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表演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吴彤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实现幼儿语言教育的目标不能只靠日常的语言教学活动,还应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中,通过教育活动的整合、五大领域的结合、家园共育,最终实现语言能力发展。
交流是语言发展的主要形式,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在交流过程中,幼儿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释放情绪,收集信息,积累和运用词汇等语言能力,提升交往、沟通等社会能力。针对大班幼儿合作化共同学习的特点,教师更应为其创设合作性、交流性、互动性较强的环境和机会。为了推动班级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我们从本班幼儿的兴趣出发,选择了故事表演的形式。我们通过创设阅读区和组织相关教育活动,激发幼儿的表演兴趣,形成区域联动;通过讨论剧本、分析角色、制作道具、交流排练等,使幼儿在表达、交流、沟通、合作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一、发起表演活动倡议,师幼共同收集图书
鉴于大班幼儿的合作化共同学习,在表演活动之前,我与孩子们一起讨论并选择了剧本。幼儿共推荐了《我就是喜欢我》《最强大的勇士》《色拉和魔法店》《鸭子骑车记》等四本绘本,通过最终投票下,绘本《色拉和魔法店》以最高票数确定为接下来要表演的剧本。从最后的投票结果可以看出,有超过一半的幼儿对绘本《色拉和魔法店》有着浓厚的兴趣。
为了了解幼儿推荐图书背后的理由,我与幼儿进行了深入交流。孩子们纷纷表示:故事中的主人公青虫莫纳克会魔法,非常有意思;昆虫朋友们去了许多地方,这些地方都很漂亮;莫纳克能够举行婚礼,特别幸福。通过交流可以看出,幼儿喜欢该绘本的理由是来自不同维度的:第一,绘本角色分明,且人数较多;第二,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第三,故事中的童话式场景较多,具有魔幻神奇的色彩。
作为教师,我们总会从成人的角度出发,喜欢具有深刻意义、阐述道理、对幼儿有积极意义的图书,认为这样的图书才是“好图书”。但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最终导致幼儿的阅读兴趣降低,更不用说表演欲望了。因此,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一定要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思考,从幼儿的兴趣点入手,组织幼儿感兴趣且愿意主动参加的活动,进一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共同讨论剧本内容,分析具体角色场景
接下来是讨论剧本内容环节。该环节可以通过谈话活动进行,要求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幼儿创设交谈的机会,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因此,在谈话过程中,教师需要时刻注意引导幼儿习得谈话的基本规则。教师先引导幼儿自主阅读,然后一起总结故事内容,再请幼儿针对剧本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激发并延伸幼儿的交谈兴趣。例如,故事中有哪些角色?发生了什么事情?事情发生的顺序是什么样的?……同时,教师将谈话内容记录在一张大纸上,根据内容生成网络图,使幼儿对故事中的角色以及内容发展形成初步的认识,并在交流过程中习得获取信息的方式,增强获取信息的意识。
了解了剧本内容后,我们分析了具体的故事场景。故事场景即事件发生的环境,环境的确定可以帮助幼儿对事件的发生有初步的概念。同样的事件在不同的环境中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游乐场和温馨的家。场景的确定有利于幼儿对角色进行分析,如谁在哪里,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心情如何,有哪些表情和動作……如此,幼儿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角色的心理情绪,对角色的理解也更加形象立体。
三、相互交流分配角色,排练总结解决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教师应注意倾听幼儿的话语,观察他们的行为举止,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故事表演的形式为幼儿自主性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分配角色与排练需要同伴之间的相互协商,而协商是一个合作化的过程,要求幼儿必须进行沟通。
幼儿在选择角色时容易发生冲突,这就对幼儿社会交往与沟通能力提出了要求。当双方互不让步,向教师寻求帮助时,教师引导幼儿进行临时性谈话活动。大家一起盘腿而坐,教师抛出问题:“当我们都想演同一个角色时,可以怎样做?”有的幼儿说:“可以两个人猜拳决定,谁赢了就可以演这个角色。”有的幼儿说:“可以两个人轮流演一遍,谁演得好就让谁演。”有的幼儿说:“可以大家一起演,一人演一次,这样就都能参加了。”还有的幼儿说:“如果用猜拳来决定的话,就要愿赌服输,遵守规则,要不就没人愿意和他玩了。”由此可见,幼儿对问题有着自己的想法,不仅具有规则意识,还有与他人共同相处的包容性。
但是,受经验和年龄限制,幼儿还不能很好地主动与人协商。因此,教师叉抛出了第二个问题:“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幼儿马上说道:“发生冲突时要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们的意见总结如下:当与他人发生冲突时,要一起商量解决问题,而不是互相争执;当与他人意见不一致时,要耐心倾听并接受他人的意见;当不能接受他人的意见时,要说明理由,并努力争取让他人听从自己的意见。教师总结道:“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你们有这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既能想到规则,又能互相包容,接纳对方。我相信你们以后一定可以自己解决更多的问题。”
最后,幼儿为了争取自己想要的角色积极思考,运用语言说服同伴,并选择了两个人轮流表演,根据表现确定最终表演者。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通过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促进了相互间的交流,从而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
故事表演与表演游戏的区别在于,二者最终要达成的目标不同。表演游戏的目标是让幼儿通过表演的形式获得愉悦感,更多地体现出游戏性和随意性,不苛求表演的效果和结果。为了更好地提升幼儿的语言发展,教师将表演平台由班级扩展至全园,因此对幼儿语言、表情、动作等提出了更有针对性的目标要求。
排练过程中,我将幼儿的表演过程拍摄下来,待表演结束后再播放给幼儿观看,并鼓励他们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录像的方式可以让幼儿直观地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有的说话声音太小,有的总是忘台词,还有的站的位置太偏,等等。在幼儿表达自身想法和建议时,我及时给予了肯定,减少了幼儿的交流压力,让他们充分释放了情绪,更愿意参与交流。接下来,我根据幼儿发现的问题,引导他们思考解决方法。当幼儿提出的方法不适宜时,我及时参与其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引导幼儿进行甄别。最后,在大家的共同投票下,孩子们选择了一种既方便又合理的方法。在之后的排练过程中,幼儿逐渐熟悉了讨论的形式与规则,并自发组织了评价环节,教师则以陪伴者的身份参与其中。
四、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设计道具创设场景
道具是指演出戏剧或拍摄电影时所用的器具,道具的存在是为了帮助演员塑造角色。场景是指戏剧、电影中的场面,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发生的一定的任务行动或因人物关系所构成的具体生活画面。因此,道具和场景的创设反映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通过与幼儿交流“如何让表演内容更加形象和丰富”,幼儿意识到道具的作用,并主动到美劳区进行制作,较好地体现了区域活动联动的特点。大班幼儿已经形成了初步的计划意识,在确定道具和场景时,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归纳,形成计划表格。首先,师幼开动脑筋共同收集材料,再根据计划表中的道具,讨论可以采用的材料与形式,然后幼儿自主结伴进行制作。制作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积极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同时考虑道具的实用性和适宜性。道具的制作既帮助幼儿开拓了思路,又激发了他们的思考和表现欲望,不仅对幼儿合作能力和表现与创造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更提升了幼儿的思维能力。
五、故事表演活动展示,总结经验收获成长
幼儿通过前期的活动积累经验,提升了表达与交往能力。在最终的舞台展示时,他们则表现出了与平时截然不同的状态。精美的舞台和观众的掌声,让幼儿表演时更加严肃和认真。舞台上,孩子们说台词时能够注意自己的声音,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位置,舞蹈动作也格外标准。最让我震惊的是,一名幼儿突然摔倒了,但他很快爬了起来,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继续完成表演。那一刻,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孩子的成长,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后,孩子们以出色的表演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孩子们都激动不已。
作为幼儿教师,我看到了孩子们通过故事表演提升语言能力,充分展示自我,获得表演自信心。幼儿的语言能力在故事表演各环节的运用中不断得到发展,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学会了调整表达方式,积累表达经验,表现自身感受。
一切的发展与提升,最根本的就是要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让幼儿在不断交流与思考中激发自身能力。那么,如何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实现真正的自主游戏呢?这需要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不断探索与研究,共同为幼儿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