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突破口,让初三物理总复习具有高效性

孔凡刚
摘要:在初三物理总复习期间,让每一个学生成绩再上一个新台阶,这是老师,学生家长所盼望的,更是每一个学生所追求的.基于这方面原因,笔者参阅了进几年本学科同仁的文献,并结合自身成功的案例,汇集成面,为初三物理的复习提供些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概念; 误区; 规范
又一年初三总复习即将开始,在初三必考科目中,物理是仅次于数学不易得高分的科目.其内因;之前的学习是零散的、单一的 .现行物理教材按照“先现象后本质”、“先宏观后微观”、“先部分后整体”、“先特殊后一般”的结构形式编写的,这样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征,便于新课教学.可随着知识容量的增加,一些表象似乎相近的概念,让学生很难区分.外因:是课改后的教材看起来在减负,但配套的练习只增没减,加上大纲对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重视物理与生活、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的考题的出现,瞬间让学生晕头转向,感觉哪都不会了.学生乱了阵脚,但老师不能乱,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认知角度去思考,寻找突破的办法 .
1复习中的问题出现在以下几方面
11多数概念不清,靠死记硬背的学生比较多
物理概念多而且比较抽象,学生复习时不会结合具体的问题去联系所学的知识.如,在加热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时,即使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也较多,这是因为水的什么特性决定的.应该填“比热容”,而大多数学生认为是密度,也就是说他们对密度和比热容这两个概念的认识还不清楚.类似的还有反射与折射、压力与压强、功與功率、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等.
12遇到作图题乱画
如在光学作图时,不按规律,该运用反射定律或折射定律时,不画法线就做出了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有时运用的是平面镜成像特点,不需要画法线,偏偏又画蛇添足,而且虚实不分,光线上不带箭头.在力学作图时,首先是不按作图要求,要求只画重力却把所有的力都画上,要求画所有力时,却只画重力或浮力;其次是不考虑有没有施力物体只管画,如,从斜面上滑下来的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时的受力情况,大多学生都画了根本就不存在的推力或自认为有的牵引力.这是学生作图学习没有养成规范,造成作图的随意性.
13遇到计算,不会选择公式
部分学生学习物理还有一个困难就是公式越多越不会用,他们对于哪个字母表示哪个物理量都分不清楚,更别说应用了.如,计算浮力时常用的有四种方法、四个相关公式.学生遇到题时不会根据已知条件去选择合适的公式,只会胡乱地计算或判断,导致结果错误,以致遇到计算就害怕,无从下手.
14有时凭经验做题,审不清题意
学生在综合复习一段时间后,能做大量的题,有些重要题型会多次出现,课上也会多次强调,学生对这些题相对比较熟悉,再做时一看是熟题,就不看条件的变化,也不看得到结论的变化,仍按原来的答案去写.如,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与什么因素有关时,一般都是探究电热与电流、电阻、时间有关,但题意已变成探究电流产生的热与电压的关系时,而学生的结论也不知道改变,而且答错却还浑然不知,就是检查也很难检查出来.
15生活常识少,不会联系实际
物理有估算题,这就需要联系实际,知道某些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大致数值.如,计算一个中学生在跳绳时的平均功率,就应该知道中学生的大致体重、每次跳起的高度、跳绳所用的时间,而有些学生对这些一无所知,编出来的数值离实际相差较远.
16害怕实验,不知从何说起
多数学生平时做实验凑热闹,走马观花,总爱问老师下一步如何如何,实验时动了手,就不动脑,很多实验结论不是自己独立操作得出的结果,时间稍微久了,脑子一片空白;还有的认为,实验不算什么,到时自己就背,彻底歪曲实验的作用.
2针对学生出现的上述问题,我采用如下办法:
2.1对易混淆的概念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进行比较
对概念的物理意义﹑概念所研究的客观对象﹑概念的数学表达式等几个方面加以对比,从而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功和功率、功率和机械效率.功是机械运动中能量转化多少的量度;功率是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而机械效率是描述机械做功性能好坏的物理量,指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公式也不同,功W=FS;功率P=W/t,机械效率η=W有1W总×100%,从公式中也可看出功率与功和时间有关,机械效率与功也有关,与时间无关.数值和单位也不同,功的单位是焦耳;功率的单位是瓦或千瓦,数值可大可小;机械效率是一个比值,常用百分数表示,没有单位,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通过比较,学生做题时,就容易分清.
22画图时强调要有根据
尽管作图题在考试中只有4分,但如果不能按照要求做,还是比较容易失分的,因此必须按照要求,有根有据地画.如,画力学图时,首先要读懂要求,需画的是某一个力还是受的所有力,要什么画什么,不要多画也不要少画,一定要符合要求;其次要分析自己想画的力有没有施力物体,如果没有,就不能想当然地乱画.
23要引导学生总结所有公式
要求学生一定牢记公式中每个字母表示的物理量,单位及单位换算,同时帮助他们分析公式中的联系.比如,要求质量m,可从密度公式ρ=m/v中变形m=ρv求出,也可从重力公式G=mg中变形m=G/g求出,还可从热量公式Q吸=cm(t-t0)变形m=Q吸1c(t-t0),或Q=mq中变形m=Q/q,浮力公式中也有质量:F浮=G排=m排·g变形m排=F浮1g,其他物理量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来总结,并且背会这些公式,做题时注意根据已知条件选择适当的公式.
24要强调审题的重要性
对于审不清题意这个问题,只有多练多考,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而且每次测验都认真评讲,强调做题方法,让他们抓住各类题的关键.如,做实验探究题关键要知道实验目的,所有问题围绕实验目的展开,回答时也应围绕实验目的回答,不能盲目或凭经验.
25对于不会联系实际的问题,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
如家用电器的功率有多大,在所买电器的说明书上就可了解,然后问学生:“为什么家用电器上标的是电功率,而不是电功;家里一个月用了多少电,电费条上就很清楚,你会估算吗?”通过这些问题的解答,又进一步辨析了功和功率,还教会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常见数值的留意,如:一个人的步行速度;骑自行车时的速度;中学生的体重;课桌的高度;门的高度;常用电器的功率;工作时的电流等等.了解这些,对有些计算题就会有帮助的,如;求跳绳时的功率,就用到了中学生的重力.
26一轮复习后,有必要对部分知识细化
对初中物理按力,热,声,光,电,原子及原子核等顺序复习之后,还可对力学,电学分别穿针引线,力学的核心是“质量”知道质量,可以求重力,压力,浮力,物体吸收热量计算,还可以帮助理解惯性,动能,重力势能等电学的核心是;“电阻”导体有了电阻,才会发热,发光,电能的转化才突显出来,要让学生明确,小灯泡工作靠的就是电阻,初中电路中没有用电器,也就没有了电阻,电路就没有存在意义(含电动机的电路毕竟在初中不是常见的),至于电压,电流,都是围绕电阻在”演戏”. 这样的概括一针见血,能把初中力学、电学各自统一起来,通過这样的尝试在教学中收到很好的效果,一轮复习后,大部分学生成绩有所提高,复习效果.
27实验也有固定的模式
初中实验可分为演示、测量、探究、验证等类型测量性实验如;测速度、测密度、测滑轮组效率、测小灯泡电功率等,它们是在知道一定理论知识(公式) 前提下进行的.探究性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实验都有相同的模式,如;探究重力与质量关系、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物体吸热能力大小、欧姆定律、杠杆平衡条件等等即实验中只是一个量随另一个量变化、其它量不变;验证性实验如: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等.另外,电学中有一图多用,即验证欧姆定律电路图,在教材中多处用到,如果学生能由实物图画出电路图或由电路图能连接实物,初中电路实验题还怕什么.
28复习中善于用“减法”,尽量不用“加法”
现在初中孩子要学习的课程很多,压力也很大,如果再给他们强加一些只是追求记忆的东西,比如用上学时老师编的或自编的顺口溜让学生去理解知识,如:凸透镜成像规律,天平的操作过程等.尽管编的目的是借此帮助学生更快去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可弄不好,一部分学生只去记忆这顺口溜,无形间又增加了学生负担.在凸透镜成像规律中,有人用“敌进我退”形象说明“物进像退”这个关系,既恰当又简单.另外,教师授课要多用物理术语,少用甚至不用口头语,因为学生答题的规范养成是靠平时耳濡目染的.
复习中的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因为每个人的认知能力不同,经过长期的教学,作为教师的我们是否能对学生认识误区,最好积累欲判.只有把问题解决在平时,才能使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更牢固.千万不要搞题海战术,倘若认识上的问题不解决,做再多的题也是收效甚微.
相关文章!
  •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求解方法

    奚学[摘???要]分析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求解的基本方法,以帮助学生有效解决反比例函数解析式问题.[关键词]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图分类号

  • 地理课堂怎样营造愉快教学氛围

    彭凯群摘要:在课堂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趣味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学习,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

  • 质谱法测定水中溶解氙的含量及

    李军杰+刘汉彬 张佳+韩娟+金贵善+张建锋<br />
    <br />
    <br />
    <br />
    摘要 利用设计的一套水样中提取并分离Xe的装置,与稀有气体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