”学生摸了摸回答:“木头。”我顺势追问:“那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有学生便立马说出:“木鱼。”由此可见,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自己发现了乐器的特点,不但加深了对乐器的认识,更培养了细致认真的良好品格。
3.试——亲身参与,体验演奏的乐趣。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教师可以放手让他们亲身参与各类乐器的体验活动,这样既能释放学生的天性,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例如我常在每节课的过程中,根据学生上课的认真表现随机派发乐器给他们,并在后续的环节中让拿到乐器的同学参与到相应活动。学生们由于好奇心和表现欲的驱使必定会认真参与每一个教学环节,这样既保证了课堂纪律,又能讓每位学生亲身体验演奏的乐趣,可谓一举两得。
四、科学发挥打击乐器在中年段音乐教学的作用
(一)不同课型的音乐教学应活用打击乐器
1.歌唱教学:劳逸结合,调动氛围
唱歌课是音乐课程中最常见的一种课型,学生能自然、自信、有表情、有感情地歌唱是演唱教学的主要目标。由于小学中年段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还不强,在面对单纯的音乐内容时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我常将打击乐器加入学唱后的拓展环节,以小组比赛唱、对唱、轮唱等形式配合器乐进行表演。如此学生们不但做到了劳逸结合,还充分调动了课堂氛围,其后续参与热情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2.听赏教学:丰富形式,加深理解
音乐欣赏以一定的音乐为有效途径,以参与欣赏活动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照。教师进行听赏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会听”,即能理解作品。小学生通常因为生活经验的欠缺和认知水平的有限使得对作品的理解很难深入。为此教师应在把握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教学形式,助其获得对作品充分的审美认知。例如我在执教花城版三年级上册《杜鹃圆舞曲》时,我选取了该曲最富表现力的第三乐段“歌唱圆舞曲”进行拓展。该段旋律极富歌唱性又加入了竖笛、电子音乐等模仿杜鹃鸣叫,因此我让绝大多数学生围圈跳圆舞曲并每人手持小铃鼓在每小节第三拍时轻击鼓面,同时选出十名同学用弹舌的声音模仿杜鹃。铃鼓的轻快和弹舌的轻巧使得课堂氛围顿时活跃了起来,学生们也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对作品的理解。
3.创编教学(综合性艺术表演):鼓励创新,挖掘潜能
创作作为一个基础音乐教学的新领域,其挖掘潜能和升华育人功能的价值已获得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打击乐器作为基础音乐课堂创作、创编的主要工具将发挥巨大作用,如可以用打击乐器编配器乐成品进行直接表演,还可以自编节奏为某些特定的音乐场景增加氛围等。为更好地发挥打击乐器的创编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时应充分认识以下两点。(1)要充分了解各打击乐器的特性、音高、材质、音色等相关知识,以便全面分配;(2)在进行创编前让学生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如节奏型等,使各乐器间能科学有规律地组合。在以上基础上再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学生的自信心将明显增强,艺术潜必将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自制打击乐器,开发动手能力,充实教育装备
基础音乐阶段的每册教材中都穿插了对课堂乐器的认识和应用,但由于农村学校教学资源和教育装备所限,使得很多打击乐器无法做到人手一件。为此我认为还可以充分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制打击乐器,不但能探索音响和音乐世界,还能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实教育装备。比如在利用好学校现有的课堂打击乐器后,我就鼓励学生制作以下几种乐器:用纸箱、纸盒、筷子等制作鼓;用塑料瓶、罐子等装上豆子、米粒做成沙锤;用几个玻璃杯装上不同的水位变成音乐杯。诸如此类……
综上所述,打击乐器形式多样,功能丰富,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能给学生感受、表现、创造音乐的机会,更能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获得充分的审美体验,对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培育和个人潜能的发挥都有着重要作用。在小学基础教育的各个阶段,教师应积极探索、挖掘教材,深度解析课程标准,充分利用打击乐器等多种教学手段丰富音乐课堂,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让课堂焕发艺术的生命力!
注释:
[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S].
[2]《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2011版)[S].
[3]金 卉.巧妙利用打击乐器创建多彩课堂[J].现代阅读,2011(11):109.
[收稿日期]2019-10-17
[作者简介]潘园芳(1987— ),女,广州市狮岭镇新庄村新庄小学教师。(广州 510800)
(责任编辑:张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