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媒体在突发暴力事件中的舆论引导作用
杜江茜
【摘 要】作为党和政府“喉舌”的党报,面对突发事件,扮演着发布权威消息、扼制假新闻、稳定秩序的主要角色。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云南日报》对昆明“3.01”严重暴力事件的报道,总结地方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经验和不足,以提高对类似事件的应对能力。
【关键词】地方媒体 突发暴力事件 舆论引导
一、研究方法
为更好理清云南地方党报报道昆明“3.01”事件的策略和经验,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
1、抽样时段
本研究抽取3月2日——3月9日的报纸作为分析范围。
(1)选择报纸。本研究选择《云南日报》作为研究对象,其主要情况如下:云南日报是中共云南省委机关报,创刊于1950年3月4日,日常发刊8—12版,是云南省发行量最大的党报,在云南具有一定影响力。
(2)确定分析单位。本研究的分析单位以“则”新闻为主,即以一篇新闻报道的开始直至结束为一则。如果一个大的标题下有多篇报道或者有多个主题并每个主题有一个小标题,以报道篇数和主题为判断依据。①。经过统计,《云南日报》从昆明“3.01”事件第二天即3月2日至3月9日,关于此次恐怖袭击事件报道共82则。
2、建立分析类目
(1)议题的生命周期。本议题以“报道时间”为单位。搜集一周之内(3月2日至3月9日)符合本研究的所有样本,观察《云南日报》对昆明“3.01”事件的报道的数量和主题变化。
(2)报道主题。报道主题指报道所涉及的内容,针对研究对象,本课题将报道主题具体分为:1.事件发生的现场情况;2.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情况;3.事件原因分析;4.救助情况;5.恢复情况;6.典型人物事迹;7.进行澄清、呼吁、表达信念;8.调查及制裁情况;9.国际态度;10.其他。
(3)报道立场。报道立场分为正面报道、负面报道和中立报道。其中,正面报道主要指政府、军警、各级领导采取的促进慰问工作的各种措施,各地党员、群众及宗教人士的努力等;中立报道主要是叙述事实和宣传政府的相关政策;反面报道是表示对施暴者的同情和担忧。
(4)报道方式。对于报道方式的研究将从“报道体裁”、“报道版面”、“图片运用”三方面抽样。“报道体裁”指报道的稿件形式,分为消息、通讯、评论、其它四个类目。“报道版面”指报告呈现的位置,分为头版、要闻版、国际国内版等。“图片运用”即统计报道中的配图情况。
二、研究发现
1、报道数量及日期分布
据统计,《云南日报》从3月2日至3月10日,关于昆明“3.01”事件的报道总量为82篇。其中,3月3日达到顶峰27篇,而3月4日、5日、6日的日均报道量达到14篇,3月7日开始减少,到3月8日、9日停止报道。可见,《云南日报》对于昆明“3.01”事件的报道经历了初发期、上升期、衰退期。初发期到上升期是事件刚发生,受到极大关注,此阶段报道数量不断增加,集中解答“发生什么”以及“现在怎么样”;而从上升期到衰落期,则是报道数量逐渐减少,一方面是该事件已得到处理而失去新闻价值,另一方面也是有新的新闻事件出现,议题被逐渐取代。在此阶段,主要报道后续善后报道。
2、报道主题
通过对《云南日报》3月2日至3月9日关于昆明“3.01”事件的报道进行统计,在总83篇报道中,对事件进行澄清、呼吁和表达信念所占数量最多,达到35篇,占报道总量的42.7%,这一内容的报道集中在3月2日到3月4日,事件的初发期和上升期;随着3月4日案件告破,事件从上升期转入衰落期,这时对伤亡人员的救助情况、典型人物和社会恢复情况的报道成为主要内容,分别有20篇、8篇和7篇。可以明显看出,在不同周期,《云南日报》的报道主题侧重有所不同。
3、报道来源
报道来源分为本报和其他媒体来源两个类别。统计《云南日报》对昆明“3.01”严重暴力恐怖事件的83篇报道,其中,本报来源有63篇,占报道总数的76%,其它来源19篇,且集中于转载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的消息。国家广电部曾明文规定:“对涉及民族宗教的重大问题特别是突发事件在宣传上要特别慎重,严格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宣传口径进行,切忌自作主张、擅自行事”②。因此,《云南日报》在对昆明“3.01”事件报道中涉及到事件定性、侦查以及中央指示的内容时,以新华社和人民日报为信源,但同时,也不放弃本地记者主动出击寻找新闻线索,对典型人物、救助情况、善后处理等内容的报道上,多采用的是本地信源。
4、报道立场
在《云南日报》的报道中,涉及到政府、军警、各级领导采取的促进慰问工作的各种措施,各地党员、群众还有宗教人士等的努力的正面报道有63篇,占报道总量的76%;叙述事实和宣传政府相关政策中立报道16篇;表示对施暴者的同情和担忧的反面报道0篇。根据统计结果,《云南日报》在对受众进行舆论引导时以正面报道为主,积极传达中央和政府对于此次恐怖袭击事件坚决予以追究的强硬态度,强调打击恐怖暴力活动,保护人民安全的坚定决心,并加强对善后处理工作及典型人物的报道,给受众信心和正能量。
5、报道体裁
报道体裁主要包括消息、通讯、评论、及其它报道方式。《云南日报》在对此次昆明“3.01”严重暴力恐怖事件的报道中,消息数量最多,达到了41篇;通讯28篇;评论5篇;其他8篇。虽然以消息为主,但不乏以通讯和评论完善和充实整个报道。
6、报道版面
在昆明“3.01”事件的报道初发期和上升期,《云南日报》相关报道的报道版面主要集中在头版和要闻版,共有37篇,占报道总量的44.5%,随着案件的侦破,事件从上升期进入衰落期,报道版面开始向国际版、国内版和特别报道转移。
7、图片运用
在总共82篇报道中,有19篇报道配有图片,共28张图片。从时间上看,主要集中在3月3日至3月6日,共有14篇配图报道,和文字的高峰期一致。
三、报道呈现的正面特征分析
1、充分发挥了党报的舆论引导作用
对比都市报刊,党报在重大突发性事件中的舆论引导作用尤为重要。在此次“3.01”昆明恐怖袭击事件中,《云南日报》反应迅速,3月1日晚发生袭击事件,3月2日头版就作出了反应,在头版共刊登6条相关的消息,《全力侦破案件,从严惩处,做好救治善后工作》、《孟建柱在昆明指导“3.01”事件处置工作》等4篇消息传达了政府对此次恐怖袭击事件坚决予以追究的强硬态度,评论《严惩暴恐犯罪,保障人民安全》强调对于打击恐怖暴力活动,保护人民安全的坚定决心,而《“3.01”是严重恐怖事件》则对该起事件的性质作出定论,认定是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一手策划组织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并通报了事件的伤亡人数、最新调查进展以及昆明火车站已恢复秩序。
同时,在对“3.01”昆明恐怖袭击事件的报道中,《云南日报》强调对政府、军警、各级领导的促进慰问工作,各地党员、群众还有宗教人士的努力等正面报道,一共63篇,占报道总数的76%。
此外,重视对少数民族的报道。在后续报道中,《云南日报》注意平衡报道对象,重视对少数民族的关注。在3月6日的《云南日报》要闻云南版,一连刊登了《民族和睦一家亲》、《团结互敬共发展》等4篇通讯,报道少数民族群众对暴力事件的谴责,对民族团结的拥护。既引导受众不要把对恐怖分子的敌视转移到所有少数民族群众身上,也传达民族和睦的正能量,起到了极佳的舆论引导作用。
2、报道尺度得当
在对暴力恐怖事件的报道中,媒体要注意过滤掉对暴力场景的过分描述。《云南日报》在对“3.01”昆明事件的报道中,没有还原事件现场的描述,回避对暴力过程的描写,对加害者与受害人的个人信息做了简单介绍,注意对伤亡者尤其是未成年人的隐私保护,对于尚未调查清楚的信息发布谨慎,保障了作为党报的信息权威性,也遵守了媒体道德标准。
3、唤醒民众关注,督促政府作出反应
《云南日报》在对“3.01”昆明恐怖袭击事件的报道中,用集中报道的方式进行议程设置,在唤醒民众对于此事广泛关注的同时,予以正面舆论引导,传达中央和政府坚决惩处的决心,还有对于伤亡者的安置工作。增多的报道量,也督促政府尽快破案,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事件的处理。在报道中,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工作部署达到35篇,占报道总量的42.7%,主要包括对事件的调查情况、呼吁和表达信念;关于伤员的救助和社会秩序恢复情况的报道共27篇,占32.5%的比重。此外还有具体落实到对公共场所安保措施的加强等内容,也都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对此次暴力恐怖事件的积极应对举措。
四、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缺少对事因的深层次分析
对于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除了要让受众“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对“3.01”昆明恐怖袭击事件的报道中,虽然《云南日报》没有渲染暴力过程,并对伤亡人数、救助情况进行了如实报道,但对犯罪原因缺少从社会根源的阐述和分析。同时,即使用了不同新闻源,但是对该事件都是一致的论调,缺少新闻背景及深层次分析,不但不利于受众全面了解事件,也使受众在相关信息获取不畅时,转向手机、网络等自媒体,客观上为谣言、传闻埋下种子。
2、后续报道的力度稍显不够
对于重大事件只报道新闻的发生是不够的。对有重大新闻价值和社会意义的新闻进行连载和跟踪报道造成规模效应,容易引起读者的关注,这时媒体起到了议程设置作用。对于“3.01”昆明事件的报道,《云南日报》集中在了3月2日至7日,因为是“两会”期间,加之3月8日的马航失联事件,3月7日之后就没有再涉及相关报道,后续报道的力度明显不够。
五、对地方媒体引导舆论的启示
1、要不断加强媒体的新闻软实力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传统媒体要想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抢夺舆论引导的话语权,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软实力。因此,地方媒体要想提高自身的舆论影响力,抢夺更高的话语权,就必须得学会如何更好地讲故事,不断增强自身的新闻软实力,特别是党报,需要挣脱窠臼,完善充实自身的报道。
2、强调议程设置与舆论引导作用
地方媒体需要加强自身议程设置和舆论引导作用。在坚持“舆论一律”的大前提下,按照新闻规律办事,改进报道方式,进一步加强在本地的舆论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①虞文俊、陈雨璇、黄萃,《党报与都市报对日本地震的驯化策略——基于对〈安徽日报〉与〈新安晚报〉的内容分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6)
②黄建文、张苏洲:《新闻工作手册》[M].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
(作者: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3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
责编:周蕾
三、报道呈现的正面特征分析
1、充分发挥了党报的舆论引导作用
对比都市报刊,党报在重大突发性事件中的舆论引导作用尤为重要。在此次“3.01”昆明恐怖袭击事件中,《云南日报》反应迅速,3月1日晚发生袭击事件,3月2日头版就作出了反应,在头版共刊登6条相关的消息,《全力侦破案件,从严惩处,做好救治善后工作》、《孟建柱在昆明指导“3.01”事件处置工作》等4篇消息传达了政府对此次恐怖袭击事件坚决予以追究的强硬态度,评论《严惩暴恐犯罪,保障人民安全》强调对于打击恐怖暴力活动,保护人民安全的坚定决心,而《“3.01”是严重恐怖事件》则对该起事件的性质作出定论,认定是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一手策划组织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并通报了事件的伤亡人数、最新调查进展以及昆明火车站已恢复秩序。
同时,在对“3.01”昆明恐怖袭击事件的报道中,《云南日报》强调对政府、军警、各级领导的促进慰问工作,各地党员、群众还有宗教人士的努力等正面报道,一共63篇,占报道总数的76%。
此外,重视对少数民族的报道。在后续报道中,《云南日报》注意平衡报道对象,重视对少数民族的关注。在3月6日的《云南日报》要闻云南版,一连刊登了《民族和睦一家亲》、《团结互敬共发展》等4篇通讯,报道少数民族群众对暴力事件的谴责,对民族团结的拥护。既引导受众不要把对恐怖分子的敌视转移到所有少数民族群众身上,也传达民族和睦的正能量,起到了极佳的舆论引导作用。
2、报道尺度得当
在对暴力恐怖事件的报道中,媒体要注意过滤掉对暴力场景的过分描述。《云南日报》在对“3.01”昆明事件的报道中,没有还原事件现场的描述,回避对暴力过程的描写,对加害者与受害人的个人信息做了简单介绍,注意对伤亡者尤其是未成年人的隐私保护,对于尚未调查清楚的信息发布谨慎,保障了作为党报的信息权威性,也遵守了媒体道德标准。
3、唤醒民众关注,督促政府作出反应
《云南日报》在对“3.01”昆明恐怖袭击事件的报道中,用集中报道的方式进行议程设置,在唤醒民众对于此事广泛关注的同时,予以正面舆论引导,传达中央和政府坚决惩处的决心,还有对于伤亡者的安置工作。增多的报道量,也督促政府尽快破案,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事件的处理。在报道中,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工作部署达到35篇,占报道总量的42.7%,主要包括对事件的调查情况、呼吁和表达信念;关于伤员的救助和社会秩序恢复情况的报道共27篇,占32.5%的比重。此外还有具体落实到对公共场所安保措施的加强等内容,也都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对此次暴力恐怖事件的积极应对举措。
四、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缺少对事因的深层次分析
对于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除了要让受众“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对“3.01”昆明恐怖袭击事件的报道中,虽然《云南日报》没有渲染暴力过程,并对伤亡人数、救助情况进行了如实报道,但对犯罪原因缺少从社会根源的阐述和分析。同时,即使用了不同新闻源,但是对该事件都是一致的论调,缺少新闻背景及深层次分析,不但不利于受众全面了解事件,也使受众在相关信息获取不畅时,转向手机、网络等自媒体,客观上为谣言、传闻埋下种子。
2、后续报道的力度稍显不够
对于重大事件只报道新闻的发生是不够的。对有重大新闻价值和社会意义的新闻进行连载和跟踪报道造成规模效应,容易引起读者的关注,这时媒体起到了议程设置作用。对于“3.01”昆明事件的报道,《云南日报》集中在了3月2日至7日,因为是“两会”期间,加之3月8日的马航失联事件,3月7日之后就没有再涉及相关报道,后续报道的力度明显不够。
五、对地方媒体引导舆论的启示
1、要不断加强媒体的新闻软实力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传统媒体要想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抢夺舆论引导的话语权,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软实力。因此,地方媒体要想提高自身的舆论影响力,抢夺更高的话语权,就必须得学会如何更好地讲故事,不断增强自身的新闻软实力,特别是党报,需要挣脱窠臼,完善充实自身的报道。
2、强调议程设置与舆论引导作用
地方媒体需要加强自身议程设置和舆论引导作用。在坚持“舆论一律”的大前提下,按照新闻规律办事,改进报道方式,进一步加强在本地的舆论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①虞文俊、陈雨璇、黄萃,《党报与都市报对日本地震的驯化策略——基于对〈安徽日报〉与〈新安晚报〉的内容分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6)
②黄建文、张苏洲:《新闻工作手册》[M].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
(作者: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3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
责编:周蕾
三、报道呈现的正面特征分析
1、充分发挥了党报的舆论引导作用
对比都市报刊,党报在重大突发性事件中的舆论引导作用尤为重要。在此次“3.01”昆明恐怖袭击事件中,《云南日报》反应迅速,3月1日晚发生袭击事件,3月2日头版就作出了反应,在头版共刊登6条相关的消息,《全力侦破案件,从严惩处,做好救治善后工作》、《孟建柱在昆明指导“3.01”事件处置工作》等4篇消息传达了政府对此次恐怖袭击事件坚决予以追究的强硬态度,评论《严惩暴恐犯罪,保障人民安全》强调对于打击恐怖暴力活动,保护人民安全的坚定决心,而《“3.01”是严重恐怖事件》则对该起事件的性质作出定论,认定是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一手策划组织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并通报了事件的伤亡人数、最新调查进展以及昆明火车站已恢复秩序。
同时,在对“3.01”昆明恐怖袭击事件的报道中,《云南日报》强调对政府、军警、各级领导的促进慰问工作,各地党员、群众还有宗教人士的努力等正面报道,一共63篇,占报道总数的76%。
此外,重视对少数民族的报道。在后续报道中,《云南日报》注意平衡报道对象,重视对少数民族的关注。在3月6日的《云南日报》要闻云南版,一连刊登了《民族和睦一家亲》、《团结互敬共发展》等4篇通讯,报道少数民族群众对暴力事件的谴责,对民族团结的拥护。既引导受众不要把对恐怖分子的敌视转移到所有少数民族群众身上,也传达民族和睦的正能量,起到了极佳的舆论引导作用。
2、报道尺度得当
在对暴力恐怖事件的报道中,媒体要注意过滤掉对暴力场景的过分描述。《云南日报》在对“3.01”昆明事件的报道中,没有还原事件现场的描述,回避对暴力过程的描写,对加害者与受害人的个人信息做了简单介绍,注意对伤亡者尤其是未成年人的隐私保护,对于尚未调查清楚的信息发布谨慎,保障了作为党报的信息权威性,也遵守了媒体道德标准。
3、唤醒民众关注,督促政府作出反应
《云南日报》在对“3.01”昆明恐怖袭击事件的报道中,用集中报道的方式进行议程设置,在唤醒民众对于此事广泛关注的同时,予以正面舆论引导,传达中央和政府坚决惩处的决心,还有对于伤亡者的安置工作。增多的报道量,也督促政府尽快破案,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事件的处理。在报道中,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工作部署达到35篇,占报道总量的42.7%,主要包括对事件的调查情况、呼吁和表达信念;关于伤员的救助和社会秩序恢复情况的报道共27篇,占32.5%的比重。此外还有具体落实到对公共场所安保措施的加强等内容,也都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对此次暴力恐怖事件的积极应对举措。
四、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缺少对事因的深层次分析
对于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除了要让受众“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对“3.01”昆明恐怖袭击事件的报道中,虽然《云南日报》没有渲染暴力过程,并对伤亡人数、救助情况进行了如实报道,但对犯罪原因缺少从社会根源的阐述和分析。同时,即使用了不同新闻源,但是对该事件都是一致的论调,缺少新闻背景及深层次分析,不但不利于受众全面了解事件,也使受众在相关信息获取不畅时,转向手机、网络等自媒体,客观上为谣言、传闻埋下种子。
2、后续报道的力度稍显不够
对于重大事件只报道新闻的发生是不够的。对有重大新闻价值和社会意义的新闻进行连载和跟踪报道造成规模效应,容易引起读者的关注,这时媒体起到了议程设置作用。对于“3.01”昆明事件的报道,《云南日报》集中在了3月2日至7日,因为是“两会”期间,加之3月8日的马航失联事件,3月7日之后就没有再涉及相关报道,后续报道的力度明显不够。
五、对地方媒体引导舆论的启示
1、要不断加强媒体的新闻软实力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传统媒体要想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抢夺舆论引导的话语权,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软实力。因此,地方媒体要想提高自身的舆论影响力,抢夺更高的话语权,就必须得学会如何更好地讲故事,不断增强自身的新闻软实力,特别是党报,需要挣脱窠臼,完善充实自身的报道。
2、强调议程设置与舆论引导作用
地方媒体需要加强自身议程设置和舆论引导作用。在坚持“舆论一律”的大前提下,按照新闻规律办事,改进报道方式,进一步加强在本地的舆论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①虞文俊、陈雨璇、黄萃,《党报与都市报对日本地震的驯化策略——基于对〈安徽日报〉与〈新安晚报〉的内容分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6)
②黄建文、张苏洲:《新闻工作手册》[M].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
(作者: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3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
责编:周蕾
【摘 要】作为党和政府“喉舌”的党报,面对突发事件,扮演着发布权威消息、扼制假新闻、稳定秩序的主要角色。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云南日报》对昆明“3.01”严重暴力事件的报道,总结地方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经验和不足,以提高对类似事件的应对能力。
【关键词】地方媒体 突发暴力事件 舆论引导
一、研究方法
为更好理清云南地方党报报道昆明“3.01”事件的策略和经验,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
1、抽样时段
本研究抽取3月2日——3月9日的报纸作为分析范围。
(1)选择报纸。本研究选择《云南日报》作为研究对象,其主要情况如下:云南日报是中共云南省委机关报,创刊于1950年3月4日,日常发刊8—12版,是云南省发行量最大的党报,在云南具有一定影响力。
(2)确定分析单位。本研究的分析单位以“则”新闻为主,即以一篇新闻报道的开始直至结束为一则。如果一个大的标题下有多篇报道或者有多个主题并每个主题有一个小标题,以报道篇数和主题为判断依据。①。经过统计,《云南日报》从昆明“3.01”事件第二天即3月2日至3月9日,关于此次恐怖袭击事件报道共82则。
2、建立分析类目
(1)议题的生命周期。本议题以“报道时间”为单位。搜集一周之内(3月2日至3月9日)符合本研究的所有样本,观察《云南日报》对昆明“3.01”事件的报道的数量和主题变化。
(2)报道主题。报道主题指报道所涉及的内容,针对研究对象,本课题将报道主题具体分为:1.事件发生的现场情况;2.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情况;3.事件原因分析;4.救助情况;5.恢复情况;6.典型人物事迹;7.进行澄清、呼吁、表达信念;8.调查及制裁情况;9.国际态度;10.其他。
(3)报道立场。报道立场分为正面报道、负面报道和中立报道。其中,正面报道主要指政府、军警、各级领导采取的促进慰问工作的各种措施,各地党员、群众及宗教人士的努力等;中立报道主要是叙述事实和宣传政府的相关政策;反面报道是表示对施暴者的同情和担忧。
(4)报道方式。对于报道方式的研究将从“报道体裁”、“报道版面”、“图片运用”三方面抽样。“报道体裁”指报道的稿件形式,分为消息、通讯、评论、其它四个类目。“报道版面”指报告呈现的位置,分为头版、要闻版、国际国内版等。“图片运用”即统计报道中的配图情况。
二、研究发现
1、报道数量及日期分布
据统计,《云南日报》从3月2日至3月10日,关于昆明“3.01”事件的报道总量为82篇。其中,3月3日达到顶峰27篇,而3月4日、5日、6日的日均报道量达到14篇,3月7日开始减少,到3月8日、9日停止报道。可见,《云南日报》对于昆明“3.01”事件的报道经历了初发期、上升期、衰退期。初发期到上升期是事件刚发生,受到极大关注,此阶段报道数量不断增加,集中解答“发生什么”以及“现在怎么样”;而从上升期到衰落期,则是报道数量逐渐减少,一方面是该事件已得到处理而失去新闻价值,另一方面也是有新的新闻事件出现,议题被逐渐取代。在此阶段,主要报道后续善后报道。
2、报道主题
通过对《云南日报》3月2日至3月9日关于昆明“3.01”事件的报道进行统计,在总83篇报道中,对事件进行澄清、呼吁和表达信念所占数量最多,达到35篇,占报道总量的42.7%,这一内容的报道集中在3月2日到3月4日,事件的初发期和上升期;随着3月4日案件告破,事件从上升期转入衰落期,这时对伤亡人员的救助情况、典型人物和社会恢复情况的报道成为主要内容,分别有20篇、8篇和7篇。可以明显看出,在不同周期,《云南日报》的报道主题侧重有所不同。
3、报道来源
报道来源分为本报和其他媒体来源两个类别。统计《云南日报》对昆明“3.01”严重暴力恐怖事件的83篇报道,其中,本报来源有63篇,占报道总数的76%,其它来源19篇,且集中于转载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的消息。国家广电部曾明文规定:“对涉及民族宗教的重大问题特别是突发事件在宣传上要特别慎重,严格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宣传口径进行,切忌自作主张、擅自行事”②。因此,《云南日报》在对昆明“3.01”事件报道中涉及到事件定性、侦查以及中央指示的内容时,以新华社和人民日报为信源,但同时,也不放弃本地记者主动出击寻找新闻线索,对典型人物、救助情况、善后处理等内容的报道上,多采用的是本地信源。
4、报道立场
在《云南日报》的报道中,涉及到政府、军警、各级领导采取的促进慰问工作的各种措施,各地党员、群众还有宗教人士等的努力的正面报道有63篇,占报道总量的76%;叙述事实和宣传政府相关政策中立报道16篇;表示对施暴者的同情和担忧的反面报道0篇。根据统计结果,《云南日报》在对受众进行舆论引导时以正面报道为主,积极传达中央和政府对于此次恐怖袭击事件坚决予以追究的强硬态度,强调打击恐怖暴力活动,保护人民安全的坚定决心,并加强对善后处理工作及典型人物的报道,给受众信心和正能量。
5、报道体裁
报道体裁主要包括消息、通讯、评论、及其它报道方式。《云南日报》在对此次昆明“3.01”严重暴力恐怖事件的报道中,消息数量最多,达到了41篇;通讯28篇;评论5篇;其他8篇。虽然以消息为主,但不乏以通讯和评论完善和充实整个报道。
6、报道版面
在昆明“3.01”事件的报道初发期和上升期,《云南日报》相关报道的报道版面主要集中在头版和要闻版,共有37篇,占报道总量的44.5%,随着案件的侦破,事件从上升期进入衰落期,报道版面开始向国际版、国内版和特别报道转移。
7、图片运用
在总共82篇报道中,有19篇报道配有图片,共28张图片。从时间上看,主要集中在3月3日至3月6日,共有14篇配图报道,和文字的高峰期一致。
三、报道呈现的正面特征分析
1、充分发挥了党报的舆论引导作用
对比都市报刊,党报在重大突发性事件中的舆论引导作用尤为重要。在此次“3.01”昆明恐怖袭击事件中,《云南日报》反应迅速,3月1日晚发生袭击事件,3月2日头版就作出了反应,在头版共刊登6条相关的消息,《全力侦破案件,从严惩处,做好救治善后工作》、《孟建柱在昆明指导“3.01”事件处置工作》等4篇消息传达了政府对此次恐怖袭击事件坚决予以追究的强硬态度,评论《严惩暴恐犯罪,保障人民安全》强调对于打击恐怖暴力活动,保护人民安全的坚定决心,而《“3.01”是严重恐怖事件》则对该起事件的性质作出定论,认定是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一手策划组织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并通报了事件的伤亡人数、最新调查进展以及昆明火车站已恢复秩序。
同时,在对“3.01”昆明恐怖袭击事件的报道中,《云南日报》强调对政府、军警、各级领导的促进慰问工作,各地党员、群众还有宗教人士的努力等正面报道,一共63篇,占报道总数的76%。
此外,重视对少数民族的报道。在后续报道中,《云南日报》注意平衡报道对象,重视对少数民族的关注。在3月6日的《云南日报》要闻云南版,一连刊登了《民族和睦一家亲》、《团结互敬共发展》等4篇通讯,报道少数民族群众对暴力事件的谴责,对民族团结的拥护。既引导受众不要把对恐怖分子的敌视转移到所有少数民族群众身上,也传达民族和睦的正能量,起到了极佳的舆论引导作用。
2、报道尺度得当
在对暴力恐怖事件的报道中,媒体要注意过滤掉对暴力场景的过分描述。《云南日报》在对“3.01”昆明事件的报道中,没有还原事件现场的描述,回避对暴力过程的描写,对加害者与受害人的个人信息做了简单介绍,注意对伤亡者尤其是未成年人的隐私保护,对于尚未调查清楚的信息发布谨慎,保障了作为党报的信息权威性,也遵守了媒体道德标准。
3、唤醒民众关注,督促政府作出反应
《云南日报》在对“3.01”昆明恐怖袭击事件的报道中,用集中报道的方式进行议程设置,在唤醒民众对于此事广泛关注的同时,予以正面舆论引导,传达中央和政府坚决惩处的决心,还有对于伤亡者的安置工作。增多的报道量,也督促政府尽快破案,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事件的处理。在报道中,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工作部署达到35篇,占报道总量的42.7%,主要包括对事件的调查情况、呼吁和表达信念;关于伤员的救助和社会秩序恢复情况的报道共27篇,占32.5%的比重。此外还有具体落实到对公共场所安保措施的加强等内容,也都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对此次暴力恐怖事件的积极应对举措。
四、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缺少对事因的深层次分析
对于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除了要让受众“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对“3.01”昆明恐怖袭击事件的报道中,虽然《云南日报》没有渲染暴力过程,并对伤亡人数、救助情况进行了如实报道,但对犯罪原因缺少从社会根源的阐述和分析。同时,即使用了不同新闻源,但是对该事件都是一致的论调,缺少新闻背景及深层次分析,不但不利于受众全面了解事件,也使受众在相关信息获取不畅时,转向手机、网络等自媒体,客观上为谣言、传闻埋下种子。
2、后续报道的力度稍显不够
对于重大事件只报道新闻的发生是不够的。对有重大新闻价值和社会意义的新闻进行连载和跟踪报道造成规模效应,容易引起读者的关注,这时媒体起到了议程设置作用。对于“3.01”昆明事件的报道,《云南日报》集中在了3月2日至7日,因为是“两会”期间,加之3月8日的马航失联事件,3月7日之后就没有再涉及相关报道,后续报道的力度明显不够。
五、对地方媒体引导舆论的启示
1、要不断加强媒体的新闻软实力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传统媒体要想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抢夺舆论引导的话语权,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软实力。因此,地方媒体要想提高自身的舆论影响力,抢夺更高的话语权,就必须得学会如何更好地讲故事,不断增强自身的新闻软实力,特别是党报,需要挣脱窠臼,完善充实自身的报道。
2、强调议程设置与舆论引导作用
地方媒体需要加强自身议程设置和舆论引导作用。在坚持“舆论一律”的大前提下,按照新闻规律办事,改进报道方式,进一步加强在本地的舆论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①虞文俊、陈雨璇、黄萃,《党报与都市报对日本地震的驯化策略——基于对〈安徽日报〉与〈新安晚报〉的内容分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6)
②黄建文、张苏洲:《新闻工作手册》[M].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
(作者: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3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
责编:周蕾
三、报道呈现的正面特征分析
1、充分发挥了党报的舆论引导作用
对比都市报刊,党报在重大突发性事件中的舆论引导作用尤为重要。在此次“3.01”昆明恐怖袭击事件中,《云南日报》反应迅速,3月1日晚发生袭击事件,3月2日头版就作出了反应,在头版共刊登6条相关的消息,《全力侦破案件,从严惩处,做好救治善后工作》、《孟建柱在昆明指导“3.01”事件处置工作》等4篇消息传达了政府对此次恐怖袭击事件坚决予以追究的强硬态度,评论《严惩暴恐犯罪,保障人民安全》强调对于打击恐怖暴力活动,保护人民安全的坚定决心,而《“3.01”是严重恐怖事件》则对该起事件的性质作出定论,认定是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一手策划组织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并通报了事件的伤亡人数、最新调查进展以及昆明火车站已恢复秩序。
同时,在对“3.01”昆明恐怖袭击事件的报道中,《云南日报》强调对政府、军警、各级领导的促进慰问工作,各地党员、群众还有宗教人士的努力等正面报道,一共63篇,占报道总数的76%。
此外,重视对少数民族的报道。在后续报道中,《云南日报》注意平衡报道对象,重视对少数民族的关注。在3月6日的《云南日报》要闻云南版,一连刊登了《民族和睦一家亲》、《团结互敬共发展》等4篇通讯,报道少数民族群众对暴力事件的谴责,对民族团结的拥护。既引导受众不要把对恐怖分子的敌视转移到所有少数民族群众身上,也传达民族和睦的正能量,起到了极佳的舆论引导作用。
2、报道尺度得当
在对暴力恐怖事件的报道中,媒体要注意过滤掉对暴力场景的过分描述。《云南日报》在对“3.01”昆明事件的报道中,没有还原事件现场的描述,回避对暴力过程的描写,对加害者与受害人的个人信息做了简单介绍,注意对伤亡者尤其是未成年人的隐私保护,对于尚未调查清楚的信息发布谨慎,保障了作为党报的信息权威性,也遵守了媒体道德标准。
3、唤醒民众关注,督促政府作出反应
《云南日报》在对“3.01”昆明恐怖袭击事件的报道中,用集中报道的方式进行议程设置,在唤醒民众对于此事广泛关注的同时,予以正面舆论引导,传达中央和政府坚决惩处的决心,还有对于伤亡者的安置工作。增多的报道量,也督促政府尽快破案,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事件的处理。在报道中,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工作部署达到35篇,占报道总量的42.7%,主要包括对事件的调查情况、呼吁和表达信念;关于伤员的救助和社会秩序恢复情况的报道共27篇,占32.5%的比重。此外还有具体落实到对公共场所安保措施的加强等内容,也都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对此次暴力恐怖事件的积极应对举措。
四、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缺少对事因的深层次分析
对于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除了要让受众“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对“3.01”昆明恐怖袭击事件的报道中,虽然《云南日报》没有渲染暴力过程,并对伤亡人数、救助情况进行了如实报道,但对犯罪原因缺少从社会根源的阐述和分析。同时,即使用了不同新闻源,但是对该事件都是一致的论调,缺少新闻背景及深层次分析,不但不利于受众全面了解事件,也使受众在相关信息获取不畅时,转向手机、网络等自媒体,客观上为谣言、传闻埋下种子。
2、后续报道的力度稍显不够
对于重大事件只报道新闻的发生是不够的。对有重大新闻价值和社会意义的新闻进行连载和跟踪报道造成规模效应,容易引起读者的关注,这时媒体起到了议程设置作用。对于“3.01”昆明事件的报道,《云南日报》集中在了3月2日至7日,因为是“两会”期间,加之3月8日的马航失联事件,3月7日之后就没有再涉及相关报道,后续报道的力度明显不够。
五、对地方媒体引导舆论的启示
1、要不断加强媒体的新闻软实力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传统媒体要想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抢夺舆论引导的话语权,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软实力。因此,地方媒体要想提高自身的舆论影响力,抢夺更高的话语权,就必须得学会如何更好地讲故事,不断增强自身的新闻软实力,特别是党报,需要挣脱窠臼,完善充实自身的报道。
2、强调议程设置与舆论引导作用
地方媒体需要加强自身议程设置和舆论引导作用。在坚持“舆论一律”的大前提下,按照新闻规律办事,改进报道方式,进一步加强在本地的舆论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①虞文俊、陈雨璇、黄萃,《党报与都市报对日本地震的驯化策略——基于对〈安徽日报〉与〈新安晚报〉的内容分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6)
②黄建文、张苏洲:《新闻工作手册》[M].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
(作者: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3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
责编:周蕾
三、报道呈现的正面特征分析
1、充分发挥了党报的舆论引导作用
对比都市报刊,党报在重大突发性事件中的舆论引导作用尤为重要。在此次“3.01”昆明恐怖袭击事件中,《云南日报》反应迅速,3月1日晚发生袭击事件,3月2日头版就作出了反应,在头版共刊登6条相关的消息,《全力侦破案件,从严惩处,做好救治善后工作》、《孟建柱在昆明指导“3.01”事件处置工作》等4篇消息传达了政府对此次恐怖袭击事件坚决予以追究的强硬态度,评论《严惩暴恐犯罪,保障人民安全》强调对于打击恐怖暴力活动,保护人民安全的坚定决心,而《“3.01”是严重恐怖事件》则对该起事件的性质作出定论,认定是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一手策划组织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并通报了事件的伤亡人数、最新调查进展以及昆明火车站已恢复秩序。
同时,在对“3.01”昆明恐怖袭击事件的报道中,《云南日报》强调对政府、军警、各级领导的促进慰问工作,各地党员、群众还有宗教人士的努力等正面报道,一共63篇,占报道总数的76%。
此外,重视对少数民族的报道。在后续报道中,《云南日报》注意平衡报道对象,重视对少数民族的关注。在3月6日的《云南日报》要闻云南版,一连刊登了《民族和睦一家亲》、《团结互敬共发展》等4篇通讯,报道少数民族群众对暴力事件的谴责,对民族团结的拥护。既引导受众不要把对恐怖分子的敌视转移到所有少数民族群众身上,也传达民族和睦的正能量,起到了极佳的舆论引导作用。
2、报道尺度得当
在对暴力恐怖事件的报道中,媒体要注意过滤掉对暴力场景的过分描述。《云南日报》在对“3.01”昆明事件的报道中,没有还原事件现场的描述,回避对暴力过程的描写,对加害者与受害人的个人信息做了简单介绍,注意对伤亡者尤其是未成年人的隐私保护,对于尚未调查清楚的信息发布谨慎,保障了作为党报的信息权威性,也遵守了媒体道德标准。
3、唤醒民众关注,督促政府作出反应
《云南日报》在对“3.01”昆明恐怖袭击事件的报道中,用集中报道的方式进行议程设置,在唤醒民众对于此事广泛关注的同时,予以正面舆论引导,传达中央和政府坚决惩处的决心,还有对于伤亡者的安置工作。增多的报道量,也督促政府尽快破案,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事件的处理。在报道中,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工作部署达到35篇,占报道总量的42.7%,主要包括对事件的调查情况、呼吁和表达信念;关于伤员的救助和社会秩序恢复情况的报道共27篇,占32.5%的比重。此外还有具体落实到对公共场所安保措施的加强等内容,也都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对此次暴力恐怖事件的积极应对举措。
四、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缺少对事因的深层次分析
对于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除了要让受众“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对“3.01”昆明恐怖袭击事件的报道中,虽然《云南日报》没有渲染暴力过程,并对伤亡人数、救助情况进行了如实报道,但对犯罪原因缺少从社会根源的阐述和分析。同时,即使用了不同新闻源,但是对该事件都是一致的论调,缺少新闻背景及深层次分析,不但不利于受众全面了解事件,也使受众在相关信息获取不畅时,转向手机、网络等自媒体,客观上为谣言、传闻埋下种子。
2、后续报道的力度稍显不够
对于重大事件只报道新闻的发生是不够的。对有重大新闻价值和社会意义的新闻进行连载和跟踪报道造成规模效应,容易引起读者的关注,这时媒体起到了议程设置作用。对于“3.01”昆明事件的报道,《云南日报》集中在了3月2日至7日,因为是“两会”期间,加之3月8日的马航失联事件,3月7日之后就没有再涉及相关报道,后续报道的力度明显不够。
五、对地方媒体引导舆论的启示
1、要不断加强媒体的新闻软实力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传统媒体要想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抢夺舆论引导的话语权,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软实力。因此,地方媒体要想提高自身的舆论影响力,抢夺更高的话语权,就必须得学会如何更好地讲故事,不断增强自身的新闻软实力,特别是党报,需要挣脱窠臼,完善充实自身的报道。
2、强调议程设置与舆论引导作用
地方媒体需要加强自身议程设置和舆论引导作用。在坚持“舆论一律”的大前提下,按照新闻规律办事,改进报道方式,进一步加强在本地的舆论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①虞文俊、陈雨璇、黄萃,《党报与都市报对日本地震的驯化策略——基于对〈安徽日报〉与〈新安晚报〉的内容分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6)
②黄建文、张苏洲:《新闻工作手册》[M].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
(作者: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3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