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稻蟹共作技术模式
孔令杰 张旭彬 杨秀 王昕阳
寒地稻蟹共作技术模式是一项生态农业技术。河蟹在稻田中“负责”除草、除虫、松土、增氧、施肥“工作”,平均每1只成蟹“管理”25穴水稻,这就大大促进了水稻生长,实现稻蟹共生及蟹稻双丰收。稻田养蟹不仅为稻农带来水产品良好收入,而且一些场(户)稻田养蟹与绿色、有机和品牌大米生产相结合,提升大米的质量安全水平和品牌大米技术内涵,大米产品销售价格大幅提高,显著增加了稻农的经济效益。寒地稻蟹共作技术模式为黑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完成的“高寒地区河蟹生态养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主要内容,该项目获得2019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
寒地稻蟹共作技术模式在黑龙江省快速发展,其中杜蒙、肇东、泰来、齐齐哈尔郊区、虎林、肇源、巴彦、宝泉岭农场、建三江农场等地推广应用面积较大。2018年推广2万亩,2019年7.3万亩,2020年落实面积21.3万亩。2020年建立稻田培育扣蟹基地22处,面积3.1万亩,为实现扣蟹本地化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黑龙江省稻田培育扣蟹取得了重大突破,亩产30kg~60kg,单产水平已接近辽宁省盘锦市,有助于解决制约北方寒地河蟹发展的苗种瓶颈问题。黑龙江省的实践表明,稻田培育扣蟹不投饲或少量投饲均可,养殖成本较低,效益高,亩效益500元~1000元。稻田养殖成蟹单产10kg/亩~20kg/亩,亩效益200元~500元。同时生态效益显著,农药使用量减少50%以上,化肥用量减少30%以上。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1 稻田条件
稻田田块宜集中连片,单个田块面积以3亩~10亩为宜,选择的田块应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不漏水,保水性能好。
2 田间工程
2.1 田埂
田埂加高至50cm~60cm,顶宽50cm~60cm,底宽80cm~100cm。田埂应夯实,以防河蟹挖洞逃跑。
2.2 蟹沟(塘)
可在田块内挖环沟或在田边挖一个小的池塘,也可不挖蟹沟。在距田埂内侧0cm~100cm左右处挖环沟,沟宽50cm~100cm,深40cm~50cm,坡度1∶1.2。挖的池塘深度0.6m以上。蟹沟(塘)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0%以下。田间工程应在泡田耙地前完成,耙地后再修整一次。
2.3 暂养池
用于暂养蟹苗或蟹种,按养蟹稻田面积的10%~20%准备暂养池,池深1m以上。
2.4 防逃设施
在稻田插完秧后,蟹种放养之前设置防逃墙。防逃墙材料可采用塑料薄膜。将塑料薄膜下端埋入泥土中15cm~25cm,出土部分高50cm~60cm。将塑料薄膜拉直,与池内地面呈80°~90°角。紧贴塑料薄膜的外侧,每隔50cm~90cm插一个木棍、竹竿或粗竹片作桩,用细铁丝或线绳将塑料薄膜固定于木桩的顶端。防逃膜不应有褶,接头处光滑无缝隙,拐角处应呈弧形。进水口(管)加防逃网,放养蟹苗时防逃网采用40目~60目筛绢网,放养蟹种时防逃网采用网目小于1cm的渔网或铁丝网。
2.5 进排水设施
进排水管宜呈斜对角设置,田埂内侧进排水管口应伸出30cm,以便于在管口安装防逃网。
3 水稻种植
3.1 水稻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所处积温带,选择抗倒伏、抗病虫害能力强、米质优良的粳稻品种。
3.2 插秧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5℃~13℃时开始插秧,高产插秧期为5月15日至25日,不插6月秧。中等肥力土壤,行穴距为30cm×13.3cm;高肥力土壤,行穴距为30cm×16.5cm。采取宽、窄行(大垄双行)模式效果更佳,宽行间距40cm、窄行间距20cm。插秧方式采用机插、手插均可,插秧时注意边行密植。
4 蟹种培育
4.1 蟹苗来源及质量
选择良种场或有水产良种许可证的苗种场生产的经检疫合格的蟹苗。蟹苗经淡化3~6天,手握有硬壳感,活力强,颜色一致,大小均匀。
4.2 蟹苗运输
采用专用保温蟹苗箱运输,运输温度以10℃~15℃为宜,长途运输可采取加冰的方式降温。
4.3 蟹苗放养
一般6月初放养蟹苗,最晚不宜超过7月初。蟹苗放前15d,采取生石灰或漂白粉干法清塘消毒,生石灰用量为70kg/亩~100kg/亩,漂白粉用量为10kg/亩。蟹苗放养前7d~10d,施腐熟发酵的粪肥150kg/亩~300kg/亩。稻田蟹苗放养密度以150g/亩~200g/亩为宜。6月上旬至中旬,可将蟹苗先放养在暂养池中,暂养密度以不超过1.5kg/亩为宜。暂养至6月下旬,将培育的仔蟹转移至稻田中继续饲养。6月下旬放养蟹苗,不需在暂养池中暂养,可直接放入稻田中。蟹苗运到后,打开蟹苗箱,待箱内温度与自然气温接近后,先将蟹苗放入水中反复浸水2次~3次,然后离水静置蟹苗5mins.~10mins.,最后将蟹苗浸入水中,让其自行散开游走。
4.4 饲料投喂
饲养前期一般不需投喂饲料,后期投喂饲料,以选择人工配合饲料为宜,也可投喂玉米、豆饼、鲜鱼等饲料。每天投喂一次,日投饲率5%~10%。
4.5 日常管理
4.5.1 灌溉及施肥:苗种进入稻田后,根据水稻的生长特点,一般采取“先浅,后深,再浅”灌水的方法,也可采取其它灌溉方法。前期浅水能促使秧苗扎根,田面水深保持3cm~5cm。中期正值水稻孕穗期,田面水深保持6cm~7cm;遇到低温,水位加深至15cm~20cm。后期水稻抽穗灌浆成熟,田面水深保持在5cm~7cm;水稻黄熟初期开始排水。水稻按照其生产要求施肥,适当减少化肥用量,或者不施化肥。
4.5.2 水质调控:每隔5d~10d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总水量的1/3,具体应视田内水质情况灵活决定其换水次数及比例。换水时间控制在3hrs.内,水温温差不超过5℃。一般先排水再进水,注意把死角水換出。每隔20d左右用生石灰水调节蟹沟水质,按蟹沟面积计算,生石灰用量为5kg/亩~8kg/亩。
4.5.3 巡田:注意观察水质变化情况、河蟹生长情况、吃食情况是否正常、有无病死蟹以及田埂是否漏水。注意检查防逃设施有无破损,进排水口的防逃网有无破损,如有应及时修补或更换。另外,防止水蛇、老鼠、麝鼠、青蛙、大型鸟类等天敌进入田中。为防治鼠害,可使用鼠药及电猫、鼠夹等捕鼠工具,捕鼠工具设置在稻田的周围,但使用电猫应注意用电安全。
4.5.4 病害防治:蟹病应以防为主,严把蟹种消毒、底质消毒、水质消毒三个环节。发现蟹病及时治疗。
4.6 捕捞
8月下旬开始捕捞,不晚于10月初。采用地笼网捕捞、挖坑诱捕等方式。
5 成蟹养殖
5.1 蟹种选择
应选择规格整齐、活力强、肢体完整、无病且体色有光泽的1龄蟹种,规格以100只/kg~200只/kg为宜。
5.2 蟹种暂养
5.2.1 暂养时间:4月中旬至5月上旬购进的扣蟹应先放入暂养池中暂养,待稻田内分蘖肥施完后,一般是6月上中旬将蟹种放入稻田,各地放养时间有所差异。扣蟹一般需暂养50s~60d左右。
5.2.2 暂养池准备:暂养池面积占养蟹稻田面积的10%~20%,池深1m以上,水深0.5m。
5.2.3 蟹种入池暂养密度为1800只/亩~3000只/亩。扣蟹入池时,不应直接放入池水中,可将装在网袋中的扣蟹放入池水中浸泡一下取出,这样反复2次~3次,每次间隔时间3mins.~5mins.,使河蟹适应环境,再用浓度3%~5%的食盐溶液或浓度20mg/L~4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时间为5mins.~10mins.。经消毒后,打开网袋,让扣蟹自己爬入水中。
5.2.4日常管理:投喂优质饵料,饲料以动物性饲料为主。每天投喂1次,傍晚投喂,日投饲率3%~5%,根据河蟹吃食情况调整投喂量。定期换水,以促进河蟹正常的生长蜕壳。
5.3 稻田蟹种放养
蟹种放养密度为200只/亩~500只/亩。
5.4 饲养管理
5.4.1 饲料种类:动物性饲料可投喂鲜鱼、螺肉、蚌肉、畜禽加工下脚料、昆虫幼体、丝蚯蚓等。植物性饲料可投喂玉米、豆粕、豆饼、小麦、豆渣、麦麸、米糠、瓜菜类及各种水草等。还可投喂人工配合颗粒饲料。
5.4.2 饲料投喂:坚持“四定”投饵的原则。定时:每天投喂1次,傍晚投喂。定位:每次都在固定位置投喂,将饲料投放在距田埂30cm的田面上或蟹沟内。定质:投喂的饲料应新鲜,无腐败变质。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应搭配投喂。掌握“两头精,中间粗”的原则,即6月份以投喂动物性饲、河蟹配合饲料为主;夏季7月份至8月上旬,植物性饲料与动物性饲料、配合饲料并重,多喂一些水草;8月中旬以后以投喂动物性饲料、配合颗粒饲料为主,搭配投喂一些高粱、玉米等谷物饲料。定量:河蟹的日投饲率为3%~5%。每天注意检查河蟹吃食情况,根据河蟹的吃食情况及时调整投喂量。
5.5 日常管理
灌溉及施肥、巡田、病害防治等参照蟹种培育。每7d~10d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总水量的1/2,具体应视田内水质情况灵活决定其换水次数及比例。换水时间控制在3hrs.内,水温温差不超过5℃。一般先排水再进水,注意把死角水换出。每隔20d左右用生石灰调节蟹沟水质,生石灰用量为5kg/亩~8kg/亩。蜕壳前后勤换新水,蜕壳高峰期可适当注水,不应换水。蜕壳期前2d~3d,可在人工饲料内可加蜕壳素。
5.6 捕捞
9月上旬开始捕捞。可采取地笼网捕捞、灯光诱捕、手工捕捉等方法。操作时应注意保持河蟹附肢完整。
参考文献:
[1]王武.我国稻田种养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黑龙江水产,2011,(11): 43-48.
[2]孔令杰.黑龙江省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调研报告[J].黑龙江水产,2019,(1): 9-12.
[3]郑远洋.高寒地区河蟹养殖增效措施[J].渔业致富指南,2018,(14):48-49.
[4]张向军.高寒地区稻蟹共作关键技术措施[J].黑龙江水产,2017,(1): 41-42.
[5]程晓霞,郑远洋.稻田养蟹日常管理技术要点[J].黑龙江水产,2018,(3): 19-20.
[6]牛瑞.黑龙江省稻田养成蟹技术探讨[J].黑龙江水产,2018,(6): 32-34.
[7]牟利民,金华,孔令杰.大规格优质河蟹养殖技术示范及推广应用[J].黑龍江水产,2017,(5): 18-20.
(责任编辑:柴方营)