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无所依
摘 要:作为好莱坞炙手可热的电影大师,诺兰以其独特的视听风格、敏锐的社会观察,不断收获艺术和商业两方面的好评。在他的作品中,《蝙蝠侠》系列是较为特殊的一环。本文以《蝙蝠侠:侠影之谜》为切入点,解读诺兰影片独特的视听风格,继而剖析其英雄人物塑造和影片内涵表达的独到之处。
关键词:诺兰;《蝙蝠侠:侠影之谜》;英雄;道德
1 好莱坞语境中的诺兰
1996年,出生于英国伦敦的诺兰以极低的成本制作出带有黑色风格的《追随》,这部影片让他崭露头角。随后,他又拍摄了《失眠症》《记忆碎片》等作品。真正让他迎来事业重大转变的,是于2005年上映的《蝙蝠侠:侠影之谜》(以下简称《侠影之谜》)。作为DC漫画的超级英雄,蝙蝠侠已数次被搬上大银幕,艺术家们留下了风格迥异的浓重笔墨。而诺兰的影片也交出了让观众满意的答卷,他重塑了蝙蝠侠的形象,为我们提供了关于英雄的崭新的现代解读。英雄电影之后,诺兰也尝试了不同风格,创作出《盗梦空间》《星际穿越》《敦刻尔克》……这些佳作很好地兼顾了艺术性与商业性,在口碑和票房上都取得了成功。
在诺兰的影片中,“时间”是其最为得力的工具。他总能富有新意地创造出独特的叙事方法,通过灵巧地改变时空搭配,生发出新的视听语言的可能。在时空的角力场中,诺兰肆意地穿梭于梦境、心灵、宇宙,书写出一个个有关男性生命体的浪漫传奇。尽管尚未问鼎电影工业的最高荣誉,但他的确已是好莱坞一位极其重要的“电影作者”。
诺兰的独特风格为蝙蝠侠打上了深刻的烙印。通过其对角色和故事的深刻挖掘、富有创造性的精心排演,蝙蝠侠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超级英雄,他很强大,但他也有恐惧和弱点。如果其他的超级英雄给观众带来的是神谴式的启发和教导,那么蝙蝠侠则是与凡人同行,引导我们潜入幽暗的内心,进行高于生活的深刻思考。
2 诺兰作品的视听语言与信息编码——以《侠影之谜》为例
诺兰作品中视听语言的独特之处,当属勾连式镜头段落。其作品不乏一些非常复杂的镜头组合,这些段落的作用十分多样,有的凝结多条正在发展的故事线,有的回顾角色前史以表达当下心境,有的则帮助阐释影片核心概念。这三个作用并不孤立,必要的时候它们有机结合,使视听的意义更加复杂。之所以称之为勾连式镜头段落,是因为它们大多声画错位,段落中某一镜头中的声音勾连一串镜头,声音和画面互为论据。以下笔者将详细分析《侠影之谜》中的几个段落:
布魯斯加入影武者联盟后,在师傅杜卡的带领下进行严苛的训练。影片的第16场与第17场展示二人学习武艺的过程。两个场景时空皆不相同,但在第16场开始的时候,第17场中的对白便已出现。伴随着杜卡“你已经学会了用愤怒代替罪恶感”这句评论,画面为观众呈现的景致并非一马平川的冰原,而是凝结前势如惊涛骇浪的冰川。尽管画面展现的是与故事内容无甚关联的自然环境,但是当视听元素以该种方式组合时,布鲁斯深藏愤怒、安静蛰伏的心境便更加具象:此刻他如广袤冰川一般宁静沉默,但是必要时刻也会龟裂开来,爆裂所有情绪。杜卡的谆谆教导继续勾连这两个场景,他对一个强大忍者的要求,比如“耐心”“身手矫捷”,时刻勾画着一个正在成长的英雄。杜卡不但是一位认真负责的武术老师,也是一位窥探人心的心灵导师。
上述段落内杜卡教给布鲁斯的两个核心技能,也为后来蝙蝠侠的两场大战作了铺垫。当杜卡说“你已经知道如何对付六个人,但我们能教会你如何对付六百个人;你知道怎么把自己藏起来,但我们能教你真正的隐形”时,画面展现的是布鲁斯与师傅练习前舒展筋骨、挥舞长剑,这可以被视为对影片第48场戏的预演:布鲁斯践行了杜卡所授的知识,栖身于暗夜码头,凭一己之力对抗费科尼及其众多爪牙。杜卡称火药也可以是一种障眼法,在影片第86场,布鲁斯便使用了障眼法,骗走了处于危险之中的宾客。
第83到第89场戏发生在大战之前,韦恩家、精神病院病房、精神病院地下室三线并行。忍者大师试图说服布鲁斯加入影武者联盟,与其一道贯彻“正义”、毁灭哥谭市,他的下属则放出了被关押的重刑犯;在这个过程中,警察戈登也发现了反派的阴谋。这场戏的支点是杜卡的台词,其对影武者联盟历史的回溯、对布鲁斯心态的精准把握,给正在发生的剧情作出了完美的注解。音乐在勾连场次这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作用:阴郁的配乐贯穿整个过程,但是在提及韦恩夫妇时,又有一丝幽玄的音调悄悄渗入——大战在即的肃杀中不乏希望的绽放,经此一役,蝙蝠侠再度成长。
勾连式镜头段落组合的内容是角色前史、人物心境、多线叙事,其真正的作用是将故事的核心概念低调引入。在这种段落中,一般最末镜头中的对白会在一开始就出现,段落常以寻常镜头切入(冰川、武术练习、街头偷窃);紧接着,对白中的内容逐渐与画面内容匹配(布鲁斯与师傅交谈、在异国犯罪);最后,时空才真正地统一起来。通过这种方式,声音会在一开始就为观众的认知铺路,所以当画面和声音给出足够的信息、两者一齐上升至某一论点时,观众也会将意识里已积累好的素材重新整合,从而真正地理解视听想要传递的信息。在这些段落的开头,也许导演给出的素材和论据有点游离和超脱,似乎与此处的论点无甚关联,但这其实是一些潜意识层面的铺垫,这种高级的思维引导会使导演想要表达的观点更加掷地有声。
3 《侠影之谜》:角色与故事主题分析
诺兰敏锐地捕捉到了寄身于后和平时代的隐藏危机,因此他塑造的蝙蝠侠与传统的英雄不同。新千年之后鲜有战争和屠杀,但是许多更细微且尖锐的问题却层出不穷:恐怖袭击、无差别犯罪、金融危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哥谭市所代表的美国社会正逐渐迎来一个后现代的转向,栖身其中的人和物难免走向进一步的异化。“邪不压正”并不是维稳的完全之法,每一个公共问题都牵扯到多方利益,世界不能再被简单地分为“善与恶”。在《侠影之谜》中,身为正派的韦恩夫妇一直为哥谭市付出心血,可是在面对犯罪时,以他们为代表的善心人士是懦弱、彷徨的;身为反派的忍者大师纵火烧掉韦恩大宅、试图毁灭哥谭,可毕竟是他训练出蝙蝠侠的百般武艺,而且其“毁灭哲学”竟也能自圆其说。在这种语境下,正义和邪恶不再泾渭分明,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潜藏于影片中的饱含悲怆的审慎思考,与科恩兄弟的《老无所依》形成了某种互文关系:传统的正义法则成为“彷徨之刃”,无法应对邪恶的新型变体;“恶”的逻辑是扭曲、模糊的。旧日的那种以为依靠道德、勇气便能战胜邪恶的伟大传统正在消解,而悚然而至的新世界,“它的内在逻辑,在过去的社会成长并成功的人不能把握得了”。[1]社会秩序重新洗牌,善意无处可依。
公共英雄形象的诞生必然蕴含深刻的文化逻辑。应运而生的蝙蝠侠是一个折射当下美国社会群体性道德焦虑的棱镜。作为英雄,蝙蝠侠绝不是愚善的武夫,而是浸淫邪佞又出而不染的“黑暗骑士”。这也正是其迷人之处:蝙蝠侠的成功已经脱离了陈腐的“成功学”,而是在保持内心本真的同时,转而从邪恶和对手身上汲取精华。完美的、纯粹的救世主已经面目模糊,一个背负苦难、身染暗色的“殉道者”才是现代社会应当传颂的完整英雄神话。
现代语境下,英雄作为一种身份的杂糅,一个自反式的矛盾悄然浮出水面:到头来,他们总会发现,最终的敌人其实是无处遁形的自己。真正围困蝙蝠侠的不是在哥谭市作恶的匪帮、喽啰和忍者大师,而是内心深处的软弱和恐惧。对正邪博弈中的自我和他者、内因和外因的剖析,诺兰顺着《侠影之谜》的思路,在《黑暗骑士》《黑暗骑士崛起》中进行了更加细致的讨论;而一种重新审视“邪恶”和“正义”的创作方法,也在国内一些影视作品的叙事策略、角色塑造中生根发芽。现代故事的模糊性在此刻无比清晰:人性末路的博弈,其实发生在充满矛盾的自我内部。这为当下影视创作中的人物塑造和叙事策略提供了启发和新的切入点。
参考文献:
[1] 浅草.当恶变成一种纯粹的恶[EB/OL].豆瓣电影,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277153/,2008-01-08.
作者简介:柳亚群(1995—),女,山东青岛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电影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