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武戏研究
张凯
【摘 要】在京剧表演中,“打”是不可或缺的表演手段。京剧中的“打”是“假打”,不仅需要形成舞台化的打斗场面,还要对观众产生吸引力,因此,京剧表演艺术中,打斗是与舞蹈相结合的,并将生活中的格斗艺术化之后融入到京剧的舞台艺术表演中。京剧运用武打的形式,主要是为了渲染舞台氛围,刻画角色形象,最终目的是将京剧文化传承下来。本论文针对京剧的武戏展开研究。
【关键词】京剧;武戏;表演;以文为主;以武为辅
中图分类号:J8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5-0041-02
中国的京剧已成为东方文化中最独特的一部分。作为中国的国粹,京剧中的武戏是极讲究舞台表演艺术的,特别是京剧演员形体的塑造,对武斗场面具有渲染的作用。鉴于京剧表演讲究文武并重,在研究武斗的同时,还要从文化环境的角度进行研究,以确保中国京剧得以传承和发展。
一、京剧武戏之侠文化影响
京剧武戏受我国古代侠文化的影响颇多。“侠”并不是社会团体,也不是某种社会行为,而是坚持某种信念的一些人,或者是对社会关系所持有的态度。“侠”的特点是:对所作出的承诺一定会履行、对人讲义气、将生死置之度外。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人难免会遇到危急情况,加之社会上总是会出现不公正的事情,一些仗义之人就会出现,他们被称为“侠客”[1]。司马迁对这类侠客非常推崇,并将这部分社会群体列入《史记》之中,这种做法也起到了宣传教育的效用,使得民间群众对行侠仗义之人都非常推崇,而且还将“侠”、“义”作为评价英雄的标准。
二、以文为主,以武为辅的剧目
以文为主、以武为辅的剧目,其特点是文武兼备、文中带武,主要是老生戏和青衣花衫戏所占的比例较高,例如《杨门女将》《穆柯寨》属于青衣花衫戏,《战太平》属于老生戏。演员在京剧表演中以演唱为主,武打在戏剧表演中发挥着辅助作用。这些京剧原本是文戏,将武斗融入其中,就形成了“文武并重”的剧目,即便在戏剧表演中有武斗的局面,也只是功架摆样儿;即便是对打,套路也比较简单,多以枪战为主。
三、京剧武戏表演的技巧
武打在京剧武戏的表演中是较为常见的,包括两个人对打、一个人和几个人打、众人对打,要想在打的过程中获得舞台效果,就要从基础的套路学起,当基础打好后,才能够由浅入深地学习。京剧武戏表演包括徒手对打和手持器械对打。
(一)徒手对打
徒手对打又被称为“手把子”。在练习的过程中,要练习五套基本的动作,即猴摘帽、双拍腿、赶三拳、接鼻子和魁星提斗。当基础打好之后,就可以根据戏剧内容学习其他的打斗技术,包括拳头子、斗虎扯、罗汉拳、十二腿、大六击、小五锤、金刚头子、上巴掌、大红拳和单鞭等等。在京剧武戏中,徒手对打是较为普遍的,多为一开始就徒手对打,也有持兵器对打的,将兵器打掉之后,就变成了徒手对打。由于剧目不同,徒手把子也会有所不同,舞台风格也各异[2]。
(二)器械对打
在京戏武戏中,对打所持有的兵器很多,包括短兵器、长兵器、暗器。演员手持兵器在舞台上进行对打表演,即为器械对打,一些器械并不参与对打,而仅仅是作为“仪仗”之用。京剧武戏中持有兵器对打要按照套路进行,包括长兵器与短兵器的对打、长兵器与长兵器的对打、短兵器与短兵器的对打。对于初学者而言,要先将基础训练完成之后,才能够进行器械对打的训练。以刀与枪的对打为例,分为单刀对单刀、单枪对单枪、单刀对单枪、双刀对单枪。
四、京剧武戏编排中的艺术规律
(一)京剧武戏编排要合理运用技巧
京剧武戏编排要合理地运用技巧,比如:《挑滑车》中的高宠,在挑车压马的表演中,需要翻“倒吃虎”,这对于舞台演员而言是非常不易的。此时,骑在大马上的人需要从马上翻下来,落在地上翻筋斗,有的演员会根据自己的条件,修改和增加很多的技巧动作,可是剧情中并不需要这样的情形,这就说明对剧情的安排缺乏合理性。因此,在编排京剧武戏的时候,要确保剧情的安排合情合理[3]。再比如:《白毛女》中,大春救过喜儿,在这一场戏中,有“走边”的动作,用于表达侦察探索的情形,同时还需要快速地离开危险之地,因此,还要运用“飞脚”。舞台表演中,每一个动作都表达着不同的情感。上述的表演动作与京剧的剧情都是吻合的。可见,要使剧情通过表演技巧发挥出来,需要在京剧武戏表演中对各种技巧合理运用,且在舞台上表达自然。
(二)京剧武戏中的武打情绪
在京剧武戏中,武打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用以塑造舞台战场的情境。在舞台上表演打斗的动作,不仅需要演员用心,还需要表演动人,才能够使京剧表演更为传神,从而引发观众的共鸣。京剧武戏演员在打斗的过程中,要使表演更为传神,就要运用真实的表情[4]。要想表情的表达到位,就需要演员针对京剧打斗的场面进行详细的思考,并将自己的心理态度外化为舞台表演,使得京剧的打斗表演更为传神,给观众以真实感。这就意味着京剧演员在表演中不可过于追求舞台形式,而要以饱满的姿态将自己对京剧内容的真实理解表演出来。
京剧舞台上的武戏并不局限于武斗,还包含着舞蹈的成分。因此,武戏表演要将武斗与舞蹈相结合,如果仅仅关注武斗,而没有发挥舞蹈的效果,就使得武斗的动作缺乏舞台艺术的美感,正所谓武斗看起来动作要狠,而下手要轻,这样才能够使京剧武戏更具有艺术表现力。
(三)京剧武戏中的武打布局
京剧武戏中要注重武打布局,演员武斗中要注重气力的使用。文戏讲究唱腔,以演唱提高京剧的艺术魅力;武戏则要靠打,要做到动作逼真而力气用得恰到好处。比如:《挑滑车》属于重武戏,如果在武斗的过程中演员没有把握好力气,就会导致被打的角色受伤。这就需要做好武打表演场景的布局,布局要讲究章法,即便是表演进入尾声,也会不失武斗的艺术效果。当然,如果让打斗充斥着整个剧目,虽会让观众感到舞台的热闹,但是,这种表演显然是令人无法接受的。
五、以文为主、以武为辅的剧目评析
一些京剧武戏在舞台表演中做到了“武戏文唱”,京剧的传统戏《南阳关》就是以文为主、以武为辅的剧目。《南阳关》是老生戏,在表演中要文武并重,以演唱和念词为主,有属于自己的核心唱段,武斗则起辅助作用。如果要训练戏曲的发音和吐字,选择这样的京剧剧本是非常合适的。在京剧表演逐渐呈现滑坡态势的时代,老生京剧演员注重唱腔,而对“念”和“做”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加之一些武生演员虽然拥有先天的好嗓子,但是没有唱老生的基础,便自称为文武老生[5]。事实上,只要听一听这些演员的唱腔,就可以清楚他们是没有京剧演唱功底的,包括咬字、气息的运用以及演唱劲头等方面的技术水平都比较差,使得演唱效果不佳,难以对观众产生吸引力。这就需要从教育的角度出发,该专业的教师要不断地深造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随着教师自身京剧素养的提高,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使学生承担起京剧文化传承的责任。
六、总结
综上所述,京剧表演中的诸多武戏都是武斗与舞蹈的结合,还会将生活中的格斗形象艺术化,以使京剧武斗更具有舞台魅力。要探究戏曲中的武斗表演,就要对武斗与舞蹈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包括京剧武戏的文化缘来,介绍以文为主、以武为辅的剧目,分析京剧武斗中的角色表演技巧,总结出京剧武戏编排中的艺术规律,使京剧武戏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编.中国文化亮点通俗读本[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77—81.
[2]张银河.试析武术与京剧武戏文化[J].武魂,2013,(12):15—15.
[3]于西增,尤旭.武术套路对京剧武戏的影响与促进[J].四川戏剧,2014,(04):99—101.
[4]刘曾复著,娄悦编.刘曾复京剧文存[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3.210—216.
[5]傅谨.京剧历史文献汇.清代卷[M].江苏:凤凰文化出版社,2012.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