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在易艺术歌曲《望乡词》情感的表达与运用

    梁苑莉

    [摘 要]

    陆在易是我国20世纪20年代艺术歌曲创作领域的大成之家,在充满激情的时代创作了无数具有人文情怀的艺术歌曲,充满诗意的作品是当代艺术歌曲中的精品之作。本文就是在陆在易先生主要作品之一《望乡词》的基础之上,结合自身独唱音乐会舞台实践经验,根据歌曲创作背景、歌曲情感表达与音乐结构分析这些方面为中心,探索《望乡词》情感的表达与运用。目的是能够从自身舞台实践经验的角度出发,尝试对《望乡词》这首歌曲探索一种更加真实的情感表达方法,同时,也希望此次分析更能够为更多的艺术歌曲教学者和演唱者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 陆在易艺术歌曲;《望乡词》;情感的表达与运用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9)12-0093-02

    歌唱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展示出独特的文化魅力。要创作出一首好的歌曲,必须经过作曲家、作词家的辛勤耕耘,有些歌曲创作或许只需要十几分钟,有些可能要长达几年才能创作出来,一首歌曲融入的是作家一生的心血和阅历,是用音符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情感。同时歌曲深处的内涵要想表达出来也要靠好的演唱者,而演唱者要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及作者的内心世界,必须要对歌曲进行深入分析,外加自己的人生感悟,而不是简简单单“照本宣科”去演唱歌曲,字音念对、声音统一这么简单。[1]

    陆在易先生的《望乡词》是中国歌曲的典范。通过对《望乡词》这首歌曲进行歌曲创作背景的研究,对歌曲情感表达与运用的探索,深入分析这首歌曲,能够让听众更加了解这首歌,更进一步地接触到作者,知道其创作意图,能够与词曲作家感同身受,融入到这首歌曲里面,与此同时了解演唱中的特点,探索一种对歌曲新的理解和处理,建立自己的演唱风格特色,提高自己的演唱能力,增强自己的艺术修养。

    一、艺术歌曲《望乡词》的创作背景

    陆在易是我国近代作曲家中的杰出代表,早年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并在1967年毕业,后来也是留在上海工作。[2]陆在易先生创作歌曲一直是以人文关怀为基础,融入自己强烈的爱国情怀。他的歌曲具有他自己独特的创作理念,运用中国语言、民族和声等元素表达出旋律特征,同时融入现代的作曲技法、钢琴伴奏及中国诗词意境。歌曲《望乡词》是以于右任的诗《望大陆》作为参考,在2004年谱写出来,同年词曲完美结合发表于《音乐创作》,在发表之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勾起演唱者及听众内心深处的不舍与悲怆。在创作过程中,陆在易先生在原诗词的基础之上对歌曲进行扩充,而不是照搬原诗。歌曲对个别诗句进行重复,还增加了三段哼鸣,这就将于右任先生所遭遇的一切展现给听众,听众仿佛看到了于右任先生遭遇客死他乡,最终也没能回到故土,无尽的孤寂与悲凉进入听众内心深处。陆在易先生将悲凉和凝重表现得比原诗更加突出,除了以诗本身的背景和意境之外,还有以平静、含蓄、内敛地艺术境界诉说而不是激昂的呐喊。陆在易还结合现代的作曲技术,将原诗的意境扩展,这时候于右任先生的思乡之情更加真实具体。《望乡词》就此深入众多游子寄托感情的歌曲,经常用它来表达自己对故土的思念以及自己深切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望乡词》音乐分析与情感表达

    《望乡词》的歌曲曲式结构为二部曲式,在整首歌曲中为了更好地体现歌词的语言特征和感情基调,陆在易先生选用了F宫调式系统,然后混合D羽调式在整首歌曲中交替出现。[3]D羽调在前奏部分直接奠定了歌曲的悲劇情调,一首苍凉而厚重的歌曲跃然而出。接着连续出现震音使得歌曲速度越来越快,主要是由于#C音出现将D羽调变化成同主音的D宫调式,陆在易先生将音量的变化来突出强烈的音乐效果。然后就是在第10小节回收,两个八度重叠的运用使得歌声转入低音营造出悲凉之感,这时候与前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前部分强烈的感情基调与此时的低音更加凸显了歌曲的悲凉。歌曲从A段开始的13小节是D羽调,经过15、16小节后转为D羽同宫系统的宫调,音乐的色彩随即明亮起来,在“故乡不可见兮”做了一次重复后,音乐又回到D羽调。第二次出现的“葬我于高山之上兮”调式又回到F宫调上。

    第30-39小节运用大量三连音使得歌曲上升到小高潮,用三连音来伴奏制造紧张的氛围,D羽调式在这里将悲剧情调发挥到极致。(见谱例1)

    谱例1:

    歌曲最大的特点还是在歌曲的连接部,作曲家用8小节的哼鸣来抒发于右任先生对祖国的思念,那仿佛就是于右任先生沉思与内心深处的呜咽。到了48小节歌曲在没有歌词,仅仅是将音乐主题放在了器乐上,人声只以简单的“噢,啊”出现,速度、和声织体以及音色的变化使音乐产生了新的意义。音乐强烈的画面感顿时出现在听众脑海里,音乐和情感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64小节到末尾到达歌曲的高潮,“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重复出现了三次。(见谱例2)最后音乐回落的余音给人以强烈的心灵冲击,与第一次和第二次形成对比。尾声以重复两次“山之上,国有殇”为补充终止,平缓的基调很好地将前部分收尾,音乐戛然而止使得听众回味无穷。

    谱例2:

    三、《望乡词》的演唱实践

    一个好的演唱者不是简单机械一般的演唱,最重要的是要将歌曲的感情抒发出来,将歌曲赋予生命力。对于《望乡词》这首歌曲,演唱技巧情感表达更为重要。对于演唱者来说,演唱的深度需要更多平时声乐的学习。声乐学习需要大量的舞台实践来提高自己。在舞台上演唱时,首当其冲的是气息要稳、音区统一、声音集中、咬字精准,之后谈及字句统一、音乐配合、情感表达等问题。演唱实践中,我们既要注重技术技巧,又要注重音乐表演,突出情感色彩,达到整体效果好、局部质量高的演唱效果。

    对于平时的专业考试要克服紧张,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考试前进行一定的练习,科学地运用发声技巧,将演唱状态达到最佳。《望乡词》这首歌对于演唱者的要求就是要气息通畅。需要腔体的配合产生共鸣,才能唱出圆滑、饱满、有金属光泽的声音,表现思乡爱国最适合的声音。但是要想在演唱时尽快进入最佳状态,还是要将自身的经历和课堂老师的教授结合在一起,让自己进入作品所诉角色。[4]

    在声乐学习上,一定要自己深入揣摩并反复练习。在老师课堂上认真记录好笔记,然后在各方面的优化自己的演唱技巧,努力做得更好。在课堂上要多注重声线的美感,声音的正确与否以及演唱技术技巧等方面,这样在演出的时候才有更多的精力放在表演上,进而达到二者有益结合,事半功倍的效果。总的来说,对于演唱者一定要在上述三个方面结合起来不断提升自己,注重好每一个细节,精益求精以高要求不断完善自己。

    结 语

    声乐演唱主要是演唱者对于创作者情感的再现。[5]要对作品进行详细分析后,将自己真正融入作品中,这主要是因为艺术体现的是一种意识形态,它对现实生活是一种审真、审善、审美之统一的反映。所谓真是指对对象自身的变化、发展规律的认识,审真即主体对对象的认知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所谓善是指功利,审善即主体认为是否对己有利;所谓审美是指对象使主体快适,审美主体由对象得到心理美感的满足。三者既相区别又有联系,审真为基础,审美为手段,审善为目的,也即人类所不断追求的有利生存原则。因此,只有三者统一才是艺术作品所承载的终极价值。作为演唱者就要紧紧地抓住这几点,运用科学的演奏技巧表达真善美的价值情感,使听众真正理解到作品的内涵。 造来衬托。尤其是在演唱“无终止”旋律的过程中,只有极少数的瓦格纳女高音可以成功地驾驭这些咏叹调中的艰难技巧、矛盾性格以及执着的精神。扮演伊丽莎白的角色,需要在演唱这首咏叹调的“无终旋律”时,让音色如水晶般清澈、透明、高亢,然后在瞬间可以演变为凌驾于恢宏的管弦乐队之上直入云霄,具有强烈戏剧性特点的效果。

    结 语

    《伊丽莎白的咏叹调》很好地透视出《汤豪瑟》的戏剧性特征。他在音乐的创新与运用方面,除了具有更加理性、细腻的表现特点外,还很好地揭示出主角伊丽莎白的内在心理活动特点与精神、意志力,从而使得《伊丽莎白的咏叹调》具有强大的戏剧张力。因此,这些咏叹调的演唱过程中所需要的大幅度的音量、音色转变,以及强弱有序的力度变化、震撼气势等,都需演唱者进行细腻的把握和演绎。

    (责任编辑:张洪全)

相关文章!
  • 马来西亚多语种电影产业语境下

    王昌松马来西亚多民族、多文化的社会特点,决定了这片土地语言上的多样化。前首相马哈迪(马来语:Tun Dr. Mahathir bin Mohamad)曾明确肯

  • 是枝裕和早期电影作品分析

    陈鑫【摘 要】是枝裕和是日本中生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成名至今,已创作出包括《幻之光》《距离》《无人知晓》《步履不停》等

  • 浅析四川皮影对美术教育的影响

    万鑫贤 李雍惠 王洋摘 要:四川皮影戏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它是四川民间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代表,代表了当地民族文化的道德观念与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