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茶农的生活是什么样
云路
1700年前,巴朗部落首领帕岩冷受傣王册封来到景迈山,他带领族人驯化栽培野生茶树,被后世尊称为“茶祖”。从此澜沧江流域成为中国茶文化的发祥地。景迈山上的村民世代种茶,以茶为生。也因此为后世留下了这被誉为“古茶树资源博物馆”的千年万亩古茶园。虽然景迈山的种茶历史悠久,但和云南大部分种茶的少数民族同胞一样,茶叶是他们的生活必需品,是饮品,是药,是菜,是祭祀品,而商品属性反而是排在靠后的。
走进景迈山,你将会看到千年万亩古茶园和天然纯净的雨林环境,看到茶农沿袭千年与茶相依相伴的生活方式以及这里悠久的茶文化遗存。阳光透过茶树的斑斑点点零星洒落在厚厚的腐殖地上,沐浴着林间的清风,空气中弥漫着一缕缕茶叶的清香、略带甜味,随手摘一片嫩茶叶入口,起初略带苦味的口感将带给你满口的回甘,坐在枯倒在地的老树上休憩,聆听林间的鸟语虫鸣,这真是世外桃源般的存在。
目前,景迈山有机会走向世界的舞台,被全世界所了解,正在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其实,早在2013年11月17日,景迈山便已经被列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也就意味着景迈山早已拿到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入场券,一旦“申遗”成功,景迈山将是全球唯一以茶为主题的世界文化遗产。
布朗山是地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着名普洱茶产区,山中的村寨,大的有班章、老曼峨、曼新龙等几座。国内一些学者曾考证,布朗山种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人类消耗的第一片茶叶,就是当地居民的祖先摘下来的。
据专家考证,布朗山民是古代百濮民族的后裔,具体说,包括了今天的布朗、佤、德昂等民族。在历史上,百濮民族曾经南迁,在中南半岛建立了以吴哥窟为代表的旷世文明。与这些远出国门的祖先相反,留在国内的布朗、德昂等族,甚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还身处深山密林,在这方圆1000多平方公里的布朗山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始终不曾离开云南一步,远离外部世界的召唤。
布朗族是云南境内最早种茶的民族之一,被称为“千年茶农”。布朗山曼捌古寨的老人记得,多年前,无人理会散布山间的古茶树,间或采摘一些,在自家灶上架口锅,炒一下,揉一下,然后晒干,很随便。没人想着卖,就算卖也值不了多少钱。
在这里,喝茶也没那幺讲究。寨子里的人把干茶放到碗里,夹一块火炭,吹一吹放到碗里,炒10多秒,把火炭夹出来,然后把茶放到烧开的水壶里,煮七八分钟,就可以喝了。大伙围着火塘,边喝边叙生活,日子虽然苦,倒也自在。
也许正是由于这千年的闭塞、千年的隐居,布朗山民们才能与大自然息息相通。在这里,他们食百草、尝百味,将无数大自然的馈赠收入自己的杯盏之中,满山的奇珍化成强健体魄的营养,而茶叶只是其中之一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