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我”放进故事

    陈曦 彭敦运

    没有学生不喜欢故事。如果故事中有教材,能把教材糅进故事,那学生就更喜欢了。倘若这故事中还有老师,有学生本人,而且还能借助信息技术飞起来,那结果又会怎样呢?

    借力打力

    对于中国的初中生来说,英语不是母语,而且其表述方式与学生的生活习惯迥异,因此,许许多多的学生未学英语先有“怕”,正是这些不明就里的“怕”反复交织,才构成了一股拉扯学生学习的力量。

    为了对付这种逆向拉力,许多教师想了许多的办法。

    一次集体备课,程老师发了一个名为“邂逅”的抖音,讲述了一个小故事。故事的梗概是:在一辆公交车上,一位站着的小青年疯狂地拉扯另一位坐在座椅上的同伴,而这位同伴就是不让座。坐在后排的“我”(教师)实在看不过去了,不就是一个座位吗?于是主动站起来把座位让给了他,谁知他却将另外一位孕妇请了过来,让她坐下。我仔细地看了看这个小男孩,他的这一举动使我突然改变了对他的看法。

    这个抖音在“主动”(offer)、“疯狂”(crazy)、“有魔力”(magic)、“看了看”(have a look)几个地方嵌入了英语,而且详细地说明了它们的用法和应该注意的问题。故事中的“我”没有丝毫的做作,从而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也使这几个英语单词和短语用得生动自然,恰到好处,让大家看得兴味盎然。

    接着,程老师又跟发了另一个抖音,由于题目没变,我们都以为是她发重了。

    她见大家都没有点开,于是推上了几个字:“请各位点开,看看有什么不同?”

    我们发现第二个抖音“邂逅2”中,虽然故事没变,但内涵却更丰富了,不仅“我”变成了一位男同学,而且还增加了“使激动”(excite)以及“惊愕的”(shocked adj)两个短语。

    “哇,太好了。”

    ……

    大家的议论,突然推动了我们思考的漂移,如果一个班在学习同一节教材时,能够产生这样反复克隆的几十个微故事,如“邂逅之2”“邂逅之3”……,所有的学生都能主动成为这些微故事中的“我”,所有的新单词、新语法都能在微故事营造的语境里出现,他们还会怕英语吗?

    无疑,趣味性的抖音“邂逅”系列,也在彰显一种力,它与上述的学习拉力方向相反,强度更大,盛满了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正能量。

    微故事需要种植和经营

    其实,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故事,有的点缀,有的撒播。如果接受了大家的建议,程老师就能种植出“邂逅系列”,这些微故事不仅能依据“原产地”分门别类,而且还能依据英语教学的需要再进行多次划分。

    对于传统型教师而言,种植并经营故事,那是天方夜谭,但对于今天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却是必需的。这是因为,今天的学生所携带的厌学情绪非常重要。教师的首要工作,不再是加大钻研课程知识的深度,而是拓宽视野,提高知识与学生兴趣的相关度。这种“拓—提”,不仅要充分关注英语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和整合,还必须关注学生的即时情绪,掌握他们的“学本”问题(学生自身发现并提出的问题)。我们突然领悟到,原来老祖宗提出的因材施教中的这个“材”,既是划分学生心智水平等级的静态标准,也是动态判断学生能不能继续深化学习的尺度。用这种活的尺度来选择教学策略,能够真正实施引领,完成知识的建构和学生人格的提升。

    中小学学生的厌学是极为普遍的“时代”现象,而且随着学生学龄的增长,这种厌学情绪越来越强烈。面对着近三分之一(许多调查可以证明)的学生不愿听讲、不交作业,教师还能以本为本地讲下去?也就是这个原因,在精英教育中被教师普遍不屑的“课堂组织”,尤其是“中途组织技术”就凸现出来了,而且成了今天教师专业化必备的技术要素。

    什么叫“中途组织”?

    中途组织就是教师在教学行进的过程中,根据具体场景,运用一定教学理论去解决某一问题的谋略和方法。其目的在于重新点燃学生的兴趣,凝聚学生注意力,阻止教学投入的流失,甚至打捞已经部分沉没的教学成本。

    依据教师采用的组织手段,课堂中途组织可以分为软硬两种。

    教师用口语提示“注意了”“请看这里”,点名遵纪,突然静音,或者拍手警示、敲打讲桌、个别惩罚……这些都是司空见惯的中途硬性组织技术,虽然即时性好,但效率却不高,效果也不会持久,而且极易引發负面效应。而课堂中途的软性组织,多以借助白板来演示抖音、快手、微视频、PPT、插播音乐或者口述故事的形式出现,或者糅合这几种手段实施的版本升级。实践证明,这种不显山不露水的糅合,不仅容易在兴味索然的学生身上重新激发出学习需要,而且还能迅速挽回流失的注意,从而让课堂获得第二次推力。

    经过大量的实践我们也发现,种植故事比存储和包装别人的故事更难也更具魅力。这是因为,种植的故事是“活”的,是生成性的,是与此时此地学生的生命成长与心智发展密切相关的,可以让更多学生进行克隆。所以,它也更能推动课堂进程,更能触动学生的心弦,更能协调师生的互动。高效课堂离不开这种本土生长起来的互动。

    这种种植不是普通的移植,而是一种经过顶层设计的命题式嫁接,也就是说,每一个生长出来的故事,都必须满足教师提出的预设,渗进特殊的课感。这种预设的内容包括新鲜有趣、学生欢迎、与本课时内容密切相关、不违背主流价值观、篇幅小五个条件。

    这五个条件,一个也不能少。这样,“种植定向生长的故事”就成了一种专业,而且被纳入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轨道,也成了我们今天讨论的焦点。这样,开辟和养护一个春意盎然的“特色故事园”,并且经营自己的特产故事,就成了今天当好一个教师的专业需要,也是发展教育艺术的需要。

    我们还发现,在不断地“开辟”“养护”和“经营”中,不能为故事而故事,不能忽视故事自带的文化基因,因为这些基因不仅具有契合本学科知识要点的作用,还有链接故事原生地“土著”文化的优势。这样,在种植时就打开了另一扇视窗,让学生也让自己看到了那个国家、那个民族的优秀文化,即使看到的是冰山一角,但那散射出的文化晶光,也足以种下许多学生潜在的探求欲望。这是英语学科的副产品,是文化自信,也是我们植入新课改的责任与义务。

    在程老师的“邂逅”系列里,我们还看到了钉着“古典”“现实”“江夏”“南昌”等不同招牌的“苗圃”。这些姹紫嫣红的苗圃里嫁接着的故事,我们大多没有见过,也许因为鲜见,所以才觉得特别有味。在连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时,学生又会怎样?当我们点击一个个鲜明的导航条,俯瞰那一块块故事苗圃,摘取一个又一个杂交出的微故事时,脑海里原有的碎片化印象消失了,那苍翠欲滴的绿色,不正是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培植出的精品吗?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初中英语课堂师生互动中的教师

    杨永秀摘 要:在初中英语课堂上,师生互动是学生获得输入性知识和训练输出性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对学生的及时反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大大

  • 半命题作文“______也是一种美

    吴应海文? 题美德如花,芳芬四溢,令人陶醉。然而,生活中也有一些美德,不易被人察觉,但如果仔细品味,同样能感受到它别样的美丽。请以“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